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謀殺了尚書左丞-韋悰,此事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此事又經過張亮掌握的情況,涉及到了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左屯衛大將軍-潞國公-薛萬均,右驍衛大將軍-武安郡公-薛萬徹。
這三將可是滅高昌的功臣,而且與東宮的關係頗近,因而也為此生出了一些謠言,說是太子勾結三位大將,意圖效法陛下,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
而為了防止肘腋之患,一些人尚書給李世民,請陛下將三將收押,審訊,平息謠言,還太子一個清名。
這話聽起來,挺正直的,也是忠誠之言,但怎麽聽,都覺得一部分人是趁機拱火,一些與東宮有仇的人在落井下石,想坑太子一把!
李世民呢,是父親不假,也是君王,且關乎到謀反案,故而為了保險起見,他在承慶殿的廷議中表示,可以按照臣工們說的,收監三將。
諸重臣呢,也是意見存在分歧,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認為獨孤謀犯了事情,那是獨孤謀的事,不能因為韋悰死了,就把他生前說的都當成事實,更不宜輕信一個高昌女人的話。而致使我朝大將蒙冤,受辱!
而以張亮為首的人卻認為,獨孤謀是在殺人滅口,誰都知道他和三將的關係。且誰能保證三將之間就沒什麽貓膩呢?
“抓什麽?啊,為什麽抓?就因為在西州起獲的那筆錢嗎?”
“麴氏高昌享國百年,又是貿易大國,人家就不能有點私房錢了!”
房玄齡越說越是激動,他還給皇帝提了個醒,同朝為臣的,可不都是侯君集那樣的。侯君集有五個兒子,除了候誠外,都在建國、玄武門之時戰死沙場了。侯君集每日的飯食,便隻是鹹菜、豆腐,走到哪兒上任,都會帶著他的鹹菜缸。這樣的人,像是能貪一百萬貫的嗎?
再說說薛家兄弟,河北薛氏曆代將門,世代簪纓,家中的錢財無數,又有大片的土地產業,他們吃喝不愁,又有爵位俸祿,為什麽要冒這麽大的風險呢?
而某些人呢,生性奢侈,至以文錦被廁床,白金飾溺器。與妻偕行,製五彩輿,令十二女子舁之,道路傾駭。勒索屬吏,饋遺巨萬,濫受民訟,勒富人賄,置酒宴會,日費千金,虐殺不辜,怨谘載路。這樣的人,還不是騎著高頭大馬,在長安城中作威作福。
李世民正要問誰,卻不想李承乾占了出來,他提議令令三臣在家,等候堪問,他們的職權由副手代行,這也符合我朝厚待功臣的國策。
可李世民正在火上,那裏聽得了這些,再加上太子與這三人存在利害關係,此事又映射東宮,他自然是有火氣的。
於是,李世民反而拍板,同意了張亮等人的諫言,將三臣下獄堪問。
“兒臣認為不妥!”
“這是朕的旨意,能有什麽不妥!你難道想忤逆君父嗎?”
以道侍君,不可則止,這才是聰明人的選擇,太子一向聰明,為什麽會在這種拎不清呢!他難道不知道,陛下在這個時候,是什麽都能幹得出來的嗎?
可李承乾還是在諸臣差異的目光下,麵色冷峻的言道:“將帥出師,主於克敵,苟能克敵,雖貪可賞;若其敗績,雖廉可誅。是以漢之李廣利、陳湯,晉之王浚,隋之韓擒虎,皆負罪譴,.........,由是觀之,將帥之臣,廉慎者寡,貪求者眾。”
前番,侯君集馬病蚛顙,行軍總管趙元楷親以指沾其膿而嗅之,禦史彈劾其以同袍之情,諂媚主帥,乃小人行徑,故而左遷其括州刺史。
現在,又說侯君集貪瀆,還要謀反,是要把他置於死地嗎?難道說,他打高昌,並吞一國,打錯了?
李世民被說的一時語塞,但礙於君王的麵子,還是怒喝了一聲:“高明,你不要太過分!”
哼!“這是君前奏對,朝廷有規製,請陛下稱太子!”
