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謙走出房門的時候,陸離正等候在原地,悠閑的觀看著庭院中的景色。
“伯爺,請吧。”
就當陸離準備跟隨著劉謙進門時,劉謙卻突然放慢了腳步低聲道,“伯爺,工部譚尚書剛剛離開。”
聞言,陸離並未停步,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聰明人之間的交流,不需要過多的言語。
“參見陛下。”
“免禮,坐吧。”
“謝過陛下。”
通過劉謙的提示,陸離已經大體猜到趙廣喊自己入宮的原因了。
“你先看看這些折子吧,這都是最近各地呈報上來的運河進度,若是按照折子裏麵表述進展,這大運河沒有個三五年是無法完工了,一群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朝廷白拿俸祿養著他們了!”
“陛下切莫動怒,這修建運河並非朝夕之功。”
“呼。~~~”趙廣閉目長呼了一口氣才平複了情緒。
“這朝廷裏偌大的工部,居然連監造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一群廢物!”
趙廣是知道這其中原由的,隻不過他並沒有辦法去解決罷了。
“這運河的承建之事,既然朝廷已經分給了那些沿途士族來辦,此時朝廷怕是沒辦法去過多的幹預了。”
“那依你看此事應該怎麽辦?你若是能解決此事,朕就免了譚信,讓你來做這個工部尚書!”
陸離知道趙廣這是在說氣話,所以他並沒有太在意,“這件事情任誰來統領工部,也都是無法解決的。”
“那你的意思是?”
“陛下,此事非譚尚書一人的原因,無論誰來做這個工部尚書,在各地做實事的,終究還是那些外派在各地的官吏,除非陛下能夠將他們全都給換了。”
“……”
“國庫連年虧空,帝國已經許久都沒有大興過土木了,整個工部在這些官員們的眼中,說是一個清水衙門也都不為過,據臣所知,這些年以來,許多工部的官員們為了斂財,都在驅使著手中的匠人們,為私人修建著宅院,更有甚者,都已經把手伸向了帝國的兵械坊,此種局麵下,陛下覺得僅僅更換一個工部尚書有用嗎?”
趙廣知道陸離說的是什麽意思,他隻是一時間還無法權衡出這件事情的得失。
“你的意思是……”
“不破不立。”
“不破不立?”聽聞陸離此言,趙廣沒忍住連眼皮都跟著抖動了幾下。
“陸離,你可知道裁換掉整個工部,朝廷要擔負多大的風險嗎?”
“陛下想要根除工部積弊,為此一條路可以選擇。”
趙廣雖然很認同陸離的觀點,但是他在沉思後還是否決了這個方案,原因無他,任憑趙廣是一國之君,他也不能任性妄為,動了整個工部,朝堂中必定生亂。
“若是父皇在世時,興許會采納你的諫言,如今的帝國風雨飄搖,朝堂中已經承受不住這麽大的官員變動了。”
“臣知道陛下的顧慮,要肅清工部的弊病,未必就要去動那些工部的官員。”
“不動工部的官員,如何能夠消除工部的弊病?”
“其實陛下大可以不必理會那些在朝的工部官員,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是真正在外做事的人。”
“那你的意思是?”
“陛下隻需要去架空那些在朝的工部官員即可。”
“哦?你和朕詳細說說如何個架空?”
“陛下隻需要去裁換掉工部的底層官吏,然後再找一個心腹,將這些新換上來的人,牢牢的掌控在手裏就可以了,如此一來,不但整頓工部的阻力會減小很多,又能讓工部的官員們徹底喪失掉對底層官吏的掌控。”
“妙啊!”聞言,趙廣先是興奮的拍了一下巴掌,不過他在稍思之後便又開始犯了難。
“此等釜底抽薪之法雖好,但是你讓朕如何能在短時間之內,尋找到那麽多的合適人手呢?”
