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百多斤的胖子,最後也沒為愛情流下一滴眼淚。不過,我流了很多淚。
我有很多很多夢想,不知怎麽實現,略微悲傷。
別放縱欲望,別放縱悲傷,別放縱憤怒。是放縱,就很傷。
變化的結構和穩固的結構都有優缺點,何必那樣的執著呢?
天空的顏色並不總是藍白相間的,它的顏色很豐富。其實天空的顏色很像心情的顏色。
很明顯,寫得細是因為很關注。
不需要做那麽多設想,也不要問那麽多如果。
用最隨意的口氣說最超綱的話,漏洞百出,不過當他是局外人的時候,一切就合理起來了。
從我的視角出發,描述一個完全沒有我的世界。是的,假如我不看書的話,隻是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我也隻能寫出來這樣的東西,當然,不是作者閑逛,是作者塑造的人在閑逛。當在有形與無形間做選擇的時候,我明白,該選擇無形。
於是,有些虛。
我在地鐵上,感覺,這些距離如果換作是過去,一走要走上一天,現在普通人就可以這樣來回穿梭,與傳送無異了。
事情成功或失敗之前,都會有很多鋪墊,這些鋪墊當時不可見,隻可在事情結束了再總結。也就是,隻能先知其然,然後知其所以然。
局外人的特點就是,它知道鄰居家的狗有什麽皮膚病,而不知道自己母親有多少歲。說明他不在一個大局裏麵,被放逐到許多小局裏麵。自古評論區出神句,“看似不離不棄,實則相互折磨。”妙。
真花與假花都好看,那為何有貴賤之分呢?明知故問,真與假是有區別啊!
未知事物未必有多好,已知事物未必有多差,用神秘附加價值的最終都會歸於冷,用百變和無盡附加價值的,才會一直熱。
現在是這樣的情況,對什麽都提不起興趣來。人嘛,都會變老的。說是無聊,有大把時間,但是不知道要幹什麽,挺煩惱的。又開始叔本華了?覺得自己最喜歡的音樂不是手機裏的,而是現實裏的吵鬧與嘈雜,總之越與我無關就越是動聽悅耳。
不是吧,躺平一段時間就會失去生活的體感了。人應該有一份工作的。
為什麽會空虛呢?為什麽喜歡讀書呢?因為文字是密集的,生活是稀薄的。
我覺得聽見狗的低沉的呻吟是很晦氣的,又或者無所謂,覺得這是它主人不好,讓它受了許多委屈,不久又覺得,明明與我無關嘛!
疾病太多了,讓我覺得不是我身上有病,而是我生在疾病之上。
一個男的看了我一眼,然後又吸了一口煙。這句話的信息量是有一些的。
然後我發現我再不起來就坐過站了哈哈!
生活嘛,就很像嗑瓜子,也很像心跳。有節奏感。美好時刻不美好時刻相互替補。
如果說《局外人》是2024年出版的作品,我也一點都不意外,寫到靈魂的作品是超越時代的。
怪人在怪人的眼中也是怪人,無所謂在無所謂這裏也依舊無所謂。
我是不是可以摳掉所有原因所有目的,隻是做我該做的不行麽?追逐一下不存在的所謂的“一以貫之”不可以麽?
