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生死兩皇後張氏之子(14)
快穿:我來給我媽撐腰了 作者:顧錦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此時在寧華殿裏玩耍的趙璟還不知道自己即將要讀書的消息。
是晚上趙禎過來了,一家三口聚在一起用膳,張氏耐心的給手短的兒子夾著菜,趙禎沉默了片刻,才開口提起。
“平安,爹爹為你找了兩個師傅,從明天開始,你就去資善堂讀書。”
他這話一出,趙璟和張氏用膳的動作都停了。
張氏的眼神立馬從柔和變成了幽怨,就那麽幽怨的瞪著趙禎。
趙璟也有樣學樣,學著母親的樣子,幽怨的瞪著爹爹。
母子倆做著同一副動作的樣子,倒像極了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可愛的不得了。
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妻兒心裏的罪人,趙禎趕緊開口解釋道:
“常常啊,這個想法也不是我提出來的,是朝堂上的相公們說太子要以身作則,所以就請了富弼和歐陽修來給平安上課。”
“但是我可一直記得你叮囑的話,咱們兒子還小,不能讓他壓力太大。”
“每日學習的時間也不長,就一刻鍾,後續的時長由著平安的年齡大了再來增加。”
“這實在是那些相公們太過咄咄逼人,我若是不答應,他們指不定天天來延和殿裏跟我講。”
“我想著一刻鍾時間也不多,於是就應了他們……”
說到最後,趙禎的聲音越來越小。
兩歲的皇子讀書,確實讓人覺得有些殘忍。
原本他是可以拒絕的,但後來也是自己的私心作祟,一刻鍾的時間真的不算什麽。
既能讓兒子擔一個好學的盛名,又能讓這位大臣知曉兒子的聰慧,這是個一石二鳥都計謀啊。
但是這想法趙禎是萬萬不敢和張氏說明的,隻好把一切罪責都推托在了那些大臣們身上。
前朝的大臣們的所作所為,張氏也是知曉的。
想著那些大臣們油鹽不進的模樣,張氏歎了一口氣:“一刻鍾的時間確實不算多,那就是由著他們吧。”
反正平日官家來教孩子,用的時長比一刻鍾還多。
相比於這一點,一刻鍾的讀書時間,張氏倒是還能接受。
看著常常這麽容易就接受了,趙禎鬆了一口氣,趕緊夾了一筷子菜給她,像是在討好。
“你放心吧,平日裏我會盯著的,不會讓他們胡來。”
張氏嗯了一聲,隨後又恢複了用膳。
而全程兩人的決定都沒有問過趙璟的意見,想來是他的意見不重要吧。
害。
還是悶頭幹飯吧。
隔天下朝以後,富弼和歐陽修結伴來了資善堂。
而此時的趙璟已經由張氏親自送過來了。
張氏沒與歐陽修兩人會麵,把兒子送過來後,讓餘嬤嬤陪伴在身邊,她則走去了隔間。
小太子長這麽大,大多時候是被拘著在寧華殿裏的,所以外頭的大臣沒怎麽見過。
富弼和歐陽修兩人上一次看見小太子,好像還是在宮宴上,當時距離的遠,也沒看清臉。
如今大半年過去,小太子長得飛快,早已不是他們記憶中的樣子了。
看著如今已經能端端正正坐在那裏的小團子,富弼倒是有些欣慰。
“太子殿下。”
趙璟雖然年幼,但是歐陽修兩人也沒有糊弄他,依舊朝他作了個揖。
趙璟也並未恃寵而驕,時刻謹記著自己學生的身份。
看見兩位老師進來,也恭恭敬敬朝他們行了禮。
“見過老師。”
看著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氣度的趙璟,富弼歐陽修兩人相互對視了一眼,紛紛在對方眼中看到了滿意之詞。
在兩方人會過麵之後,趙禎也從延和殿匆匆來遲了。
看著快他一步的富弼和歐陽修兩人,趙禎神色自然的拉過兒子的手,朝趙璟介紹著他們二人。
趙璟也確實是第一次見他們,等把他們的名字和臉對上號以後,學習也正式開始了。
今天隻是頭一天,富弼兩人也沒想給小太子安排多重的任務。
隻是先來試試水,看看小太子的資質,再來做日後的學習安排。
趙璟也特別會給爹爹爭臉,無論富弼和歐陽修問什麽,他都能用自己的方式答得上來。
小孩的語言雖然幼稚好笑,但是說的卻有幾分自己的見解。
兩歲的孩子,換做平常人家,可能有的說話還不利索,或者看見外人就會害怕膽怯。
可是如今同樣年紀的太子,就能有自己的一番言論,而且還毫不畏懼外人,真是出人意料。
富弼和歐陽修心裏已經給趙璟哐哐上了大分。
看來官家的話真的是一點都沒有誇張,太子聰慧,若是能好好教導,日後肯定能成為一位聖明的君主!
