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西風起秋至圓明園(上)
絳珠重生,玩轉四爺後宮 作者:養豬的貓貓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一件讓人有億點點傷心的事情。官方的組隊更新活動,活動的第一天就有個隊員不更新,啊,痛苦麵具,直接被刷出局了,無f可說。不過既然答應大家要連更了我也會盡量去做~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言支持,送出你的為愛發電~)
因著太後病重,此次中秋宴會便沒有大辦,一應的絲竹管弦還有南府的樂姬舞姬也早早兒地都停了排練。此外,胤禛還特地安排了寶華殿的法師為太後祝禱,並安排了三阿哥弘時前去主持。又讓眉莊擬了一批宮女的名單,以為太後積德添壽的名義,讓她們可以提前幾年出宮得與家人團聚。
除了太後養病不宜挪動,如今年世蘭也即將臨盆,加之富察貴人的月份也已經大了,於是皇上決定就先不回紫禁城,在圓明園住著。諭八旗都統曰: “法令者必其能禁而後禁之,明知法不能勝,而禁止之,則法必不行。逾吏兵二部,聯在圓明園與在宮中無異,凡應辦之事,照常辦理。”
八月下旬,順天府尹呈報,說今年糧食收成頗豐,耕田中所產的嘉穀,有一莖上能生出多至八九支穀穗。而且清點下來,如此生長的稻穀數量甚多,實為盛世奇瑞。加之在山東處推行攤丁入畝的政策在地方官員和老百姓的支持下極為順利,胤禛知道此事以後更是龍心大悅。
蘇培盛身為總領太監,他察言觀色的本事自然是不必多說了。加上沈眉莊自協理六宮以來,對他雖談不上多有照顧,可也是禮敬有加。此事他見胤禛如此開心,也不介意給沈眉莊賣一個好,於是略提了提眉莊老家也是山東的,說眉莊小主在宮內為胤禛協理六宮,小主的父親在宮外也是鞠躬盡瘁,最難能可貴的是還能處事低調不居功自傲。
胤禛聽後深以為然,於是他大手一揮,讓小廈子給眉莊送了不少好東西,並通知眉莊及其家人,安排眉莊的母親於九月底入內覲見,和眉莊相聚一敘。
參與六宮事務的這些日子以來,眉莊置辦了這麽多次嬪妃家人入宮覲見的事兒,這次終於輪到了自己,自然是喜不自勝,激動地落下淚來。可如今她已經不是剛入宮時那個略有毛躁的新人,欣喜之餘也不忘有條不紊地安排打賞下人,還挑了好些東西送到了黛玉那裏,讓黛玉直言自己這曲院風荷地方太小,可要擺不下了。
---------------------------------------------
這幾日,太後稍稍有了些好轉,便開始念叨,說她這些日子病著,連著錯過了初一和十五兩個原本該好好禮佛的日子,心中不免有些愧疚。
黛玉聽到這話時心中微動,一是自己本身對佛法便有幾分興趣,二是經太虛幻境一事,對因果輪回緣起緣滅之說更有了幾分敬畏之心。再加上這些日子的相處下來,黛玉麵對這樣一個垂垂老矣的生命,看著這生命之光如同風中殘燭一樣,心中不由生出了幾分悲憫。
在她看來,雖然說太後已經站在了對於一個女性來說最高的位置上,但生命的底色依然是悲涼,錦衣華服之下是一顆被權利情愛和鬥爭腐蝕得千瘡百孔的心。盡管她不願意,可道德、家族還有如鐵檻一般森嚴的等級製度早已經成了她身上無法卸掉的枷鎖。
她從來不是一個人行走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她身上承托了無數人的期待和榮華富貴。
而她別無選擇,要麽就這樣看著自己的生命枯萎,要麽就被別人的鐵騎踏成齏粉。
