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府邸客廳中。
“坐!”杜海熱情的接待著陸離。
這一次見麵陸離明顯的感覺出了杜海的態度轉變。
陸離也不動聲色的與杜海寒暄著。
“杜將軍……”還沒等陸離開口,就被杜海打斷了。
“陸賢侄這麽稱呼就有些生分了,我和老魏是過命的兄弟,你不嫌棄就稱呼一聲杜伯伯吧,哈哈,這不算是占你便宜吧。”
“杜伯伯這是哪裏話,我們來到京城後無依無靠,全是仰仗著杜伯伯幫扶,才能在這偌大的帝都有一席容身之地,大勇和小虎也多虧了您的栽培提拔,才能在軍中大比中露臉,這次登門就是專程過來感謝杜伯伯的。”
“賢侄啊,我們不說這些客套的話,大勇和小虎那都是手下有真功夫,我也就是幫忙推薦了一下,再說了你和大勇兄弟倆也算老魏的半個兒子,這點小忙你不用掛在心上。”
這番話無論真心假意,陸離是真的很感激杜海的,非親非故能為故人所托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十分不易了。
“杜伯伯,您做的事我都看在眼裏,我的酒樓開業如果不是您安排手下兄弟巡視,我恐怕應付那些地痞都很麻煩。”
“哎~~自家人不說這些。”杜海豪邁的一揮手說道。
陸離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就算杜海沒放在心上,他是真的念著杜海的好。
陸離起身從袖袍中取出一遝銀票推到了杜海麵前。
沒等杜海拒絕,陸離就開口道。
“杜伯伯我沒有別的意思,這都是我們兄弟的一點心意,您一定要收下,以後麻煩您的地方還多著呢,您出去辦事也需要上下打點,這錢再怎麽說也不能讓您出了。”
陸離的話說的滴水不漏,既送出了銀票,也給杜海找好了收錢的台階。
“你說這……你這剛來京城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呢,我怎麽好……”
“杜伯伯,這錢您一定要收下,我們兄弟們以後還指望杜伯伯照顧。”
陸離不動聲色的將銀票塞進了杜海的袖袍中,杜海見狀也是笑著稱讚著後生可畏。
杜海還想留陸離吃飯,被陸離婉拒了,一把銀票賓主盡歡。
陸離走後,老管家又走了回來,此時杜海負手而立站在台階上。
“老爺,陸公子走了。”
“年輕人不簡單啊。”杜海感慨道。
他從袖中抽出那一遝銀票,簡單的用眼一掃,看麵額就不下五萬兩,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現在在京都買一座不錯的大宅子也用不了一萬兩,杜海卻是很隨意的遞給了管家。
管家李安以前也是杜海的親兵,是他為數不多幾個能信得過的手下,李安辦事謹慎,所以杜海一直很信任他。
“李安你知道嗎,他才來京都不到一年啊,老魏帶兵稀鬆平常,這看人的眼光,我是遠遠不如啊,這小子有情有義,以後前途不可限量。”
此時杜海的神情和招待陸離時已經判若兩人,從滿臉和善變成了雙目如焗。
“老爺如此看好他?”
