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一族的子弟,因為出身武德充沛的關隴集團,因此世出名將。以本朝為例子,李孝恭、李道宗、李道玄、李道彥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但一顆樹節的棗子,總有幾顆是壞的,就比如說今天來東宮混吃喝的隴西郡王-李博義,渤海郡王李奉慈。
這兩人從晉陽起兵起,就沒幹過一件正事,家中妓妾數百人,皆衣羅綺,食必粱肉,朝夕弦歌自娛,驕侈程度甚至超過了李淵在大安宮的養老生活。
可不管是李淵,還是李世民,都拿他們沒辦法。他們倆都是世祖李昞之孫,蜀王李湛之子,李淵的侄子,按照輩分算,李承乾也就叫他們一聲大爺。
因為身份過於尊貴的原因,所以李世民特別恩旨,加他們為特進、大宗正。本職呢,什麽都不幹,就是吃閑飯就行,關鍵是為了展示他體恤宗室之心。
太子舍人-李安仁(李綱之孫)引他們進來的時候,也是一陣頭疼,這二位可是真大爺,還不把殿下給鬧死!
李承乾呢,看到二人來,也是淡淡的歎口氣,但還是請他們入座,讓張思政給二人上茶。
“兩位伯父到東宮,有何指教啊?”
李博義嘿嘿一笑:“太子殿下,大侄子,咱們可是都是世祖血脈,對吧!”
李承乾不明其意,但還是點點頭:“那是自然的,兩位伯父可是先帝親侄子。”
李奉慈也是跟著幫腔:“可我們這世祖血脈,要點東西,不過分吧!”
要什麽?他們這一來一往的,倒是把李承乾說懵了。於是,直言與二王說,都是一家人不必繞彎子,有什麽話都可以說,有什麽要求都可以提。
李博義捋了捋胡子:“殿下,你可是還有兩個堂兄,賦閑著呢!”
哦,明白了,隴西郡王世子-李長沙、渤海郡王世子-李知本。兩個老的進京後,他們便接下在隴西老家守祖祠的活計。
當然,也沒什麽可守的,有那麽多宗室子弟,還有禮部的官員在,他們倆也不用幹什麽。
在隴西,的確是無所事事。給他們安排一個差事,也不是什麽大事。
行,這個沒問題,他可以辦到。
可兩個大爺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如果要官的話,先帝和陛下那,他們就要了,何必等到今天呢!
他們是覺得東宮的商會很不錯,讓他們小哥倆,在這裏麵摻和兩門生意,弄點金銀就算了,當官,可別的,他們沒那個能力。
別搞得的跟滕、江、虢三王一樣就行,他們倆老頭子還想落個耳根子清淨呢!
聽了這話,李承乾也是一時苦笑,滕、江、虢三王素貪暴聞名,甚至沒人願意在他們府裏做官。而官場上也盛傳著一句諺語“寧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蔣、虢”,官員們寧願發配到人跡罕至、荒涼的儋州、崖州,也不願意為李鳳三人身邊做屬官。由此可見,他們的名聲,絕對是“有口皆碑”聞名遐邇的。
而其中,以首的江王李元祥,他是李淵的第二十個兒子,這殿下十分的好吃,而且吃的必須要是山珍海味,作為皇室成員來說,他就算是在能吃皇室也能養活的起。
但是這李元祥除了喜歡吃之外,還特別的貪婪,在自己的屬地橫征暴斂,隻要是有一點機會,他就和老百姓們要錢。這也導致當地的很多百姓怨聲載道。很多當地的官員都對此表示無可奈何,人家是皇親國戚,他們不過是升鬥小民。
而李世民也聽說了弟弟做出的這些事,奈何於玄武門的影響,他不得不有所忌諱,隻要皇親不是犯了謀逆大罪,一般是不會怎麽處罰的,所以不斷的更換他封地,指著他不要可一個地方的人禍害。
是啊,跟這三位比起來,兩位大爺和他們的兒子,雖然是吃閑飯,但最起碼沒有毀李家的名聲。行,這事,他答應了。保證給兩位堂兄找個,事少錢多的行業,讓他們躺著掙錢。
“那老臣二人就謝過太子殿下了!”