終究難逃一死,不過一個是心死,一個是身心俱死罷了。
所以麵對太後的哀歎,黛玉開了口:“太後,臣妾雖沒讀過多少書,卻也略識得幾個字。若是您不嫌棄,臣妾願意幫您抄錄些佛經,您誠心念過以後再送去佛前焚了即可。菩薩慈悲,必然不會計較您誤了日子。反而,您病中都記掛著,可見是真心誠意,菩薩定會降下福澤,保佑您早些安康,也佑我大清國泰民安。”
太後聽見黛玉如此說,麵上泛出幾分喜色:“好孩子,你能有這份心,自是難能可貴。惠貴人平時還要忙著六宮諸事,哀家自然是不方便麻煩她。可齊妃本就識字不多,穆嬪又是蒙古來的女子,數來數去這宮裏也沒誰能幫上哀家忙了。”
“皇祖母這話可讓孫兒汗顏,是孫兒的不是,未能幫皇祖母分憂,讓皇祖母添了這許多的煩惱。”清亮的聲音響起,是弘曆拎著一個紅木雕花祥雲食盒,一撩下袍邁過了門檻。“孫兒和三哥一同去了寶華殿給皇祖母和大清祈福,法師說要做滿三九之數。三哥身為法事的主持之人,這二十七天內須得一直齋戒焚香。孫兒見一切事務妥當,便先偷個懶回來看望皇祖母了。”
“見過四阿哥。”黛玉微微點了點頭。
四阿哥看到黛玉,神情有一瞬間的凝滯,耳尖稍稍暈了些紅色。好在雖說已經到了八月末,可秋老虎仍未走,血氣方剛的少年郎在這日頭下行走了半日,麵上帶了些微的汗珠,麵龐微紅也不會有誰覺得奇怪。
“兒臣給玉娘娘請安。”弘曆依禮拱手,忙低下頭,錯開了自己的視線。他放下食盒,坐到太後的旁邊,幫太後捏起腿腳來,“方才在外麵就聽見皇祖母說沒人能幫忙,可也沒聽真切,不知皇祖母有什麽事情?孫兒必當竭盡所能。”
“你這猴兒,真真兒鬼精鬼精的。不過是哀家病了,未能禮佛,便想麻煩你玉娘娘幫著抄錄些佛經。你要是願意,便也幫哀家抄錄吧。”
“孫兒自然是願意的。正好孫兒那裏有些羊腦箋,是用瓷青紙做的。孫兒自己字跡不堪,一直未能派上什麽用場。玉娘娘字跡娟秀,用這抄錄佛經是再好不過的了,既容易保存又不會被蟲蝕。就算皇祖母時時翻閱,也不用擔心損壞。孫兒這就回去,把紙給皇祖母送過來!孫兒告退!”
話音未落,弘曆便行了禮,一溜煙竄了個沒影。
因著太後病重,此次中秋宴會便沒有大辦,一應的絲竹管弦還有南府的樂姬舞姬也早早兒地都停了排練。此外,胤禛還特地安排了寶華殿的法師為太後祝禱,並安排了三阿哥弘時前去主持。又讓眉莊擬了一批宮女的名單,以為太後積德添壽的名義,讓她們可以提前幾年出宮得與家人團聚。
除了太後養病不宜挪動,如今年世蘭也即將臨盆,加之富察貴人的月份也已經大了,於是皇上決定就先不回紫禁城,在圓明園住著。諭八旗都統曰: “法令者必其能禁而後禁之,明知法不能勝,而禁止之,則法必不行。逾吏兵二部,聯在圓明園與在宮中無異,凡應辦之事,照常辦理。”
八月下旬,順天府尹呈報,說今年糧食收成頗豐,耕田中所產的嘉穀,有一莖上能生出多至八九支穀穗。而且清點下來,如此生長的稻穀數量甚多,實為盛世奇瑞。加之在山東處推行攤丁入畝的政策在地方官員和老百姓的支持下極為順利,胤禛知道此事以後更是龍心大悅。
蘇培盛身為總領太監,他察言觀色的本事自然是不必多說了。加上沈眉莊自協理六宮以來,對他雖談不上多有照顧,可也是禮敬有加。此事他見胤禛如此開心,也不介意給沈眉莊賣一個好,於是略提了提眉莊老家也是山東的,說眉莊小主在宮內為胤禛協理六宮,小主的父親在宮外也是鞠躬盡瘁,最難能可貴的是還能處事低調不居功自傲。
胤禛聽後深以為然,於是他大手一揮,讓小廈子給眉莊送了不少好東西,並通知眉莊及其家人,安排眉莊的母親於九月底入內覲見,和眉莊相聚一敘。
