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陸離的解釋後,王炳文先是一喜,隨後他的臉上就掛上了幾許憂色。
“大人,咱們還是要做兩手打算啊,您可還曾記得,當初項興翰做亂時,他可是勾結了兗州刺史府的兵馬的,如今咱們郡守府早已經和蔡俊德結下了梁子,糧隊難保在這運輸途中,不會被刺史府刻意的刁難啊。”
王炳文本以為陸離會有所擔憂,然而他卻沒想到,陸離隻是對著他笑了笑道,“放心吧,上次放過了他,隻是因為那時候咱們還立足未穩,如今那姓蔡的若是再不識相,老子就親自帶兵平了那狗日的刺史府。”
提起刺史府,陸離的反應之所以會這麽大,這事就要從蔡俊德的邊關走私說起了。
當初陸離上任的途中,曾抓了一夥並州的潰兵,潰兵的頭目魯元良為了保命,給了陸離一份邊關的走私賬冊。
而在那份走私的賬冊之中,蔡俊德的名字不僅赫然在列,就連名字的位置也是僅次於北地的那些門閥世家。
陸離雖然非常痛恨這種賣國求財的營生,但是這件事情原本和他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這事怪就怪那些走私的門閥世家,當初合謀害死了鎮北侯。
鎮北侯王翦不僅是陸離從軍時比較欽佩的將領之一,同時他也算是陸離的準老丈人了,畢竟人家的閨女王汐瑤,可是落到他的手裏了。
“大人三思啊,咱們濟陰軍雖然全是精銳,但是濟陽府可有著足足五萬人馬啊。”
王炳文倒不是怕陸離把事情鬧大,畢竟斬殺項興翰一事,已經讓讓他見識到陸離在朝廷中的能力了。
他隻是怕到時候萬一陸離和刺史府鬧翻,濟陰軍會寡不敵眾。
“你覺得那個姓蔡的當真敢拉出五萬人馬和咱們幹一場嗎,你可別忘了,無令調兵可是死罪,雖然平日裏他在兗州作威作福,朝廷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一旦兗州軍出現了較大數目的傷亡,到時候都不需要咱們動什麽手腳,朝廷中自然會有人追究下來的。”
陸離的這番話看似說的合情合理,實際上不過是說給王炳文安心用的。
其實他真正的底牌並不是在寄希望於朝廷施壓,而是他藏在小青山穀底的那三萬新軍即將北上了。
……
在陸離歸來不久後,濟陰郡的糧價便迎來的一種奇怪的現象。
城內的糧價一直在不斷的攀高,而濟陰城周邊的縣鄉糧價,則是出現了走低的趨勢。
這一情況頓時就讓五大家族的人,將此事聯係到了上一次縣令們齊聚郡守府之事上麵。
起初五大家族的人,還想派人去買斷濟陰城周邊的糧食。
可是他們的收糧之人到了之後才知道,各地縣令早已給自己轄地的糧商下了死令了,非本縣之人不得買糧。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各地縣令還效仿陸離的方法,給百姓們下發了糧票。
隻有持有糧票者才能定期的購買定量的糧食,這一招頓時讓那些蓄意屯糧的家族傻了眼。
同時陸離也對濟陰城中下了嚴令,在濟陰郡度過糧荒之前,濟陰城內的糧食隻能進不能出。
也正是這看似平平無奇的一張告示,頓時就讓城內的屯糧家族變得如坐針氈了起來。
早在陸離歸來之前,濟陰郡的鄉紳豪富們已經開始囤積糧食了。
這些富貴之家向來就比普通百姓們有遠見,他們在洞悉了北地缺糧的大趨勢以後,紛紛開始掏空家底大肆屯糧。
可惜陸離的糧倉就像用之不竭一般,始終每日穩定的為百姓們供給著平價糧食。
若僅是這樣,這些屯糧的大族們根本不會慌張,因為整個帝國的北地都在缺糧。
在災年之中糧食就是硬通貨,城內的平價糧對他們唯一的影響,隻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他們即使在濟陰郡短時間內賣不掉,也可以送往外地去換錢變現。
可是陸離仿佛早看穿了這些家族的心思一般,直接將他們手中的糧食徹底壓在了他們的手裏。
這一招雖然對五大家族這種豪富之家來說並不沒有什麽影響,但是對於那些想要在糧荒之中分一杯羹的小族來說,這就是滅頂之災了。
原因很簡單,這些小族的家中現錢不充裕,他們為了發這一次的橫財,甚至不惜從錢莊之中借了高息的借貸。
他們本想著能在這一次糧荒之中大賺一筆的,可是卻被陸離一刀給封死了後路。
……
“鄭老爺,我們平日裏便以鄭府馬首是瞻,這一次您可得救救我們呐。”
聚賢樓。
一眾濟陰郡的鄉紳商賈們齊聚於此,眾人都圍在鄭家長房鄭賀平的身邊,等著他來為自己拿個主意。
“如今帝國北地缺糧之事已成定局,你們手中的存糧此刻便是金銀,便是土地!慌什麽慌!”
