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像濟陰郡這種產糧大郡,已經到處都是一片春耕忙碌的景象了。
在陸離剛到濟陰郡上任的時候,由於五大家族和項興翰的作梗,使得他一直無暇他顧。
直到年後,王炳文帶人清查完濟陰郡的曆年賬冊後,他才初步弄清楚了糧荒的根源。
年前的那場大雪,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給帝國造成了糧食短缺,但是這卻不是兗州流民四起的主要原因。
兗州作為產糧大州,按理說就算是受到一些雪災影響,但是也不該會影響這麽大。
直到王炳文帶人清查完了賬冊,濟陰缺糧的根本問題,這才慢慢浮出了水麵。
……
郡守府。
“大人,請過目。”
當王炳文將這次核查的結果告訴陸離時,還不等他詳細稟告,陸離就知道這是怎麽一回事了。
據賬冊記載,濟陰郡曆年的稅收,甚至不足土地產糧的十之一二。
換句話說,也就是濟陰郡有十之八九的土地是不交糧稅的。
顯然百姓們是不敢不交稅的,這就意味著濟陰郡中大部分的土地,並沒有在百姓們的手中。
那麽這種結果就隻能有一種解釋了,那就是濟陰郡的土地,絕大部分都掌握在了士族們的手裏,由於士族們享受特權可以免稅,這就是濟陰稅收為何如此之少的原因了。
“大人,這濟陰郡的土地兼並觸目驚心啊,即使沒有年前的那場雪災,濟陰郡的百姓們也遲早會有一天吃不上飯的,這場雪災隻是加速了百姓們變成災民的進程而已。”
聽著王炳文的訴說,陸離的眉頭緊皺,他以前也聽人說過士族們會利用一些荒年來兼並百姓們手裏的土地,但卻是不知道已經是這麽嚴重了。
“不能為百姓們解決失地問題,帝國中流民恐怕隻會越來越多啊。”
“這土地兼並向來是曆朝曆代都難以解決的難題,若是大人想要徹底解決,隻能從兼並的根源治理。”
“哦?何為根源,你說說看。”
就當陸離想要聽他的解決方案時,王炳文卻在這時猶豫了起來。
“無妨,那你照實說便是,這裏是濟陰郡,是本官的濟陰郡。”
第一次聽到陸離說話如此霸氣,王炳文也不由得多看這位的年輕主人一眼,隨即他便不再猶豫,組織了一下語言就將心中的想法和盤托出了。
“土地兼並的根源在與士族們不納稅,有了這個先天的優,他們便能對百姓們的土地巧取豪奪,比如帝國賦稅十抽二,他們隻需要降低這個賦稅,就能利用士族免稅的優勢,讓那些貪圖便宜的百姓們,將耕地掛靠到自家。”
“不錯,這就是貪圖小利吃大虧啊。”
“其實這也怪不得百姓,門閥士族巧取豪奪的手段,又何止是這麽一種啊,就算是那些百姓們不貪圖小利,士族們也會利用一些災年,聯合起來哄抬糧價,最終百姓們為了果腹,也隻能將自家的土地低價的賣於他們了,如此種種長此以往下去,隻會有越來越多的百姓們淪落成失地的佃戶。”
“那你的意思是?”
“治病要去根,而土地兼並的根源就是士族免稅!”
