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是由河港、池塘、湖漾、沼澤構成,東晉時期,西溪濕地被發現,成為皇室的獵場,西溪山莊由此而來,南朝曆代也以此作為皇家的園林。許多帝王將相、文人名士視其為人間淨土、世外桃源,並留下了大批的詩文詞章。
六座帶福字的橋連接的福堤,東西走向,連接池塘的綠堤,還有水陸交匯,參天樹木的壽堤,都是值得一看的景色。
再說整個餘杭,可看的不僅僅是西溪,還有西湖。
傳說,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裏,並舍其餘杭於此,故名“餘杭”。所以這地方的曆史風貌,由來已久,隻不過是東晉以後名聲才顯赫起來。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三十七年十月癸醜,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那是因為西湖當時還沒有成形。
漢承秦製,餘杭仍稱錢唐。到了東漢,複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餘杭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鬆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東晉鹹和元年,佛門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
隋開皇九年廢郡為州,“杭州”由此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裏九十步,這便是現在的餘杭城。
大業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勾連各運河,從鎮江起,經蘇州等地而達餘杭,全長八百餘裏,就是從餘杭的拱宸橋開始的。
坐在車中,瞭望街景的李承乾,淡淡笑道:“顧參軍很懂曆史啊!”
顧橫淡淡一笑,隨即拱手:“臣出身吳中四姓的顧家,又在這裏長大,故而很是熟悉這裏。”
吳中四姓,即吳郡之顧、陸、朱、張四姓,其代表人物分別為顧雍、陸遜、朱桓、張溫。崛起於東吳,鼎盛於東晉,中衰於劉宋,終衰於梁陳。
“哎,三百年間,興衰演變,到現在,吳中四姓已經泯然眾人了!”,顧橫感歎一聲,麵帶無盡的愁容。
李承乾淡淡一笑:“六朝偏安江左,鹹都建康;吳中地迫都輦,有海陸之饒;而商賈並湊,人文鼎盛。好地方,缺少雄略之主。”
永嘉南渡,衣冠來歸,君子尚禮,黎庶敦龐,土風清嘉,北方戰亂不休,民皆思南,正是大展拳腳之契機。
四姓之衰,就是因為頻繁的改朝換代,一批批人頻繁的你方唱罷我登場,人才就這麽消磨在一場場變亂之中。侯景之亂更是使江南的士族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吳中四姓走向衰落,張氏、顧氏隻有張種、顧野王堪稱。
隋的統一,新興武勳家族和山東世家掌權,又有科舉取代九品中正製,吳中四姓的優勢盡失,衰落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殿下才是真正的博古通今啊!”
“哎,過譽了!孤小時候就是跟文紀和司徒讀了幾本書,與你這樣累世典經之才,是比不了的。”
“孤聽說,張文,朱武,陸忠,顧厚。四家或者江東,現在還有什麽賢才嗎?”
這話的意思是說張家出文人,朱家出武官,陸家人忠誠,顧家人寬厚。朝廷要開發南方,扶持一些聽話的士族是很必要的。
而吳中四姓,有曆史、有底蘊,更沒出過什麽弑君亂國的賊子,扶持他們,可比琅琊王氏這種野心勃勃的家族強多了。
吳橫歎了口氣:“這江東有土生土長的八大家族與中原南渡的四大家族,共計十二家。”
除了吳中四姓外,還有會稽虞氏:會稽四姓之一,江南門閥士族的代表。虞世南便出自虞氏。
會稽魏氏:會稽四姓之一,會稽魏氏源於漢末魏朗、魏伯陽。魏伯陽是煉丹術家,著有《參同契》三卷。六朝時為著名的門閥之一,進入大唐朝後衰落。
會稽孔氏:會稽四姓之一,會稽孔氏於東漢末年南渡,東晉時期,孔氏由次等士族一躍成為東南豪強,又因晉末與劉裕結交,使孔氏成為南朝吳姓士族中的顯貴。劉宋後期,孔氏因參與“義嘉之亂”,受到打擊,後由武轉文,成為典型的文化世族。
會稽謝氏:會稽四姓之一,與陳郡謝氏家族起名。
琅琊王氏: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於琅琊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衣冠南渡、舉族遷居金陵。
琅琊王氏江南的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在南朝末年,與很多士族一樣走向沒落,但依然是一方望族。
陳郡謝氏:陳郡謝氏起家於魏晉時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至偉的貢獻,奠定了陳郡謝氏為東晉以及南朝的當軸士族。
陳郡袁氏:古老的家族,以陽夏為世居,之後的袁氏支脈多出自這裏。袁氏自漢至陳,代不乏人,為東晉、劉宋、蕭齊、梁、陳王朝所重視,保住了高門華族的地位。
蘭陵蕭氏:開基於東海郡蘭陵縣的望族,東晉末年就已經為天下門閥,又先後建立了兩國,又與隋唐兩代都是姻親,家中子弟皆入卿相之位,堪稱現今江南士族的魁首。
總得來說,現在的江南士族,除了蘭陵蕭氏、琅琊王氏依舊興盛外,其他諸將剩下的,也就是名望了!而且,科舉考試也常常為山東士族壓過一頭,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沒什麽人才了!
“是嗎?不見得的吧!吳參軍,不就是個人才嗎?”
