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奕這老頭挺有意思,已然是身陷囹圄了,不知道求饒自保,反而還教訓起李承乾來了,說他不該與佛門走的太近。
長篇大論,苦口婆心的教訓李承乾:佛是胡中桀黠,欺誑夷狄,初止西域,漸流中國。遵尚其教,皆是邪僻小人,模寫莊、老玄言,文飾妖幻之教耳。於百姓無補,於國家有害。
太子身為國家儲君,未來的皇上,就應該走儒道正路,切不可像梁武帝、建成那般篤信佛門,否則必然自遺其咎,為國家留下隱患。
李承乾笑了笑,坐在傅奕對麵,他曾聽人說過,傅奕年輕時貧賤,先是作了道士,後投僧借貸,僧侶不肯借,便心懷憤恨。做官之後,屢屢與佛門作對,欲除之而後快。
“殿下,相信這種說法!”
“楊諒那家夥暴虐無常,先生敢犯顏直諫,如此直士,自然不是心胸狹隘之輩!”
可李承乾有些不明白,陛下登基以來,對佛門的限製頗多,在高壓政策下,可以說南北朝以來,佛門最艱難的一段日子。
所以,他們才會找到東宮,希望能通過李承乾獲得喘息的機會,同時結交未來的天子,為他們的將來,做些打算。
傅奕捋了捋胡子:“殿下既然眼明心亮,知道他們別有所圖,為何還要與他們為伍呢?”
按照傅奕的角度來看,李承乾是嫡長子,是太子。且有長孫無忌、程知節等人輔佐,儲位穩固無比,是名副其實的未來天子,他沒有必要因為三兩碎銀,便自降身價,與佛門為伍。
“老先生說的道理,孤都明白!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滅佛,便因為佛門太盛,尾大不掉。”
可傅奕也要明白,人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他可以說佛門十有五六是壞人,侵吞土地,放貸,甚至草菅人命。但仍有不少得道高僧,是導人向善的不是嗎?儒門也好、道門也罷,就都是好了人嗎?
再說的深一點,相比於佛門,皇家更擔心的是五姓七望等為代表的世家,他們世卿世祿,壟斷了官場,堵塞讀書人的進階之路,把控朝廷的大部分衙門。甚至還有狂妄者,放出話來,說什麽沒有百年的王朝,隻有千年的世家。
換位思考,如果傅奕是皇帝,把佛門和世家擺在麵前,都是皇權的隱患,他會選擇著重提防誰?
陛下也是有陛下的難處,天下事要是都天子一言而決,那還好了呢,省卻了多少是非。
可臣工、世家們,原由有一個這樣的天子在朝嗎?
傅奕活了八十多歲,曆經三朝,見過的風浪,比李承乾聽過的都多。這裏麵有什麽貓膩,他該比自己更清楚。
至於說自己,李承乾承認,他與佛門交好,但交好的基礎是他們有益於大唐。佛門願意為大唐的發展貢獻錢糧,能不能為陛下排憂解難。
能,可以在不傷國本的情況照顧一二;不能,那就不能怪他,翻臉無情了!這一點,佛門也是很清楚,所以,他們一直都在小心的伺候著。從重建六坊,到興建新船塢,他們都表現的尚可,有求必應。
反觀世家,什麽對朝廷有利,他們反對什麽,什麽對百姓有利,他們反對什麽。
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就是想把李氏,弄得跟司馬氏一樣,成為了他們擺弄的傀儡。
我隴西李氏,以弓馬得天下,陛下以一柄長槊縱橫宇內,是司馬氏那些草包能比的嗎?他們這就是在做春秋大夢。
那些居心不良的世家、官員,在他們父子眼裏,要比佛門更不值得信賴。
兩害相比,取其輕吧!
等李氏的實力足可以橫掃一切時候,那傅奕擔心的問題,一該不會存在。大唐的百姓也可以安享太平,過著自己的小康日子。
“太子爺,你知道崔家給你父皇舉薦番僧的目的嗎?”
