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乃是在遼東軍錘煉出來的邊軍將領,他也是幫助天武帝在九子奪嫡中勝出的重要功臣。
所以對於趙廣而言,桓溫無論是忠誠,還是統兵能力,他都是十分信得過的。
所以趙廣並不認為僅以秦王和淮王的兵馬,就能夠輕易的擊潰桓溫這位遼東老將。
就當趙廣在心中盤算著桓溫的勝算時,鄔鴻漪卻在此時給他當頭潑下了一盆冷水。
“陛下您可別忘了,梁州的民變尚未徹底平息,若是在這兩位藩王夾擊西路軍時,梁州亂民也跟著一同出手的話,縱使桓溫乃是一代名將,也絕對無法抹平如此之大的兵力差距的。”
“梁州亂民?”想到這裏,趙廣頓時就感覺心裏一寒,此刻他已經想到了一種最壞的可能了。
“師公的意思是說梁州的民變可能也和這兩位藩王有關?”
“陛下也說了桓溫絕非庸才,此等名將都遲遲無法平息的民亂,又豈會是一場普通的民亂?”
鄔鴻漪話音剛落,趙廣瞬間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般,無力的靠坐在了椅背上。
“根據西路軍傳回的軍報,梁州亂民在劍閣山中至少還有五六萬的匪兵,這些匪兵的戰力雖然不及帝國軍,但是在裝備上卻絲毫不比西路軍遜色多少,如此一來,這三方反賊的兵力加起來,已經足足有西路軍兵力的兩倍有餘了,這次西路軍怕是凶多吉少了。”
趙廣沉思了良久後,這才抱著一絲僥幸的試探道,“那師公可還有什麽破敵良策嗎?”
在得知梁州的危局後,趙廣其實已經不對桓溫的西路軍抱有什麽希望了,他之所以還有此一問,也隻不過是死馬當成活馬醫罷了。
這位黑衣帝師雖然號稱智計無雙,但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不然他也就不至於如此慌張了。
“西路軍如果當真遭遇了這三方兵馬的夾擊,任憑桓溫用兵如神恐怕也斷然沒有翻盤的可能了。”
“連師公也無法解這梁州之危了嗎?”
聞言,鄔鴻漪也隻能露出了一臉苦笑道,“為今之計,也隻能立刻將這個噩耗告知西路軍,讓桓溫能夠盡早有個準備了。”
“一群亂臣賊子,亂臣賊子!”說罷,趙廣拿起桌案上的硯台,直接就摔在地上。
見狀,鄔鴻漪連忙安撫道,“梁州危局西路軍雖然已經沒有了勝算,但是隻要桓溫能夠依城而守,叛軍未必就能夠輕鬆吃掉這八萬兵馬,隻要不拔出西路軍這根釘子,叛軍是萬萬不敢越過西路軍奔襲京師的。”
聽到鄔鴻漪這樣一說,趙廣突然感覺又看到了一絲希望,他立刻就起身走到了一幅巨大的地圖麵前,看起了西路軍的位置。
梁州位於帝國腹地,所以那裏的城池並不如一些邊關城池那樣,擁有著堅壁高牆。
在整個梁州僅有一座城池可以讓西路軍的依城而守,這座城池便是梁州的州府南鄭城,也就是梁州刺史石崇的大本營。
“西路軍現在位於南鄭以南的劍閣山附近,正在清繳剩餘的天理教餘孽,若是此時通知桓將軍北撤南鄭據守,至少也要三四天的時間,現在隻能希望叛軍的動作沒有這麽快了。”
“事不宜遲,還請陛下盡早擬旨通知西路軍吧。”
聞言,趙廣點了點頭,但是並沒有喊來劉謙準備聖旨,而是直接喊來了蛛網暗衛的大頭目趙拓,遞給他了一塊隨身的金牌。
在得知了事情的緊迫以後,趙拓絲毫不敢耽擱,接過金牌便立刻出發了。
……
五天後,劍閣山外西路軍軍營。
就當桓溫與杜海已經敲定了進山的清剿計劃時,趙拓也將消息送至了這處軍營。
與此同時淮王府的一萬五千江陵軍,也已經跨過了荊州邊界,向著西路軍奔襲了過來。
收到消息的桓溫絲毫不敢大意,八萬大軍隻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便已經拔營起寨向著南鄭方向撤了過去。
然而桓溫的撤軍卻並沒有這麽順利,西路軍剛剛離開軍營還不足兩個時辰,劍閣山中的天理教叛軍,就一改往日龜縮的常態,沿著西路軍撤軍的方向追了出來。
……
“報!”西路軍的撤軍途中,一名西路軍斥候,從大軍後方朝著桓溫所在的中軍疾馳了過來。
斥候衝到桓溫麵前,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等戰馬停穩,就已經翻身跳了下來跪地道,“報!啟稟大帥,大軍後方百裏處發現了天理教叛軍,叛軍數量不詳,但是從叛軍行軍掀起的塵土來看,對方應該全都是騎兵!”