“以後相處的日子還長著,我們可以慢慢看。”杜海滿臉欣慰的走回了客廳。
陸離走出杜府後,他也沒著急回酒樓,今天他難得出來一趟,自從來了京都以後,每天都是追著時間跑,一刻也不曾停下,這才有了今天的立錐之地。
忙碌的日子讓陸離短暫的放下了心中的壓力,也讓他慢慢的發生著蛻變。
曾經那個無憂無慮的邊城遊弩手,被命運推動著接過了本不屬於他的重擔。
如果時間倒退可以重新選擇,陸離也許會留在康定城當兵吃餉直到戰死或者退出邊軍。
這一年的時間迅速催熟著這個邊軍少年朗的心智,讓他終於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思考間,陸離帶著兩個夥計走進了一個街頭茶樓。
他們在店小二的帶領下來到了二樓,陸離挑選了一處靠窗戶的茶桌。
此時上午時分,茶樓裏生意按理說應該一般,隻是沒想到整座茶樓裏到處都是在高談闊論的書生。
陸離要了一壺碧螺春慢慢品嚐著,看著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
“帝國當務之急是開墾荒田,屯糧已安民心。”
“李兄此言差矣,帝國幅員遼闊,而驛道多年失修,我覺得修複南北通路才應該放在首要。”
……
陸離回頭正好看到一群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著什麽,有所謂的治國良策,也有掃平四夷的韜略。
陸離聽了一會發現他們議論最多的還是關於這次帝國科舉選士的國策。
他對科舉考試也是比較的好奇的,自從新帝推出了科舉,廟堂和民間都傳的沸沸揚揚的。
此時的朝歌城中,你哪怕是問一個街邊攤販,他都能掰著手指給你說的有鼻子有眼。
可見這場能改變底層百姓命運的壯舉激起了多大漣漪。
陸離對科舉考試還是很認同的,有了科舉底層百姓也就有上升的通路,雖然不大,但是畢竟是有了念想。
用萬書樓書中的話說就是,有了上升通道,就能消除一些底層矛盾,讓社會更安定一些。
陸離對這個解釋深以為然,雖然達官顯貴相較於普通百姓還是有著很大優勢,但是換做以前,底層百姓連爭取的資格都沒有。
他還聽說這次科舉考試將不再納一家之言,榜文中寫著凡是對帝國發展有利的學派,都有考校的標準。
這短短幾個字徹底打破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麵,官員擇優而選,形成了有能者居之的新氣象。
這也難怪最近的京都讀書人紛紛湧現,四處辯論不絕,其中最大的一股就是儒生。
他們對新帝重新啟用百家學派的做法極為反對,甚至經常聚集在一起在宮門外跪誦聖人典籍以做抗議。
然而這些做法絲毫不能動搖新君的國策,科舉選士勢在必行。
“坐!”杜海熱情的接待著陸離。
這一次見麵陸離明顯的感覺出了杜海的態度轉變。
陸離也不動聲色的與杜海寒暄著。
“杜將軍……”還沒等陸離開口,就被杜海打斷了。
“陸賢侄這麽稱呼就有些生分了,我和老魏是過命的兄弟,你不嫌棄就稱呼一聲杜伯伯吧,哈哈,這不算是占你便宜吧。”
“杜伯伯這是哪裏話,我們來到京城後無依無靠,全是仰仗著杜伯伯幫扶,才能在這偌大的帝都有一席容身之地,大勇和小虎也多虧了您的栽培提拔,才能在軍中大比中露臉,這次登門就是專程過來感謝杜伯伯的。”
“賢侄啊,我們不說這些客套的話,大勇和小虎那都是手下有真功夫,我也就是幫忙推薦了一下,再說了你和大勇兄弟倆也算老魏的半個兒子,這點小忙你不用掛在心上。”
這番話無論真心假意,陸離是真的很感激杜海的,非親非故能為故人所托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十分不易了。
“杜伯伯,您做的事我都看在眼裏,我的酒樓開業如果不是您安排手下兄弟巡視,我恐怕應付那些地痞都很麻煩。”
“哎~~自家人不說這些。”杜海豪邁的一揮手說道。
陸離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就算杜海沒放在心上,他是真的念著杜海的好。
陸離起身從袖袍中取出一遝銀票推到了杜海麵前。
沒等杜海拒絕,陸離就開口道。
“杜伯伯我沒有別的意思,這都是我們兄弟的一點心意,您一定要收下,以後麻煩您的地方還多著呢,您出去辦事也需要上下打點,這錢再怎麽說也不能讓您出了。”
陸離的話說的滴水不漏,既送出了銀票,也給杜海找好了收錢的台階。
“你說這……你這剛來京城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呢,我怎麽好……”
“杜伯伯,這錢您一定要收下,我們兄弟們以後還指望杜伯伯照顧。”
陸離不動聲色的將銀票塞進了杜海的袖袍中,杜海見狀也是笑著稱讚著後生可畏。
杜海還想留陸離吃飯,被陸離婉拒了,一把銀票賓主盡歡。
陸離走後,老管家又走了回來,此時杜海負手而立站在台階上。
“老爺,陸公子走了。”
“年輕人不簡單啊。”杜海感慨道。
他從袖中抽出那一遝銀票,簡單的用眼一掃,看麵額就不下五萬兩,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現在在京都買一座不錯的大宅子也用不了一萬兩,杜海卻是很隨意的遞給了管家。
管家李安以前也是杜海的親兵,是他為數不多幾個能信得過的手下,李安辦事謹慎,所以杜海一直很信任他。
“李安你知道嗎,他才來京都不到一年啊,老魏帶兵稀鬆平常,這看人的眼光,我是遠遠不如啊,這小子有情有義,以後前途不可限量。”
此時杜海的神情和招待陸離時已經判若兩人,從滿臉和善變成了雙目如焗。
“老爺如此看好他?”
