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信念
外室進府?重生三媒六聘改嫁首輔 作者:香蕉披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後的幾天,京城賑災一事有條不紊地進行。
戶部在城中有一處宅子,之前是倉庫。如今全部空了出來,用來賑災。
負責賑災的幾家商戶,也把都係都拉到了分屬的庫房,外麵支著棚子。除了棉衣,木炭,和藥材之外,還有戶部施粥的棚子。
每日災民過來,依次領取木炭,再喝一碗驅寒的湯藥和一碗粥。
木炭每日領取,是為了根據天氣調整發放的數量。
當然,這些並不是誰都能領的。所有災民,都要經過戶部衙門核查認可,才能拿著憑據去領東西。
這些災民,都是京城原本就貧苦的百姓。她們沒錢買厚實的棉衣,沒錢買炭火。甚至就連家裏的門窗,都是破的。
若是往年京城的天氣還好,頂多吃點苦,受點罪。熬一熬,總能熬過去。可今年這要命的天氣,還有下起來就不停的大雪。她們就算拚了命熬,也難熬過去。
朝廷賑災,等於給了這些人一條活路。
這幾日風雪很大,好在災民都住的不遠。戶部這處倉庫,本就在貧苦百姓最多的東市,用來賑災倒是正方便。
最先開始賑災的蘇順慈,棉衣是第一批需要發放下去的東西。
那日一大早,蘇清妤吃過早飯就帶著幾個丫鬟過來幫忙。
第一個領取棉衣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婦人。身量有些單薄,臉色蠟黃,手上滿是因為凍瘡起的口子。
她手足無措地看向蘇順慈手裏的棉衣,嘴裏呢喃道:“這衣裳也太好了,我哪用得著穿這麽好的。”
又問蘇順慈,“姑娘,你有沒有不要的棉衣裳?破一點沒事,能抗風就行。這樣好的衣裳,給我穿糟蹋了。”
她說的真誠,看蘇順慈的目光,就像虔誠的信徒望向廟裏的神佛菩薩。
蘇順慈眼眶一熱,她從沒覺得一件棉衣裳,能這麽重。
她把手裏的棉衣塞到她手裏,“大娘,您就拿回去穿吧。這就是給您的,您現在就穿上,別凍病了。”
蘇順慈繞到前麵,親手幫她穿上棉衣,又係好扣子。
“今兒可真是遇上活菩薩了,什麽時候穿過這樣的好衣裳。”老婦人碎碎念地離開,走出幾步,又回頭看看蘇順慈,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看見這一幕的蘇清妤,心裏也極不是滋味。這世上,哪有什麽公平。這些人生於貧窮,便隻能一輩子陷在貧窮裏,甚至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反觀京裏這些世家大族,輩輩享不完的富貴。如此還有人不知足,想得到的更多。視窮人如瘟疫,視人命如草芥。
她無力改變所有人,隻能盡自己所能,給普通百姓一點幫助。
棉衣發放的最快,兩三天的功夫,京城需要棉衣的災民便都領取完了。
本該撤掉棚子離開的蘇順慈和蘇清妤卻沒走。而是讓人拉了幾大車麵粉過來,帶著手底下的丫鬟婆子,每日蒸上幾大鍋饅頭。
饅頭是白麵和玉米麵摻和到一起蒸的,為了能讓更多的人吃上。
所以災民在每日領了粥之後,還能再領一個饅頭。
所有人在看見還能領個饅頭的時候,都在寒風中笑了起來。還有人在接過蘇清妤手裏的饅頭之時,或說兩句樸實的感激之話,或叫一聲活菩薩。
這時候仿佛所有人都隻剩下一個信念,就是讓這些人活下去。
與蘇順慈這邊一牆之隔,是蘇氏藥材行賑災的地方。
每日的場景與這邊,卻是截然不同。
負責給災民盛湯藥的,是蘇家二房嫡子蘇元青。
至於為什麽蘇家是蘇元青在這,也是有原因的。
前幾日蘇香菱曾經遞了消息回家,說太子殿下可能去賑災處巡視。讓蘇元青去賑災,若是能得了太子殿下的青睞,往後前程可就有望了。
蘇元青本不想來,賑災哪有喝花酒有意思。
可奈不過何氏和蘇承衍逼迫,最後隻得不情不願的來的。