“鄭老爺呀,我們可不似鄭家那般家大業大呐,五大家族耗得起,我們可等不起啊。”
“是啊,當初為了響應鄭府讓我等屯糧之事,我們可是竭盡全力的啊,您可不能不管我們啊。”
聽聞此話,鄭賀平嘴角不由泛起了一絲冷笑,麵對這樣一群見利忘義的小人,換作往常他早就拍案而起了。
這些人當初分明是想屯糧大賺一筆的,如今卻能如此厚顏無恥的將責任推到了鄭家身上,這讓鄭賀平如何不怒。
可是此刻鄭賀平卻不能跟他們翻臉,一旦這些糧商頂不住壓力,開始拋售手中的屯糧,那麽五大家主針對郡守府的計劃,就隻能付之東流了。
無奈之下,鄭賀平隻也能暫且應下了他們的請求,“濟陰士族同氣連枝,我鄭府是不會不管大家的,此事待我回府商量後,一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複!”
聽完鄭賀平的承諾後,眾人雖然還是有所不滿,但是卻都不敢再咄咄逼人了。
今日酒樓裏的這一幕,將大難臨頭各自飛演繹得淋漓盡致。
“大人,咱們還是要做兩手打算啊,您可還曾記得,當初項興翰做亂時,他可是勾結了兗州刺史府的兵馬的,如今咱們郡守府早已經和蔡俊德結下了梁子,糧隊難保在這運輸途中,不會被刺史府刻意的刁難啊。”
王炳文本以為陸離會有所擔憂,然而他卻沒想到,陸離隻是對著他笑了笑道,“放心吧,上次放過了他,隻是因為那時候咱們還立足未穩,如今那姓蔡的若是再不識相,老子就親自帶兵平了那狗日的刺史府。”
提起刺史府,陸離的反應之所以會這麽大,這事就要從蔡俊德的邊關走私說起了。
當初陸離上任的途中,曾抓了一夥並州的潰兵,潰兵的頭目魯元良為了保命,給了陸離一份邊關的走私賬冊。
而在那份走私的賬冊之中,蔡俊德的名字不僅赫然在列,就連名字的位置也是僅次於北地的那些門閥世家。
陸離雖然非常痛恨這種賣國求財的營生,但是這件事情原本和他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這事怪就怪那些走私的門閥世家,當初合謀害死了鎮北侯。
鎮北侯王翦不僅是陸離從軍時比較欽佩的將領之一,同時他也算是陸離的準老丈人了,畢竟人家的閨女王汐瑤,可是落到他的手裏了。
“大人三思啊,咱們濟陰軍雖然全是精銳,但是濟陽府可有著足足五萬人馬啊。”
王炳文倒不是怕陸離把事情鬧大,畢竟斬殺項興翰一事,已經讓讓他見識到陸離在朝廷中的能力了。
他隻是怕到時候萬一陸離和刺史府鬧翻,濟陰軍會寡不敵眾。
“你覺得那個姓蔡的當真敢拉出五萬人馬和咱們幹一場嗎,你可別忘了,無令調兵可是死罪,雖然平日裏他在兗州作威作福,朝廷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一旦兗州軍出現了較大數目的傷亡,到時候都不需要咱們動什麽手腳,朝廷中自然會有人追究下來的。”
陸離的這番話看似說的合情合理,實際上不過是說給王炳文安心用的。
其實他真正的底牌並不是在寄希望於朝廷施壓,而是他藏在小青山穀底的那三萬新軍即將北上了。
……
在陸離歸來不久後,濟陰郡的糧價便迎來的一種奇怪的現象。
城內的糧價一直在不斷的攀高,而濟陰城周邊的縣鄉糧價,則是出現了走低的趨勢。
