董丹蹲下身子假裝係鞋帶。現在他能看見身後那一雙白色的運動鞋,步履蹣跚。他輕聲地告訴小梅自己先走,他待會兒就跟上來。他們到這個露天市場來,本來是想買一張小茶幾來配他們的新沙發,結果發現被人跟蹤了。董丹來到了專賣男人內衣的攤位,一個箭步躲進了用布簾圍起來的試衣間。他從布簾的破洞中看出去,一個人正伸長了脖子四下張望。他看起來不像是一般人印象中的臥底警察。身材笨重,動作遲緩,身上那件橘紅色的防雨夾克,也像是借來的服裝道具。他走路的姿勢很不利落,半駝著背,腳上的那雙仿冒耐克鞋在地上一步一拖。董丹瞧見小梅停下來正在跟賣家具的小販說話,一邊用手摸著家具,查看是否完好。她搖了搖頭後,轉身離開。那家夥便尾隨其後。莫非宴會蟲掃蕩行動跟他有關?整個事件不是以十六個人的被捕告終了嗎?這家夥為什麽還鬼鬼祟祟地出現在這裏?
董丹從試衣間走了出來,小梅和那人已從人群中消失了。董丹朝市場的出口走去。
他在靠近出口的地方看到了他們倆。那家夥擋住了小梅的去路。他問了句什麽,小梅搖搖頭,想繞開他往前走。可他加快了步子,現在跟小梅走得肩並肩。原來他的身手還挺敏捷,剛才拖著蹣跚遲緩的步伐隻是他的偽裝。他不放過小梅,繼續打聽什麽。小梅再次繞開來想擺脫他。董丹看見她朝身後市場裏一片黑壓壓的人頭焦急地望了一眼,看不到董丹的人影,她鬆了一口氣,便沿著市場牆邊的一排小吃攤走著。那家夥又打算盤問她,她開始繞著對方走半圓形,好讓周圍的人看見,她在極力擺脫這個騷擾她的男人。
他們移到了小吃攤對麵的糕餅店門口,這時小梅動怒了。她對著街上的人們大喊,這個流氓已經纏了她一個小時。董丹知道,她要是存心撒潑,可以潑得嚇人。他在五十公尺之外觀察動靜。小梅比手畫腳,意思是這家夥剛才碰了她的手臂和肩膀。她的呼天搶地引來了一圍觀眾,圍在了糕餅店的玻璃門前。董丹的視線給擋住了。
推擠開重重看熱鬧的人群,董丹看見那人已將小梅拘捕,正準備離去。男人手中亮出一枚警徽,示意群眾讓出路來。群眾不甘願地讓出一條小路,隨後跟在他們後麵。看好戲的興趣越來越高,一夥人就像一個移動劇場一樣浩浩蕩蕩前進。
董丹大受驚嚇,當場傻了。他機械性地跟著人群往前走,努力想從人的頭和肩膀的空隙中瞄見小梅。這個便衣警察會對她做什麽?會把她帶去拘留所嗎?他們會把她送進監獄,跟小偷和殺人犯關在一起嗎?他們將要給她冠上什麽罪名呢?在魚翅宴上白吃了一頓?不知道她的腦筋夠不夠快,她可以辯稱她是要去參加另外一個酒宴,去吃婚禮喜酒,結果她沒弄清楚,吃錯了酒宴。有什麽大不了的呢?本來吃錯宴會的事就常常發生,誰叫他們有這麽多宴席。他們一定是從那次魚翅宴之後就一直在跟蹤她。可是他們為什麽不在打擊掃蕩運動期間,在逮捕其他十六個宴會蟲的同時,也把她抓起來?
