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庭中,青石頂上。
江燃負手而立,看向深邃夜色的是更深邃的目光。
“火木之精氣在不斷回升,再有少頃,這雪便停了。”
旁人對溫度的細微變化並不敏感,他卻敏銳覺察到被天地靈機抽空的火之精氣,已經在其他區域的靈氣回湧下逐漸複原。
這便是天道輪轉,四時更替,往複循環生生不息。
江燃站在青石頂端,靜靜地等待著風停雪止。
僅僅從從體表逸散出去的九劫真氣,便使得他身周形成了三尺真空地帶。
神魂早已歸於沉靜,不生半點漣漪。
他逐漸與天地間的一切和光同塵,竟似與足下青石融為一體。
在風雪將定的那一刻,江燃眼中泛起一絲精芒,驀然緊閉雙眼,九劫氣勁牽動懷中玉瓶懸浮在身前。
無休止運轉“得氣知春”靈法讓神魂捕捉到了一瞬契機,正是他服用“道韻級”淬體丹的良時。
玉瓶中一粒丹藥躍出瓶口,在丹中靈性即將解開枷鎖綻放初萬丈靈光之際,直接被九劫氣勁推進了江燃口中。
江燃未曾睜眼,隻覺天地複明。
導致發生這一切的原因,正是由於這一粒“淬體丹”的入體。
他此刻幾乎能清晰察覺到天地間的一粒微塵是何種特質,是圓潤亦或有棱角。
腳下的青石在酣眠,積雪的生命在流逝,甚至連一縷風也有模樣。
定境,常定,入微,覺塵,見山海,窺真,定風波,此為心神七境。
心神七境和神魂有一定關聯,可是關聯並不算太大。
神魂是神識和魂魄的統稱,神識這東西前身叫做靈識,也即從築基境開始掌握,結丹境能夠常規化使用的,六識以外的力量。
靈,便是靈光,冥冥中覺察的意思,識,即是將這種冥冥中的靈光修煉為可以任由修士利用的感知能力。
修士凝練元嬰後,便可以將元嬰作為靈的載體,這個時候的靈識對於元嬰來說,就類似於人本身的五感六識,變成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
元嬰修士為何麵對低層次修士會形成完全輾軋的局麵,究其原因便在於元嬰期的靈識幾乎等同於永固在修士身上。
除非連元嬰中的最後一點法力都耗盡,否則靈識一直都在運轉,不存在延時動用的可能性。
針對於元嬰修士的敵意和偷襲,在進入對方靈識感知範圍的那一刹那就會直接暴露在陽光下。
可惜靈識依然有局限性,會受到天地靈氣的製約,亦或是天地靈機的影響。
天地靈氣不夠充盈或過於充盈,都會導致靈識在某種程度上獲取信息的失誤。
若有人利用陣法和秘術擾動天地靈機,更是能做到直接遮蔽靈識感知的程度。
元嬰修士在遇上這樣極端的情形時,也唯有用眼睛去看,耳朵去聽,增強五感六識來獲取信息。
神識則不一樣。
元嬰之上的境界名為化神,準確來說,便是化靈為神。
化神之法玄而又玄,不存在任何一種固定的化神方法。
元嬰中承載的靈性,是假借天地之靈性襄助己身。
化神則不然,所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此神便謂人之內在和最初的本質,往大了說便是自身。
化神,便是感悟天地之靈中的那個“一”。
借假修真正是如此,借假是暫借天地之靈這個“假”來襄助自己找到自身最根本的靈。
天地之靈終歸是屬於天地的,唯有自己的“一”才是屬於自身的靈。
化靈為神,修成化神,才算初步踏出修行到“真實”的第一步。
這也是為何修士總會把修為高於自身的前輩,稱為真人的緣故。
不管是金丹真人,元嬰真人,甚至化神期都可以稱為真人,對方隻會覺得欣喜,不會有半分慍怒。
至於老祖、天君這種稱呼,隻是一些家族勢力小輩吹捧的稱謂,反不及真人二字的分量。
開玩笑,化靈為神才得一點“真”,旁人高呼一聲真人,跟直接跪著磕頭喊吾皇萬歲有什麽區別?
