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內堂。
家主李淵正在隨手翻閱著幾份密信,他的四個兒子則是端坐在旁,靜靜的等待著不敢打擾。
就在這時管家進來稟告道,“主人,小人已經按照您的吩咐讓他們等候在府外了。”
“哦,他們可有表現出什麽不滿嗎?”
問話時,李淵依舊在看著手中的密信,甚至就連頭都沒有抬起來。
“這倒沒有,那主事的老太監雖有不滿,但是態度還算恭敬。”
直到李淵將手中的密信的全部看完後,這才嗬嗬笑道,“這就對了,求人就要有一個求人的態度,哪怕他是當今天子。”
這種話可以說是極其的大逆不道了,但是屋內眾人卻全都是一副習以為常的神情,沒有人會覺得李淵的這話有哪裏不對。
“父親莫非是猜到了聖旨的來意了嗎?”問話的是李淵的長子李承業。
“朝廷正是多事之秋,如今陛下找上我們李家無非隻有兩件事情,一是要糧,二是要人,既然兵馬我們已經作為嫁妝,送去了桓溫所在的西路軍,那麽此次的聖旨必然就是來要糧草的了。”
“糧草?陛下該不會覺得給我李家一個皇貴妃之位,便可以獅子大開口了吧。”
“我李家用三萬兵馬換一個皇貴妃之位,再加幾個家族子弟的官職,這筆買賣是朝廷占了便宜的,那趙廣小兒雖然年紀尚輕,但是應該不會這麽不明事理的。”
“那麽依父親看來,此次陛下找上我們李家意欲何為?”
聞言,李淵並沒有正麵回答李承業,而是在指了指桌子上的密信後才說道,“羌人已經召集回潛入涼州的兵馬合圍了漠北城,想來此次的聖旨應該是和西北的戰事有關吧,漠北城乃是邊關雄城,人馬軍械必然是不會缺少的,可是那裏唯獨缺少了糧草。”
“父親的意思是朝廷想要讓我李家向西北軍輸送糧草不成?”
“咱們那位小陛下向來是心高氣傲,看不上我等門閥世家,除了此事以外,為父就想不出還有什麽事情,值得讓咱們那位小陛下主動的屈尊降貴,求助我李家了。”
“可是朝廷從前向西北軍輸送糧草之時,可從來沒有求過我們李家啊。”李淵的小兒子李承安不解的詢問道。
“如今秦王在秦州起兵作亂,能通向涼州的糧道,就隻剩下雍州這一條路可走了,再加上去年帝國多地鬧糧荒,朝廷此次恐怕不隻是讓我李家協助轉運糧草這麽簡單了,我要是沒猜錯的話,咱們這位小陛下是要直接向我李家索要糧草了。”
“難怪父親要將那朝廷的宣旨隊伍晾在府外了。”
“隻是這聖旨已經送來了我們李家,父親難道還要拒收不成?”
聞言,李淵先是端起了桌子上茶盞抿了一口後,這才露出了一個胸有成竹的笑容。
“嗬嗬,我李家雖然是隴西豪族,但是也不能在明麵上駁了陛下的麵子,隻不過這天底下的買賣都講究個等價交換 ,隻要朝廷能夠出得起價錢,咱們李家所囤積的糧食也不是不能送去西北軍。”
“那可是整整八萬西北軍的軍糧啊,如今朝廷正在四處用兵,恐怕是拿不出這麽多錢財來給我們李家的。”
“金銀再多也終有花完的一天,你們可別忘了,咱們那位小陛下手中可是還有著一隻會下金蛋的老母雞呢。”
說罷,也不等幾個兒子再度詢問,李淵便讓管家去把府外的宣旨太監請進了門。
……
初入李府,這一行久居深宮的太監們,便收斂起了對李家的輕視之心。
就算是他們常年生活在錦衣玉食的皇宮中,也還是被李府的奢華程度所震驚到了。
與其說這是一座府邸,還不如說這是一所宮殿,各種精致的亭台樓閣隨處可見,不知年輪的巨樹遮天蔽日,就連撐起廊道的梁柱也都是用黃金鑲嵌過的。
都說門閥世家富可敵國,如今親眼看到了他們才知道,什麽叫做帝國豪族的底蘊。
“咱家拜見李老家主。”
李府正堂內,在看到那名宣旨的老太監手捧著聖旨走進來後,李淵端坐在主位並未起身,反而是那名老太監先向李淵行了一禮。
“公公一路辛苦了,剛剛老夫正在午休,都怪家中的管事不懂事怠慢了公公。”
“不敢不敢,是咱家思慮不周打攪了才是。”
“公公怎麽稱呼啊。”
“咱家姓周。”
“來人,還不給周公公看茶,對了,周公公此行是?”
