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見自己的吹捧,陸離不為所動,不禁臉色有一些詫異。
按照他的想法,以陸離的年紀是不該有這麽淡定的表現的,可惜這次他想錯了。
“在下王炳文,幽州人士。”
聽聞中年人的自我介紹後,陸離並沒有什麽表情,隻是一拱手道,“陸離,相遇即是有緣,若不嫌棄,坐下來一起喝一杯?”
聽到陸離的邀請,中年人也不客氣,徑自搬來一把長椅就坐了下來,“多謝陸公子的盛情,在下就卻之不恭了。”
他雖然嘴上說的很客套,但是絲毫沒有見外的意思。
見到中年人落座,小青竹便起身重新站到了陸離的身側。
這一幕讓中年人有一些愣神,因為他能從陸離的穿著上看出,陸離定然是非富即貴的,但是反觀小青竹的舉動,一眼便能看出她是個侍女。
在這方被儒家禮教禁錮幾百年的土地上,別說主仆二人不能同桌,就算是那些身份地位不相仿的人,也是極少有機會坐到一起的。
王炳文起初猜測這主仆二人是那種關係,是因為主人的嬌寵,但是再細想,以小青竹的年紀看起來又不太像。
就在王炳文在觀察陸離二人的時候,陸離也在暗自猜測中年人的意圖。
“看先生打扮也不似走貨的商賈,為何也被困在這偏遠驛站?”
“陸公子好眼力,不錯,在下並不是商賈,我此行南下是為了進京趕考的,眼下風雪阻路,這才在此地耽擱了行程。”
“哦?先生這是要出仕為官啊,失敬失敬。”
“陸公子謬讚了,新帝登基後就大力推行科舉,我不過是想去京城碰碰運氣罷了。”
中年人嘴上說的謙虛,但是陸離觀他神色,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
“不知先生所學的是何家何派?”
“各家各派雖然都略有涉獵,但是我主修的乃是法家法治派。”
聞言陸離不免多看了王炳文幾眼,要知道如今整個天下的舊時法家,早就名存實亡了。
說起法家的興盛時期,那要追溯到幾百年前了,那個時期正是中原大地群雄逐鹿的時代,自商君變法一舉為先秦帝國的橫掃六合奠定了根基,從此百家學派便是以法家一家獨大的局麵了。
直到後來的先漢帝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獨尊儒學一派,這才使得法家學派逐漸走向了衰敗,不過這也隻是法家衰敗的一部分原因而已。
真正使得法家徹底衰敗的主因,還是要歸功於儒家的宣傳和打壓。
其中最為世人熟知的便是秦法猛於虎的宣傳了,自此人們逐漸形成了談秦法而色變的共識。
儒家先是將秦帝國的滅亡全部歸罪於了秦法的嚴苛,隨後便以滿口的仁義道德,開始了全方位的否定了法家的理念,自此法家一派便分裂成了兩派。
一派改換門庭投入了儒家的一方,成了儒家排除異己的工具,而另一派隻能淪落在市井坊間苟延殘喘。
要說諸子百家之中,儒家為何單單對法家煞費苦心的打壓,這裏麵的原因有很多。
有焚書坑儒的世仇,也有對法家曾經輝煌的畏懼,不過這都不是主要原因。
最後歸其原因隻有一點,那便是儒家勢力成為了這個天下的掌權人,舊時法家的理念已經嚴重的侵害到了他們的利益。
至於為什麽要這麽說,其實也不難理解,儒家掌權以後一躍成為了新的權貴階級,而法家的法治思想講的是,下可以管束黎民,上可以刑至王公,當法不避權貴的時候,必然觸犯到了儒家的利益。
試問儒家作為帝國的既得利益者,又怎麽會傻到在自己頭頂上,懸掛一把隨時能要自己命的利劍呢?
這群儒家的掌權人,為了能方便自己在帝國中上下其手,最終搬出了儒家的仁和禮,為這個天下重新製定了規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刑不上大夫了。
自此以後帝國律法隻是約束百姓們的律法,而製定律法的人,卻是那群可以站在律法之上的讀書人了。
在現在天下學子的眼中,研習律法已然成了已經一件令人不恥的事情了,他們更推崇的是以禮法,以道德去教化世人,而不是動不動就刑獄加身的法治。
“法家?先生是想考取刑部,將來掌管刑獄?”