“我才不怕跟你走咧!”小梅大聲地說。她似乎不明白事情有多麽嚴重,還是用她鄉下姑娘抬杠吵嘴的那一套。他們家鄉村裏的小夥子和姑娘都喜歡玩鬥嘴遊戲。“不過放我回來的時候,你得用大奔馳送我。”
“沒問題。”那男人朝周圍人看一眼,意思是別跟她一般見識,因為他們都是腦筋正常的人。
“勞斯萊斯行不行?”人群裏一個男人問道,同時對著圍觀的人裝出一個逗笑的表情。
“不行,比奔馳便宜的車都不行。”小梅道。
群眾們全都爆笑起來。
“勞斯萊斯要貴多了!”另外一個男人高聲說道。
“你領導還得給我寫封道歉信,說他冤枉了我,給我賠不是。”小梅說。
“行。”那便衣警察應道。
“要是他的領導是文盲呢?”一個女人問。
眾人又笑了。在這種場合,大家一逗就樂了,笑話的點子層出不窮。
他們會對她施刑嗎?她會不會夠聰明,不打就招?董丹很後悔把她牽連進來。她過去的人生幹淨簡單,又那麽開心。假如她並不知道她的生命存在著什麽樣的空白,那她就無需去填補,她的滿足就是真正的滿足。
“你領導要是不寫道歉信,就得給我擺一桌壓驚酒。土匪冤枉了人也不會白冤枉,也得請客賠罪。”小梅說。
“在北京沒這事兒。”有人道。
董丹推擠過人群,想在他們上車前,把他們擋下。便衣的車子停在一個被拆了的小鋪後麵,擋風玻璃在陰影裏不時閃動一下,看起來十分險惡。
“喂,你上哪兒去了?”董丹向前一步,一把抓住小梅的肩膀問道。“我到處找你!”
小梅看他的表情,仿佛他也是剛剛圍觀的人之一。
“手拿開!”她說。他從她的眼睛裏讀出她的意思:“你怎麽還跟著呢?”
“咱們回家吧。”他輕輕把她拉近身邊。
“你是誰呀?”她嚷嚷道。她想說的是:“沒看出來?我正在引開他們,掩護你?”她不再是那一個饒舌、愛抬杠的姑娘。她現在是一頭小母虎,不顧自己未可知的下場,也要盡全力保護小公老虎。
“走吧。”董丹沒放手。他希望她也能讀懂他的意思:“我不會讓他帶走你的。”
便衣站在他倆中間,臉上毫無表情,一會兒轉向他一會兒轉向她,就像在看乒乓球賽。
“你是她家裏人?”那警察問道。
“我是她愛人。”董丹說。
“她不認你呀。”便衣說。
“她在跟我鬧別扭呢。我們在家裏吵了一架。”
群眾慢慢安靜了下來,一張張聚精會神的臉都成了看乒乓球賽的觀眾。
“你們吵了一架?”他問小梅。
“沒你事。”小梅對便衣說。
便衣想把整個情形理出個頭緒。“她叫什麽名字?”他問董丹。
“李小梅。”
那便衣警察看著小梅。“是嗎?十分鍾前,她告訴我的是另外一個名字。”
“我愛叫什麽名兒叫什麽名兒,我高興。”她說,“我隻騙笨蛋!”
大夥兒笑起來,喜劇又開始上演。
“你帶身份證了嗎?”那臥底警察問道。他朝四周的人嚴肅地看了一眼,希望他們不要再鬧了。
董丹掏出名片,那警察一把就抄了過去。“自由撰稿記者?”
“沒錯。”
他盯著那名片一直看。
“自由撰稿記者。”他又念了一遍。
“那意思是,我……”
“我知道那是什麽意思。”他打斷他,“跟我走一趟吧?你倆一塊來。”
“我們怎麽了?”董丹抗議道。
“你心裏明白你們怎麽了。”便衣警察說。
如果沒見過這位警察的臉,就不算真正體驗過什麽叫受到脅迫。
“夫妻吵架也犯法嗎?”董丹說。
便衣警察笑了笑——他在公共場合給他們留情麵不揭露他們,是給他們開了大恩。
“你不能沒有理由就在街上隨便抓人。”董丹一邊說一邊轉過臉朝向群眾。
“有沒有理,待會兒就知道了。”便衣警察說。
“他不喜歡記者同誌!”群眾裏有人說道,“這就是理由。”
“是誰說的?”那便衣警察吼了一聲。“給我站出來!”
