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的傷勢自從上一次發作以後,他的身體狀況就變得每況愈下了。
如今雖然已是盛夏,但是他坐在庭院中,卻不得不裹著一件披風。
“師公不必為朕憂心,朕就算為了我趙氏江山,也會多撐一些時日的。”
“苦了你了。”
聞言趙廣輕輕的搖了搖頭,終止了這個有一些沉重的話題。
“師公以為那隴右李家會答應為西北軍輸送糧草嗎?”過了許久,趙廣才盯著石桌上沸騰的鐵壺悠悠開口詢問道。
“像隴右李氏這等門閥世家,向來是最懂得借勢為家族爭取利益的,以老夫想來,就算是李淵那個老狐狸能夠答應此事,勢必也會借機向陛下開出一個天價。”
“師公是說那李家會趁機獅子大開口嗎?”
“陛下剛剛迎娶了一個李淵的孫女,想來那個老狐狸是會念及點情分的,可是對於這等門閥世家而言,家族的利益終究是高於一切的,陛下還是提前做好被李家趁機敲竹杠的準備吧。”
說到此處時,趙廣便想起了那個被自己冷落的李沛兒了。
趙廣雖然給了李沛兒一個皇貴妃該擁有的一切,甚至有時候就連皇宮都需要對她禮讓三分。
但是他與李沛兒除了在那新婚之夜兩人圓房以後,他便再也沒有去過李沛兒的寢宮中過過夜。
非但如此,就連兩人新婚之夜的圓房,趙廣也是采用了一些宮中的秘法,來避免讓李沛兒懷孕的,每每想到此處,趙廣都會覺得自己心中有愧。
看到趙廣的神色變換,鄔鴻漪仿佛是猜到了一些什麽。
“其實陛下大可不必去刻意疏遠那李家姑娘,她畢竟是陛下名義上的皇貴妃,有了她夾在陛下和李家中間,至少是能夠緩和一些皇族與那些門閥世家之間的矛盾。”
“朕並非是在刻意的疏遠那李沛兒,以師公的智謀想必不難看出,那隴右李氏的野心,可遠不止是想做一個帝國頂級世家那麽簡單的,若是當真被那李沛兒誕下皇子,以皇後所在霍家的實力,是無法護住太子的位子不被動搖的。”
鄔鴻漪是知道趙廣所擔心之事的,可是他依舊說道,“陛下身為一國天子卻隻有趙秀一個子嗣,這於國祚不利啊。”
趙廣當然知道鄔鴻漪是什麽意思了,自古皇家子嗣的多寡其實都是利弊共存的。
子嗣多了會出現九子奪嫡那種慘劇,子嗣少了則會被有心人所暗害動搖國本。
恰巧這兩件事情,全部都發生在趙廣這父子兩代君王的身上了。
若不是當初的趙廣命硬,那次暗殺恐怕就要改朝換代了。
“若是朕能夠撐到太子成人那倒也無妨,可是如今……朕恐怕沒有那麽多時間來護住太子親政了……”
趙廣知道師公的擔憂,可是他卻不敢拿趙氏江山去與李家豪賭一場的。
就在這二人閑談之際,一個小太監突然腳步匆匆的走了過來,就見他低聲在劉謙耳邊私語了幾句後,劉謙便把他打發了下去。
“何事?”
不等劉謙開口,趙廣已經將目光轉向了他。
“回稟陛下,前往雍州宣旨的隊伍回來了。”
答話間,劉謙便把李淵的回信轉呈到了趙廣的眼前。
趙廣在接過李淵的回信後,先是深深的呼了一口氣,這才拆開了信封迎接起了李家的敲竹杠。
果不其然,在剛掃過開頭的幾行客氣之語後,趙廣便看到了李家提出來的條件。
雖然對李家的獅子大開口他早有準備,但是趙廣還是被李家的胃口所震驚到了。
在見到趙廣的神色有異後,鄔鴻漪便伸手接過了那封李淵的回信。
“李淵這個老狐狸果然從來都不會讓人失望啊,他這是算準了朝廷必須求助他李家,才敢提出這般條件的。”
“這細鹽提取之法乃是如今朝廷財政的支柱,此法是斷然不可以交給李家的。”
“那麽陛下是準備選擇與那李家姑娘誕下一個皇子嘍?”