“是啊,還得是殿下,知道心疼我們這些老家夥。”
二王告訴後,上官儀看到李承乾揉太陽穴,更是搖頭苦笑,他知道,殿下真是愁壞了。但三王的確堵嘴,他隻能應稱下來。
要說啊,這罪過都是先帝的,你說你好好的養老就養老,生那麽多兒女幹什麽。就是為這些弟弟、妹妹們分土地、授官職,領都督、刺史,陛下平白受了多少指摘。
現在好了,又輪到太子了。而且,這些叔叔們,很多都比太子小,殿下下半輩子,怕是都要給他們擦屁股。哎,都說做皇帝、太子好,可誰又知道他們的難呢!
“孤出征期間,江王是不是又惹事了?”
額!上官儀就知道,以殿下的聰慧,肯定是瞞不過的。於是,也隻能如實相告。
江王呢,性格貪婪、好搜集金寶,且貪得無厭,在蘇州沒少作踐官員百姓。而且,蘇州近海,出產不少海物,因而有不少漁民。
李元祥體態寬大,腰帯相當於十個人的腰圍,飯量相當於數人,一頓要吃很多不說,且現在發展到,不是海鮮,他是一口不動的程度。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蘇州的官場豪紳,也都為了迎合江王,大量的購買海鮮。
可海上天氣變化頻繁,不是什麽時候都能出海捕獵的,但拗不過江王的王命,隻能冒著危險出海,所以有不少漁民葬身魚腹。
結了仇,自然有人要報仇,所謂匹夫之怒,流血五步。便有一漁女,賣身入王府,為父報仇,行刺江王,正好戳瞎了江王一隻眼睛。
就為了口腹之欲,丟了一隻眼睛,陛下也覺得很丟臉,因而下旨申斥了他,還勒令他不得購買海鮮。
可江王是什麽脾氣,殿下也該知道,從來都是陛下麵前一套,背後又一套,遮掩了幾天,風頭一過,他還是該幹什麽幹什麽。
“是嗎?這江王叔,還真是給父皇爭氣啊!”
“正好,孤要去視察餘杭的船塢,便先到蘇州看看,這位爺到底想怎麽樣!”
但一顆樹節的棗子,總有幾顆是壞的,就比如說今天來東宮混吃喝的隴西郡王-李博義,渤海郡王李奉慈。
這兩人從晉陽起兵起,就沒幹過一件正事,家中妓妾數百人,皆衣羅綺,食必粱肉,朝夕弦歌自娛,驕侈程度甚至超過了李淵在大安宮的養老生活。
可不管是李淵,還是李世民,都拿他們沒辦法。他們倆都是世祖李昞之孫,蜀王李湛之子,李淵的侄子,按照輩分算,李承乾也就叫他們一聲大爺。
因為身份過於尊貴的原因,所以李世民特別恩旨,加他們為特進、大宗正。本職呢,什麽都不幹,就是吃閑飯就行,關鍵是為了展示他體恤宗室之心。
太子舍人-李安仁(李綱之孫)引他們進來的時候,也是一陣頭疼,這二位可是真大爺,還不把殿下給鬧死!
李承乾呢,看到二人來,也是淡淡的歎口氣,但還是請他們入座,讓張思政給二人上茶。
“兩位伯父到東宮,有何指教啊?”
李博義嘿嘿一笑:“太子殿下,大侄子,咱們可是都是世祖血脈,對吧!”
李承乾不明其意,但還是點點頭:“那是自然的,兩位伯父可是先帝親侄子。”
李奉慈也是跟著幫腔:“可我們這世祖血脈,要點東西,不過分吧!”
要什麽?他們這一來一往的,倒是把李承乾說懵了。於是,直言與二王說,都是一家人不必繞彎子,有什麽話都可以說,有什麽要求都可以提。
李博義捋了捋胡子:“殿下,你可是還有兩個堂兄,賦閑著呢!”
哦,明白了,隴西郡王世子-李長沙、渤海郡王世子-李知本。兩個老的進京後,他們便接下在隴西老家守祖祠的活計。
當然,也沒什麽可守的,有那麽多宗室子弟,還有禮部的官員在,他們倆也不用幹什麽。
在隴西,的確是無所事事。給他們安排一個差事,也不是什麽大事。
行,這個沒問題,他可以辦到。
可兩個大爺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如果要官的話,先帝和陛下那,他們就要了,何必等到今天呢!