有時候不必那麽在意,因為有些疾病是治不好的。怎麽說呢?治不好的疾病就不能當做疾病來看待。
世間一切的景色都分三個部分,當然,是和人的思維結合後的,如果不知道有這處景色,那麽它就隻有物理意義,隻等待人偶然地發現它們。第一部分是“仰慕已久”,第二部分是“隻緣身在此山中”,第三部分是“再回首”。看得最不完全的時候,是還沒看的時候,看得最完全的時候,是已經走遠的時候。
一邊用令人吃驚的價格買了一些並不是很想吃的水果,一邊聽人談論生生死死。人的一半活在生及生的衍生裏,人的另一半活在死及死的衍生裏,中間的連接物,是吃東西。
太悲傷的故事了,讓它早點結束吧!想看昆蟲記。其實能讓我激情四射的東西多著,呢,隻是恰好這幾天看的東西都不太行。
嗯,看書的時候或者打遊戲的時候,別的事情隻能掛機,不能刷視頻什麽,否則遊戲就打不好了。
每次描寫靜物,都會寫天空,天空也很耐寫,如果不是刻意抄別人的,都會寫成不一樣的。
拿麵前的人的名字試一試鉛筆,真是百無聊賴。啊!《東京奇譚集》有幾段寫得也像局外人,果然優雅永不過時。
顧客嘮叨得很,但是,他工作的大部分就是幹這個的,也沒的說。
任由時間流動,希望能借此獲得答案,於是我閉上雙眼。當我醒來時,我發現了時間給我的答案了——無意義的消磨。
存在的東西,或多或少都被某些其他東西利用過,痕跡還留著呢。
目標人物消失了二十天,記憶全失,然後又出現了,我的二十天的尋找看似有意義,實際上和失蹤或失憶有什麽區別呢?於是我放棄了這樣的無意義,繼續走向另一種迷失。
減少收獲周期,要求的就是專注力。專注於解決一件事,然後再著手做下一件事。而不是大雜燴那樣。切記,不要給自己安排理論上剛好可以解決的量的工作。當然,合理的計劃要做完,不然過一段時間會有新的計劃,積壓會導致兩段都做不成。適當修改可以,但不能太縱容。畢竟安排的計劃不是自己做不到的事。
我們好像是從當下開始,在往前走,有時也做一些類似修補某些過去的遺憾的事,以便能更好的從現在開始。
看加繆發現的,諾貝爾文學獎是具有前瞻性的,許多作品的意義,可能要等到好多年以後才能被人們發掘出來。所以,目前獲獎的人不受人理解也很正常,思想需要些時間轉彎。
在生與死的瞬間,恐懼消失不見,留下的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我,與風。
我的人生像是為了治療失眠而製作的錄像帶,暗色沉悶的景色接二連三地出現,卻也有令人驚詫的地方——驚詫於原來無聊都是這一個鬼樣子,以及,居然有滿buff的人在羨慕這種一馬平川。
然而在這羨慕之中,依然存在著嫌棄。並不衝突。
有一個臭猴子偷走了你即將忘卻的東西,於是這東西就被你真正的忘卻了。
但這些都是自欺欺人,這東西再怎麽躲最後還是要麵對的。因為這是你自己,你自己是你自己無法回避的東西。
人們對你不感興趣,於是也沒功夫在你的隨筆裏挖掘什麽。
不下點功夫,怎麽能爬上那麽高的山呢?
短篇看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長篇了。
你是“tyd”嘛?我愣了一下,說了一句“啊,算是的”wc,自己都覺得太呆了哈哈!我一般這樣說,“額,我是”,村上才說前麵“算是的”。是漫畫開玩笑的,不過真的好呆啊!
我有很多很多夢想,不知怎麽實現,略微悲傷。
別放縱欲望,別放縱悲傷,別放縱憤怒。是放縱,就很傷。
變化的結構和穩固的結構都有優缺點,何必那樣的執著呢?
天空的顏色並不總是藍白相間的,它的顏色很豐富。其實天空的顏色很像心情的顏色。
很明顯,寫得細是因為很關注。
不需要做那麽多設想,也不要問那麽多如果。
用最隨意的口氣說最超綱的話,漏洞百出,不過當他是局外人的時候,一切就合理起來了。
從我的視角出發,描述一個完全沒有我的世界。是的,假如我不看書的話,隻是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我也隻能寫出來這樣的東西,當然,不是作者閑逛,是作者塑造的人在閑逛。當在有形與無形間做選擇的時候,我明白,該選擇無形。
於是,有些虛。
我在地鐵上,感覺,這些距離如果換作是過去,一走要走上一天,現在普通人就可以這樣來回穿梭,與傳送無異了。
事情成功或失敗之前,都會有很多鋪墊,這些鋪墊當時不可見,隻可在事情結束了再總結。也就是,隻能先知其然,然後知其所以然。
局外人的特點就是,它知道鄰居家的狗有什麽皮膚病,而不知道自己母親有多少歲。說明他不在一個大局裏麵,被放逐到許多小局裏麵。自古評論區出神句,“看似不離不棄,實則相互折磨。”妙。
真花與假花都好看,那為何有貴賤之分呢?明知故問,真與假是有區別啊!
未知事物未必有多好,已知事物未必有多差,用神秘附加價值的最終都會歸於冷,用百變和無盡附加價值的,才會一直熱。
現在是這樣的情況,對什麽都提不起興趣來。人嘛,都會變老的。說是無聊,有大把時間,但是不知道要幹什麽,挺煩惱的。又開始叔本華了?覺得自己最喜歡的音樂不是手機裏的,而是現實裏的吵鬧與嘈雜,總之越與我無關就越是動聽悅耳。
不是吧,躺平一段時間就會失去生活的體感了。人應該有一份工作的。
為什麽會空虛呢?為什麽喜歡讀書呢?因為文字是密集的,生活是稀薄的。
我覺得聽見狗的低沉的呻吟是很晦氣的,又或者無所謂,覺得這是它主人不好,讓它受了許多委屈,不久又覺得,明明與我無關嘛!