“這……”
這還是趙廣頭一次遇到這種進退兩難的抉擇。
在看出了趙廣的為難後,鄔鴻漪先是為他添滿了茶盞,這才不急不緩的說道,“如今陛下隻有一子一女,難免會引來外界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的算計,為了趙氏的江山穩固,陛下也未嚐不能答應那李家的要求。”
“可是……”
“老夫知道陛下在擔心李家會利用這個皇子來做文章,可是陛下別忘了,就算這個孩子是陛下與那李家姑娘所生,那也是趙氏的子嗣,若是陛下想要永絕後患,老夫這裏有一計可助陛下。”
“哦?!師公快說……”
可是這話剛一問出口,趙廣就有一些後悔了。
眼前的這位黑衣帝師,雖然看上去像是一個慈祥的老者,但是他卻是有著帝國第一毒士之稱的老人。
鄔鴻漪雖然一生都在為趙家謀,可是從他嘴裏說出來的謀劃,向來都是令窮凶極惡之人都很難接受的絕戶計。
“去母留子……”果然,鄔鴻漪剛一開口便是一記炸雷。
聞言,趙廣突然感覺自己周邊的溫度都有一些下降了。
而侍奉在側的劉謙則是麵色煞白,此刻他恨不得自己是個聾子。
“去母留子,去母留子……”
趙廣低頭跟著呢喃了兩遍後,這才抬起頭來重新看向了鄔鴻漪試探性的問道,“師公可還有其他辦法嗎?”
“若是陛下不想將細鹽提取之法交給李家的話,那麽隻有此法是可行的。”
說出此話時,鄔鴻漪的臉上非但沒有什麽愧疚之色,甚至還露出了一股淡淡的微笑,仿佛是對自己的計策十分的滿意。
但是這股笑意看在劉謙的眼中,卻是有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
這是他第一次理解為什麽有那麽多人,會既恨又怕這位慈祥的老人了。
“陛下,帝王之家無親情,一切都得給江山社稷讓路。”
眼見趙廣還在猶豫不決,鄔鴻漪還不忘順勢又補了一句。
自古帝王之家無親情,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卻是很少有人敢當著一位君主的麵前訴諸於口。
如今雖然已是盛夏,但是他坐在庭院中,卻不得不裹著一件披風。
“師公不必為朕憂心,朕就算為了我趙氏江山,也會多撐一些時日的。”
“苦了你了。”
聞言趙廣輕輕的搖了搖頭,終止了這個有一些沉重的話題。
“師公以為那隴右李家會答應為西北軍輸送糧草嗎?”過了許久,趙廣才盯著石桌上沸騰的鐵壺悠悠開口詢問道。
“像隴右李氏這等門閥世家,向來是最懂得借勢為家族爭取利益的,以老夫想來,就算是李淵那個老狐狸能夠答應此事,勢必也會借機向陛下開出一個天價。”
“師公是說那李家會趁機獅子大開口嗎?”
“陛下剛剛迎娶了一個李淵的孫女,想來那個老狐狸是會念及點情分的,可是對於這等門閥世家而言,家族的利益終究是高於一切的,陛下還是提前做好被李家趁機敲竹杠的準備吧。”
說到此處時,趙廣便想起了那個被自己冷落的李沛兒了。
趙廣雖然給了李沛兒一個皇貴妃該擁有的一切,甚至有時候就連皇宮都需要對她禮讓三分。
但是他與李沛兒除了在那新婚之夜兩人圓房以後,他便再也沒有去過李沛兒的寢宮中過過夜。
非但如此,就連兩人新婚之夜的圓房,趙廣也是采用了一些宮中的秘法,來避免讓李沛兒懷孕的,每每想到此處,趙廣都會覺得自己心中有愧。
看到趙廣的神色變換,鄔鴻漪仿佛是猜到了一些什麽。
“其實陛下大可不必去刻意疏遠那李家姑娘,她畢竟是陛下名義上的皇貴妃,有了她夾在陛下和李家中間,至少是能夠緩和一些皇族與那些門閥世家之間的矛盾。”
“朕並非是在刻意的疏遠那李沛兒,以師公的智謀想必不難看出,那隴右李氏的野心,可遠不止是想做一個帝國頂級世家那麽簡單的,若是當真被那李沛兒誕下皇子,以皇後所在霍家的實力,是無法護住太子的位子不被動搖的。”
鄔鴻漪是知道趙廣所擔心之事的,可是他依舊說道,“陛下身為一國天子卻隻有趙秀一個子嗣,這於國祚不利啊。”
趙廣當然知道鄔鴻漪是什麽意思了,自古皇家子嗣的多寡其實都是利弊共存的。
子嗣多了會出現九子奪嫡那種慘劇,子嗣少了則會被有心人所暗害動搖國本。
恰巧這兩件事情,全部都發生在趙廣這父子兩代君王的身上了。
若不是當初的趙廣命硬,那次暗殺恐怕就要改朝換代了。
“若是朕能夠撐到太子成人那倒也無妨,可是如今……朕恐怕沒有那麽多時間來護住太子親政了……”
趙廣知道師公的擔憂,可是他卻不敢拿趙氏江山去與李家豪賭一場的。
就在這二人閑談之際,一個小太監突然腳步匆匆的走了過來,就見他低聲在劉謙耳邊私語了幾句後,劉謙便把他打發了下去。
“何事?”