群眾稍微退縮了。
董丹和小梅坐在警車後座上,開往警察局。半路上董丹的手機響了,是陳洋打來的,氣喘籲籲地叫喊著他屋子裏發生了可怕的事情。董丹還來不及說些什麽,那個便衣警察告訴他不允許接電話。董丹把這話轉述給老藝術家。
“他是誰?”陳洋問,“把電話給他,我跟他說。”
“陳洋想跟你說話。”董丹說道,把手機交給了正在開車的臥底警察。
“把電話掛了……”他說得很大聲,為了讓電話那頭的人聽見。
“他是什麽人?”老藝術家喊著。
“是警察。”董丹說。
便衣警察一把從董丹手上搶過了手機。
“現在不能跟他說話!”警察對著陳洋大吼。
“你敢這麽粗魯?!你知道我是——”老藝術家說道。他尖銳的聲音,董丹都聽見了。
那警察把手機關了,扔進自己的口袋。
“老實點,啊。坐上了這輛車,就算進去了。”他說。“進去”是對監獄的一種暗語,就像是“走了”表示過世,“方便”表示排泄。
對方說話的時候,小梅一直從後視鏡裏偷看那便衣警察的臉孔。現在是董丹出場擔任主角的時候,所以她已經退居一旁,恢複她一向淡然的神色,靜觀事情的發展。她滿心崇拜地望著兩個鼻孔噴出冷笑、不屈服的董丹。董丹歎了口氣,又低聲笑著,想讓那警察看見,對這整件事情的荒謬,他已經驚訝得無話可說。
分局位於二環路。即使一路警笛作響,穿過擁擠混亂的交通到達那裏還是花了一個小時。走進拘留室時,董丹問警察,能不能給畫家陳洋打個電話。不行。老畫家又老又病,現在一人獨居,說不定剛才的電話是從急診室打來的呢。行個好吧?不行。能不能替他打個電話呢?也不行,他既不會讓他自己打電話,也不會替他打電話。幫個忙吧?不行。如果警察跟你說“不”,那就是“不”,這個“不”這麽難懂?!
一個穿著製服的警察一邊讀著卷宗,一邊匆匆走過他們身邊。
“喂,你聽過陳洋沒有?”那個便衣警察問道。
穿製服的警察抬起頭來。
“噢,陸警官。”穿製服的警察跟便衣打了招呼。
“是個畫家。”便衣警察說道,轉向董丹,“是不是?”
“是的。”董丹回答,“也做雕塑。”
“你們講的是那位大師陳洋嗎?”穿製服的警官問道。
“就是他。”董丹道。他激動了起來,眼珠子在兩個警察之間轉來轉去。他恨自己竟會如此可憐巴巴地充滿希望。但是他不能控製。
“他總是叫我老鄉呢!”董丹又說。
那位叫陸警官的便衣看了董丹一眼,讓他別那麽得意。有什麽了不起的,不過就是做些一無所用的東西,把它們稱作是藝術的家夥罷了。
他們把董丹押進了走廊中間的一個房間,小梅則被押到走廊盡頭的一間屋裏。陸警官吩咐將門鎖上,他並沒有說他會不會打電話給陳洋,但董丹覺得他會的,就是為了滿足一下好奇心也會打的。
天色漸漸暗了,樓梯上來來去去有腳步聲,夾雜著笑聲與打諢。警察們要下班了。董丹和小梅已經被關進來近三個小時。有好幾次,董丹心裏出現走到門邊求救的衝動:請哪位去看看我媳婦兒需不需要上洗手間,或者口渴不渴。
走廊上偶爾會有腳步聲經過。它們敲在水磨石地麵上,響起的回音,聽上去有些瘮人,如同在一部懸念電影裏。董丹屏住氣,支棱著耳朵,直到回音慢慢消失。他心中劃過一陣恐懼:他居然已經能分辨出這些腳步聲的不同了。做個犯人一定會有這樣的本能,分辨腳步聲:聽出一些是和善的,另一些是粗暴的,是來帶人去審訊,或秘密轉移;或者帶你去某個地下刑場,在那兒把你給斃了。有的腳步聲帶來吃的喝的,或者臭罵,或者安慰,比如說老婆或父母的來信。對於自己這麽快已經學習聽腳步聲,令他感到可怕——他已經可以分辨什麽腳步聲跟他有關,什麽無關。晚上十點十五分左右,他又聽見腳步聲上了樓梯,帶著穩健而又威嚴的節奏,回聲響在空曠的樓裏,一圈圈聲波擴散,就像在夢裏。董丹知道那是某個警官,穿著黑色膠底皮鞋帶來了對他和小梅的處治。
門開了。陸警官一身製服,帶著兩頁紙走了進來。
“你給陳洋打電話了嗎?”董丹問道。
“什麽?”陸警官似乎想不起來他去了這麽久幹了什麽。
“你給陳洋打電話了,對吧?”董丹問。
“哦,沒有。”
“你沒打?”