聞言王炳文搖了搖頭道,“陸公子誤會了,刑獄之學雖然也是法家的精髓,但是終究隻是小道而已,王某研習的法學是傳承於商君一脈的法家法治派,他日我若能有幸出仕為官,王某必當將此生致力於整肅吏治,富國強兵,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說這話的時候,王炳文滿臉潮紅,看上去像是酒意上湧,但是他的目光卻是堅定無比。
“先生果真有此誌向?”
“事在人為。”
王炳文說出自己的所學以後,他本以為會迎來陸離的不屑與嘲笑,因為這種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他年輕時但凡與人說起自己的理想,都會迎來別人的嘲笑。
一來這個天下已經被那些所謂的儒學腐化已久,二來他一個寒門學子卻逢人就妄談鴻鵠之誌。
要知道商君的法治派可不隻是用刑獄約束世人這麽簡單,那可是實打實的強兵富國之道,換言之,這是一種經世濟民之道。
“如此渾濁的世道,先生還能有此誌向,實乃令人欽佩。”說罷,陸離拿起酒碗敬了王炳文一碗。
王炳文有一些受寵若驚,趕忙拿起酒碗迎了上去,酒碗相碰,兩人都是一飲而盡。
“陸公子不笑我井蛙語海,夏蟲語冰,我已經很感激了。”
“先生這是什麽話,這天下若是再沒有像先生這般,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讀書人,百姓們還能有什麽指望,你說呢?”
王炳文在借著酒意說出自己的誌向以後,此刻卻是有點後悔了,他雖然不曾混跡於官場,但也是知道交淺言深是取禍之道。
他剛才之所以走上前來搭訕,隻是因為胸中鬱氣無人訴說,恰逢又聽到了陸離的那番言論,這才沒忍住走上來想要攀談幾句。
陸離看到王炳文端著酒碗有些踟躕的模樣,也猜到了他心裏的想法,於是說道,“先生勿要深思,你我萍水相逢,咱們隻是誌同道合的喝酒閑聊罷了。”
好在王炳文也是一個豁達的人,隻是愣神片刻便釋懷了,他抱著就算考不中科舉,最多回家種地的想法重新拿起了酒碗。
“陸公子,我敬你一碗。”
按照他的想法,以陸離的年紀是不該有這麽淡定的表現的,可惜這次他想錯了。
“在下王炳文,幽州人士。”
聽聞中年人的自我介紹後,陸離並沒有什麽表情,隻是一拱手道,“陸離,相遇即是有緣,若不嫌棄,坐下來一起喝一杯?”
聽到陸離的邀請,中年人也不客氣,徑自搬來一把長椅就坐了下來,“多謝陸公子的盛情,在下就卻之不恭了。”
他雖然嘴上說的很客套,但是絲毫沒有見外的意思。
見到中年人落座,小青竹便起身重新站到了陸離的身側。
這一幕讓中年人有一些愣神,因為他能從陸離的穿著上看出,陸離定然是非富即貴的,但是反觀小青竹的舉動,一眼便能看出她是個侍女。
在這方被儒家禮教禁錮幾百年的土地上,別說主仆二人不能同桌,就算是那些身份地位不相仿的人,也是極少有機會坐到一起的。
王炳文起初猜測這主仆二人是那種關係,是因為主人的嬌寵,但是再細想,以小青竹的年紀看起來又不太像。
就在王炳文在觀察陸離二人的時候,陸離也在暗自猜測中年人的意圖。
“看先生打扮也不似走貨的商賈,為何也被困在這偏遠驛站?”
“陸公子好眼力,不錯,在下並不是商賈,我此行南下是為了進京趕考的,眼下風雪阻路,這才在此地耽擱了行程。”
“哦?先生這是要出仕為官啊,失敬失敬。”
“陸公子謬讚了,新帝登基後就大力推行科舉,我不過是想去京城碰碰運氣罷了。”
中年人嘴上說的謙虛,但是陸離觀他神色,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
“不知先生所學的是何家何派?”