雖然那封聖旨就捧在老太監的手中,但是李淵還是明知故問了一句。
聞言,老太監並沒有要李淵跪迎聖旨的意思,而是小心翼翼的將聖旨呈放到了李淵的麵前。
“此乃陛下的旨意,還請李老家主過目。”
李淵見到這名老太監很上道,便對他露出了幾分笑容。
“除了這封聖旨以外,陛下可讓公公給老夫帶了什麽話嗎?”李淵一邊隨手看著聖旨,一邊不經意的詢問道。
“這個確實有交代,陛下說皇貴妃娘娘在宮中一切安好,讓老家主盡管放心。”
聞言,李淵也不知道是聽清楚了,還是沒有聽清楚,隻是隨意的點了點頭。
聖旨的內容和李淵所猜想的一樣,趙廣確實想讓李家為西北軍提供軍糧,隻是在聖旨的結尾處趙廣隱晦的表明了,可以讓李家提出一個條件來作為交換。
在看過聖旨之後,李淵並沒有立刻做出答複,而是讓管家送上來了一盤子小金錠。
“周公公一路辛苦,這是李家的一點心意,還請公公務必收下。”
見到這擺滿托盤的小金元寶,周公公的眼中已經盡是貪婪之色了,不過他嘴上依然在推辭道,“使不得,這可使不得……”
隻是還沒等他把話說完,管家就已經將滿盤子的金元寶遞到了他的手上。
“這……”
“公公一路顛簸,請先隨在下去用膳休息一番,稍後主人自會給公公答複。”
說罷,管家也不等周公公說話,便自顧自的在前方為其引起了路。
家主李淵正在隨手翻閱著幾份密信,他的四個兒子則是端坐在旁,靜靜的等待著不敢打擾。
就在這時管家進來稟告道,“主人,小人已經按照您的吩咐讓他們等候在府外了。”
“哦,他們可有表現出什麽不滿嗎?”
問話時,李淵依舊在看著手中的密信,甚至就連頭都沒有抬起來。
“這倒沒有,那主事的老太監雖有不滿,但是態度還算恭敬。”
直到李淵將手中的密信的全部看完後,這才嗬嗬笑道,“這就對了,求人就要有一個求人的態度,哪怕他是當今天子。”
這種話可以說是極其的大逆不道了,但是屋內眾人卻全都是一副習以為常的神情,沒有人會覺得李淵的這話有哪裏不對。
“父親莫非是猜到了聖旨的來意了嗎?”問話的是李淵的長子李承業。
“朝廷正是多事之秋,如今陛下找上我們李家無非隻有兩件事情,一是要糧,二是要人,既然兵馬我們已經作為嫁妝,送去了桓溫所在的西路軍,那麽此次的聖旨必然就是來要糧草的了。”
“糧草?陛下該不會覺得給我李家一個皇貴妃之位,便可以獅子大開口了吧。”
“我李家用三萬兵馬換一個皇貴妃之位,再加幾個家族子弟的官職,這筆買賣是朝廷占了便宜的,那趙廣小兒雖然年紀尚輕,但是應該不會這麽不明事理的。”
“那麽依父親看來,此次陛下找上我們李家意欲何為?”
聞言,李淵並沒有正麵回答李承業,而是在指了指桌子上的密信後才說道,“羌人已經召集回潛入涼州的兵馬合圍了漠北城,想來此次的聖旨應該是和西北的戰事有關吧,漠北城乃是邊關雄城,人馬軍械必然是不會缺少的,可是那裏唯獨缺少了糧草。”
“父親的意思是朝廷想要讓我李家向西北軍輸送糧草不成?”
