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路諸侯招兵買馬、準備搶奪地盤的同時,劉煜正在謀劃如何謀取冀州。
薊縣刺史府的議事廳內,劉煜麾下文武齊聚於此。
此時的議事廳裏可謂是人才濟濟,除去在外駐守和任職的,其餘排得上數的文武盡數前來參加本次的議事。
文有於謙、程昱、賈詡、郭嘉、沮授、荀攸、戲誌才;
武有張遼、蘇烈、孟珙、戚繼光、李存孝、典韋、許褚、高順等將。
向來嗜戰的冉閔正率部駐紮在泰平郡(原鮮卑),因而沒能參加本次議事。
眼下議事尚未開始,眾人便三三兩兩的低聲閑聊著,互相分享著最近發生的趣事。
劉煜對此並無意見,甚至偶爾還參與其中。
會場喧嘩的確很令人反感,但沒開會的時候聊聊天扯扯淡再正常不過,劉煜完全沒必要管那麽寬。
……
“咳咳!”劉煜清了清嗓子,用中指敲了兩下桌麵。
一眾文武聽後立即閉上了嘴,一個個腰背挺直,正襟危坐。
“諸位,今日的議題想必大家都已知曉,我等要商討的便是如何謀取冀州。”劉煜不疾不徐道。
“大家有什麽看法和觀點便提出來,咱們集思廣益,一起想個好法子出來。”劉煜接著說道。
話音落下,張飛立即起身道:“主公,末將願作先鋒,為您攻城拔寨,生擒韓馥老兒!”
“你這匹夫,速速坐下,休得胡言!”劉煜笑罵道。
“要是這仗如此容易打的話,我還用把大夥都聚在一起研究麽?”
“虎死架不倒,韓馥雖弱,但諸位仍不可掉以輕心。”
“硬碰硬的跟韓馥幹的確也能取勝,但慘勝可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瓷器不跟瓦罐碰,這道理三歲小孩都明白,我的兵可要比冀州兵金貴的多!”劉煜正色道。
聞言一眾文武齊道:“諾!”
由於劉煜不想以董卓的聖旨為由征討韓馥,所以大夥便得想個其他理由,至少得保證師出有名。
這年頭打仗的第一步便是造勢,而師出有名則是造勢的重要一環。
二話不說直接出兵開打的倒也有,但這種護臂哨子少之又少,基本一年到頭也碰不上兩個。
東漢不流行什麽閃擊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開打之前都會知會對麵一聲。
通知的方式五花八門,但中心思想就一個:“我要幹你了啊!你等死吧你!”
換而言之,我要幹你的時候,我得讓你知道我因為啥幹你。
幹你這事我不僅會通知你,我還會通知到各地的軍民,省著有人說我無緣無故動兵。
當初關羽被東吳所害,悲痛欲絕的劉備難受成那樣都沒忘了通知孫權一聲,但這種事放在東漢卻是再正常不過。
想到此處,劉煜突然想起了劉備身上令他佩服的一點。
別管劉備如何假仁假義,但他對關張卻是始終如一,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拋妻棄子”也好,“摔阿鬥收買人心”也罷,這些醃臢事都難以掩蓋劉備身上的閃光點。
關羽被害之時,劉備的基業在大體上已經穩定了下來,荊州被奪並非無法接受,守著川蜀猥瑣發育未必沒有出頭之日。
當時劉備已經稱帝,按理說此時他的人生目標已經完成了一半有餘,完全沒必要去率軍親征。
但劉備是如何說的?
“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生擒逆賊,以雪此恨!”
群臣三番五次進諫,但都被劉備給懟了回去。
而後劉備再出金句:“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裏江山,何足為貴?”
現代有句網絡流行語,叫作“沒了你,我要這王位有何用?”
雖然這話沾點非主流,可劉備當時的確就是這麽想的!
“二弟被奸賊所害,我等同患難卻沒能共富貴,那我要這江山又何用?”
“匡扶漢室?重整山河?”
“天命所歸?大漢中興?”
“這些都去踏馬的!我現在隻想我為弟弟報仇!”