聽到王炳文的辦法,陸離也就知道他剛才為什麽會猶豫了。
自前漢王朝以來,便在這片土地上定下了天子與士族共治天下的國策。
那麽何為共治天下呢?簡單的來說,就是將皇家和士族都列為了權貴階級,士族們支持皇權的統治,反過來皇家就要給予士族們特權。
這本是一場皇家與士族之間的利益交換,這件事情壞就壞在皇帝低估了人性的貪婪。
又或者說是皇帝明知道這樣做會為日後釀成苦果,但是為了一時的利益,皇權不得不向士族們做了妥協。
“向士族們征稅,你倒是真敢想,你這是要挖斷他們的立足之本啊。”
正當王炳文在為自己的失言而恐慌時,卻聽到陸離接著說道,“這個法子倒也不是不行,隻是我們還需要先擬定出一個對策,來應對他們的反撲才行。”
“大……大人……你這……”
剛才王炳文所說出的這番話,隻是基於門閥士族對帝國的危害,他並沒有真覺得陸離敢如此去做。
可是他卻沒想到,陸離居然真的想要對那些士族們動手了。
接下來陸離又向王炳文詢問了一些新城建造進度的問題,就在陸離命王炳文全力督建的時候,一騎帝國最高等級的信使,也正在向著濟陰郡方向飛奔而來。
當這名朝廷信使入城的時候,城門軍甚至都沒敢攔馬詢問,就將這一騎快馬給放了進去。
帝國的紅色信旗別說是攔截詢問了,就算是沿途驛站稍有怠慢,說不好都是人頭落地的下場。
紅色信旗按理說隻會在外敵犯邊時才會用到,可是這一騎快馬卻是從濟陰城南而來。
目送著這一騎快馬遠去之後,城門守將不免在心底泛起了嘀咕,最終他隻能親自帶人跟了上去。
郡守府門前,當馬上的信使剛翻身下馬,就被兩名郡守府的護衛給引進了府中。
“京城急報。”
當陸離打開信使的遞過來的信筒時,臉上出現了前所未有過的凝重。
信筒中是一封黃燦燦的聖旨,按理說朝廷中的聖旨,本該是由皇帝擬定,太監下發,但是這一次卻是由一騎紅旗信使送來,這不由得陸離不去多想。
由於沒有宣旨的太監,所以陸離也自然省去了那套接旨的規矩。
當陸離展開聖旨後,才發現這封聖旨上的內容極其簡短,總結起來隻有一句話,邊關有變,速速回京。
他雖然知道了並州淪陷之事,卻還不知道鮮卑人已經在並州宣布立國了。
但是就算是這樣,陸離也還是不敢有絲毫的耽擱,他再召集來自己的幾名心腹交代了幾句後,便讓人安排了車馬匆匆的踏上了返京之旅。
在陸離剛到濟陰郡上任的時候,由於五大家族和項興翰的作梗,使得他一直無暇他顧。
直到年後,王炳文帶人清查完濟陰郡的曆年賬冊後,他才初步弄清楚了糧荒的根源。
年前的那場大雪,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給帝國造成了糧食短缺,但是這卻不是兗州流民四起的主要原因。
兗州作為產糧大州,按理說就算是受到一些雪災影響,但是也不該會影響這麽大。
直到王炳文帶人清查完了賬冊,濟陰缺糧的根本問題,這才慢慢浮出了水麵。
……
郡守府。
“大人,請過目。”
當王炳文將這次核查的結果告訴陸離時,還不等他詳細稟告,陸離就知道這是怎麽一回事了。
據賬冊記載,濟陰郡曆年的稅收,甚至不足土地產糧的十之一二。
換句話說,也就是濟陰郡有十之八九的土地是不交糧稅的。
顯然百姓們是不敢不交稅的,這就意味著濟陰郡中大部分的土地,並沒有在百姓們的手中。
那麽這種結果就隻能有一種解釋了,那就是濟陰郡的土地,絕大部分都掌握在了士族們的手裏,由於士族們享受特權可以免稅,這就是濟陰稅收為何如此之少的原因了。
“大人,這濟陰郡的土地兼並觸目驚心啊,即使沒有年前的那場雪災,濟陰郡的百姓們也遲早會有一天吃不上飯的,這場雪災隻是加速了百姓們變成災民的進程而已。”
聽著王炳文的訴說,陸離的眉頭緊皺,他以前也聽人說過士族們會利用一些荒年來兼並百姓們手裏的土地,但卻是不知道已經是這麽嚴重了。
“不能為百姓們解決失地問題,帝國中流民恐怕隻會越來越多啊。”
“這土地兼並向來是曆朝曆代都難以解決的難題,若是大人想要徹底解決,隻能從兼並的根源治理。”
“哦?何為根源,你說說看。”
就當陸離想要聽他的解決方案時,王炳文卻在這時猶豫了起來。
“無妨,那你照實說便是,這裏是濟陰郡,是本官的濟陰郡。”
第一次聽到陸離說話如此霸氣,王炳文也不由得多看這位的年輕主人一眼,隨即他便不再猶豫,組織了一下語言就將心中的想法和盤托出了。
“土地兼並的根源在與士族們不納稅,有了這個先天的優,他們便能對百姓們的土地巧取豪奪,比如帝國賦稅十抽二,他們隻需要降低這個賦稅,就能利用士族免稅的優勢,讓那些貪圖便宜的百姓們,將耕地掛靠到自家。”
“不錯,這就是貪圖小利吃大虧啊。”
“其實這也怪不得百姓,門閥士族巧取豪奪的手段,又何止是這麽一種啊,就算是那些百姓們不貪圖小利,士族們也會利用一些災年,聯合起來哄抬糧價,最終百姓們為了果腹,也隻能將自家的土地低價的賣於他們了,如此種種長此以往下去,隻會有越來越多的百姓們淪落成失地的佃戶。”
“那你的意思是?”