“各家各派雖然都略有涉獵,但是我主修的乃是法家法治派。”
聞言陸離不免多看了王炳文幾眼,要知道如今整個天下的舊時法家,早就名存實亡了。
說起法家的興盛時期,那要追溯到幾百年前了,那個時期正是中原大地群雄逐鹿的時代,自商君變法一舉為先秦帝國的橫掃六合奠定了根基,從此百家學派便是以法家一家獨大的局麵了。
直到後來的先漢帝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獨尊儒學一派,這才使得法家學派逐漸走向了衰敗,不過這也隻是法家衰敗的一部分原因而已。
真正使得法家徹底衰敗的主因,還是要歸功於儒家的宣傳和打壓。
其中最為世人熟知的便是秦法猛於虎的宣傳了,自此人們逐漸形成了談秦法而色變的共識。
儒家先是將秦帝國的滅亡全部歸罪於了秦法的嚴苛,隨後便以滿口的仁義道德,開始了全方位的否定了法家的理念,自此法家一派便分裂成了兩派。
一派改換門庭投入了儒家的一方,成了儒家排除異己的工具,而另一派隻能淪落在市井坊間苟延殘喘。
要說諸子百家之中,儒家為何單單對法家煞費苦心的打壓,這裏麵的原因有很多。
有焚書坑儒的世仇,也有對法家曾經輝煌的畏懼,不過這都不是主要原因。
最後歸其原因隻有一點,那便是儒家勢力成為了這個天下的掌權人,舊時法家的理念已經嚴重的侵害到了他們的利益。
至於為什麽要這麽說,其實也不難理解,儒家掌權以後一躍成為了新的權貴階級,而法家的法治思想講的是,下可以管束黎民,上可以刑至王公,當法不避權貴的時候,必然觸犯到了儒家的利益。
試問儒家作為帝國的既得利益者,又怎麽會傻到在自己頭頂上,懸掛一把隨時能要自己命的利劍呢?
這群儒家的掌權人,為了能方便自己在帝國中上下其手,最終搬出了儒家的仁和禮,為這個天下重新製定了規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刑不上大夫了。
自此以後帝國律法隻是約束百姓們的律法,而製定律法的人,卻是那群可以站在律法之上的讀書人了。
在現在天下學子的眼中,研習律法已然成了已經一件令人不恥的事情了,他們更推崇的是以禮法,以道德去教化世人,而不是動不動就刑獄加身的法治。
“法家?先生是想考取刑部,將來掌管刑獄?”
聞言王炳文搖了搖頭道,“陸公子誤會了,刑獄之學雖然也是法家的精髓,但是終究隻是小道而已,王某研習的法學是傳承於商君一脈的法家法治派,他日我若能有幸出仕為官,王某必當將此生致力於整肅吏治,富國強兵,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說這話的時候,王炳文滿臉潮紅,看上去像是酒意上湧,但是他的目光卻是堅定無比。
“先生果真有此誌向?”
“事在人為。”
王炳文說出自己的所學以後,他本以為會迎來陸離的不屑與嘲笑,因為這種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他年輕時但凡與人說起自己的理想,都會迎來別人的嘲笑。
一來這個天下已經被那些所謂的儒學腐化已久,二來他一個寒門學子卻逢人就妄談鴻鵠之誌。
要知道商君的法治派可不隻是用刑獄約束世人這麽簡單,那可是實打實的強兵富國之道,換言之,這是一種經世濟民之道。
“如此渾濁的世道,先生還能有此誌向,實乃令人欽佩。”說罷,陸離拿起酒碗敬了王炳文一碗。
王炳文有一些受寵若驚,趕忙拿起酒碗迎了上去,酒碗相碰,兩人都是一飲而盡。
“陸公子不笑我井蛙語海,夏蟲語冰,我已經很感激了。”
“先生這是什麽話,這天下若是再沒有像先生這般,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讀書人,百姓們還能有什麽指望,你說呢?”
王炳文在借著酒意說出自己的誌向以後,此刻卻是有點後悔了,他雖然不曾混跡於官場,但也是知道交淺言深是取禍之道。
他剛才之所以走上前來搭訕,隻是因為胸中鬱氣無人訴說,恰逢又聽到了陸離的那番言論,這才沒忍住走上來想要攀談幾句。
陸離看到王炳文端著酒碗有些踟躕的模樣,也猜到了他心裏的想法,於是說道,“先生勿要深思,你我萍水相逢,咱們隻是誌同道合的喝酒閑聊罷了。”
好在王炳文也是一個豁達的人,隻是愣神片刻便釋懷了,他抱著就算考不中科舉,最多回家種地的想法重新拿起了酒碗。
“陸公子,我敬你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