擱在江燃這種渡劫境大修眼中,化神境界之下和螻蟻也並無兩樣。
化靈為神,便有了重修第二世的可能性,那是完完本本帶著“真靈”轉世重修的可能性。
即便能夠真正在第二世中覺醒真靈,尋回前塵記憶的化神修士萬中無一,也不是所謂兵解和奪舍能夠相提並論的。
因為真靈轉世重修,並非僅有一世機會。
真靈有著一個真字,也是修行為真實的第一步,這個真便代表著百世輪回,此真不滅。
隻要有一世輪回尋回本真,那就能重活一世,再踏仙途。
神識和靈識都是修士超脫五感六識之外的探知手段,區別僅僅隻有一點,那就是神識不會受到天地靈機的影響。
靈識是假借天地靈,神識是修士自身得“一”化靈為神,自然不受天地靈機桎梏。
三魂七魄隨著修煉會逐漸增強,神識也會小幅度的得到提升。
心神境界卻全然和這些東西無關,神識和修為都是需要修行的東西,心神境界隻用一個悟字。
心神七境中每一個階段的稱謂並非隨意取名,定境和常定無需贅述,此後的入微,用一句話概括便是既能天寬海闊,也能感知到天地間的每一粒微塵。
可哪怕能感知到天地間最渺小的微塵,從心神感官上來說,也是千篇一律別無二致的。
當心神達到覺塵境界時,就能察覺天地間哪怕一粒微塵的不同之處。
達到這個心神境界的時候,修行功法再不會有阻礙,甚至能在一些細微處對功法做出適應自身的改良。
江燃的心神境界便在覺塵之境,這個心神境界對於化神期,甚至於返虛期勉強也說得過去,擱在渡劫期修士身上便顯得有些不夠看。
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他前世在修真界中,前中期的修行可謂是穩紮穩打,之所以能在短短六百年之內踏入渡劫期,究其原因應該和兩世為人脫不開關係。
常用的化神之法是體驗人生百態,於紅塵萬千中尋“真”,亦或勘破生死。
簡而言之就是化凡和閉關假死。
化凡就是遊曆紅塵,忘掉自己元嬰期修士的身份,這是一個時間跨度極長,甚至需要三番五次嚐試的方法。
閉死關最危險的地方在於,很容易把假死變成真死。
把一身修為盡數鎖進元嬰,體驗肉身迅速的蒼老和衰敗,找尋死亡中的一線生機。
這種方式一個操作不慎,肉身直接廢掉,那就隻能兵解或是奪舍了,不過也就再苟延殘喘一些歲月,尋不到真,終歸會煙消雲散。
故而大部分元嬰修士都是首選化凡,在壽命將近的時候還未能成功,才會嚐試去勘破生死。
江燃短短六百年就修煉到渡劫期的原因,便在於化神的速度實在是太快。
也許是兩世為人的緣故,也許是別的什麽原因,他壓根沒去化凡,也沒有去閉死關,按部就班修煉到元嬰巔峰,莫名其妙就晉級了化神期。
正因如此,他的心神境界,才比正常達到渡劫期的修士,要低了一個大境界。
江燃負手而立,看向深邃夜色的是更深邃的目光。
“火木之精氣在不斷回升,再有少頃,這雪便停了。”
旁人對溫度的細微變化並不敏感,他卻敏銳覺察到被天地靈機抽空的火之精氣,已經在其他區域的靈氣回湧下逐漸複原。
這便是天道輪轉,四時更替,往複循環生生不息。
江燃站在青石頂端,靜靜地等待著風停雪止。
僅僅從從體表逸散出去的九劫真氣,便使得他身周形成了三尺真空地帶。
神魂早已歸於沉靜,不生半點漣漪。
他逐漸與天地間的一切和光同塵,竟似與足下青石融為一體。
在風雪將定的那一刻,江燃眼中泛起一絲精芒,驀然緊閉雙眼,九劫氣勁牽動懷中玉瓶懸浮在身前。
無休止運轉“得氣知春”靈法讓神魂捕捉到了一瞬契機,正是他服用“道韻級”淬體丹的良時。
玉瓶中一粒丹藥躍出瓶口,在丹中靈性即將解開枷鎖綻放初萬丈靈光之際,直接被九劫氣勁推進了江燃口中。
江燃未曾睜眼,隻覺天地複明。
導致發生這一切的原因,正是由於這一粒“淬體丹”的入體。
他此刻幾乎能清晰察覺到天地間的一粒微塵是何種特質,是圓潤亦或有棱角。
腳下的青石在酣眠,積雪的生命在流逝,甚至連一縷風也有模樣。
定境,常定,入微,覺塵,見山海,窺真,定風波,此為心神七境。
心神七境和神魂有一定關聯,可是關聯並不算太大。
神魂是神識和魂魄的統稱,神識這東西前身叫做靈識,也即從築基境開始掌握,結丹境能夠常規化使用的,六識以外的力量。
靈,便是靈光,冥冥中覺察的意思,識,即是將這種冥冥中的靈光修煉為可以任由修士利用的感知能力。
修士凝練元嬰後,便可以將元嬰作為靈的載體,這個時候的靈識對於元嬰來說,就類似於人本身的五感六識,變成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
