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賈平川如此言之鑿鑿,在場所有人也不得不信了。
就在這個時候,賈平川又拋出了一記炸雷,“我剛才所說的七百多萬兩,還隻是這其中的一部分,根據我派去的戶部主事估算,這細鹽生意的利潤,每個月是不會低於二百四五十萬兩白銀的……”
這次還沒等賈平川把話說完,便引起了滿堂嘩然,每個月不下二百四五十萬兩的利潤,也就意味著一年至少是三千萬兩上下的收益。
一陣喧鬧過後,眾人都各懷心事的沉默了下來,在賈平川說出這件事情之前,沒有人能想到,僅僅是一份細鹽的生意,怎麽會產生如此多的利潤,陸離當初說送給小皇帝一座金山,在如今看來還是說的保守了。
“還有人不知道吧,這份細鹽的生意,也是陸離送給陛下的。”
“什麽!”
聞言謝向文滿臉驚愕的看著賈平川,各大門閥世家都在拚命的搜刮著帝國的財富,他不明白怎麽會有人坐擁如此財富,卻還甘願獻出來,這種做法已經顛覆了世人的認知。
“百因必有果,想必大家現在都知道為什麽陛下會死保那小子了吧,屠滅白虎營,這放在別人身上的話,不說陛下會妥協力保,就算是有一百個腦袋,都不夠陛下自己砍的。”
“哎~,沒看出來,這小子還是有點道行。”聽到這裏,盧長風也對陸離有一些佩服了。
“難道我們就真拿這個小子沒有辦法了嗎?”
“要我說啊,明的不行,咱們就來暗的,實在不行我們就……”說罷,項充就用一個手刀的姿勢,在自己的脖子上比劃了一下。
“項大人還請慎言,依老夫看來,陸離臨走時的那番話,並不像隻是在說說而已,他是在敲山震虎呐!”
“你當老子怕他啊,他有兵,老子一樣有兵,張大人你莫不是被那小子嚇破了膽不成。”
聽到眾人爭吵不休,秦玄淩重重的拍了一把桌子,“好了!都別吵了!咱們如今都是坐在一條船上,還需同舟共濟才是。”
就在項充和張世奇爭吵之時,盧長風突然出言附和道,“我倒是認為項大人的提議,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隻是這次還不等張世奇反對,童師道就接話道,“你們可要想好後果,當心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小青山穀底的那支軍隊有多可怕,想必就不用我再多說什麽了吧,諸位三思,童某失陪了。”
說罷,童師道就起身向著秦玄淩告了一聲罪,隨即便轉身離開了。
待童師道走後,所有人又沉默了下來,一群習慣了爾虞我詐的官員,在麵對一個瘋子再加上一支嗜血的軍隊時,一時間所有人都沒了主意。
換做以往,帝都還有二十萬禁軍坐鎮,但是此時此刻,青山營屠滅白虎營的血腥氣,還彌漫在那片山穀間,這怎麽能不讓這群養尊處優的權貴們心驚。
……
就在帝國的權貴階級,還在為百科全書的事情焦頭爛額之時,一封令朝野皆驚的檄文,也隨著快馬送抵了京師。
當趙廣看完這份密報之後,他手握著密報,整個人都癱軟在了龍椅上。
“亂臣賊子,全都是亂臣賊子!……”
梁州匪首裴慶之成立天理教,自稱為安民天君,他打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旗號,已經公然對著朝廷宣戰了。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與此同時,和梁州相鄰的秦州也宣布了脫離帝國,而秦州之地正是秦王趙烈的封地。
趙烈以朝中奸臣當道禍亂蒼生為借口,舉兵十餘萬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整個秦州,並且驅逐了所有的朝廷官員,隨即便宣布了立國,國號為秦。
“陛下,您可要保重龍體啊。”見狀,劉謙隻能在小皇帝的身側心憂的勸慰道。
