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元年,八月十五。
在帝國舉國歡慶的這個團圓夜,十五萬鮮卑鐵騎破關南下,定遠關三萬守軍幾乎死傷殆盡。
同一時間,幽州的龍騰城和象甲城,也分別遭受到了匈奴、氐兩族的大軍攻城。
當北境的戰報傳到京城時,朝野震動。
開元元年,八月二十一,朝歌城玄武門。
黎明時分,守備官兵剛推開城門就看到,一騎飛馬自北邊的驛道飛馳而來。
正當看守官兵準備嗬斥時,卻看到對方的快馬後麵,插著一麵血紅的信旗,立馬把到了嘴邊的話,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一眾守門官兵紛紛讓開了道路,目送著這一騎飛奔而去。
“老六,你看清楚了嗎?”
“啊?”被同伴問到,這名叫老六的士兵才被驚醒過來。
對於他的反應,同伴也沒有在意,接著問道,“是……是不是紅色信旗。”
帝國對信使等級管理的極為嚴格,快馬信旗分四種,白綠黃紅,緊急程度依次遞增,上次梁州民變用的也僅僅是綠色信旗,而最緊急的紅色,隻有在外族破城掠地時才能使用。
……
皇宮金殿。
當劉謙將今早的急報念完後,大殿百官一片嘩然。
“陛下這份軍報會不會有什麽差錯,定遠關是並州雄關,雖然守軍隻有三萬,但是那裏地勢險要,向來就是易守難攻,雖說鮮卑這次派出了十五萬兵馬,但是想在一夜之間破城,那也絕非易事,所以臣覺得……”
沒等吏部尚書張世奇說完,就被兵部尚書項充打斷了。
“情報不會有誤,已經有前後兩封急報送到了兵部,一封是來自定遠關的戰報,另一封則是來自太原城的求援,此刻並州除了州府太原城以外,上黨、建興、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六郡,已經相繼失守。”
項充的話,就像是潑進滾油中的冷水,金殿之上頓時就炸了鍋。
起初大家還以為這次北蠻入侵,隻是如同以往一樣的打草穀,搶奪完東西他們就會撤回到草原。
但是根據項充所述,六天破六城,兵圍太原城,這明顯是奔著攻城掠地來的,這怎能讓他們不驚。
而且這些鮮卑兵馬的戰力,未免也太強了,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是從這破城的速度就可見一斑。
“如今太原城被十五萬鮮卑兵馬圍城,眾卿有什麽好辦法破此危局?”
這時小皇帝終於說話了,趙廣坐在龍椅上顯的有些心力交瘁。
許久,沒有人應答,這群平日裏喧囂的文官紛紛垂下了頭。
如今北境最強的兩支邊軍,就是幽州的龍騰軍和象甲軍。
龍騰軍此刻正在被匈奴兵馬纏住不能脫身,而象甲軍自從被打散編製以後,戰力也早已不複當年。
見無人應話,右相霍剛隻能硬著頭皮走了出來。
“陛下,是不是可以抽調一部分象甲軍前去援救?”
聽到這裏,所有人都想起了那個諱莫如深的名字,鎮北侯王翦鎮守象甲城這二十年間,何曾聽聞過北蠻扣關。
“象甲城原有駐軍十一萬,還有郭將軍帶去的三萬禁軍,而此次氐族襲擾的人馬隻有九萬,臣覺得可以抽調一部分人馬增援太原。”
沒等皇帝說話,朱熹先表態了。
說話的這兩人,如今都是保皇黨,他們隻能盡力維護皇權。
陸離聽罷,隻是在心中歎了口氣,現在象甲城自保都困難,更別說發兵救援了,魏開山就是戰死於解象甲城之圍的歸途。
說起來都可笑,自古三倍之兵方可攻城,想當年縱橫天下的象甲軍,如今十四萬人卻被九萬氐族鐵騎圍城。
趙廣知道這兩人不知兵,隻是為了維護自己,才迫不得已開口,所以並沒有則怪他們。
“陛下,如今我們與貴霜帝國之間並無戰事,加之貴霜正在與安息交戰,臣以為可以先調莫北城之兵前往增援,已解燃眉之急。”
“眾卿覺得項愛卿此法是否可行?”