“而且,孤的親軍都尉府-都尉-謝文遠,就是陳郡謝氏出身。”
什麽?吳橫簡直不敢相信:“文遠兄在殿下麾下效力,我還以為他早就,早就沒了呢!”
六座帶福字的橋連接的福堤,東西走向,連接池塘的綠堤,還有水陸交匯,參天樹木的壽堤,都是值得一看的景色。
再說整個餘杭,可看的不僅僅是西溪,還有西湖。
傳說,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裏,並舍其餘杭於此,故名“餘杭”。所以這地方的曆史風貌,由來已久,隻不過是東晉以後名聲才顯赫起來。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三十七年十月癸醜,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那是因為西湖當時還沒有成形。
漢承秦製,餘杭仍稱錢唐。到了東漢,複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餘杭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鬆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東晉鹹和元年,佛門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
隋開皇九年廢郡為州,“杭州”由此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裏九十步,這便是現在的餘杭城。
大業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勾連各運河,從鎮江起,經蘇州等地而達餘杭,全長八百餘裏,就是從餘杭的拱宸橋開始的。
坐在車中,瞭望街景的李承乾,淡淡笑道:“顧參軍很懂曆史啊!”
顧橫淡淡一笑,隨即拱手:“臣出身吳中四姓的顧家,又在這裏長大,故而很是熟悉這裏。”
吳中四姓,即吳郡之顧、陸、朱、張四姓,其代表人物分別為顧雍、陸遜、朱桓、張溫。崛起於東吳,鼎盛於東晉,中衰於劉宋,終衰於梁陳。
“哎,三百年間,興衰演變,到現在,吳中四姓已經泯然眾人了!”,顧橫感歎一聲,麵帶無盡的愁容。
李承乾淡淡一笑:“六朝偏安江左,鹹都建康;吳中地迫都輦,有海陸之饒;而商賈並湊,人文鼎盛。好地方,缺少雄略之主。”
永嘉南渡,衣冠來歸,君子尚禮,黎庶敦龐,土風清嘉,北方戰亂不休,民皆思南,正是大展拳腳之契機。
四姓之衰,就是因為頻繁的改朝換代,一批批人頻繁的你方唱罷我登場,人才就這麽消磨在一場場變亂之中。侯景之亂更是使江南的士族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吳中四姓走向衰落,張氏、顧氏隻有張種、顧野王堪稱。
隋的統一,新興武勳家族和山東世家掌權,又有科舉取代九品中正製,吳中四姓的優勢盡失,衰落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殿下才是真正的博古通今啊!”
“哎,過譽了!孤小時候就是跟文紀和司徒讀了幾本書,與你這樣累世典經之才,是比不了的。”
“孤聽說,張文,朱武,陸忠,顧厚。四家或者江東,現在還有什麽賢才嗎?”
這話的意思是說張家出文人,朱家出武官,陸家人忠誠,顧家人寬厚。朝廷要開發南方,扶持一些聽話的士族是很必要的。
而吳中四姓,有曆史、有底蘊,更沒出過什麽弑君亂國的賊子,扶持他們,可比琅琊王氏這種野心勃勃的家族強多了。
吳橫歎了口氣:“這江東有土生土長的八大家族與中原南渡的四大家族,共計十二家。”
除了吳中四姓外,還有會稽虞氏:會稽四姓之一,江南門閥士族的代表。虞世南便出自虞氏。
會稽魏氏:會稽四姓之一,會稽魏氏源於漢末魏朗、魏伯陽。魏伯陽是煉丹術家,著有《參同契》三卷。六朝時為著名的門閥之一,進入大唐朝後衰落。
會稽孔氏:會稽四姓之一,會稽孔氏於東漢末年南渡,東晉時期,孔氏由次等士族一躍成為東南豪強,又因晉末與劉裕結交,使孔氏成為南朝吳姓士族中的顯貴。劉宋後期,孔氏因參與“義嘉之亂”,受到打擊,後由武轉文,成為典型的文化世族。
會稽謝氏:會稽四姓之一,與陳郡謝氏家族起名。
琅琊王氏: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於琅琊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衣冠南渡、舉族遷居金陵。
琅琊王氏江南的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在南朝末年,與很多士族一樣走向沒落,但依然是一方望族。
陳郡謝氏:陳郡謝氏起家於魏晉時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至偉的貢獻,奠定了陳郡謝氏為東晉以及南朝的當軸士族。
陳郡袁氏:古老的家族,以陽夏為世居,之後的袁氏支脈多出自這裏。袁氏自漢至陳,代不乏人,為東晉、劉宋、蕭齊、梁、陳王朝所重視,保住了高門華族的地位。
蘭陵蕭氏:開基於東海郡蘭陵縣的望族,東晉末年就已經為天下門閥,又先後建立了兩國,又與隋唐兩代都是姻親,家中子弟皆入卿相之位,堪稱現今江南士族的魁首。
總得來說,現在的江南士族,除了蘭陵蕭氏、琅琊王氏依舊興盛外,其他諸將剩下的,也就是名望了!而且,科舉考試也常常為山東士族壓過一頭,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沒什麽人才了!
“是嗎?不見得的吧!吳參軍,不就是個人才嗎?”
“而且,孤的親軍都尉府-都尉-謝文遠,就是陳郡謝氏出身。”
什麽?吳橫簡直不敢相信:“文遠兄在殿下麾下效力,我還以為他早就,早就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