他們是覺得東宮的商會很不錯,讓他們小哥倆,在這裏麵摻和兩門生意,弄點金銀就算了,當官,可別的,他們沒那個能力。
別搞得的跟滕、江、虢三王一樣就行,他們倆老頭子還想落個耳根子清淨呢!
聽了這話,李承乾也是一時苦笑,滕、江、虢三王素貪暴聞名,甚至沒人願意在他們府裏做官。而官場上也盛傳著一句諺語“寧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蔣、虢”,官員們寧願發配到人跡罕至、荒涼的儋州、崖州,也不願意為李鳳三人身邊做屬官。由此可見,他們的名聲,絕對是“有口皆碑”聞名遐邇的。
而其中,以首的江王李元祥,他是李淵的第二十個兒子,這殿下十分的好吃,而且吃的必須要是山珍海味,作為皇室成員來說,他就算是在能吃皇室也能養活的起。
但是這李元祥除了喜歡吃之外,還特別的貪婪,在自己的屬地橫征暴斂,隻要是有一點機會,他就和老百姓們要錢。這也導致當地的很多百姓怨聲載道。很多當地的官員都對此表示無可奈何,人家是皇親國戚,他們不過是升鬥小民。
而李世民也聽說了弟弟做出的這些事,奈何於玄武門的影響,他不得不有所忌諱,隻要皇親不是犯了謀逆大罪,一般是不會怎麽處罰的,所以不斷的更換他封地,指著他不要可一個地方的人禍害。
是啊,跟這三位比起來,兩位大爺和他們的兒子,雖然是吃閑飯,但最起碼沒有毀李家的名聲。行,這事,他答應了。保證給兩位堂兄找個,事少錢多的行業,讓他們躺著掙錢。
“那老臣二人就謝過太子殿下了!”
“是啊,還得是殿下,知道心疼我們這些老家夥。”
二王告訴後,上官儀看到李承乾揉太陽穴,更是搖頭苦笑,他知道,殿下真是愁壞了。但三王的確堵嘴,他隻能應稱下來。
要說啊,這罪過都是先帝的,你說你好好的養老就養老,生那麽多兒女幹什麽。就是為這些弟弟、妹妹們分土地、授官職,領都督、刺史,陛下平白受了多少指摘。
現在好了,又輪到太子了。而且,這些叔叔們,很多都比太子小,殿下下半輩子,怕是都要給他們擦屁股。哎,都說做皇帝、太子好,可誰又知道他們的難呢!
“孤出征期間,江王是不是又惹事了?”
額!上官儀就知道,以殿下的聰慧,肯定是瞞不過的。於是,也隻能如實相告。
江王呢,性格貪婪、好搜集金寶,且貪得無厭,在蘇州沒少作踐官員百姓。而且,蘇州近海,出產不少海物,因而有不少漁民。
李元祥體態寬大,腰帯相當於十個人的腰圍,飯量相當於數人,一頓要吃很多不說,且現在發展到,不是海鮮,他是一口不動的程度。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蘇州的官場豪紳,也都為了迎合江王,大量的購買海鮮。
可海上天氣變化頻繁,不是什麽時候都能出海捕獵的,但拗不過江王的王命,隻能冒著危險出海,所以有不少漁民葬身魚腹。
結了仇,自然有人要報仇,所謂匹夫之怒,流血五步。便有一漁女,賣身入王府,為父報仇,行刺江王,正好戳瞎了江王一隻眼睛。
就為了口腹之欲,丟了一隻眼睛,陛下也覺得很丟臉,因而下旨申斥了他,還勒令他不得購買海鮮。
可江王是什麽脾氣,殿下也該知道,從來都是陛下麵前一套,背後又一套,遮掩了幾天,風頭一過,他還是該幹什麽幹什麽。
“是嗎?這江王叔,還真是給父皇爭氣啊!”
“正好,孤要去視察餘杭的船塢,便先到蘇州看看,這位爺到底想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