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方念這個案子,李承乾上書天子,請求加強對官員的監察、查辦力度。
其一,設立銅匭:鼓勵告密,對舉報犯有罪行過失官員的人,一經查實,授予重獎;即便舉報無實,舉報者也無須承擔任何責任。如此,必然四方告密者蜂起,官必重足屏息,隻得收斂起貪贓枉法之心。
其二,將禦史台一分為二,分設肅政左右台,加強對官員的監察。左肅政台,專司糾察中央百官和軍隊。右肅政台,專門負責京畿地區和地方各州縣官員的按察。並將監察禦史,由之前的十八人,增至八十一人。形成左台以察朝廷,右台以澄郡縣的糾察格局,左、右兩台迭相糾正。
其三,李承乾還起起草了新的監察法規《巡察六條》和《風俗廉察四十八條》以擴大監察範圍。
其四,授予三法司重權,允許他們在審核官吏的案件中,適當的使用肉刑,迫使地方官員畏之如虎,如此以身試法者則會日益減少。
比如說:受財枉法,官員收受了賄賂後違背法律做出決定。按其受財“贓”的多少量刑,“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絞”。
受財不枉法,官員雖然接受當事人的錢財,但在裁決上並沒有違反任何律法。則凡是計贓“滿一尺,杖九十”;以上遞加至滿三十匹以上,處“加役流”。
受所監臨,官員收受自己部下及所管轄內百姓財物,而未有具體的所求,無違律法,則計贓“一尺笞四十,一匹加一等,八匹徒一年,八匹以上加一等”,贓滿五十匹以上,處流二千裏。
在李承乾看來,官員瀆職受賄,是曆朝曆代無解的施政難題。朝廷賦予官員驅使百姓、裁判、予奪大權,自然也就難以防止權力的濫用,或與錢財換取權力。朝廷專門設立的監察係統也不在於防止官員瀆職受賄,而更著重於檢測官員對朝廷的忠誠。
李承乾是理智的,他並沒有將目標放在完全的消滅上,而是將其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以此穩定朝廷的統治秩序。
《尚書》中說: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貪瀆是最容易形成朋黨的,所以韓非子說:大臣兩重,父兄眾強,內黨外援以爭事勢者,可亡也。貪瀆滋生朋黨,朋黨則國家危亡,因此當設諫以綱獨為,舉錯以觀奸動,罰比周而賞異,誅毋謁而罪同。
對於太子所奏之事,李世民自然是讚同的,所以旨意很快就發到了尚書省:太子所奏,一子不改,按此辦理,不得有誤。
有了皇帝的禦批,那自然不是問題了,在房玄齡、岑文本的主持下,監察事宜迅速展開。而受益於左右肅政台的政策,褚遂良得以與蕭瑀平起平坐,晉為右肅政台大夫,平分禦史大夫之權。這自然也引起了蕭瑀的不滿,但他清楚,這個事埋怨太子是沒用的,皇帝不點頭,還能有這個事嗎?
所以,這次,蕭瑀把目標對準了左仆射-房玄齡,當年他和李靖把自己從仆射的位置拉下來,蕭瑀也要把他拉下來一次。
蕭瑀彈劾房玄齡拉幫結派,謀權篡位。
李世民聞言勃然大怒,當麵斥責蕭瑀道:"房玄齡忠心為國,豈會做出謀逆之事?你這樣誣陷忠良,是要挑撥離間,動搖朝廷嗎?"
可蕭瑀並不退縮,據理力爭道:"房玄齡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早晚會釀成大禍。陛下若不及早防範,恐怕會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啊!"
李世民最是聽不得,別人拿他跟楊廣比了,於是拍案而起:“蕭時文,你簡直是胡言亂語,荒唐至極!房玄齡從朕數十年忠心耿耿,朕豈會看不清?你若再敢口出狂言,休怪朕對你不客氣!"
蕭瑀見皇帝盛怒不止,竟然冷冷哼了一聲,拱了拱手,徑直轉身告退,直接把皇帝晾在那裏了!
別說李世民沒想到,李承乾、李恪都驚呆了,這老東西真是不知道啥叫天可汗啊,跟著皇帝玩這一手,你這不是找死嗎?居功自傲,也沒有這樣的吧!
果不其然,怒不可遏的李世民,拍著禦案對兄弟倆吼道:“蕭瑀反了,反了啊他!傳旨,傳旨,把這個老東西,關到大牢去!”