明白!李承乾當然清楚。曆朝曆代,都有迷信長生的君主,秦始皇、漢武帝多英明的帝王,還不是掉到了這個坑裏。
皇帝,英明神武不假,可也未必比那二人高明。所以,掉到這個套裏,並不稀奇。
“那殿下就是什麽都不做,看著自己的父皇,掉到坑裏嗎?”
“還是說,殿下就等著這一天呢,以便早一日的坐上太極殿的那把椅子?”
聽到這話,李承乾笑了!
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那是反賊該有想法。
李承乾打小就是在龍椅邊長大的,對那把椅子,他太清楚了。
什麽東西看久了,都會有審美疲勞,這就是為什麽女人會時常哀歎,新人勝舊人。
李承乾也一樣,他對那把人人都盯著的椅子,真沒什麽興趣。
而老天把他擺在這個位置,讓他沒了退路,他便隻能走下去的。這不是他選的路,是曆史的選擇。
當然,李承乾也是男人,他也喜歡權力,但在權力方麵,他從來沒有想過,要超過陛下。他追求的就隻是,比陛下低一等就可以。這樣,他和他的家人,便能得以保全。
很多人都認為,李承乾是有權不會用,甚至有權亂用,不把精力放在朝堂上,反而整天整些有的沒得。
但李承乾要告訴傅奕,朝廷有陛下盯著就夠了,他隻需要盯著朝廷之外的事,替陛下汲取養分,壯大李氏。
如果,有一天,他失敗了。但也無愧於李氏的列祖列宗,無愧於陛下。
“至於說,什麽都不做?先生的結論,下的太早了,話說的也未免太武斷了。”
人家番僧,千裏迢迢從西域到大唐來,要向天可汗展示自己的奇術,總得讓人家把東西準備好吧!如果,他像傅奕一樣,一個勁兒攔著陛下,那陛下反而才會多想。
傅奕點點頭:“殿下打算什麽時候出手?”
“這個,得看先生願不願意出去,咱們出去,找個幹淨的地方,慢慢談,如何?”
傅奕嘿嘿一笑,他才發現,李承乾竟然是個壞人!不過,壞人好,壞人才不上當,這樣的太子,或許才是能真正做到無視神佛的。
“好吧,老臣願意跟殿下走!”
長篇大論,苦口婆心的教訓李承乾:佛是胡中桀黠,欺誑夷狄,初止西域,漸流中國。遵尚其教,皆是邪僻小人,模寫莊、老玄言,文飾妖幻之教耳。於百姓無補,於國家有害。
太子身為國家儲君,未來的皇上,就應該走儒道正路,切不可像梁武帝、建成那般篤信佛門,否則必然自遺其咎,為國家留下隱患。
李承乾笑了笑,坐在傅奕對麵,他曾聽人說過,傅奕年輕時貧賤,先是作了道士,後投僧借貸,僧侶不肯借,便心懷憤恨。做官之後,屢屢與佛門作對,欲除之而後快。
“殿下,相信這種說法!”
“楊諒那家夥暴虐無常,先生敢犯顏直諫,如此直士,自然不是心胸狹隘之輩!”
可李承乾有些不明白,陛下登基以來,對佛門的限製頗多,在高壓政策下,可以說南北朝以來,佛門最艱難的一段日子。
所以,他們才會找到東宮,希望能通過李承乾獲得喘息的機會,同時結交未來的天子,為他們的將來,做些打算。
傅奕捋了捋胡子:“殿下既然眼明心亮,知道他們別有所圖,為何還要與他們為伍呢?”
按照傅奕的角度來看,李承乾是嫡長子,是太子。且有長孫無忌、程知節等人輔佐,儲位穩固無比,是名副其實的未來天子,他沒有必要因為三兩碎銀,便自降身價,與佛門為伍。
“老先生說的道理,孤都明白!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滅佛,便因為佛門太盛,尾大不掉。”
可傅奕也要明白,人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他可以說佛門十有五六是壞人,侵吞土地,放貸,甚至草菅人命。但仍有不少得道高僧,是導人向善的不是嗎?儒門也好、道門也罷,就都是好了人嗎?
