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寬並非是天武帝九子奪位時期的功臣,相反他乃是當年太子趙昂的舊臣。
當初天武帝率領遼東軍入關後,一路七戰七捷勢如破竹。
唯獨在途經青州之時,遭遇了延寬率領的青州軍奮力阻擊。
延寬那時候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郡城守將,但是卻憑借著五千兵馬和城中民夫,給十萬遼東大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在遼東軍破城擒獲延寬後,天武帝惜才便將延寬給收入了帳下。
也正是因為降將的身份,所以在軍中延寬一直都不怎麽受其餘武將的待見。
可是即便是如此,延寬還是憑借著自己卓越的統兵能力,一路爬到了征西將軍的位子,同時這也引起了很多遼東舊將的不滿。
為了不激化朝堂矛盾,最終天武帝迫於多方壓力之下,這才無奈的將他送去了雍州戍邊,而雍州又恰好就是隴右李氏的後花園。
一個是帝國裏缺乏武力的頂級門閥世家,一個是朝堂內處處受排擠的戍邊大將,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隴右李家對延寬拋出了橄欖枝。
延寬雖然知道李家拉攏他的目的是什麽,但是他卻根本就沒有能力拒絕。
最終以兒子延慶成為李家女婿為結果,嚴家父子徹底綁定上了隴右李氏的這艘大船。
從此延寬不但在朝廷中有了根基,兒子延慶在官場也是一路平步青雲,拿到了一個四鎮將軍裏麵的一個鎮北將軍。
後來隨著延寬的年紀漸長,李家就動用關係又為延慶子承父業,預定了征西將軍之職。
隨後延寬也隨即被調任至了冀州,為李家打理起了北地的走私生意。
從表麵上看來,延寬雖然和冀州那些代表各方利益的武將並無二致。
但是他曾經卻是一位饑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的真正邊關武將。
此時的巨門關雖然隻有四萬守軍,但是卻包含著不下十多方的勢力。
延寬除了能調遣自己手下的一萬五千嫡係兵馬以外,對其餘的將領兵馬,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約束力。
在鮮卑人圍困巨門關久攻的這段時間裏,真正登上城頭在拚殺抵禦的兵卒,多是延寬手下的嫡係兵馬。
其餘將領的兵馬雖然也在作戰,但是大多都是在以保存實力為前提下協助作戰,誰都不想讓己方的兵卒出現過大的傷亡。
也正是這種消極的防守態度,才讓鮮卑人得以頻頻登上城牆。
……
三天後。
在巨門關內的火油再一次告罄後,終於有將領開始不加掩飾的打起了退堂鼓。
巨門關後的中軍大帳,此時雖然已是夜晚,但是大帳內卻是燈火通明。
“延帥,不是我等畏戰,您老也看到了,若是再這麽打下去,我等手裏的兄弟可就剩不下多少了。”
“是啊延帥,這巨門關原本就不是什麽抵禦草原人的險關,關內的物資更是貧乏,就算是我等一心死戰,也隻是徒增傷亡而已。”
“您說這巨門關的後麵有著數不清的冀州百姓,可是咱們手下的兄弟們也是娘生爹養的,他們的命難道就不是命了嗎?”
此時的中軍大帳內,這些代表各方勢力的將領們,已經完全失去了往日裏對延寬的那種敬畏。
今夜他們敢一同前來,便是想給延寬施壓,逼著這位老將軍做出撤軍的決定。
其實延寬心裏很清楚,無論他們把話說的多麽冠冕堂皇,為的不過是想避免手中的兵力損傷過大而已。
因為這些兵力就是他們能在冀州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們在害怕被背後勢力的問責。
延寬之所以能夠知道的這麽清楚,可不僅僅是他的猜測,而是因為他也同樣收到了一封來自於隴右李氏的密信。
信中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告訴延寬盡量保存手中的兵馬,在明知不可為之時,可以率軍借道司州退往隴西。
為了打消延寬的顧慮,李家還在信中寫明,若是事後朝廷追究,李家也能通過家族勢力為其擋下。
按理說這封密信,可以算是延寬的護身符了,但是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延寬卻並沒有感到欣喜,反而是想起了自己在邊關策馬沙場的那些日子。
“諸位都是這般想的嗎?”直到軍帳中的喧囂之聲安靜了下來,延寬才環視過了眾人開口詢問了一句。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為不智,以延帥統兵多年的眼光,自然是能看清這巨門關的局勢,我等又何必要跟隨這巨門關殉葬呢?”