“咱們那位小陛下向來是心高氣傲,看不上我等門閥世家,除了此事以外,為父就想不出還有什麽事情,值得讓咱們那位小陛下主動的屈尊降貴,求助我李家了。”
“可是朝廷從前向西北軍輸送糧草之時,可從來沒有求過我們李家啊。”李淵的小兒子李承安不解的詢問道。
“如今秦王在秦州起兵作亂,能通向涼州的糧道,就隻剩下雍州這一條路可走了,再加上去年帝國多地鬧糧荒,朝廷此次恐怕不隻是讓我李家協助轉運糧草這麽簡單了,我要是沒猜錯的話,咱們這位小陛下是要直接向我李家索要糧草了。”
“難怪父親要將那朝廷的宣旨隊伍晾在府外了。”
“隻是這聖旨已經送來了我們李家,父親難道還要拒收不成?”
聞言,李淵先是端起了桌子上茶盞抿了一口後,這才露出了一個胸有成竹的笑容。
“嗬嗬,我李家雖然是隴西豪族,但是也不能在明麵上駁了陛下的麵子,隻不過這天底下的買賣都講究個等價交換 ,隻要朝廷能夠出得起價錢,咱們李家所囤積的糧食也不是不能送去西北軍。”
“那可是整整八萬西北軍的軍糧啊,如今朝廷正在四處用兵,恐怕是拿不出這麽多錢財來給我們李家的。”
“金銀再多也終有花完的一天,你們可別忘了,咱們那位小陛下手中可是還有著一隻會下金蛋的老母雞呢。”
說罷,也不等幾個兒子再度詢問,李淵便讓管家去把府外的宣旨太監請進了門。
……
初入李府,這一行久居深宮的太監們,便收斂起了對李家的輕視之心。
就算是他們常年生活在錦衣玉食的皇宮中,也還是被李府的奢華程度所震驚到了。
與其說這是一座府邸,還不如說這是一所宮殿,各種精致的亭台樓閣隨處可見,不知年輪的巨樹遮天蔽日,就連撐起廊道的梁柱也都是用黃金鑲嵌過的。
都說門閥世家富可敵國,如今親眼看到了他們才知道,什麽叫做帝國豪族的底蘊。
“咱家拜見李老家主。”
李府正堂內,在看到那名宣旨的老太監手捧著聖旨走進來後,李淵端坐在主位並未起身,反而是那名老太監先向李淵行了一禮。
“公公一路辛苦了,剛剛老夫正在午休,都怪家中的管事不懂事怠慢了公公。”
“不敢不敢,是咱家思慮不周打攪了才是。”
“公公怎麽稱呼啊。”
“咱家姓周。”
“來人,還不給周公公看茶,對了,周公公此行是?”
雖然那封聖旨就捧在老太監的手中,但是李淵還是明知故問了一句。
聞言,老太監並沒有要李淵跪迎聖旨的意思,而是小心翼翼的將聖旨呈放到了李淵的麵前。
“此乃陛下的旨意,還請李老家主過目。”
李淵見到這名老太監很上道,便對他露出了幾分笑容。
“除了這封聖旨以外,陛下可讓公公給老夫帶了什麽話嗎?”李淵一邊隨手看著聖旨,一邊不經意的詢問道。
“這個確實有交代,陛下說皇貴妃娘娘在宮中一切安好,讓老家主盡管放心。”
聞言,李淵也不知道是聽清楚了,還是沒有聽清楚,隻是隨意的點了點頭。
聖旨的內容和李淵所猜想的一樣,趙廣確實想讓李家為西北軍提供軍糧,隻是在聖旨的結尾處趙廣隱晦的表明了,可以讓李家提出一個條件來作為交換。
在看過聖旨之後,李淵並沒有立刻做出答複,而是讓管家送上來了一盤子小金錠。
“周公公一路辛苦,這是李家的一點心意,還請公公務必收下。”
見到這擺滿托盤的小金元寶,周公公的眼中已經盡是貪婪之色了,不過他嘴上依然在推辭道,“使不得,這可使不得……”
隻是還沒等他把話說完,管家就已經將滿盤子的金元寶遞到了他的手上。
“這……”
“公公一路顛簸,請先隨在下去用膳休息一番,稍後主人自會給公公答複。”
說罷,管家也不等周公公說話,便自顧自的在前方為其引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