每日施藥,都是蘇元青帶著底下的小廝在做。他心裏不願意,自然也沒有好臉色。底下的小廝見他這樣,便也跟著學。
所以蘇順慈和蘇清妤每日都能聽見蘇元青的怒罵聲。
要麽罵災民動作慢,要麽罵人家來的勤。
甚至蘇順慈還發現,蘇家賑災的藥熬製的時候也極為敷衍。明明該熬製一個時辰的藥,那些小廝恨不得一刻鍾就出鍋。
有兩次蘇順慈甚至想去掀了蘇家的藥攤子,因不想在賑災的時候鬧出事情,才忍住沒去。
當然,蘇元青那人也不是一點腦子沒有。別看對災民態度不好,出言辱罵。但隻要當官的來,他立馬就能變成孫子。
變臉速度之快,讓蘇順慈咋舌。
一晃就已經到十二月中旬,眾人在此處賑災也十來日了。
蘇元青每日都要問,太子什麽時候來。但是左等右等,都沒等到太子殿下。
他終於沒了耐心,那日讓底下的小廝守著,他則悄悄和幾位相熟的少爺去了軟香樓。
他剛離開,太子的車駕就停在了賑災之處的大門口。
太子身披玄黑色狐皮鬥篷,領口鑲了一圈瑩白色的狐狸毛。
跟在太子身邊的,赫然是東宮良娣蘇香菱。
蘇香菱今日纏著要和太子一起出宮,打的是看望弟弟的名號。實則是想突出她在太子那的地位不一般。
太子這些日子對她還沒過新鮮勁,所以也就應了。
蘇香菱身披淺粉色挑金線密織鬥篷,滿頭珠翠。
比在蘇家的更嫵媚,也更貴氣。
蘇清妤等人給太子殿下和蘇良娣行了禮。
蘇香菱跟在太子身邊,自然也受了眾人的禮。
她微揚著下巴,居高臨下地看著跪在地上的眾人,唇角揚起一個明顯的弧度。
她等這一日,等了很久了。
目光落在一身簡單裝扮的蘇清妤身上,蘇香菱心頭湧起幾分不屑。
嫁給當朝閣老又怎麽樣?就算是內閣首輔也是臣子,和太子殿下怎麽能比。
等她登上後位那日,這些人還有的跪。
主持賑災的沈之修不在,戶部侍郎豐景同隻能硬著頭皮,陪著太子殿下四處看看,又悄悄差人去請沈大人。
到了蘇家藥鋪賑災區域之時,蘇香菱低聲對太子說道。
“殿下,妾身弟弟這些日子一直忙著賑災的事,聽說晚上都住在這,很是辛苦。”
太子隨口道:“既是蘇良娣的弟弟,那就叫出來陪本宮說說話吧。”
蘇香菱皺眉看向跪在一邊的蘇家小廝,“還不讓二少爺出來?怎麽這麽沒眼力見?”
戶部在城中有一處宅子,之前是倉庫。如今全部空了出來,用來賑災。
負責賑災的幾家商戶,也把都係都拉到了分屬的庫房,外麵支著棚子。除了棉衣,木炭,和藥材之外,還有戶部施粥的棚子。
每日災民過來,依次領取木炭,再喝一碗驅寒的湯藥和一碗粥。
木炭每日領取,是為了根據天氣調整發放的數量。
當然,這些並不是誰都能領的。所有災民,都要經過戶部衙門核查認可,才能拿著憑據去領東西。
這些災民,都是京城原本就貧苦的百姓。她們沒錢買厚實的棉衣,沒錢買炭火。甚至就連家裏的門窗,都是破的。
若是往年京城的天氣還好,頂多吃點苦,受點罪。熬一熬,總能熬過去。可今年這要命的天氣,還有下起來就不停的大雪。她們就算拚了命熬,也難熬過去。
朝廷賑災,等於給了這些人一條活路。
這幾日風雪很大,好在災民都住的不遠。戶部這處倉庫,本就在貧苦百姓最多的東市,用來賑災倒是正方便。
最先開始賑災的蘇順慈,棉衣是第一批需要發放下去的東西。
那日一大早,蘇清妤吃過早飯就帶著幾個丫鬟過來幫忙。
第一個領取棉衣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婦人。身量有些單薄,臉色蠟黃,手上滿是因為凍瘡起的口子。
她手足無措地看向蘇順慈手裏的棉衣,嘴裏呢喃道:“這衣裳也太好了,我哪用得著穿這麽好的。”
又問蘇順慈,“姑娘,你有沒有不要的棉衣裳?破一點沒事,能抗風就行。這樣好的衣裳,給我穿糟蹋了。”
她說的真誠,看蘇順慈的目光,就像虔誠的信徒望向廟裏的神佛菩薩。
蘇順慈眼眶一熱,她從沒覺得一件棉衣裳,能這麽重。
她把手裏的棉衣塞到她手裏,“大娘,您就拿回去穿吧。這就是給您的,您現在就穿上,別凍病了。”
蘇順慈繞到前麵,親手幫她穿上棉衣,又係好扣子。