“陛下是不是忘了,今年的科舉選士還沒開始呢?臣所建造的帝國學宮中,可是有著千千萬萬的百家學子呢。”
任用帝國學宮中的百家學子,確實可以解決燃眉之急。
不過這些學子,趙廣是要有大用的,他有一點舍不得將人才全部去填補工部的窟窿。
“學子們求學不易,若是將他們全部都外派監工,這科舉還如何能夠進行得下去……”
“臣知道陛下是要將他們留有大用,隻是這件事情,完全沒必要去用那些學子中的翹楚,隻需要招募他們之中那些落榜的學子即可。”
“好好好!如此甚好!此乃是一箭雙雕之法,不但可以為朝廷留下那些有才之士,同時還能夠讓落榜的學子外派出去曆練一番,若是他們之中有辦差得力者,朕甚至可以破例將其提拔。”
“陛下英明。”
“你小子就別拍朕的馬屁了,朕若是真的英明,還能任由你在這裏獻策嗎?哈哈哈哈哈哈……”
聽到趙廣爽朗的笑聲從房間裏傳出來,劉謙嘴角也跟著微微上揚。
“這才是陛下的忠臣良相啊。”劉謙忍不住在心底感慨了一句。
“去,給陛下燙壺好酒備著吧,一會裏麵談完了正事,說不準陛下就想要小酌幾口了。”
劉謙揣測完趙廣的心意後,當即就吩咐手下的小太監們去準備好酒了。
“有了這套班底以後,隻要運河之事完工,陛下便可以對那些在朝的工部官員們,進行大刀闊斧的換血了。”
“不錯!隻要那些學宮裏的學子能夠將差事辦好,就能堵住那些朝堂百官們的嘴了。”
“那臣就在這裏提前恭賀陛下了。”
“哈哈哈哈哈……你小子總是沒個正型。”
“陸離,你今天又幫了朕一個大忙啊,依朕看你這濟陰郡守之職……”
“陛下,眼下這朝堂角力不過是帝國的內耗而已,而草原人的兵鋒才是帝國的真正威脅。”
陸離知道趙廣是想讓自己留在京城,來幫他出謀劃策,不過他沒等趙廣把話說完,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伯爺,請吧。”
就當陸離準備跟隨著劉謙進門時,劉謙卻突然放慢了腳步低聲道,“伯爺,工部譚尚書剛剛離開。”
聞言,陸離並未停步,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聰明人之間的交流,不需要過多的言語。
“參見陛下。”
“免禮,坐吧。”
“謝過陛下。”
通過劉謙的提示,陸離已經大體猜到趙廣喊自己入宮的原因了。
“你先看看這些折子吧,這都是最近各地呈報上來的運河進度,若是按照折子裏麵表述進展,這大運河沒有個三五年是無法完工了,一群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朝廷白拿俸祿養著他們了!”
“陛下切莫動怒,這修建運河並非朝夕之功。”
“呼。~~~”趙廣閉目長呼了一口氣才平複了情緒。
“這朝廷裏偌大的工部,居然連監造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一群廢物!”
趙廣是知道這其中原由的,隻不過他並沒有辦法去解決罷了。
“這運河的承建之事,既然朝廷已經分給了那些沿途士族來辦,此時朝廷怕是沒辦法去過多的幹預了。”
“那依你看此事應該怎麽辦?你若是能解決此事,朕就免了譚信,讓你來做這個工部尚書!”
陸離知道趙廣這是在說氣話,所以他並沒有太在意,“這件事情任誰來統領工部,也都是無法解決的。”
“那你的意思是?”
“陛下,此事非譚尚書一人的原因,無論誰來做這個工部尚書,在各地做實事的,終究還是那些外派在各地的官吏,除非陛下能夠將他們全都給換了。”
“……”
“國庫連年虧空,帝國已經許久都沒有大興過土木了,整個工部在這些官員們的眼中,說是一個清水衙門也都不為過,據臣所知,這些年以來,許多工部的官員們為了斂財,都在驅使著手中的匠人們,為私人修建著宅院,更有甚者,都已經把手伸向了帝國的兵械坊,此種局麵下,陛下覺得僅僅更換一個工部尚書有用嗎?”