疾病太多了,讓我覺得不是我身上有病,而是我生在疾病之上。
一個男的看了我一眼,然後又吸了一口煙。這句話的信息量是有一些的。
然後我發現我再不起來就坐過站了哈哈!
生活嘛,就很像嗑瓜子,也很像心跳。有節奏感。美好時刻不美好時刻相互替補。
如果說《局外人》是2024年出版的作品,我也一點都不意外,寫到靈魂的作品是超越時代的。
怪人在怪人的眼中也是怪人,無所謂在無所謂這裏也依舊無所謂。
我是不是可以摳掉所有原因所有目的,隻是做我該做的不行麽?追逐一下不存在的所謂的“一以貫之”不可以麽?
有時候不必那麽在意,因為有些疾病是治不好的。怎麽說呢?治不好的疾病就不能當做疾病來看待。
世間一切的景色都分三個部分,當然,是和人的思維結合後的,如果不知道有這處景色,那麽它就隻有物理意義,隻等待人偶然地發現它們。第一部分是“仰慕已久”,第二部分是“隻緣身在此山中”,第三部分是“再回首”。看得最不完全的時候,是還沒看的時候,看得最完全的時候,是已經走遠的時候。
一邊用令人吃驚的價格買了一些並不是很想吃的水果,一邊聽人談論生生死死。人的一半活在生及生的衍生裏,人的另一半活在死及死的衍生裏,中間的連接物,是吃東西。
太悲傷的故事了,讓它早點結束吧!想看昆蟲記。其實能讓我激情四射的東西多著,呢,隻是恰好這幾天看的東西都不太行。
嗯,看書的時候或者打遊戲的時候,別的事情隻能掛機,不能刷視頻什麽,否則遊戲就打不好了。
每次描寫靜物,都會寫天空,天空也很耐寫,如果不是刻意抄別人的,都會寫成不一樣的。
拿麵前的人的名字試一試鉛筆,真是百無聊賴。啊!《東京奇譚集》有幾段寫得也像局外人,果然優雅永不過時。
顧客嘮叨得很,但是,他工作的大部分就是幹這個的,也沒的說。
任由時間流動,希望能借此獲得答案,於是我閉上雙眼。當我醒來時,我發現了時間給我的答案了——無意義的消磨。
存在的東西,或多或少都被某些其他東西利用過,痕跡還留著呢。
目標人物消失了二十天,記憶全失,然後又出現了,我的二十天的尋找看似有意義,實際上和失蹤或失憶有什麽區別呢?於是我放棄了這樣的無意義,繼續走向另一種迷失。
減少收獲周期,要求的就是專注力。專注於解決一件事,然後再著手做下一件事。而不是大雜燴那樣。切記,不要給自己安排理論上剛好可以解決的量的工作。當然,合理的計劃要做完,不然過一段時間會有新的計劃,積壓會導致兩段都做不成。適當修改可以,但不能太縱容。畢竟安排的計劃不是自己做不到的事。
我們好像是從當下開始,在往前走,有時也做一些類似修補某些過去的遺憾的事,以便能更好的從現在開始。
看加繆發現的,諾貝爾文學獎是具有前瞻性的,許多作品的意義,可能要等到好多年以後才能被人們發掘出來。所以,目前獲獎的人不受人理解也很正常,思想需要些時間轉彎。
在生與死的瞬間,恐懼消失不見,留下的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我,與風。
我的人生像是為了治療失眠而製作的錄像帶,暗色沉悶的景色接二連三地出現,卻也有令人驚詫的地方——驚詫於原來無聊都是這一個鬼樣子,以及,居然有滿buff的人在羨慕這種一馬平川。
然而在這羨慕之中,依然存在著嫌棄。並不衝突。
有一個臭猴子偷走了你即將忘卻的東西,於是這東西就被你真正的忘卻了。
但這些都是自欺欺人,這東西再怎麽躲最後還是要麵對的。因為這是你自己,你自己是你自己無法回避的東西。
人們對你不感興趣,於是也沒功夫在你的隨筆裏挖掘什麽。
不下點功夫,怎麽能爬上那麽高的山呢?
短篇看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長篇了。
你是“tyd”嘛?我愣了一下,說了一句“啊,算是的”wc,自己都覺得太呆了哈哈!我一般這樣說,“額,我是”,村上才說前麵“算是的”。是漫畫開玩笑的,不過真的好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