“好膽!一群縮頭烏龜終於敢從劍閣山中走出來了?!”聞言,還不等桓溫開口,杜海就已經表現的躍躍欲試了。
天理教叛軍憑借著劍閣山勢的險要,不斷給進山搜尋的士卒們造成傷亡。
自從裴慶之帶領著天理教眾躲進劍閣深山以後,西路軍便憋了一肚子火氣無處撒。
如今在獲知這群亂賊終於肯出山以後,杜海立刻就想帶兵去平了這夥亂匪。
然而還不等杜海開口請戰,桓溫便擺了擺手製止了他的想法。
“天理教亂匪自知不敵我軍,卻依然追了上來,這必然是想要拖住我軍北撤南鄭的步伐,此時不宜交戰,立刻通知前軍加快行軍腳步,務必在三日之內撤歸南鄭!”
“得令!”
“桓帥,既然天理教亂匪已經追了出來,想必他們是不會這麽輕易放我們安穩行軍的,不如給我一支騎兵,我來為大軍斷後。”
見桓溫並沒有想要與亂匪交鋒的意思,杜海隻能退而求其次的向桓溫索要了一支騎兵。
雖然杜海的話十分有道理,但是桓溫在沉思了片刻後,最終還是開口拒絕了他。
這並不是因為桓溫不相信自己這位副將的能力,而是他實在不願意讓杜海去以身犯險了。
作為鎮北侯的舊部,杜海已經是僅存未被世家清算的獨苗了,這位遼東老將並不想看到杜海這種忠勇之人,再死在帝國內亂之中了。
所以對於趙廣而言,桓溫無論是忠誠,還是統兵能力,他都是十分信得過的。
所以趙廣並不認為僅以秦王和淮王的兵馬,就能夠輕易的擊潰桓溫這位遼東老將。
就當趙廣在心中盤算著桓溫的勝算時,鄔鴻漪卻在此時給他當頭潑下了一盆冷水。
“陛下您可別忘了,梁州的民變尚未徹底平息,若是在這兩位藩王夾擊西路軍時,梁州亂民也跟著一同出手的話,縱使桓溫乃是一代名將,也絕對無法抹平如此之大的兵力差距的。”
“梁州亂民?”想到這裏,趙廣頓時就感覺心裏一寒,此刻他已經想到了一種最壞的可能了。
“師公的意思是說梁州的民變可能也和這兩位藩王有關?”
“陛下也說了桓溫絕非庸才,此等名將都遲遲無法平息的民亂,又豈會是一場普通的民亂?”
鄔鴻漪話音剛落,趙廣瞬間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般,無力的靠坐在了椅背上。
“根據西路軍傳回的軍報,梁州亂民在劍閣山中至少還有五六萬的匪兵,這些匪兵的戰力雖然不及帝國軍,但是在裝備上卻絲毫不比西路軍遜色多少,如此一來,這三方反賊的兵力加起來,已經足足有西路軍兵力的兩倍有餘了,這次西路軍怕是凶多吉少了。”
趙廣沉思了良久後,這才抱著一絲僥幸的試探道,“那師公可還有什麽破敵良策嗎?”
在得知梁州的危局後,趙廣其實已經不對桓溫的西路軍抱有什麽希望了,他之所以還有此一問,也隻不過是死馬當成活馬醫罷了。
這位黑衣帝師雖然號稱智計無雙,但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不然他也就不至於如此慌張了。
“西路軍如果當真遭遇了這三方兵馬的夾擊,任憑桓溫用兵如神恐怕也斷然沒有翻盤的可能了。”
“連師公也無法解這梁州之危了嗎?”