“他們全都該死!父皇啊,這就是您留給我的江山嗎,您生前對他們處處寬容,得到的卻是什麽?!如今蠻族犯邊,他們不思保境安民,而是卻趁機造反,您當初奪得皇位時,為什麽不把他們全部殺幹淨!皇家無親情啊,您應該比我更清楚啊。”
說罷,趙廣一把將案台上的一方名硯摔在了地上,隨即便將手中的密信揉成了紙團,死死的握在了掌心。
由於他此時憤怒至極,握拳的指甲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嵌入了掌心,鮮血沿著他的指縫滴答的滑落,整個禦書房內鴉雀無聲。
見到此狀,就連終日裏伴在君側的大總管也噤聲了,太監和宮女們都在劉謙的眼神示意下,悄悄的退了出去。
等到小皇帝將心中的鬱氣全部發泄完以後,劉謙才試探性的為趙廣擦拭起了傷口。
“劉謙啊,朕自從繼位以來一直兢兢業業,從來不敢懈怠政務,所推行的改革法令,也是在遵循著曆朝先帝的遺願,你說這老天為什麽就不肯再多給朕一些時間啊,隻需要十年的時間,不,五年,隻需要再多給朕五年的時間,朕一定可以成為這帝國的中興之主!可惜啊,朕沒有那麽多時間了,如今這帝國,外有群狼環伺,內有國賊覬覦,朕登基還不到一年的光景啊,帝國這艘大船就已經被他們鑿的千瘡百孔了,嗬嗬嗬……朕不如父皇遠矣啊,他老人家如果健在,縱然是無法改變帝國的局勢,但總歸是能震懾得住那群宵小的,如果此番劫難朕渡不過去,想必那日後的史書之中,定然會將朕描繪成一個亡國的昏君吧。”
劉謙邊為趙廣包紮著傷口,邊用袖袍擦拭著自己的眼眶,“陛下啊,你可千萬不能這樣想啊,您為這個帝國整日操勞,奴才都是看在眼裏的,您吉人自有天相……”
“這偌大的帝國之中,如若能再多幾個如同你一般忠心的臣子,帝國局勢何至於此啊,一群貪婪之徒,都被一葉障目,那些宗親、士族當真以為帝國亡了,他們還能守得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嗎,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三歲孩童都懂得道理,他們會不懂嗎,人人都號稱飽讀詩書,這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
就在這個時候,賈平川又拋出了一記炸雷,“我剛才所說的七百多萬兩,還隻是這其中的一部分,根據我派去的戶部主事估算,這細鹽生意的利潤,每個月是不會低於二百四五十萬兩白銀的……”
這次還沒等賈平川把話說完,便引起了滿堂嘩然,每個月不下二百四五十萬兩的利潤,也就意味著一年至少是三千萬兩上下的收益。
一陣喧鬧過後,眾人都各懷心事的沉默了下來,在賈平川說出這件事情之前,沒有人能想到,僅僅是一份細鹽的生意,怎麽會產生如此多的利潤,陸離當初說送給小皇帝一座金山,在如今看來還是說的保守了。
“還有人不知道吧,這份細鹽的生意,也是陸離送給陛下的。”
“什麽!”
聞言謝向文滿臉驚愕的看著賈平川,各大門閥世家都在拚命的搜刮著帝國的財富,他不明白怎麽會有人坐擁如此財富,卻還甘願獻出來,這種做法已經顛覆了世人的認知。
“百因必有果,想必大家現在都知道為什麽陛下會死保那小子了吧,屠滅白虎營,這放在別人身上的話,不說陛下會妥協力保,就算是有一百個腦袋,都不夠陛下自己砍的。”
“哎~,沒看出來,這小子還是有點道行。”聽到這裏,盧長風也對陸離有一些佩服了。
“難道我們就真拿這個小子沒有辦法了嗎?”
“要我說啊,明的不行,咱們就來暗的,實在不行我們就……”說罷,項充就用一個手刀的姿勢,在自己的脖子上比劃了一下。
“項大人還請慎言,依老夫看來,陸離臨走時的那番話,並不像隻是在說說而已,他是在敲山震虎呐!”