“以後相處的日子還長著,我們可以慢慢看。”杜海滿臉欣慰的走回了客廳。
陸離走出杜府後,他也沒著急回酒樓,今天他難得出來一趟,自從來了京都以後,每天都是追著時間跑,一刻也不曾停下,這才有了今天的立錐之地。
忙碌的日子讓陸離短暫的放下了心中的壓力,也讓他慢慢的發生著蛻變。
曾經那個無憂無慮的邊城遊弩手,被命運推動著接過了本不屬於他的重擔。
如果時間倒退可以重新選擇,陸離也許會留在康定城當兵吃餉直到戰死或者退出邊軍。
這一年的時間迅速催熟著這個邊軍少年朗的心智,讓他終於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思考間,陸離帶著兩個夥計走進了一個街頭茶樓。
他們在店小二的帶領下來到了二樓,陸離挑選了一處靠窗戶的茶桌。
此時上午時分,茶樓裏生意按理說應該一般,隻是沒想到整座茶樓裏到處都是在高談闊論的書生。
陸離要了一壺碧螺春慢慢品嚐著,看著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
“帝國當務之急是開墾荒田,屯糧已安民心。”
“李兄此言差矣,帝國幅員遼闊,而驛道多年失修,我覺得修複南北通路才應該放在首要。”
……
陸離回頭正好看到一群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著什麽,有所謂的治國良策,也有掃平四夷的韜略。
陸離聽了一會發現他們議論最多的還是關於這次帝國科舉選士的國策。
他對科舉考試也是比較的好奇的,自從新帝推出了科舉,廟堂和民間都傳的沸沸揚揚的。
此時的朝歌城中,你哪怕是問一個街邊攤販,他都能掰著手指給你說的有鼻子有眼。
可見這場能改變底層百姓命運的壯舉激起了多大漣漪。
陸離對科舉考試還是很認同的,有了科舉底層百姓也就有上升的通路,雖然不大,但是畢竟是有了念想。
用萬書樓書中的話說就是,有了上升通道,就能消除一些底層矛盾,讓社會更安定一些。
陸離對這個解釋深以為然,雖然達官顯貴相較於普通百姓還是有著很大優勢,但是換做以前,底層百姓連爭取的資格都沒有。
他還聽說這次科舉考試將不再納一家之言,榜文中寫著凡是對帝國發展有利的學派,都有考校的標準。
這短短幾個字徹底打破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麵,官員擇優而選,形成了有能者居之的新氣象。
這也難怪最近的京都讀書人紛紛湧現,四處辯論不絕,其中最大的一股就是儒生。
他們對新帝重新啟用百家學派的做法極為反對,甚至經常聚集在一起在宮門外跪誦聖人典籍以做抗議。
然而這些做法絲毫不能動搖新君的國策,科舉選士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