“治病要去根,而土地兼並的根源就是士族免稅!”
聽到王炳文的辦法,陸離也就知道他剛才為什麽會猶豫了。
自前漢王朝以來,便在這片土地上定下了天子與士族共治天下的國策。
那麽何為共治天下呢?簡單的來說,就是將皇家和士族都列為了權貴階級,士族們支持皇權的統治,反過來皇家就要給予士族們特權。
這本是一場皇家與士族之間的利益交換,這件事情壞就壞在皇帝低估了人性的貪婪。
又或者說是皇帝明知道這樣做會為日後釀成苦果,但是為了一時的利益,皇權不得不向士族們做了妥協。
“向士族們征稅,你倒是真敢想,你這是要挖斷他們的立足之本啊。”
正當王炳文在為自己的失言而恐慌時,卻聽到陸離接著說道,“這個法子倒也不是不行,隻是我們還需要先擬定出一個對策,來應對他們的反撲才行。”
“大……大人……你這……”
剛才王炳文所說出的這番話,隻是基於門閥士族對帝國的危害,他並沒有真覺得陸離敢如此去做。
可是他卻沒想到,陸離居然真的想要對那些士族們動手了。
接下來陸離又向王炳文詢問了一些新城建造進度的問題,就在陸離命王炳文全力督建的時候,一騎帝國最高等級的信使,也正在向著濟陰郡方向飛奔而來。
當這名朝廷信使入城的時候,城門軍甚至都沒敢攔馬詢問,就將這一騎快馬給放了進去。
帝國的紅色信旗別說是攔截詢問了,就算是沿途驛站稍有怠慢,說不好都是人頭落地的下場。
紅色信旗按理說隻會在外敵犯邊時才會用到,可是這一騎快馬卻是從濟陰城南而來。
目送著這一騎快馬遠去之後,城門守將不免在心底泛起了嘀咕,最終他隻能親自帶人跟了上去。
郡守府門前,當馬上的信使剛翻身下馬,就被兩名郡守府的護衛給引進了府中。
“京城急報。”
當陸離打開信使的遞過來的信筒時,臉上出現了前所未有過的凝重。
信筒中是一封黃燦燦的聖旨,按理說朝廷中的聖旨,本該是由皇帝擬定,太監下發,但是這一次卻是由一騎紅旗信使送來,這不由得陸離不去多想。
由於沒有宣旨的太監,所以陸離也自然省去了那套接旨的規矩。
當陸離展開聖旨後,才發現這封聖旨上的內容極其簡短,總結起來隻有一句話,邊關有變,速速回京。
他雖然知道了並州淪陷之事,卻還不知道鮮卑人已經在並州宣布立國了。
但是就算是這樣,陸離也還是不敢有絲毫的耽擱,他再召集來自己的幾名心腹交代了幾句後,便讓人安排了車馬匆匆的踏上了返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