“臣覺得此法欠妥,定遠侯身經百戰,帶兵打仗自是不必多說,但是莫北城距離太原路途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一旦被鮮卑人在並州站穩腳跟,漠北軍就要打攻城戰了。”
“臣也覺得不妥,莫北城本就貧瘠,這麽長的行軍路程,隻是糧草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
見到眾臣各持己見,趙廣便把目光看向了一直未說話的定國公。
“定國公可有退敵良策?”
“從北蠻人挑選的南下時間來看,鮮卑人這次肯定是蓄謀已久,一來趁著中秋節守軍鬆懈,二來可能是想趁著先帝駕崩,陛下未能理順政務之際掠地奪城。”
定國公這句話說的有些委婉,但是大家都知道是什麽意思,其實就是鮮卑人料定了,帝國皇權交接後,會朝局不穩。
“所以此次鮮卑人肯定是做了萬全的準備,因此這定然會是一場苦戰,但是他們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聽到這裏,趙廣也打起了精神,隻聽定國公頓了頓才說道,“別的東西他們都可以做到萬全,唯有糧草,這是他們無法解決的,此戰隻需抽調一些地方守軍,拖延住他們即可,時間一長,他們就會不戰自潰。”
“國公爺久疏戰陣,這話說的是不是有些想當然了,糧草短缺都是你的猜測而已,萬一鮮卑人糧草充足,那後果不堪設想。臣以為陛下登基不久,理當休養生息,如今國庫空虛,不宜輕起戰端,可以先派遣使者和談,再從長計議。”
“左相此言在理。”
“臣附議。”
“臣等附議!”
在帝國舉國歡慶的這個團圓夜,十五萬鮮卑鐵騎破關南下,定遠關三萬守軍幾乎死傷殆盡。
同一時間,幽州的龍騰城和象甲城,也分別遭受到了匈奴、氐兩族的大軍攻城。
當北境的戰報傳到京城時,朝野震動。
開元元年,八月二十一,朝歌城玄武門。
黎明時分,守備官兵剛推開城門就看到,一騎飛馬自北邊的驛道飛馳而來。
正當看守官兵準備嗬斥時,卻看到對方的快馬後麵,插著一麵血紅的信旗,立馬把到了嘴邊的話,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一眾守門官兵紛紛讓開了道路,目送著這一騎飛奔而去。
“老六,你看清楚了嗎?”
“啊?”被同伴問到,這名叫老六的士兵才被驚醒過來。
對於他的反應,同伴也沒有在意,接著問道,“是……是不是紅色信旗。”
帝國對信使等級管理的極為嚴格,快馬信旗分四種,白綠黃紅,緊急程度依次遞增,上次梁州民變用的也僅僅是綠色信旗,而最緊急的紅色,隻有在外族破城掠地時才能使用。
……
皇宮金殿。
當劉謙將今早的急報念完後,大殿百官一片嘩然。
“陛下這份軍報會不會有什麽差錯,定遠關是並州雄關,雖然守軍隻有三萬,但是那裏地勢險要,向來就是易守難攻,雖說鮮卑這次派出了十五萬兵馬,但是想在一夜之間破城,那也絕非易事,所以臣覺得……”
沒等吏部尚書張世奇說完,就被兵部尚書項充打斷了。
“情報不會有誤,已經有前後兩封急報送到了兵部,一封是來自定遠關的戰報,另一封則是來自太原城的求援,此刻並州除了州府太原城以外,上黨、建興、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六郡,已經相繼失守。”
項充的話,就像是潑進滾油中的冷水,金殿之上頓時就炸了鍋。
起初大家還以為這次北蠻入侵,隻是如同以往一樣的打草穀,搶奪完東西他們就會撤回到草原。
但是根據項充所述,六天破六城,兵圍太原城,這明顯是奔著攻城掠地來的,這怎能讓他們不驚。
而且這些鮮卑兵馬的戰力,未免也太強了,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是從這破城的速度就可見一斑。
“如今太原城被十五萬鮮卑兵馬圍城,眾卿有什麽好辦法破此危局?”