不等劉謙開口,趙廣已經將目光轉向了他。
“回稟陛下,前往雍州宣旨的隊伍回來了。”
答話間,劉謙便把李淵的回信轉呈到了趙廣的眼前。
趙廣在接過李淵的回信後,先是深深的呼了一口氣,這才拆開了信封迎接起了李家的敲竹杠。
果不其然,在剛掃過開頭的幾行客氣之語後,趙廣便看到了李家提出來的條件。
雖然對李家的獅子大開口他早有準備,但是趙廣還是被李家的胃口所震驚到了。
在見到趙廣的神色有異後,鄔鴻漪便伸手接過了那封李淵的回信。
“李淵這個老狐狸果然從來都不會讓人失望啊,他這是算準了朝廷必須求助他李家,才敢提出這般條件的。”
“這細鹽提取之法乃是如今朝廷財政的支柱,此法是斷然不可以交給李家的。”
“那麽陛下是準備選擇與那李家姑娘誕下一個皇子嘍?”
“這……”
這還是趙廣頭一次遇到這種進退兩難的抉擇。
在看出了趙廣的為難後,鄔鴻漪先是為他添滿了茶盞,這才不急不緩的說道,“如今陛下隻有一子一女,難免會引來外界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的算計,為了趙氏的江山穩固,陛下也未嚐不能答應那李家的要求。”
“可是……”
“老夫知道陛下在擔心李家會利用這個皇子來做文章,可是陛下別忘了,就算這個孩子是陛下與那李家姑娘所生,那也是趙氏的子嗣,若是陛下想要永絕後患,老夫這裏有一計可助陛下。”
“哦?!師公快說……”
可是這話剛一問出口,趙廣就有一些後悔了。
眼前的這位黑衣帝師,雖然看上去像是一個慈祥的老者,但是他卻是有著帝國第一毒士之稱的老人。
鄔鴻漪雖然一生都在為趙家謀,可是從他嘴裏說出來的謀劃,向來都是令窮凶極惡之人都很難接受的絕戶計。
“去母留子……”果然,鄔鴻漪剛一開口便是一記炸雷。
聞言,趙廣突然感覺自己周邊的溫度都有一些下降了。
而侍奉在側的劉謙則是麵色煞白,此刻他恨不得自己是個聾子。
“去母留子,去母留子……”
趙廣低頭跟著呢喃了兩遍後,這才抬起頭來重新看向了鄔鴻漪試探性的問道,“師公可還有其他辦法嗎?”
“若是陛下不想將細鹽提取之法交給李家的話,那麽隻有此法是可行的。”
說出此話時,鄔鴻漪的臉上非但沒有什麽愧疚之色,甚至還露出了一股淡淡的微笑,仿佛是對自己的計策十分的滿意。
但是這股笑意看在劉謙的眼中,卻是有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
這是他第一次理解為什麽有那麽多人,會既恨又怕這位慈祥的老人了。
“陛下,帝王之家無親情,一切都得給江山社稷讓路。”
眼見趙廣還在猶豫不決,鄔鴻漪還不忘順勢又補了一句。
自古帝王之家無親情,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卻是很少有人敢當著一位君主的麵前訴諸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