“你當老子怕他啊,他有兵,老子一樣有兵,張大人你莫不是被那小子嚇破了膽不成。”
聽到眾人爭吵不休,秦玄淩重重的拍了一把桌子,“好了!都別吵了!咱們如今都是坐在一條船上,還需同舟共濟才是。”
就在項充和張世奇爭吵之時,盧長風突然出言附和道,“我倒是認為項大人的提議,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隻是這次還不等張世奇反對,童師道就接話道,“你們可要想好後果,當心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小青山穀底的那支軍隊有多可怕,想必就不用我再多說什麽了吧,諸位三思,童某失陪了。”
說罷,童師道就起身向著秦玄淩告了一聲罪,隨即便轉身離開了。
待童師道走後,所有人又沉默了下來,一群習慣了爾虞我詐的官員,在麵對一個瘋子再加上一支嗜血的軍隊時,一時間所有人都沒了主意。
換做以往,帝都還有二十萬禁軍坐鎮,但是此時此刻,青山營屠滅白虎營的血腥氣,還彌漫在那片山穀間,這怎麽能不讓這群養尊處優的權貴們心驚。
……
就在帝國的權貴階級,還在為百科全書的事情焦頭爛額之時,一封令朝野皆驚的檄文,也隨著快馬送抵了京師。
當趙廣看完這份密報之後,他手握著密報,整個人都癱軟在了龍椅上。
“亂臣賊子,全都是亂臣賊子!……”
梁州匪首裴慶之成立天理教,自稱為安民天君,他打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旗號,已經公然對著朝廷宣戰了。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與此同時,和梁州相鄰的秦州也宣布了脫離帝國,而秦州之地正是秦王趙烈的封地。
趙烈以朝中奸臣當道禍亂蒼生為借口,舉兵十餘萬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整個秦州,並且驅逐了所有的朝廷官員,隨即便宣布了立國,國號為秦。
“陛下,您可要保重龍體啊。”見狀,劉謙隻能在小皇帝的身側心憂的勸慰道。
“他們全都該死!父皇啊,這就是您留給我的江山嗎,您生前對他們處處寬容,得到的卻是什麽?!如今蠻族犯邊,他們不思保境安民,而是卻趁機造反,您當初奪得皇位時,為什麽不把他們全部殺幹淨!皇家無親情啊,您應該比我更清楚啊。”
說罷,趙廣一把將案台上的一方名硯摔在了地上,隨即便將手中的密信揉成了紙團,死死的握在了掌心。
由於他此時憤怒至極,握拳的指甲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嵌入了掌心,鮮血沿著他的指縫滴答的滑落,整個禦書房內鴉雀無聲。
見到此狀,就連終日裏伴在君側的大總管也噤聲了,太監和宮女們都在劉謙的眼神示意下,悄悄的退了出去。
等到小皇帝將心中的鬱氣全部發泄完以後,劉謙才試探性的為趙廣擦拭起了傷口。
“劉謙啊,朕自從繼位以來一直兢兢業業,從來不敢懈怠政務,所推行的改革法令,也是在遵循著曆朝先帝的遺願,你說這老天為什麽就不肯再多給朕一些時間啊,隻需要十年的時間,不,五年,隻需要再多給朕五年的時間,朕一定可以成為這帝國的中興之主!可惜啊,朕沒有那麽多時間了,如今這帝國,外有群狼環伺,內有國賊覬覦,朕登基還不到一年的光景啊,帝國這艘大船就已經被他們鑿的千瘡百孔了,嗬嗬嗬……朕不如父皇遠矣啊,他老人家如果健在,縱然是無法改變帝國的局勢,但總歸是能震懾得住那群宵小的,如果此番劫難朕渡不過去,想必那日後的史書之中,定然會將朕描繪成一個亡國的昏君吧。”
劉謙邊為趙廣包紮著傷口,邊用袖袍擦拭著自己的眼眶,“陛下啊,你可千萬不能這樣想啊,您為這個帝國整日操勞,奴才都是看在眼裏的,您吉人自有天相……”
“這偌大的帝國之中,如若能再多幾個如同你一般忠心的臣子,帝國局勢何至於此啊,一群貪婪之徒,都被一葉障目,那些宗親、士族當真以為帝國亡了,他們還能守得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嗎,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三歲孩童都懂得道理,他們會不懂嗎,人人都號稱飽讀詩書,這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