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朱熹被儒壇孤立的局麵,可以說就是拜陸離一手所賜。
起先這位禮部尚書大人,作為京城儒林之首,那可是反對新帝科舉取士的急先鋒。
若不是當初陸離出手攪局,他也不會因為賑災之事,而被趙廣逼得四處登門向官員們籌錢。
結果就是他不但沒能將賑災捐款籌集上來,還得罪了不少的當朝官員。
這件事情最終也逼得這位京城大儒,不得不捏著鼻子倒向了皇權一邊。
再加上後來陸離編纂百科全書試圖動搖儒學根基的事情,那時的朱熹可以說是恨極了陸離。
可是現在這位昔日的護道大儒,卻已經完全卸下效仿先聖的偽裝了。
至於原因嘛,其實也很簡單,無他,囊中羞澀而已。
在朱熹倒向小皇帝以後,陸離便將這位曾經的大儒視作為了保皇陣營。
既然是自己人,那麽陸離又豈能虧待了這位曾經的京城儒林之首。
於是在分配大運河的利益時,陸離就特意留出了一部分股份,分給了這些保皇派係的官員。
也就是這份人情,讓朱熹對陸離的態度變得複雜了起來。
在平複了一下自己的心緒後,朱熹才有一些猶豫的開口詢問道。
“二位小姐剛來京城不久,你們是怎麽會知道這個人的?”
聞言,李嫣也不遮掩,隨即就將驛站發生的事情,給朱熹詳細的描述了一番。
在聽聞李家護衛差一點和陸離的人馬動起手後,朱熹頓時就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你們可萬萬不能去招惹那個小煞星啊!”
在激動的說出此話之後,這位禮部尚書大人才意識到自己有一些失態了。
“啊?小煞星?什麽小煞星?”
眼見自己已經失言,朱熹也隻能繼續說道,“二位小姐有所不知呀,那個小煞……不,那個陸東家原本是西北康定城的一名小邊卒,也不知道怎麽得了一筆錢財,就退伍來到了京城中闖蕩……”
“尚書大人的意思是說,京城裏那一些獨特的高樓,全都是這個陸離的產業?”
“凡是樓前掛著納川商會字樣的鋪麵,都和這陸東家有所關係,這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他的納川樓了,對了,二位小姐今日途經的落雷坡驛站,就是一處納川樓的分店。”
“這到底是什麽樣的人啊,按照大人的說法,他來到京城中不過才區區一年多的時間,就能置辦下如此大的家業,當真令人匪夷所思啊。”
“那陸東家雖然是一個官場異類,但卻是一個經商奇才,如今他不但坐擁納川樓這種頂級銷金窟,更是號令著納川商會的二十四皇商,就連城中那八座八方樓,聽說也都有那陸東家的影子在裏麵。”
朱熹一邊歎氣,一邊為姐妹二人簡單講了一下陸離的經曆。
“那……這也不對啊,一個小小西邊的邊卒坐擁這麽大的產業,京城中難道就沒有權貴覬覦過嗎,這京城水深,我們姐妹二人可早就有所耳聞的。”這一次發問的換成了姐姐李沛兒。
聞言,朱熹隻能尷尬的笑了笑,帝國權貴巧取豪奪一些普通人的財產,這原本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隻不過是沒有人會將這些事情,拿到台麵上來說罷了。
“二位小姐出身於隴右李氏這等大族,自然是不會不知道這裏麵的一些門道,那麽老夫也就不瞞你們了,這個陸東家自從來到京城以後,著實為陛下辦了幾件大事。”
“一個商賈怎麽可能為陛下辦差?尚書大人莫不是在和我們姐妹二人說笑吧?”
“唉~~~這就是那陸東家的高明之處了,當初青州水災,十幾萬災民湧來了京城,那時帝國正逢國庫空虛之時,陛下根本無力籌糧賑災,就當朝廷還在一籌莫展之際,那陸離卻組織了一批商賈自掏腰包,安置了那十幾萬的青州災民。”
“一個商賈自掏腰包救濟了十幾萬的災民?”這完全顛覆了姐妹二人心中無奸不商的印象。
“陸東家為朝廷做的事情還遠不止這些,之後他又助陛下推行科舉,修建了百家學宮,上交細鹽之法充盈國庫,編纂百科全書造福萬民,這樁樁件件的事情,都是在急朝廷之所急啊。”
“這天底下還有這等奇人?從前當真是聞所未聞啊,那大人為何會稱呼他為小煞星呢?還有,尚書大人不是說他因為賑災有功而被陛下封了伯嗎,那為何還會稱呼他為陸東家呢?”