“今兒可真是遇上活菩薩了,什麽時候穿過這樣的好衣裳。”老婦人碎碎念地離開,走出幾步,又回頭看看蘇順慈,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看見這一幕的蘇清妤,心裏也極不是滋味。這世上,哪有什麽公平。這些人生於貧窮,便隻能一輩子陷在貧窮裏,甚至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反觀京裏這些世家大族,輩輩享不完的富貴。如此還有人不知足,想得到的更多。視窮人如瘟疫,視人命如草芥。
她無力改變所有人,隻能盡自己所能,給普通百姓一點幫助。
棉衣發放的最快,兩三天的功夫,京城需要棉衣的災民便都領取完了。
本該撤掉棚子離開的蘇順慈和蘇清妤卻沒走。而是讓人拉了幾大車麵粉過來,帶著手底下的丫鬟婆子,每日蒸上幾大鍋饅頭。
饅頭是白麵和玉米麵摻和到一起蒸的,為了能讓更多的人吃上。
所以災民在每日領了粥之後,還能再領一個饅頭。
所有人在看見還能領個饅頭的時候,都在寒風中笑了起來。還有人在接過蘇清妤手裏的饅頭之時,或說兩句樸實的感激之話,或叫一聲活菩薩。
這時候仿佛所有人都隻剩下一個信念,就是讓這些人活下去。
與蘇順慈這邊一牆之隔,是蘇氏藥材行賑災的地方。
每日的場景與這邊,卻是截然不同。
負責給災民盛湯藥的,是蘇家二房嫡子蘇元青。
至於為什麽蘇家是蘇元青在這,也是有原因的。
前幾日蘇香菱曾經遞了消息回家,說太子殿下可能去賑災處巡視。讓蘇元青去賑災,若是能得了太子殿下的青睞,往後前程可就有望了。
蘇元青本不想來,賑災哪有喝花酒有意思。
可奈不過何氏和蘇承衍逼迫,最後隻得不情不願的來的。
每日施藥,都是蘇元青帶著底下的小廝在做。他心裏不願意,自然也沒有好臉色。底下的小廝見他這樣,便也跟著學。
所以蘇順慈和蘇清妤每日都能聽見蘇元青的怒罵聲。
要麽罵災民動作慢,要麽罵人家來的勤。
甚至蘇順慈還發現,蘇家賑災的藥熬製的時候也極為敷衍。明明該熬製一個時辰的藥,那些小廝恨不得一刻鍾就出鍋。
有兩次蘇順慈甚至想去掀了蘇家的藥攤子,因不想在賑災的時候鬧出事情,才忍住沒去。
當然,蘇元青那人也不是一點腦子沒有。別看對災民態度不好,出言辱罵。但隻要當官的來,他立馬就能變成孫子。
變臉速度之快,讓蘇順慈咋舌。
一晃就已經到十二月中旬,眾人在此處賑災也十來日了。
蘇元青每日都要問,太子什麽時候來。但是左等右等,都沒等到太子殿下。
他終於沒了耐心,那日讓底下的小廝守著,他則悄悄和幾位相熟的少爺去了軟香樓。
他剛離開,太子的車駕就停在了賑災之處的大門口。
太子身披玄黑色狐皮鬥篷,領口鑲了一圈瑩白色的狐狸毛。
跟在太子身邊的,赫然是東宮良娣蘇香菱。
蘇香菱今日纏著要和太子一起出宮,打的是看望弟弟的名號。實則是想突出她在太子那的地位不一般。
太子這些日子對她還沒過新鮮勁,所以也就應了。
蘇香菱身披淺粉色挑金線密織鬥篷,滿頭珠翠。
比在蘇家的更嫵媚,也更貴氣。
蘇清妤等人給太子殿下和蘇良娣行了禮。
蘇香菱跟在太子身邊,自然也受了眾人的禮。
她微揚著下巴,居高臨下地看著跪在地上的眾人,唇角揚起一個明顯的弧度。
她等這一日,等了很久了。
目光落在一身簡單裝扮的蘇清妤身上,蘇香菱心頭湧起幾分不屑。
嫁給當朝閣老又怎麽樣?就算是內閣首輔也是臣子,和太子殿下怎麽能比。
等她登上後位那日,這些人還有的跪。
主持賑災的沈之修不在,戶部侍郎豐景同隻能硬著頭皮,陪著太子殿下四處看看,又悄悄差人去請沈大人。
到了蘇家藥鋪賑災區域之時,蘇香菱低聲對太子說道。
“殿下,妾身弟弟這些日子一直忙著賑災的事,聽說晚上都住在這,很是辛苦。”
太子隨口道:“既是蘇良娣的弟弟,那就叫出來陪本宮說說話吧。”
蘇香菱皺眉看向跪在一邊的蘇家小廝,“還不讓二少爺出來?怎麽這麽沒眼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