這一情況頓時就讓五大家族的人,將此事聯係到了上一次縣令們齊聚郡守府之事上麵。
起初五大家族的人,還想派人去買斷濟陰城周邊的糧食。
可是他們的收糧之人到了之後才知道,各地縣令早已給自己轄地的糧商下了死令了,非本縣之人不得買糧。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各地縣令還效仿陸離的方法,給百姓們下發了糧票。
隻有持有糧票者才能定期的購買定量的糧食,這一招頓時讓那些蓄意屯糧的家族傻了眼。
同時陸離也對濟陰城中下了嚴令,在濟陰郡度過糧荒之前,濟陰城內的糧食隻能進不能出。
也正是這看似平平無奇的一張告示,頓時就讓城內的屯糧家族變得如坐針氈了起來。
早在陸離歸來之前,濟陰郡的鄉紳豪富們已經開始囤積糧食了。
這些富貴之家向來就比普通百姓們有遠見,他們在洞悉了北地缺糧的大趨勢以後,紛紛開始掏空家底大肆屯糧。
可惜陸離的糧倉就像用之不竭一般,始終每日穩定的為百姓們供給著平價糧食。
若僅是這樣,這些屯糧的大族們根本不會慌張,因為整個帝國的北地都在缺糧。
在災年之中糧食就是硬通貨,城內的平價糧對他們唯一的影響,隻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他們即使在濟陰郡短時間內賣不掉,也可以送往外地去換錢變現。
可是陸離仿佛早看穿了這些家族的心思一般,直接將他們手中的糧食徹底壓在了他們的手裏。
這一招雖然對五大家族這種豪富之家來說並不沒有什麽影響,但是對於那些想要在糧荒之中分一杯羹的小族來說,這就是滅頂之災了。
原因很簡單,這些小族的家中現錢不充裕,他們為了發這一次的橫財,甚至不惜從錢莊之中借了高息的借貸。
他們本想著能在這一次糧荒之中大賺一筆的,可是卻被陸離一刀給封死了後路。
……
“鄭老爺,我們平日裏便以鄭府馬首是瞻,這一次您可得救救我們呐。”
聚賢樓。
一眾濟陰郡的鄉紳商賈們齊聚於此,眾人都圍在鄭家長房鄭賀平的身邊,等著他來為自己拿個主意。
“如今帝國北地缺糧之事已成定局,你們手中的存糧此刻便是金銀,便是土地!慌什麽慌!”
“鄭老爺呀,我們可不似鄭家那般家大業大呐,五大家族耗得起,我們可等不起啊。”
“是啊,當初為了響應鄭府讓我等屯糧之事,我們可是竭盡全力的啊,您可不能不管我們啊。”
聽聞此話,鄭賀平嘴角不由泛起了一絲冷笑,麵對這樣一群見利忘義的小人,換作往常他早就拍案而起了。
這些人當初分明是想屯糧大賺一筆的,如今卻能如此厚顏無恥的將責任推到了鄭家身上,這讓鄭賀平如何不怒。
可是此刻鄭賀平卻不能跟他們翻臉,一旦這些糧商頂不住壓力,開始拋售手中的屯糧,那麽五大家主針對郡守府的計劃,就隻能付之東流了。
無奈之下,鄭賀平隻也能暫且應下了他們的請求,“濟陰士族同氣連枝,我鄭府是不會不管大家的,此事待我回府商量後,一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複!”
聽完鄭賀平的承諾後,眾人雖然還是有所不滿,但是卻都不敢再咄咄逼人了。
今日酒樓裏的這一幕,將大難臨頭各自飛演繹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