“對啊,退一步而言,我等這也算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既然這巨門關已然是守不住了,我們為何不退往冀州腹地,利用那裏的高牆堅壁據城而守呢?”
“可是那些居住在城外的百姓們呢?他們可有什麽高牆堅壁可以安身立命嗎?”
說出此話時,延寬的語氣平淡如水,沒有人知道他這是在質問眾人,還是在感慨而已。
“既然諸位的心意已決,那麽本帥便放任爾等離去吧。”
在聽到延寬終於鬆口之後,一眾將領們皆是欣喜異常。
“延帥英明!”
“延帥英明!”
“延帥英明!”
此刻他們都在極力的壓抑著心中的興奮,不讓喜悅之情表現在臉上。
隻有一名姓羅的將領聽出了延寬的話外之音,詢問道,“延帥,您隻是讓我等離去,那麽您……”
“哈哈哈哈哈哈……”
聞言,延寬突然莫名其妙的大笑了起來。
“延帥,您這是……”
“老夫原本隻是青州的一名降將,承蒙先帝不棄,才得以重用,如今帝國有難,老夫又怎可棄帝國百姓於不顧,鮮卑人大軍壓境,老夫願意率領手下兵卒隨這巨門關共存亡。”
“……”
這還是一眾將領們第一次聽到這位老帥自揭其短,有人心中生出了一絲敬佩,卻也有人心裏滿是不屑。
“雖然延帥之誌令我等動容,但是也請延帥恕我等不敢苟同,既然延帥不願離去,那麽我等便先行告辭了。”
說話的將領是一名世家子弟,他之所以來到冀州為將,不過是為了來照看自家生意的而已,他可沒有什麽與巨門關共存亡的閑心。
當初天武帝率領遼東軍入關後,一路七戰七捷勢如破竹。
唯獨在途經青州之時,遭遇了延寬率領的青州軍奮力阻擊。
延寬那時候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郡城守將,但是卻憑借著五千兵馬和城中民夫,給十萬遼東大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在遼東軍破城擒獲延寬後,天武帝惜才便將延寬給收入了帳下。
也正是因為降將的身份,所以在軍中延寬一直都不怎麽受其餘武將的待見。
可是即便是如此,延寬還是憑借著自己卓越的統兵能力,一路爬到了征西將軍的位子,同時這也引起了很多遼東舊將的不滿。
為了不激化朝堂矛盾,最終天武帝迫於多方壓力之下,這才無奈的將他送去了雍州戍邊,而雍州又恰好就是隴右李氏的後花園。
一個是帝國裏缺乏武力的頂級門閥世家,一個是朝堂內處處受排擠的戍邊大將,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隴右李家對延寬拋出了橄欖枝。
延寬雖然知道李家拉攏他的目的是什麽,但是他卻根本就沒有能力拒絕。
最終以兒子延慶成為李家女婿為結果,嚴家父子徹底綁定上了隴右李氏的這艘大船。
從此延寬不但在朝廷中有了根基,兒子延慶在官場也是一路平步青雲,拿到了一個四鎮將軍裏麵的一個鎮北將軍。
後來隨著延寬的年紀漸長,李家就動用關係又為延慶子承父業,預定了征西將軍之職。
隨後延寬也隨即被調任至了冀州,為李家打理起了北地的走私生意。
從表麵上看來,延寬雖然和冀州那些代表各方利益的武將並無二致。
但是他曾經卻是一位饑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的真正邊關武將。
此時的巨門關雖然隻有四萬守軍,但是卻包含著不下十多方的勢力。
延寬除了能調遣自己手下的一萬五千嫡係兵馬以外,對其餘的將領兵馬,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約束力。
在鮮卑人圍困巨門關久攻的這段時間裏,真正登上城頭在拚殺抵禦的兵卒,多是延寬手下的嫡係兵馬。
其餘將領的兵馬雖然也在作戰,但是大多都是在以保存實力為前提下協助作戰,誰都不想讓己方的兵卒出現過大的傷亡。
也正是這種消極的防守態度,才讓鮮卑人得以頻頻登上城牆。
……
三天後。
在巨門關內的火油再一次告罄後,終於有將領開始不加掩飾的打起了退堂鼓。
巨門關後的中軍大帳,此時雖然已是夜晚,但是大帳內卻是燈火通明。
“延帥,不是我等畏戰,您老也看到了,若是再這麽打下去,我等手裏的兄弟可就剩不下多少了。”
“是啊延帥,這巨門關原本就不是什麽抵禦草原人的險關,關內的物資更是貧乏,就算是我等一心死戰,也隻是徒增傷亡而已。”
“您說這巨門關的後麵有著數不清的冀州百姓,可是咱們手下的兄弟們也是娘生爹養的,他們的命難道就不是命了嗎?”