“這……”聞言,朱熹便猶豫了起來。
這個問題普通百姓們興許不知道,但是身為六部主官之一的朱熹,又怎麽會不知道呢,隻是這件事牽扯到一段京城秘聞,這才讓他變得猶豫了起來。
“這件事情老夫原本是不方便說的,隻是,大小姐不日之後便是貴妃娘娘了,告訴你們倒也不妨事。”
隨後朱熹就把陸離屠殺白虎營之事,向她們姐妹二人講述了一番。
同時他也沒忘記,將陸離前陣子在落雷坡驛站,教訓那群世家子弟的事情,一起告訴了姐妹二人。
“他……他……他怎麽敢……”一時間,姐妹二人被驚得張大了嘴巴,她們隻覺得自己的腦袋都有一些不夠用了。
就算這姐妹二人是出身於隴右李氏這等豪族,朱熹所講的內容還是顛覆了她們的認知。
隴右李氏本就已經是站在帝國權力頂端的大族了,但是即便是這樣,李家也沒出過一個敢像陸離這樣肆意妄為的子弟。
“那……那後來呢?”李嫣雖然已經有一些猜到的結果,但是她還是想從朱熹的嘴裏得到確認。
“結果就是陛下頂住各方壓力保下了他的平安,而陸伯爺也重新變回了陸東家。”
門閥世家,文武官員,幽州刺史,淮王府。
李沛兒不知道皇帝是做出了多大的讓步,才能從這些勢力的重壓下保下了陸離,但是她卻是知道,那個代價一定是她無法想象的。
“這就難怪一所小小的驛站,都敢對我李家的隊伍如此無禮了。”李嫣低聲的呢喃道。
“那若是……若是今日我李家護衛與那驛站發生衝突,他們莫非……莫非還真的敢……敢……”
也是直到這時再回想起來的時候,李嫣才感到了一陣後怕。
對於門閥世家而言那些權貴之人並不可怕,瘋子才是最讓他們忌憚的,尤其是有能力有實力的瘋子。
聞言,朱熹並沒有做答,因為他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萬幸的是這場衝突並未發生。
也就是在今天,陸離這個名字徹底走進了李家姐妹的視野。
起先這位禮部尚書大人,作為京城儒林之首,那可是反對新帝科舉取士的急先鋒。
若不是當初陸離出手攪局,他也不會因為賑災之事,而被趙廣逼得四處登門向官員們籌錢。
結果就是他不但沒能將賑災捐款籌集上來,還得罪了不少的當朝官員。
這件事情最終也逼得這位京城大儒,不得不捏著鼻子倒向了皇權一邊。
再加上後來陸離編纂百科全書試圖動搖儒學根基的事情,那時的朱熹可以說是恨極了陸離。
可是現在這位昔日的護道大儒,卻已經完全卸下效仿先聖的偽裝了。
至於原因嘛,其實也很簡單,無他,囊中羞澀而已。
在朱熹倒向小皇帝以後,陸離便將這位曾經的大儒視作為了保皇陣營。
既然是自己人,那麽陸離又豈能虧待了這位曾經的京城儒林之首。
於是在分配大運河的利益時,陸離就特意留出了一部分股份,分給了這些保皇派係的官員。
也就是這份人情,讓朱熹對陸離的態度變得複雜了起來。
在平複了一下自己的心緒後,朱熹才有一些猶豫的開口詢問道。
“二位小姐剛來京城不久,你們是怎麽會知道這個人的?”
聞言,李嫣也不遮掩,隨即就將驛站發生的事情,給朱熹詳細的描述了一番。
在聽聞李家護衛差一點和陸離的人馬動起手後,朱熹頓時就被驚出了一身冷汗。
“你們可萬萬不能去招惹那個小煞星啊!”
在激動的說出此話之後,這位禮部尚書大人才意識到自己有一些失態了。
“啊?小煞星?什麽小煞星?”
眼見自己已經失言,朱熹也隻能繼續說道,“二位小姐有所不知呀,那個小煞……不,那個陸東家原本是西北康定城的一名小邊卒,也不知道怎麽得了一筆錢財,就退伍來到了京城中闖蕩……”
“尚書大人的意思是說,京城裏那一些獨特的高樓,全都是這個陸離的產業?”