再說的深一點,相比於佛門,皇家更擔心的是五姓七望等為代表的世家,他們世卿世祿,壟斷了官場,堵塞讀書人的進階之路,把控朝廷的大部分衙門。甚至還有狂妄者,放出話來,說什麽沒有百年的王朝,隻有千年的世家。
換位思考,如果傅奕是皇帝,把佛門和世家擺在麵前,都是皇權的隱患,他會選擇著重提防誰?
陛下也是有陛下的難處,天下事要是都天子一言而決,那還好了呢,省卻了多少是非。
可臣工、世家們,原由有一個這樣的天子在朝嗎?
傅奕活了八十多歲,曆經三朝,見過的風浪,比李承乾聽過的都多。這裏麵有什麽貓膩,他該比自己更清楚。
至於說自己,李承乾承認,他與佛門交好,但交好的基礎是他們有益於大唐。佛門願意為大唐的發展貢獻錢糧,能不能為陛下排憂解難。
能,可以在不傷國本的情況照顧一二;不能,那就不能怪他,翻臉無情了!這一點,佛門也是很清楚,所以,他們一直都在小心的伺候著。從重建六坊,到興建新船塢,他們都表現的尚可,有求必應。
反觀世家,什麽對朝廷有利,他們反對什麽,什麽對百姓有利,他們反對什麽。
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就是想把李氏,弄得跟司馬氏一樣,成為了他們擺弄的傀儡。
我隴西李氏,以弓馬得天下,陛下以一柄長槊縱橫宇內,是司馬氏那些草包能比的嗎?他們這就是在做春秋大夢。
那些居心不良的世家、官員,在他們父子眼裏,要比佛門更不值得信賴。
兩害相比,取其輕吧!
等李氏的實力足可以橫掃一切時候,那傅奕擔心的問題,一該不會存在。大唐的百姓也可以安享太平,過著自己的小康日子。
“太子爺,你知道崔家給你父皇舉薦番僧的目的嗎?”
明白!李承乾當然清楚。曆朝曆代,都有迷信長生的君主,秦始皇、漢武帝多英明的帝王,還不是掉到了這個坑裏。
皇帝,英明神武不假,可也未必比那二人高明。所以,掉到這個套裏,並不稀奇。
“那殿下就是什麽都不做,看著自己的父皇,掉到坑裏嗎?”
“還是說,殿下就等著這一天呢,以便早一日的坐上太極殿的那把椅子?”
聽到這話,李承乾笑了!
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那是反賊該有想法。
李承乾打小就是在龍椅邊長大的,對那把椅子,他太清楚了。
什麽東西看久了,都會有審美疲勞,這就是為什麽女人會時常哀歎,新人勝舊人。
李承乾也一樣,他對那把人人都盯著的椅子,真沒什麽興趣。
而老天把他擺在這個位置,讓他沒了退路,他便隻能走下去的。這不是他選的路,是曆史的選擇。
當然,李承乾也是男人,他也喜歡權力,但在權力方麵,他從來沒有想過,要超過陛下。他追求的就隻是,比陛下低一等就可以。這樣,他和他的家人,便能得以保全。
很多人都認為,李承乾是有權不會用,甚至有權亂用,不把精力放在朝堂上,反而整天整些有的沒得。
但李承乾要告訴傅奕,朝廷有陛下盯著就夠了,他隻需要盯著朝廷之外的事,替陛下汲取養分,壯大李氏。
如果,有一天,他失敗了。但也無愧於李氏的列祖列宗,無愧於陛下。
“至於說,什麽都不做?先生的結論,下的太早了,話說的也未免太武斷了。”
人家番僧,千裏迢迢從西域到大唐來,要向天可汗展示自己的奇術,總得讓人家把東西準備好吧!如果,他像傅奕一樣,一個勁兒攔著陛下,那陛下反而才會多想。
傅奕點點頭:“殿下打算什麽時候出手?”
“這個,得看先生願不願意出去,咱們出去,找個幹淨的地方,慢慢談,如何?”
傅奕嘿嘿一笑,他才發現,李承乾竟然是個壞人!不過,壞人好,壞人才不上當,這樣的太子,或許才是能真正做到無視神佛的。
“好吧,老臣願意跟殿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