此時的中軍大帳內,這些代表各方勢力的將領們,已經完全失去了往日裏對延寬的那種敬畏。
今夜他們敢一同前來,便是想給延寬施壓,逼著這位老將軍做出撤軍的決定。
其實延寬心裏很清楚,無論他們把話說的多麽冠冕堂皇,為的不過是想避免手中的兵力損傷過大而已。
因為這些兵力就是他們能在冀州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們在害怕被背後勢力的問責。
延寬之所以能夠知道的這麽清楚,可不僅僅是他的猜測,而是因為他也同樣收到了一封來自於隴右李氏的密信。
信中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告訴延寬盡量保存手中的兵馬,在明知不可為之時,可以率軍借道司州退往隴西。
為了打消延寬的顧慮,李家還在信中寫明,若是事後朝廷追究,李家也能通過家族勢力為其擋下。
按理說這封密信,可以算是延寬的護身符了,但是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延寬卻並沒有感到欣喜,反而是想起了自己在邊關策馬沙場的那些日子。
“諸位都是這般想的嗎?”直到軍帳中的喧囂之聲安靜了下來,延寬才環視過了眾人開口詢問了一句。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為不智,以延帥統兵多年的眼光,自然是能看清這巨門關的局勢,我等又何必要跟隨這巨門關殉葬呢?”
“對啊,退一步而言,我等這也算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既然這巨門關已然是守不住了,我們為何不退往冀州腹地,利用那裏的高牆堅壁據城而守呢?”
“可是那些居住在城外的百姓們呢?他們可有什麽高牆堅壁可以安身立命嗎?”
說出此話時,延寬的語氣平淡如水,沒有人知道他這是在質問眾人,還是在感慨而已。
“既然諸位的心意已決,那麽本帥便放任爾等離去吧。”
在聽到延寬終於鬆口之後,一眾將領們皆是欣喜異常。
“延帥英明!”
“延帥英明!”
“延帥英明!”
此刻他們都在極力的壓抑著心中的興奮,不讓喜悅之情表現在臉上。
隻有一名姓羅的將領聽出了延寬的話外之音,詢問道,“延帥,您隻是讓我等離去,那麽您……”
“哈哈哈哈哈哈……”
聞言,延寬突然莫名其妙的大笑了起來。
“延帥,您這是……”
“老夫原本隻是青州的一名降將,承蒙先帝不棄,才得以重用,如今帝國有難,老夫又怎可棄帝國百姓於不顧,鮮卑人大軍壓境,老夫願意率領手下兵卒隨這巨門關共存亡。”
“……”
這還是一眾將領們第一次聽到這位老帥自揭其短,有人心中生出了一絲敬佩,卻也有人心裏滿是不屑。
“雖然延帥之誌令我等動容,但是也請延帥恕我等不敢苟同,既然延帥不願離去,那麽我等便先行告辭了。”
說話的將領是一名世家子弟,他之所以來到冀州為將,不過是為了來照看自家生意的而已,他可沒有什麽與巨門關共存亡的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