“在這兒簽個字,我們都可以回家了。”陸警官把紙放在了桌上。
壓抑住驚喜,董丹慢吞吞地走到桌旁,拿起了筆。他很快地瞄了那簡單的表格一眼。那是一份私人財務的驗收單,上麵的意思是說,剛剛沒收的東西你已經檢查過了,每一項都已經歸還給你。董丹簽了自己的名字。
看見小梅的時候,她樣子消沉,垂著肩膀,低著頭,似乎剛剛過去的沉默時間耗掉了她所有的能量。她穿過無生命的長廊向他走來。廊上燈光慘白得近乎帶一點紫。小梅朝他笑笑。她的微笑,她的臉龐,還有她的肌膚都被那光線給漂白了。她的人生空白不需要這樣的遭遇來填補。
董丹從試衣間走了出來,小梅和那人已從人群中消失了。董丹朝市場的出口走去。
他在靠近出口的地方看到了他們倆。那家夥擋住了小梅的去路。他問了句什麽,小梅搖搖頭,想繞開他往前走。可他加快了步子,現在跟小梅走得肩並肩。原來他的身手還挺敏捷,剛才拖著蹣跚遲緩的步伐隻是他的偽裝。他不放過小梅,繼續打聽什麽。小梅再次繞開來想擺脫他。董丹看見她朝身後市場裏一片黑壓壓的人頭焦急地望了一眼,看不到董丹的人影,她鬆了一口氣,便沿著市場牆邊的一排小吃攤走著。那家夥又打算盤問她,她開始繞著對方走半圓形,好讓周圍的人看見,她在極力擺脫這個騷擾她的男人。
他們移到了小吃攤對麵的糕餅店門口,這時小梅動怒了。她對著街上的人們大喊,這個流氓已經纏了她一個小時。董丹知道,她要是存心撒潑,可以潑得嚇人。他在五十公尺之外觀察動靜。小梅比手畫腳,意思是這家夥剛才碰了她的手臂和肩膀。她的呼天搶地引來了一圍觀眾,圍在了糕餅店的玻璃門前。董丹的視線給擋住了。
推擠開重重看熱鬧的人群,董丹看見那人已將小梅拘捕,正準備離去。男人手中亮出一枚警徽,示意群眾讓出路來。群眾不甘願地讓出一條小路,隨後跟在他們後麵。看好戲的興趣越來越高,一夥人就像一個移動劇場一樣浩浩蕩蕩前進。
董丹大受驚嚇,當場傻了。他機械性地跟著人群往前走,努力想從人的頭和肩膀的空隙中瞄見小梅。這個便衣警察會對她做什麽?會把她帶去拘留所嗎?他們會把她送進監獄,跟小偷和殺人犯關在一起嗎?他們將要給她冠上什麽罪名呢?在魚翅宴上白吃了一頓?不知道她的腦筋夠不夠快,她可以辯稱她是要去參加另外一個酒宴,去吃婚禮喜酒,結果她沒弄清楚,吃錯了酒宴。有什麽大不了的呢?本來吃錯宴會的事就常常發生,誰叫他們有這麽多宴席。他們一定是從那次魚翅宴之後就一直在跟蹤她。可是他們為什麽不在打擊掃蕩運動期間,在逮捕其他十六個宴會蟲的同時,也把她抓起來?
“我才不怕跟你走咧!”小梅大聲地說。她似乎不明白事情有多麽嚴重,還是用她鄉下姑娘抬杠吵嘴的那一套。他們家鄉村裏的小夥子和姑娘都喜歡玩鬥嘴遊戲。“不過放我回來的時候,你得用大奔馳送我。”
“沒問題。”那男人朝周圍人看一眼,意思是別跟她一般見識,因為他們都是腦筋正常的人。
“勞斯萊斯行不行?”人群裏一個男人問道,同時對著圍觀的人裝出一個逗笑的表情。
“不行,比奔馳便宜的車都不行。”小梅道。
群眾們全都爆笑起來。
“勞斯萊斯要貴多了!”另外一個男人高聲說道。
“你領導還得給我寫封道歉信,說他冤枉了我,給我賠不是。”小梅說。
“行。”那便衣警察應道。
“要是他的領導是文盲呢?”一個女人問。
眾人又笑了。在這種場合,大家一逗就樂了,笑話的點子層出不窮。
他們會對她施刑嗎?她會不會夠聰明,不打就招?董丹很後悔把她牽連進來。她過去的人生幹淨簡單,又那麽開心。假如她並不知道她的生命存在著什麽樣的空白,那她就無需去填補,她的滿足就是真正的滿足。
“你領導要是不寫道歉信,就得給我擺一桌壓驚酒。土匪冤枉了人也不會白冤枉,也得請客賠罪。”小梅說。
“在北京沒這事兒。”有人道。
董丹推擠過人群,想在他們上車前,把他們擋下。便衣的車子停在一個被拆了的小鋪後麵,擋風玻璃在陰影裏不時閃動一下,看起來十分險惡。
“喂,你上哪兒去了?”董丹向前一步,一把抓住小梅的肩膀問道。“我到處找你!”