於是乎,劉備把攢了大半輩子的家底盡數用掉,傾舉國之力重兵進攻東吳。
議和就不用浪費口水了,我特麽這趟就是專門來報仇的,啥時候幹死你啥時候算拉倒!
別說談條件講和了,眼下就是你投降我特麽都不接受!
後來發生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裏,直接把劉備燒進了白帝城。
此役東吳大獲全勝,七十五萬蜀軍幾乎全軍覆沒,隨劉備出征的戰將百不存一。
雖說劉備沒能取勝,而且還搭上了自己和三弟張飛,毀掉了蜀漢基業,但他卻不曾辜負當初在涿郡桃園許下的承諾。
這是劉備的選擇,同樣也是男人的浪漫。
拋去別的不談,在這一點上,劉煜佩服他劉備!
(上述皆為作者個人看法,涉及事件參照演義,各位讀者老爺不認可也沒關係,畢竟曹劉之爭已經持續這麽多年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這是大家的自由)
……
在劉煜愣神的時候,郭嘉、荀攸等人正在熱火朝天的討論著該以什麽理由出兵。
眾人分別想了幾個理由,但合計完之後都感覺沒有劉煜最早提的那個好。
商議過後,於謙拱手道:“主公,您先前所言的‘士兵走失、限期歸還’便是個上佳理由。”
“既是這般,那便以此為由討伐韓馥!”劉煜拍板道。
“該派多少人馬,分幾路進軍,如何行軍,主、副將和軍師如何配置,這些趕緊擬個章程出來。”劉煜複道。
“諾!”眾文武齊道。
……
經過討論,幽州軍兵分三路,分別攻打中山國、河間國及渤海郡。
中山國方麵,張遼任主將,郭嘉為軍師,徐晃、黃忠、太史慈等人為副將,
河間國方麵,蘇烈任主將,程昱為軍師,樂進、趙雲、張合等人為副將;
渤海郡方麵,孟珙任主將,賈詡為軍師,張飛、李典、張燕等人為副將。
張遼、蘇烈、孟珙三將各領馬步卒兩萬,戚繼光率水師、楊再興領三千營拖後策應。
將任務交待完畢後,正當劉煜準備宣布散會之時,李存孝突然起身道:“主公,末將請戰!”
薊縣刺史府的議事廳內,劉煜麾下文武齊聚於此。
此時的議事廳裏可謂是人才濟濟,除去在外駐守和任職的,其餘排得上數的文武盡數前來參加本次的議事。
文有於謙、程昱、賈詡、郭嘉、沮授、荀攸、戲誌才;
武有張遼、蘇烈、孟珙、戚繼光、李存孝、典韋、許褚、高順等將。
向來嗜戰的冉閔正率部駐紮在泰平郡(原鮮卑),因而沒能參加本次議事。
眼下議事尚未開始,眾人便三三兩兩的低聲閑聊著,互相分享著最近發生的趣事。
劉煜對此並無意見,甚至偶爾還參與其中。
會場喧嘩的確很令人反感,但沒開會的時候聊聊天扯扯淡再正常不過,劉煜完全沒必要管那麽寬。
……
“咳咳!”劉煜清了清嗓子,用中指敲了兩下桌麵。
一眾文武聽後立即閉上了嘴,一個個腰背挺直,正襟危坐。
“諸位,今日的議題想必大家都已知曉,我等要商討的便是如何謀取冀州。”劉煜不疾不徐道。
“大家有什麽看法和觀點便提出來,咱們集思廣益,一起想個好法子出來。”劉煜接著說道。
話音落下,張飛立即起身道:“主公,末將願作先鋒,為您攻城拔寨,生擒韓馥老兒!”
“你這匹夫,速速坐下,休得胡言!”劉煜笑罵道。
“要是這仗如此容易打的話,我還用把大夥都聚在一起研究麽?”
“虎死架不倒,韓馥雖弱,但諸位仍不可掉以輕心。”
“硬碰硬的跟韓馥幹的確也能取勝,但慘勝可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瓷器不跟瓦罐碰,這道理三歲小孩都明白,我的兵可要比冀州兵金貴的多!”劉煜正色道。
聞言一眾文武齊道:“諾!”