聞言,鄔鴻漪也隻能露出了一臉苦笑道,“為今之計,也隻能立刻將這個噩耗告知西路軍,讓桓溫能夠盡早有個準備了。”
“一群亂臣賊子,亂臣賊子!”說罷,趙廣拿起桌案上的硯台,直接就摔在地上。
見狀,鄔鴻漪連忙安撫道,“梁州危局西路軍雖然已經沒有了勝算,但是隻要桓溫能夠依城而守,叛軍未必就能夠輕鬆吃掉這八萬兵馬,隻要不拔出西路軍這根釘子,叛軍是萬萬不敢越過西路軍奔襲京師的。”
聽到鄔鴻漪這樣一說,趙廣突然感覺又看到了一絲希望,他立刻就起身走到了一幅巨大的地圖麵前,看起了西路軍的位置。
梁州位於帝國腹地,所以那裏的城池並不如一些邊關城池那樣,擁有著堅壁高牆。
在整個梁州僅有一座城池可以讓西路軍的依城而守,這座城池便是梁州的州府南鄭城,也就是梁州刺史石崇的大本營。
“西路軍現在位於南鄭以南的劍閣山附近,正在清繳剩餘的天理教餘孽,若是此時通知桓將軍北撤南鄭據守,至少也要三四天的時間,現在隻能希望叛軍的動作沒有這麽快了。”
“事不宜遲,還請陛下盡早擬旨通知西路軍吧。”
聞言,趙廣點了點頭,但是並沒有喊來劉謙準備聖旨,而是直接喊來了蛛網暗衛的大頭目趙拓,遞給他了一塊隨身的金牌。
在得知了事情的緊迫以後,趙拓絲毫不敢耽擱,接過金牌便立刻出發了。
……
五天後,劍閣山外西路軍軍營。
就當桓溫與杜海已經敲定了進山的清剿計劃時,趙拓也將消息送至了這處軍營。
與此同時淮王府的一萬五千江陵軍,也已經跨過了荊州邊界,向著西路軍奔襲了過來。
收到消息的桓溫絲毫不敢大意,八萬大軍隻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便已經拔營起寨向著南鄭方向撤了過去。
然而桓溫的撤軍卻並沒有這麽順利,西路軍剛剛離開軍營還不足兩個時辰,劍閣山中的天理教叛軍,就一改往日龜縮的常態,沿著西路軍撤軍的方向追了出來。
……
“報!”西路軍的撤軍途中,一名西路軍斥候,從大軍後方朝著桓溫所在的中軍疾馳了過來。
斥候衝到桓溫麵前,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等戰馬停穩,就已經翻身跳了下來跪地道,“報!啟稟大帥,大軍後方百裏處發現了天理教叛軍,叛軍數量不詳,但是從叛軍行軍掀起的塵土來看,對方應該全都是騎兵!”
“好膽!一群縮頭烏龜終於敢從劍閣山中走出來了?!”聞言,還不等桓溫開口,杜海就已經表現的躍躍欲試了。
天理教叛軍憑借著劍閣山勢的險要,不斷給進山搜尋的士卒們造成傷亡。
自從裴慶之帶領著天理教眾躲進劍閣深山以後,西路軍便憋了一肚子火氣無處撒。
如今在獲知這群亂賊終於肯出山以後,杜海立刻就想帶兵去平了這夥亂匪。
然而還不等杜海開口請戰,桓溫便擺了擺手製止了他的想法。
“天理教亂匪自知不敵我軍,卻依然追了上來,這必然是想要拖住我軍北撤南鄭的步伐,此時不宜交戰,立刻通知前軍加快行軍腳步,務必在三日之內撤歸南鄭!”
“得令!”
“桓帥,既然天理教亂匪已經追了出來,想必他們是不會這麽輕易放我們安穩行軍的,不如給我一支騎兵,我來為大軍斷後。”
見桓溫並沒有想要與亂匪交鋒的意思,杜海隻能退而求其次的向桓溫索要了一支騎兵。
雖然杜海的話十分有道理,但是桓溫在沉思了片刻後,最終還是開口拒絕了他。
這並不是因為桓溫不相信自己這位副將的能力,而是他實在不願意讓杜海去以身犯險了。
作為鎮北侯的舊部,杜海已經是僅存未被世家清算的獨苗了,這位遼東老將並不想看到杜海這種忠勇之人,再死在帝國內亂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