小梅看他的表情,仿佛他也是剛剛圍觀的人之一。
“手拿開!”她說。他從她的眼睛裏讀出她的意思:“你怎麽還跟著呢?”
“咱們回家吧。”他輕輕把她拉近身邊。
“你是誰呀?”她嚷嚷道。她想說的是:“沒看出來?我正在引開他們,掩護你?”她不再是那一個饒舌、愛抬杠的姑娘。她現在是一頭小母虎,不顧自己未可知的下場,也要盡全力保護小公老虎。
“走吧。”董丹沒放手。他希望她也能讀懂他的意思:“我不會讓他帶走你的。”
便衣站在他倆中間,臉上毫無表情,一會兒轉向他一會兒轉向她,就像在看乒乓球賽。
“你是她家裏人?”那警察問道。
“我是她愛人。”董丹說。
“她不認你呀。”便衣說。
“她在跟我鬧別扭呢。我們在家裏吵了一架。”
群眾慢慢安靜了下來,一張張聚精會神的臉都成了看乒乓球賽的觀眾。
“你們吵了一架?”他問小梅。
“沒你事。”小梅對便衣說。
便衣想把整個情形理出個頭緒。“她叫什麽名字?”他問董丹。
“李小梅。”
那便衣警察看著小梅。“是嗎?十分鍾前,她告訴我的是另外一個名字。”
“我愛叫什麽名兒叫什麽名兒,我高興。”她說,“我隻騙笨蛋!”
大夥兒笑起來,喜劇又開始上演。
“你帶身份證了嗎?”那臥底警察問道。他朝四周的人嚴肅地看了一眼,希望他們不要再鬧了。
董丹掏出名片,那警察一把就抄了過去。“自由撰稿記者?”
“沒錯。”
他盯著那名片一直看。
“自由撰稿記者。”他又念了一遍。
“那意思是,我……”
“我知道那是什麽意思。”他打斷他,“跟我走一趟吧?你倆一塊來。”
“我們怎麽了?”董丹抗議道。
“你心裏明白你們怎麽了。”便衣警察說。
如果沒見過這位警察的臉,就不算真正體驗過什麽叫受到脅迫。
“夫妻吵架也犯法嗎?”董丹說。
便衣警察笑了笑——他在公共場合給他們留情麵不揭露他們,是給他們開了大恩。
“你不能沒有理由就在街上隨便抓人。”董丹一邊說一邊轉過臉朝向群眾。
“有沒有理,待會兒就知道了。”便衣警察說。
“他不喜歡記者同誌!”群眾裏有人說道,“這就是理由。”
“是誰說的?”那便衣警察吼了一聲。“給我站出來!”
群眾稍微退縮了。
董丹和小梅坐在警車後座上,開往警察局。半路上董丹的手機響了,是陳洋打來的,氣喘籲籲地叫喊著他屋子裏發生了可怕的事情。董丹還來不及說些什麽,那個便衣警察告訴他不允許接電話。董丹把這話轉述給老藝術家。
“他是誰?”陳洋問,“把電話給他,我跟他說。”
“陳洋想跟你說話。”董丹說道,把手機交給了正在開車的臥底警察。
“把電話掛了……”他說得很大聲,為了讓電話那頭的人聽見。
“他是什麽人?”老藝術家喊著。
“是警察。”董丹說。
便衣警察一把從董丹手上搶過了手機。
“現在不能跟他說話!”警察對著陳洋大吼。
“你敢這麽粗魯?!你知道我是——”老藝術家說道。他尖銳的聲音,董丹都聽見了。
那警察把手機關了,扔進自己的口袋。
“老實點,啊。坐上了這輛車,就算進去了。”他說。“進去”是對監獄的一種暗語,就像是“走了”表示過世,“方便”表示排泄。
對方說話的時候,小梅一直從後視鏡裏偷看那便衣警察的臉孔。現在是董丹出場擔任主角的時候,所以她已經退居一旁,恢複她一向淡然的神色,靜觀事情的發展。她滿心崇拜地望著兩個鼻孔噴出冷笑、不屈服的董丹。董丹歎了口氣,又低聲笑著,想讓那警察看見,對這整件事情的荒謬,他已經驚訝得無話可說。
分局位於二環路。即使一路警笛作響,穿過擁擠混亂的交通到達那裏還是花了一個小時。走進拘留室時,董丹問警察,能不能給畫家陳洋打個電話。不行。老畫家又老又病,現在一人獨居,說不定剛才的電話是從急診室打來的呢。行個好吧?不行。能不能替他打個電話呢?也不行,他既不會讓他自己打電話,也不會替他打電話。幫個忙吧?不行。如果警察跟你說“不”,那就是“不”,這個“不”這麽難懂?!