試探過趙璟之後,看著兩位大臣的的臉色,趙禎明知故問:“兩位愛卿,怎麽樣?可還覺得朕的話誇大其詞?”
富弼和歐陽修此時是心服口服了,看著略帶得意炫耀的官家,他們隻覺得官家也幼稚的可怕。
他們就是看不慣官家這麽得意,於是歐陽修就開口道:
“太子的天賦確實異於常人,但官家也不可如此得意忘形,之前市麵上流傳著一篇名為傷仲永的文章,等改日臣進宮的時候,帶來給官家看看。”
傷仲永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孩子很有才華,被人稱為神童。
後來因其父親的私欲,孩子就被當成了搖錢樹,慢慢的淹沒了孩子的才華。
歐陽修說這話,也是想提醒官家,太子天賦雖然好,但切記不要讓他在人前炫耀。
免得太子聽多了這話,以為自己天賦了得,慢慢的不愛學了,那可是一大損失。
趙禎沒看過歐陽修說的這篇文章,但卻把對方的話記在了心裏。
趙璟今日的學習時間已經夠了,接下來就到了富弼和歐陽修商量,該如何分工教導太子的時間了。
對於兒子的教育,趙禎極為重視。
於是就讓張氏把兒子帶回了後宮,他則和兩位老師留在了資善堂,商量著日後兒子的教導之路。
趙璟被母親牽著離開資善堂,之後的事情就沒去操心了。
因為吸取了前朝的前車之鑒,所以宋朝自開國以來,就重文抑武。
是晚上趙禎過來了,一家三口聚在一起用膳,張氏耐心的給手短的兒子夾著菜,趙禎沉默了片刻,才開口提起。
“平安,爹爹為你找了兩個師傅,從明天開始,你就去資善堂讀書。”
他這話一出,趙璟和張氏用膳的動作都停了。
張氏的眼神立馬從柔和變成了幽怨,就那麽幽怨的瞪著趙禎。
趙璟也有樣學樣,學著母親的樣子,幽怨的瞪著爹爹。
母子倆做著同一副動作的樣子,倒像極了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可愛的不得了。
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妻兒心裏的罪人,趙禎趕緊開口解釋道:
“常常啊,這個想法也不是我提出來的,是朝堂上的相公們說太子要以身作則,所以就請了富弼和歐陽修來給平安上課。”
“但是我可一直記得你叮囑的話,咱們兒子還小,不能讓他壓力太大。”
“每日學習的時間也不長,就一刻鍾,後續的時長由著平安的年齡大了再來增加。”
“這實在是那些相公們太過咄咄逼人,我若是不答應,他們指不定天天來延和殿裏跟我講。”
“我想著一刻鍾時間也不多,於是就應了他們……”
說到最後,趙禎的聲音越來越小。
兩歲的皇子讀書,確實讓人覺得有些殘忍。
原本他是可以拒絕的,但後來也是自己的私心作祟,一刻鍾的時間真的不算什麽。
既能讓兒子擔一個好學的盛名,又能讓這位大臣知曉兒子的聰慧,這是個一石二鳥都計謀啊。
但是這想法趙禎是萬萬不敢和張氏說明的,隻好把一切罪責都推托在了那些大臣們身上。
前朝的大臣們的所作所為,張氏也是知曉的。
想著那些大臣們油鹽不進的模樣,張氏歎了一口氣:“一刻鍾的時間確實不算多,那就是由著他們吧。”
反正平日官家來教孩子,用的時長比一刻鍾還多。
相比於這一點,一刻鍾的讀書時間,張氏倒是還能接受。
看著常常這麽容易就接受了,趙禎鬆了一口氣,趕緊夾了一筷子菜給她,像是在討好。
“你放心吧,平日裏我會盯著的,不會讓他們胡來。”
張氏嗯了一聲,隨後又恢複了用膳。