由於劉煜不想以董卓的聖旨為由征討韓馥,所以大夥便得想個其他理由,至少得保證師出有名。
這年頭打仗的第一步便是造勢,而師出有名則是造勢的重要一環。
二話不說直接出兵開打的倒也有,但這種護臂哨子少之又少,基本一年到頭也碰不上兩個。
東漢不流行什麽閃擊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開打之前都會知會對麵一聲。
通知的方式五花八門,但中心思想就一個:“我要幹你了啊!你等死吧你!”
換而言之,我要幹你的時候,我得讓你知道我因為啥幹你。
幹你這事我不僅會通知你,我還會通知到各地的軍民,省著有人說我無緣無故動兵。
當初關羽被東吳所害,悲痛欲絕的劉備難受成那樣都沒忘了通知孫權一聲,但這種事放在東漢卻是再正常不過。
想到此處,劉煜突然想起了劉備身上令他佩服的一點。
別管劉備如何假仁假義,但他對關張卻是始終如一,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拋妻棄子”也好,“摔阿鬥收買人心”也罷,這些醃臢事都難以掩蓋劉備身上的閃光點。
關羽被害之時,劉備的基業在大體上已經穩定了下來,荊州被奪並非無法接受,守著川蜀猥瑣發育未必沒有出頭之日。
當時劉備已經稱帝,按理說此時他的人生目標已經完成了一半有餘,完全沒必要去率軍親征。
但劉備是如何說的?
“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生擒逆賊,以雪此恨!”
群臣三番五次進諫,但都被劉備給懟了回去。
而後劉備再出金句:“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裏江山,何足為貴?”
現代有句網絡流行語,叫作“沒了你,我要這王位有何用?”
雖然這話沾點非主流,可劉備當時的確就是這麽想的!
“二弟被奸賊所害,我等同患難卻沒能共富貴,那我要這江山又何用?”
“匡扶漢室?重整山河?”
“天命所歸?大漢中興?”
“這些都去踏馬的!我現在隻想我為弟弟報仇!”
於是乎,劉備把攢了大半輩子的家底盡數用掉,傾舉國之力重兵進攻東吳。
議和就不用浪費口水了,我特麽這趟就是專門來報仇的,啥時候幹死你啥時候算拉倒!
別說談條件講和了,眼下就是你投降我特麽都不接受!
後來發生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裏,直接把劉備燒進了白帝城。
此役東吳大獲全勝,七十五萬蜀軍幾乎全軍覆沒,隨劉備出征的戰將百不存一。
雖說劉備沒能取勝,而且還搭上了自己和三弟張飛,毀掉了蜀漢基業,但他卻不曾辜負當初在涿郡桃園許下的承諾。
這是劉備的選擇,同樣也是男人的浪漫。
拋去別的不談,在這一點上,劉煜佩服他劉備!
(上述皆為作者個人看法,涉及事件參照演義,各位讀者老爺不認可也沒關係,畢竟曹劉之爭已經持續這麽多年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這是大家的自由)
……
在劉煜愣神的時候,郭嘉、荀攸等人正在熱火朝天的討論著該以什麽理由出兵。
眾人分別想了幾個理由,但合計完之後都感覺沒有劉煜最早提的那個好。
商議過後,於謙拱手道:“主公,您先前所言的‘士兵走失、限期歸還’便是個上佳理由。”
“既是這般,那便以此為由討伐韓馥!”劉煜拍板道。
“該派多少人馬,分幾路進軍,如何行軍,主、副將和軍師如何配置,這些趕緊擬個章程出來。”劉煜複道。
“諾!”眾文武齊道。
……
經過討論,幽州軍兵分三路,分別攻打中山國、河間國及渤海郡。
中山國方麵,張遼任主將,郭嘉為軍師,徐晃、黃忠、太史慈等人為副將,
河間國方麵,蘇烈任主將,程昱為軍師,樂進、趙雲、張合等人為副將;
渤海郡方麵,孟珙任主將,賈詡為軍師,張飛、李典、張燕等人為副將。
張遼、蘇烈、孟珙三將各領馬步卒兩萬,戚繼光率水師、楊再興領三千營拖後策應。
將任務交待完畢後,正當劉煜準備宣布散會之時,李存孝突然起身道:“主公,末將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