你!李世民指了指李承乾:“你這個忤逆的東西,莫不是要氣死朕,你來做這個皇帝?”
李承乾撩起下擺,跪在地上,義正辭嚴的回道:“家有正子不敗其家,國有諍臣不忘其國!”
李世民被氣笑了:“哦,照著你這麽說,我大唐也得像秦、隋一樣,二世而亡了!”
李承乾別過頭去:“難說!”
李世民的火徹底被拱起來,連著推開長孫無忌、房玄齡、岑文本三臣,徑到李承乾麵前,抬腳就一腳,正踹到了太子的胸口上。
被踹飛的李承乾,一口血就噴了出來,李恪見狀,也是跑了過去,趴在李承乾的身上。
“父皇,父皇息怒!大兄,太子,他不是有意頂撞您的。”
“父皇,您要是覺得過不去,就打兒臣,不要打大兄,他身上的暗傷還沒好呢!”
第一次參加廷議的晉王李治也是懵逼了,他彎腰摸了一下,確定自己沒眼花,真的是血,也是哇的一下哭了出來。
爬過去抱著李世民的大腿,請求父皇不要把大哥打死,如果要打死的話,那就把他先打死吧!
而李泰呢,看到其他兩兄弟都這樣了,他也不能閑著,於是上前扯住了李世民的袖子。
“父皇,兒臣以往與太子是有些不睦,但兒臣相信,他是不會謀反的,更不會勾連三位大將。”
魏王之言一出,除了李世民之外,殿內所有的人都不自主的看向張亮。魏王出來求情不奇怪,兩位皇子都動了,他要是不動,那就是不懂孝悌。
可魏王竟然公開承認與太子不睦,這就很說明問題了,說明張亮做的這些事,跟他沒有關係啊!
那張亮與東宮這麽公開的叫板,是為了什麽呢?殿內的都是聰明人,知道就行了,他們誰也沒說出來,甚至連一向是噴子的魏征都沒動。
怒火之下的李世民,指著李承乾,重重的哼道:“圈禁,把這個逆子,給朕圈禁在東宮,沒有朕的旨意,不得外出!”
這三將可是滅高昌的功臣,而且與東宮的關係頗近,因而也為此生出了一些謠言,說是太子勾結三位大將,意圖效法陛下,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
而為了防止肘腋之患,一些人尚書給李世民,請陛下將三將收押,審訊,平息謠言,還太子一個清名。
這話聽起來,挺正直的,也是忠誠之言,但怎麽聽,都覺得一部分人是趁機拱火,一些與東宮有仇的人在落井下石,想坑太子一把!
李世民呢,是父親不假,也是君王,且關乎到謀反案,故而為了保險起見,他在承慶殿的廷議中表示,可以按照臣工們說的,收監三將。
諸重臣呢,也是意見存在分歧,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認為獨孤謀犯了事情,那是獨孤謀的事,不能因為韋悰死了,就把他生前說的都當成事實,更不宜輕信一個高昌女人的話。而致使我朝大將蒙冤,受辱!
而以張亮為首的人卻認為,獨孤謀是在殺人滅口,誰都知道他和三將的關係。且誰能保證三將之間就沒什麽貓膩呢?
“抓什麽?啊,為什麽抓?就因為在西州起獲的那筆錢嗎?”
“麴氏高昌享國百年,又是貿易大國,人家就不能有點私房錢了!”
房玄齡越說越是激動,他還給皇帝提了個醒,同朝為臣的,可不都是侯君集那樣的。侯君集有五個兒子,除了候誠外,都在建國、玄武門之時戰死沙場了。侯君集每日的飯食,便隻是鹹菜、豆腐,走到哪兒上任,都會帶著他的鹹菜缸。這樣的人,像是能貪一百萬貫的嗎?
再說說薛家兄弟,河北薛氏曆代將門,世代簪纓,家中的錢財無數,又有大片的土地產業,他們吃喝不愁,又有爵位俸祿,為什麽要冒這麽大的風險呢?