參與六宮事務的這些日子以來,眉莊置辦了這麽多次嬪妃家人入宮覲見的事兒,這次終於輪到了自己,自然是喜不自勝,激動地落下淚來。可如今她已經不是剛入宮時那個略有毛躁的新人,欣喜之餘也不忘有條不紊地安排打賞下人,還挑了好些東西送到了黛玉那裏,讓黛玉直言自己這曲院風荷地方太小,可要擺不下了。
---------------------------------------------
這幾日,太後稍稍有了些好轉,便開始念叨,說她這些日子病著,連著錯過了初一和十五兩個原本該好好禮佛的日子,心中不免有些愧疚。
黛玉聽到這話時心中微動,一是自己本身對佛法便有幾分興趣,二是經太虛幻境一事,對因果輪回緣起緣滅之說更有了幾分敬畏之心。再加上這些日子的相處下來,黛玉麵對這樣一個垂垂老矣的生命,看著這生命之光如同風中殘燭一樣,心中不由生出了幾分悲憫。
在她看來,雖然說太後已經站在了對於一個女性來說最高的位置上,但生命的底色依然是悲涼,錦衣華服之下是一顆被權利情愛和鬥爭腐蝕得千瘡百孔的心。盡管她不願意,可道德、家族還有如鐵檻一般森嚴的等級製度早已經成了她身上無法卸掉的枷鎖。
她從來不是一個人行走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她身上承托了無數人的期待和榮華富貴。
而她別無選擇,要麽就這樣看著自己的生命枯萎,要麽就被別人的鐵騎踏成齏粉。
終究難逃一死,不過一個是心死,一個是身心俱死罷了。
所以麵對太後的哀歎,黛玉開了口:“太後,臣妾雖沒讀過多少書,卻也略識得幾個字。若是您不嫌棄,臣妾願意幫您抄錄些佛經,您誠心念過以後再送去佛前焚了即可。菩薩慈悲,必然不會計較您誤了日子。反而,您病中都記掛著,可見是真心誠意,菩薩定會降下福澤,保佑您早些安康,也佑我大清國泰民安。”
太後聽見黛玉如此說,麵上泛出幾分喜色:“好孩子,你能有這份心,自是難能可貴。惠貴人平時還要忙著六宮諸事,哀家自然是不方便麻煩她。可齊妃本就識字不多,穆嬪又是蒙古來的女子,數來數去這宮裏也沒誰能幫上哀家忙了。”
“皇祖母這話可讓孫兒汗顏,是孫兒的不是,未能幫皇祖母分憂,讓皇祖母添了這許多的煩惱。”清亮的聲音響起,是弘曆拎著一個紅木雕花祥雲食盒,一撩下袍邁過了門檻。“孫兒和三哥一同去了寶華殿給皇祖母和大清祈福,法師說要做滿三九之數。三哥身為法事的主持之人,這二十七天內須得一直齋戒焚香。孫兒見一切事務妥當,便先偷個懶回來看望皇祖母了。”
“見過四阿哥。”黛玉微微點了點頭。
四阿哥看到黛玉,神情有一瞬間的凝滯,耳尖稍稍暈了些紅色。好在雖說已經到了八月末,可秋老虎仍未走,血氣方剛的少年郎在這日頭下行走了半日,麵上帶了些微的汗珠,麵龐微紅也不會有誰覺得奇怪。
“兒臣給玉娘娘請安。”弘曆依禮拱手,忙低下頭,錯開了自己的視線。他放下食盒,坐到太後的旁邊,幫太後捏起腿腳來,“方才在外麵就聽見皇祖母說沒人能幫忙,可也沒聽真切,不知皇祖母有什麽事情?孫兒必當竭盡所能。”
“你這猴兒,真真兒鬼精鬼精的。不過是哀家病了,未能禮佛,便想麻煩你玉娘娘幫著抄錄些佛經。你要是願意,便也幫哀家抄錄吧。”
“孫兒自然是願意的。正好孫兒那裏有些羊腦箋,是用瓷青紙做的。孫兒自己字跡不堪,一直未能派上什麽用場。玉娘娘字跡娟秀,用這抄錄佛經是再好不過的了,既容易保存又不會被蟲蝕。就算皇祖母時時翻閱,也不用擔心損壞。孫兒這就回去,把紙給皇祖母送過來!孫兒告退!”
話音未落,弘曆便行了禮,一溜煙竄了個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