而全程兩人的決定都沒有問過趙璟的意見,想來是他的意見不重要吧。
害。
還是悶頭幹飯吧。
隔天下朝以後,富弼和歐陽修結伴來了資善堂。
而此時的趙璟已經由張氏親自送過來了。
張氏沒與歐陽修兩人會麵,把兒子送過來後,讓餘嬤嬤陪伴在身邊,她則走去了隔間。
小太子長這麽大,大多時候是被拘著在寧華殿裏的,所以外頭的大臣沒怎麽見過。
富弼和歐陽修兩人上一次看見小太子,好像還是在宮宴上,當時距離的遠,也沒看清臉。
如今大半年過去,小太子長得飛快,早已不是他們記憶中的樣子了。
看著如今已經能端端正正坐在那裏的小團子,富弼倒是有些欣慰。
“太子殿下。”
趙璟雖然年幼,但是歐陽修兩人也沒有糊弄他,依舊朝他作了個揖。
趙璟也並未恃寵而驕,時刻謹記著自己學生的身份。
看見兩位老師進來,也恭恭敬敬朝他們行了禮。
“見過老師。”
看著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氣度的趙璟,富弼歐陽修兩人相互對視了一眼,紛紛在對方眼中看到了滿意之詞。
在兩方人會過麵之後,趙禎也從延和殿匆匆來遲了。
看著快他一步的富弼和歐陽修兩人,趙禎神色自然的拉過兒子的手,朝趙璟介紹著他們二人。
趙璟也確實是第一次見他們,等把他們的名字和臉對上號以後,學習也正式開始了。
今天隻是頭一天,富弼兩人也沒想給小太子安排多重的任務。
隻是先來試試水,看看小太子的資質,再來做日後的學習安排。
趙璟也特別會給爹爹爭臉,無論富弼和歐陽修問什麽,他都能用自己的方式答得上來。
小孩的語言雖然幼稚好笑,但是說的卻有幾分自己的見解。
兩歲的孩子,換做平常人家,可能有的說話還不利索,或者看見外人就會害怕膽怯。
可是如今同樣年紀的太子,就能有自己的一番言論,而且還毫不畏懼外人,真是出人意料。
富弼和歐陽修心裏已經給趙璟哐哐上了大分。
看來官家的話真的是一點都沒有誇張,太子聰慧,若是能好好教導,日後肯定能成為一位聖明的君主!
試探過趙璟之後,看著兩位大臣的的臉色,趙禎明知故問:“兩位愛卿,怎麽樣?可還覺得朕的話誇大其詞?”
富弼和歐陽修此時是心服口服了,看著略帶得意炫耀的官家,他們隻覺得官家也幼稚的可怕。
他們就是看不慣官家這麽得意,於是歐陽修就開口道:
“太子的天賦確實異於常人,但官家也不可如此得意忘形,之前市麵上流傳著一篇名為傷仲永的文章,等改日臣進宮的時候,帶來給官家看看。”
傷仲永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孩子很有才華,被人稱為神童。
後來因其父親的私欲,孩子就被當成了搖錢樹,慢慢的淹沒了孩子的才華。
歐陽修說這話,也是想提醒官家,太子天賦雖然好,但切記不要讓他在人前炫耀。
免得太子聽多了這話,以為自己天賦了得,慢慢的不愛學了,那可是一大損失。
趙禎沒看過歐陽修說的這篇文章,但卻把對方的話記在了心裏。
趙璟今日的學習時間已經夠了,接下來就到了富弼和歐陽修商量,該如何分工教導太子的時間了。
對於兒子的教育,趙禎極為重視。
於是就讓張氏把兒子帶回了後宮,他則和兩位老師留在了資善堂,商量著日後兒子的教導之路。
趙璟被母親牽著離開資善堂,之後的事情就沒去操心了。
因為吸取了前朝的前車之鑒,所以宋朝自開國以來,就重文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