趙廣知道陸離說的是什麽意思,他隻是一時間還無法權衡出這件事情的得失。
“你的意思是……”
“不破不立。”
“不破不立?”聽聞陸離此言,趙廣沒忍住連眼皮都跟著抖動了幾下。
“陸離,你可知道裁換掉整個工部,朝廷要擔負多大的風險嗎?”
“陛下想要根除工部積弊,為此一條路可以選擇。”
趙廣雖然很認同陸離的觀點,但是他在沉思後還是否決了這個方案,原因無他,任憑趙廣是一國之君,他也不能任性妄為,動了整個工部,朝堂中必定生亂。
“若是父皇在世時,興許會采納你的諫言,如今的帝國風雨飄搖,朝堂中已經承受不住這麽大的官員變動了。”
“臣知道陛下的顧慮,要肅清工部的弊病,未必就要去動那些工部的官員。”
“不動工部的官員,如何能夠消除工部的弊病?”
“其實陛下大可以不必理會那些在朝的工部官員,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是真正在外做事的人。”
“那你的意思是?”
“陛下隻需要去架空那些在朝的工部官員即可。”
“哦?你和朕詳細說說如何個架空?”
“陛下隻需要去裁換掉工部的底層官吏,然後再找一個心腹,將這些新換上來的人,牢牢的掌控在手裏就可以了,如此一來,不但整頓工部的阻力會減小很多,又能讓工部的官員們徹底喪失掉對底層官吏的掌控。”
“妙啊!”聞言,趙廣先是興奮的拍了一下巴掌,不過他在稍思之後便又開始犯了難。
“此等釜底抽薪之法雖好,但是你讓朕如何能在短時間之內,尋找到那麽多的合適人手呢?”
“陛下是不是忘了,今年的科舉選士還沒開始呢?臣所建造的帝國學宮中,可是有著千千萬萬的百家學子呢。”
任用帝國學宮中的百家學子,確實可以解決燃眉之急。
不過這些學子,趙廣是要有大用的,他有一點舍不得將人才全部去填補工部的窟窿。
“學子們求學不易,若是將他們全部都外派監工,這科舉還如何能夠進行得下去……”
“臣知道陛下是要將他們留有大用,隻是這件事情,完全沒必要去用那些學子中的翹楚,隻需要招募他們之中那些落榜的學子即可。”
“好好好!如此甚好!此乃是一箭雙雕之法,不但可以為朝廷留下那些有才之士,同時還能夠讓落榜的學子外派出去曆練一番,若是他們之中有辦差得力者,朕甚至可以破例將其提拔。”
“陛下英明。”
“你小子就別拍朕的馬屁了,朕若是真的英明,還能任由你在這裏獻策嗎?哈哈哈哈哈哈……”
聽到趙廣爽朗的笑聲從房間裏傳出來,劉謙嘴角也跟著微微上揚。
“這才是陛下的忠臣良相啊。”劉謙忍不住在心底感慨了一句。
“去,給陛下燙壺好酒備著吧,一會裏麵談完了正事,說不準陛下就想要小酌幾口了。”
劉謙揣測完趙廣的心意後,當即就吩咐手下的小太監們去準備好酒了。
“有了這套班底以後,隻要運河之事完工,陛下便可以對那些在朝的工部官員們,進行大刀闊斧的換血了。”
“不錯!隻要那些學宮裏的學子能夠將差事辦好,就能堵住那些朝堂百官們的嘴了。”
“那臣就在這裏提前恭賀陛下了。”
“哈哈哈哈哈……你小子總是沒個正型。”
“陸離,你今天又幫了朕一個大忙啊,依朕看你這濟陰郡守之職……”
“陛下,眼下這朝堂角力不過是帝國的內耗而已,而草原人的兵鋒才是帝國的真正威脅。”
陸離知道趙廣是想讓自己留在京城,來幫他出謀劃策,不過他沒等趙廣把話說完,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