元嬰修士為何麵對低層次修士會形成完全輾軋的局麵,究其原因便在於元嬰期的靈識幾乎等同於永固在修士身上。
除非連元嬰中的最後一點法力都耗盡,否則靈識一直都在運轉,不存在延時動用的可能性。
針對於元嬰修士的敵意和偷襲,在進入對方靈識感知範圍的那一刹那就會直接暴露在陽光下。
可惜靈識依然有局限性,會受到天地靈氣的製約,亦或是天地靈機的影響。
天地靈氣不夠充盈或過於充盈,都會導致靈識在某種程度上獲取信息的失誤。
若有人利用陣法和秘術擾動天地靈機,更是能做到直接遮蔽靈識感知的程度。
元嬰修士在遇上這樣極端的情形時,也唯有用眼睛去看,耳朵去聽,增強五感六識來獲取信息。
神識則不一樣。
元嬰之上的境界名為化神,準確來說,便是化靈為神。
化神之法玄而又玄,不存在任何一種固定的化神方法。
元嬰中承載的靈性,是假借天地之靈性襄助己身。
化神則不然,所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此神便謂人之內在和最初的本質,往大了說便是自身。
化神,便是感悟天地之靈中的那個“一”。
借假修真正是如此,借假是暫借天地之靈這個“假”來襄助自己找到自身最根本的靈。
天地之靈終歸是屬於天地的,唯有自己的“一”才是屬於自身的靈。
化靈為神,修成化神,才算初步踏出修行到“真實”的第一步。
這也是為何修士總會把修為高於自身的前輩,稱為真人的緣故。
不管是金丹真人,元嬰真人,甚至化神期都可以稱為真人,對方隻會覺得欣喜,不會有半分慍怒。
至於老祖、天君這種稱呼,隻是一些家族勢力小輩吹捧的稱謂,反不及真人二字的分量。
開玩笑,化靈為神才得一點“真”,旁人高呼一聲真人,跟直接跪著磕頭喊吾皇萬歲有什麽區別?
擱在江燃這種渡劫境大修眼中,化神境界之下和螻蟻也並無兩樣。
化靈為神,便有了重修第二世的可能性,那是完完本本帶著“真靈”轉世重修的可能性。
即便能夠真正在第二世中覺醒真靈,尋回前塵記憶的化神修士萬中無一,也不是所謂兵解和奪舍能夠相提並論的。
因為真靈轉世重修,並非僅有一世機會。
真靈有著一個真字,也是修行為真實的第一步,這個真便代表著百世輪回,此真不滅。
隻要有一世輪回尋回本真,那就能重活一世,再踏仙途。
神識和靈識都是修士超脫五感六識之外的探知手段,區別僅僅隻有一點,那就是神識不會受到天地靈機的影響。
靈識是假借天地靈,神識是修士自身得“一”化靈為神,自然不受天地靈機桎梏。
三魂七魄隨著修煉會逐漸增強,神識也會小幅度的得到提升。
心神境界卻全然和這些東西無關,神識和修為都是需要修行的東西,心神境界隻用一個悟字。
心神七境中每一個階段的稱謂並非隨意取名,定境和常定無需贅述,此後的入微,用一句話概括便是既能天寬海闊,也能感知到天地間的每一粒微塵。
可哪怕能感知到天地間最渺小的微塵,從心神感官上來說,也是千篇一律別無二致的。
當心神達到覺塵境界時,就能察覺天地間哪怕一粒微塵的不同之處。
達到這個心神境界的時候,修行功法再不會有阻礙,甚至能在一些細微處對功法做出適應自身的改良。
江燃的心神境界便在覺塵之境,這個心神境界對於化神期,甚至於返虛期勉強也說得過去,擱在渡劫期修士身上便顯得有些不夠看。
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他前世在修真界中,前中期的修行可謂是穩紮穩打,之所以能在短短六百年之內踏入渡劫期,究其原因應該和兩世為人脫不開關係。
常用的化神之法是體驗人生百態,於紅塵萬千中尋“真”,亦或勘破生死。
簡而言之就是化凡和閉關假死。
化凡就是遊曆紅塵,忘掉自己元嬰期修士的身份,這是一個時間跨度極長,甚至需要三番五次嚐試的方法。
閉死關最危險的地方在於,很容易把假死變成真死。
把一身修為盡數鎖進元嬰,體驗肉身迅速的蒼老和衰敗,找尋死亡中的一線生機。
這種方式一個操作不慎,肉身直接廢掉,那就隻能兵解或是奪舍了,不過也就再苟延殘喘一些歲月,尋不到真,終歸會煙消雲散。
故而大部分元嬰修士都是首選化凡,在壽命將近的時候還未能成功,才會嚐試去勘破生死。
江燃短短六百年就修煉到渡劫期的原因,便在於化神的速度實在是太快。
也許是兩世為人的緣故,也許是別的什麽原因,他壓根沒去化凡,也沒有去閉死關,按部就班修煉到元嬰巔峰,莫名其妙就晉級了化神期。
正因如此,他的心神境界,才比正常達到渡劫期的修士,要低了一個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