這時小皇帝終於說話了,趙廣坐在龍椅上顯的有些心力交瘁。
許久,沒有人應答,這群平日裏喧囂的文官紛紛垂下了頭。
如今北境最強的兩支邊軍,就是幽州的龍騰軍和象甲軍。
龍騰軍此刻正在被匈奴兵馬纏住不能脫身,而象甲軍自從被打散編製以後,戰力也早已不複當年。
見無人應話,右相霍剛隻能硬著頭皮走了出來。
“陛下,是不是可以抽調一部分象甲軍前去援救?”
聽到這裏,所有人都想起了那個諱莫如深的名字,鎮北侯王翦鎮守象甲城這二十年間,何曾聽聞過北蠻扣關。
“象甲城原有駐軍十一萬,還有郭將軍帶去的三萬禁軍,而此次氐族襲擾的人馬隻有九萬,臣覺得可以抽調一部分人馬增援太原。”
沒等皇帝說話,朱熹先表態了。
說話的這兩人,如今都是保皇黨,他們隻能盡力維護皇權。
陸離聽罷,隻是在心中歎了口氣,現在象甲城自保都困難,更別說發兵救援了,魏開山就是戰死於解象甲城之圍的歸途。
說起來都可笑,自古三倍之兵方可攻城,想當年縱橫天下的象甲軍,如今十四萬人卻被九萬氐族鐵騎圍城。
趙廣知道這兩人不知兵,隻是為了維護自己,才迫不得已開口,所以並沒有則怪他們。
“陛下,如今我們與貴霜帝國之間並無戰事,加之貴霜正在與安息交戰,臣以為可以先調莫北城之兵前往增援,已解燃眉之急。”
“眾卿覺得項愛卿此法是否可行?”
“臣覺得此法欠妥,定遠侯身經百戰,帶兵打仗自是不必多說,但是莫北城距離太原路途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一旦被鮮卑人在並州站穩腳跟,漠北軍就要打攻城戰了。”
“臣也覺得不妥,莫北城本就貧瘠,這麽長的行軍路程,隻是糧草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
見到眾臣各持己見,趙廣便把目光看向了一直未說話的定國公。
“定國公可有退敵良策?”
“從北蠻人挑選的南下時間來看,鮮卑人這次肯定是蓄謀已久,一來趁著中秋節守軍鬆懈,二來可能是想趁著先帝駕崩,陛下未能理順政務之際掠地奪城。”
定國公這句話說的有些委婉,但是大家都知道是什麽意思,其實就是鮮卑人料定了,帝國皇權交接後,會朝局不穩。
“所以此次鮮卑人肯定是做了萬全的準備,因此這定然會是一場苦戰,但是他們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聽到這裏,趙廣也打起了精神,隻聽定國公頓了頓才說道,“別的東西他們都可以做到萬全,唯有糧草,這是他們無法解決的,此戰隻需抽調一些地方守軍,拖延住他們即可,時間一長,他們就會不戰自潰。”
“國公爺久疏戰陣,這話說的是不是有些想當然了,糧草短缺都是你的猜測而已,萬一鮮卑人糧草充足,那後果不堪設想。臣以為陛下登基不久,理當休養生息,如今國庫空虛,不宜輕起戰端,可以先派遣使者和談,再從長計議。”
“左相此言在理。”
“臣附議。”
“臣等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