而某些人呢,生性奢侈,至以文錦被廁床,白金飾溺器。與妻偕行,製五彩輿,令十二女子舁之,道路傾駭。勒索屬吏,饋遺巨萬,濫受民訟,勒富人賄,置酒宴會,日費千金,虐殺不辜,怨谘載路。這樣的人,還不是騎著高頭大馬,在長安城中作威作福。
李世民正要問誰,卻不想李承乾占了出來,他提議令令三臣在家,等候堪問,他們的職權由副手代行,這也符合我朝厚待功臣的國策。
可李世民正在火上,那裏聽得了這些,再加上太子與這三人存在利害關係,此事又映射東宮,他自然是有火氣的。
於是,李世民反而拍板,同意了張亮等人的諫言,將三臣下獄堪問。
“兒臣認為不妥!”
“這是朕的旨意,能有什麽不妥!你難道想忤逆君父嗎?”
以道侍君,不可則止,這才是聰明人的選擇,太子一向聰明,為什麽會在這種拎不清呢!他難道不知道,陛下在這個時候,是什麽都能幹得出來的嗎?
可李承乾還是在諸臣差異的目光下,麵色冷峻的言道:“將帥出師,主於克敵,苟能克敵,雖貪可賞;若其敗績,雖廉可誅。是以漢之李廣利、陳湯,晉之王浚,隋之韓擒虎,皆負罪譴,.........,由是觀之,將帥之臣,廉慎者寡,貪求者眾。”
前番,侯君集馬病蚛顙,行軍總管趙元楷親以指沾其膿而嗅之,禦史彈劾其以同袍之情,諂媚主帥,乃小人行徑,故而左遷其括州刺史。
現在,又說侯君集貪瀆,還要謀反,是要把他置於死地嗎?難道說,他打高昌,並吞一國,打錯了?
李世民被說的一時語塞,但礙於君王的麵子,還是怒喝了一聲:“高明,你不要太過分!”
哼!“這是君前奏對,朝廷有規製,請陛下稱太子!”
你!李世民指了指李承乾:“你這個忤逆的東西,莫不是要氣死朕,你來做這個皇帝?”
李承乾撩起下擺,跪在地上,義正辭嚴的回道:“家有正子不敗其家,國有諍臣不忘其國!”
李世民被氣笑了:“哦,照著你這麽說,我大唐也得像秦、隋一樣,二世而亡了!”
李承乾別過頭去:“難說!”
李世民的火徹底被拱起來,連著推開長孫無忌、房玄齡、岑文本三臣,徑到李承乾麵前,抬腳就一腳,正踹到了太子的胸口上。
被踹飛的李承乾,一口血就噴了出來,李恪見狀,也是跑了過去,趴在李承乾的身上。
“父皇,父皇息怒!大兄,太子,他不是有意頂撞您的。”
“父皇,您要是覺得過不去,就打兒臣,不要打大兄,他身上的暗傷還沒好呢!”
第一次參加廷議的晉王李治也是懵逼了,他彎腰摸了一下,確定自己沒眼花,真的是血,也是哇的一下哭了出來。
爬過去抱著李世民的大腿,請求父皇不要把大哥打死,如果要打死的話,那就把他先打死吧!
而李泰呢,看到其他兩兄弟都這樣了,他也不能閑著,於是上前扯住了李世民的袖子。
“父皇,兒臣以往與太子是有些不睦,但兒臣相信,他是不會謀反的,更不會勾連三位大將。”
魏王之言一出,除了李世民之外,殿內所有的人都不自主的看向張亮。魏王出來求情不奇怪,兩位皇子都動了,他要是不動,那就是不懂孝悌。
可魏王竟然公開承認與太子不睦,這就很說明問題了,說明張亮做的這些事,跟他沒有關係啊!
那張亮與東宮這麽公開的叫板,是為了什麽呢?殿內的都是聰明人,知道就行了,他們誰也沒說出來,甚至連一向是噴子的魏征都沒動。
怒火之下的李世民,指著李承乾,重重的哼道:“圈禁,把這個逆子,給朕圈禁在東宮,沒有朕的旨意,不得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