一個穿著製服的警察一邊讀著卷宗,一邊匆匆走過他們身邊。
“喂,你聽過陳洋沒有?”那個便衣警察問道。
穿製服的警察抬起頭來。
“噢,陸警官。”穿製服的警察跟便衣打了招呼。
“是個畫家。”便衣警察說道,轉向董丹,“是不是?”
“是的。”董丹回答,“也做雕塑。”
“你們講的是那位大師陳洋嗎?”穿製服的警官問道。
“就是他。”董丹道。他激動了起來,眼珠子在兩個警察之間轉來轉去。他恨自己竟會如此可憐巴巴地充滿希望。但是他不能控製。
“他總是叫我老鄉呢!”董丹又說。
那位叫陸警官的便衣看了董丹一眼,讓他別那麽得意。有什麽了不起的,不過就是做些一無所用的東西,把它們稱作是藝術的家夥罷了。
他們把董丹押進了走廊中間的一個房間,小梅則被押到走廊盡頭的一間屋裏。陸警官吩咐將門鎖上,他並沒有說他會不會打電話給陳洋,但董丹覺得他會的,就是為了滿足一下好奇心也會打的。
天色漸漸暗了,樓梯上來來去去有腳步聲,夾雜著笑聲與打諢。警察們要下班了。董丹和小梅已經被關進來近三個小時。有好幾次,董丹心裏出現走到門邊求救的衝動:請哪位去看看我媳婦兒需不需要上洗手間,或者口渴不渴。
走廊上偶爾會有腳步聲經過。它們敲在水磨石地麵上,響起的回音,聽上去有些瘮人,如同在一部懸念電影裏。董丹屏住氣,支棱著耳朵,直到回音慢慢消失。他心中劃過一陣恐懼:他居然已經能分辨出這些腳步聲的不同了。做個犯人一定會有這樣的本能,分辨腳步聲:聽出一些是和善的,另一些是粗暴的,是來帶人去審訊,或秘密轉移;或者帶你去某個地下刑場,在那兒把你給斃了。有的腳步聲帶來吃的喝的,或者臭罵,或者安慰,比如說老婆或父母的來信。對於自己這麽快已經學習聽腳步聲,令他感到可怕——他已經可以分辨什麽腳步聲跟他有關,什麽無關。晚上十點十五分左右,他又聽見腳步聲上了樓梯,帶著穩健而又威嚴的節奏,回聲響在空曠的樓裏,一圈圈聲波擴散,就像在夢裏。董丹知道那是某個警官,穿著黑色膠底皮鞋帶來了對他和小梅的處治。
門開了。陸警官一身製服,帶著兩頁紙走了進來。
“你給陳洋打電話了嗎?”董丹問道。
“什麽?”陸警官似乎想不起來他去了這麽久幹了什麽。
“你給陳洋打電話了,對吧?”董丹問。
“哦,沒有。”
“你沒打?”
“在這兒簽個字,我們都可以回家了。”陸警官把紙放在了桌上。
壓抑住驚喜,董丹慢吞吞地走到桌旁,拿起了筆。他很快地瞄了那簡單的表格一眼。那是一份私人財務的驗收單,上麵的意思是說,剛剛沒收的東西你已經檢查過了,每一項都已經歸還給你。董丹簽了自己的名字。
看見小梅的時候,她樣子消沉,垂著肩膀,低著頭,似乎剛剛過去的沉默時間耗掉了她所有的能量。她穿過無生命的長廊向他走來。廊上燈光慘白得近乎帶一點紫。小梅朝他笑笑。她的微笑,她的臉龐,還有她的肌膚都被那光線給漂白了。她的人生空白不需要這樣的遭遇來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