“凡是樓前掛著納川商會字樣的鋪麵,都和這陸東家有所關係,這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他的納川樓了,對了,二位小姐今日途經的落雷坡驛站,就是一處納川樓的分店。”
“這到底是什麽樣的人啊,按照大人的說法,他來到京城中不過才區區一年多的時間,就能置辦下如此大的家業,當真令人匪夷所思啊。”
“那陸東家雖然是一個官場異類,但卻是一個經商奇才,如今他不但坐擁納川樓這種頂級銷金窟,更是號令著納川商會的二十四皇商,就連城中那八座八方樓,聽說也都有那陸東家的影子在裏麵。”
朱熹一邊歎氣,一邊為姐妹二人簡單講了一下陸離的經曆。
“那……這也不對啊,一個小小西邊的邊卒坐擁這麽大的產業,京城中難道就沒有權貴覬覦過嗎,這京城水深,我們姐妹二人可早就有所耳聞的。”這一次發問的換成了姐姐李沛兒。
聞言,朱熹隻能尷尬的笑了笑,帝國權貴巧取豪奪一些普通人的財產,這原本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隻不過是沒有人會將這些事情,拿到台麵上來說罷了。
“二位小姐出身於隴右李氏這等大族,自然是不會不知道這裏麵的一些門道,那麽老夫也就不瞞你們了,這個陸東家自從來到京城以後,著實為陛下辦了幾件大事。”
“一個商賈怎麽可能為陛下辦差?尚書大人莫不是在和我們姐妹二人說笑吧?”
“唉~~~這就是那陸東家的高明之處了,當初青州水災,十幾萬災民湧來了京城,那時帝國正逢國庫空虛之時,陛下根本無力籌糧賑災,就當朝廷還在一籌莫展之際,那陸離卻組織了一批商賈自掏腰包,安置了那十幾萬的青州災民。”
“一個商賈自掏腰包救濟了十幾萬的災民?”這完全顛覆了姐妹二人心中無奸不商的印象。
“陸東家為朝廷做的事情還遠不止這些,之後他又助陛下推行科舉,修建了百家學宮,上交細鹽之法充盈國庫,編纂百科全書造福萬民,這樁樁件件的事情,都是在急朝廷之所急啊。”
“這天底下還有這等奇人?從前當真是聞所未聞啊,那大人為何會稱呼他為小煞星呢?還有,尚書大人不是說他因為賑災有功而被陛下封了伯嗎,那為何還會稱呼他為陸東家呢?”
“這……”聞言,朱熹便猶豫了起來。
這個問題普通百姓們興許不知道,但是身為六部主官之一的朱熹,又怎麽會不知道呢,隻是這件事牽扯到一段京城秘聞,這才讓他變得猶豫了起來。
“這件事情老夫原本是不方便說的,隻是,大小姐不日之後便是貴妃娘娘了,告訴你們倒也不妨事。”
隨後朱熹就把陸離屠殺白虎營之事,向她們姐妹二人講述了一番。
同時他也沒忘記,將陸離前陣子在落雷坡驛站,教訓那群世家子弟的事情,一起告訴了姐妹二人。
“他……他……他怎麽敢……”一時間,姐妹二人被驚得張大了嘴巴,她們隻覺得自己的腦袋都有一些不夠用了。
就算這姐妹二人是出身於隴右李氏這等豪族,朱熹所講的內容還是顛覆了她們的認知。
隴右李氏本就已經是站在帝國權力頂端的大族了,但是即便是這樣,李家也沒出過一個敢像陸離這樣肆意妄為的子弟。
“那……那後來呢?”李嫣雖然已經有一些猜到的結果,但是她還是想從朱熹的嘴裏得到確認。
“結果就是陛下頂住各方壓力保下了他的平安,而陸伯爺也重新變回了陸東家。”
門閥世家,文武官員,幽州刺史,淮王府。
李沛兒不知道皇帝是做出了多大的讓步,才能從這些勢力的重壓下保下了陸離,但是她卻是知道,那個代價一定是她無法想象的。
“這就難怪一所小小的驛站,都敢對我李家的隊伍如此無禮了。”李嫣低聲的呢喃道。
“那若是……若是今日我李家護衛與那驛站發生衝突,他們莫非……莫非還真的敢……敢……”
也是直到這時再回想起來的時候,李嫣才感到了一陣後怕。
對於門閥世家而言那些權貴之人並不可怕,瘋子才是最讓他們忌憚的,尤其是有能力有實力的瘋子。
聞言,朱熹並沒有做答,因為他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萬幸的是這場衝突並未發生。
也就是在今天,陸離這個名字徹底走進了李家姐妹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