李承乾和李恪雖然討厭蕭瑀,但這家夥畢竟是開國功臣,輔佐陛下近二十年,也曾隨陛下上陣,這功勞還是苦勞都是有的。光因為他諫言彈劾,便將其下獄,實在是有些過了。
雖然兄弟倆不想承認,但人家蕭瑀雖然功高權重,卻從常常身著布衣,蹬著草鞋,深入民間,體察民瘼。他體恤百姓疾苦,為政清廉,在民間的聲望那是相當的好。每當他被貶謫,百姓們都會自發來為他送行,甚至跪在馬前,苦苦哀求他留下。
蕭瑀總是含淚與百姓告別,安慰他們好生過活,他還會回來的,為大家多做好事的。百姓們聽了,無不感動得痛哭流涕。他們紛紛跪拜在地,連連祝福蕭瑀早日歸來,再造福一方百姓。所以這麽多年了,李承乾一直沒把怎麽樣,就是怕百姓罵啊!
而且,兄弟倆也知道,蕭瑀這輩子在父皇手裏起起落落的,那次陛下都因為念舊放過他,又何必這麽做的。
本來,他倆以為,給了個台階,讓父皇下了就得了,可沒成想父皇這次來真的,直接把禦案掀了,還怒吼著把翟長孫、馬宣良叫了進來!
“去,你們兩個去!帶著百騎去,把蕭瑀給朕抓起來,好好的審,嚴格的審,看看是誰,給了他這麽的膽子,忤逆於朕的!”
二將見陛下的臉都紅了,也知道陛下動了真火,所以當即拱手應諾。
而李承乾兄弟倆,正要進言勸說,卻被李世民一個凶狠的眼神定在原地,嘴邊的話也是生生的咽了下去。
是啊,蕭瑀說到底也是老四的人,跟他倆有什麽關係,哥倆用得著為了他,跟父皇擰著來嗎?
其一,設立銅匭:鼓勵告密,對舉報犯有罪行過失官員的人,一經查實,授予重獎;即便舉報無實,舉報者也無須承擔任何責任。如此,必然四方告密者蜂起,官必重足屏息,隻得收斂起貪贓枉法之心。
其二,將禦史台一分為二,分設肅政左右台,加強對官員的監察。左肅政台,專司糾察中央百官和軍隊。右肅政台,專門負責京畿地區和地方各州縣官員的按察。並將監察禦史,由之前的十八人,增至八十一人。形成左台以察朝廷,右台以澄郡縣的糾察格局,左、右兩台迭相糾正。
其三,李承乾還起起草了新的監察法規《巡察六條》和《風俗廉察四十八條》以擴大監察範圍。
其四,授予三法司重權,允許他們在審核官吏的案件中,適當的使用肉刑,迫使地方官員畏之如虎,如此以身試法者則會日益減少。
比如說:受財枉法,官員收受了賄賂後違背法律做出決定。按其受財“贓”的多少量刑,“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絞”。
受財不枉法,官員雖然接受當事人的錢財,但在裁決上並沒有違反任何律法。則凡是計贓“滿一尺,杖九十”;以上遞加至滿三十匹以上,處“加役流”。
受所監臨,官員收受自己部下及所管轄內百姓財物,而未有具體的所求,無違律法,則計贓“一尺笞四十,一匹加一等,八匹徒一年,八匹以上加一等”,贓滿五十匹以上,處流二千裏。
在李承乾看來,官員瀆職受賄,是曆朝曆代無解的施政難題。朝廷賦予官員驅使百姓、裁判、予奪大權,自然也就難以防止權力的濫用,或與錢財換取權力。朝廷專門設立的監察係統也不在於防止官員瀆職受賄,而更著重於檢測官員對朝廷的忠誠。
李承乾是理智的,他並沒有將目標放在完全的消滅上,而是將其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以此穩定朝廷的統治秩序。
《尚書》中說: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貪瀆是最容易形成朋黨的,所以韓非子說:大臣兩重,父兄眾強,內黨外援以爭事勢者,可亡也。貪瀆滋生朋黨,朋黨則國家危亡,因此當設諫以綱獨為,舉錯以觀奸動,罰比周而賞異,誅毋謁而罪同。
對於太子所奏之事,李世民自然是讚同的,所以旨意很快就發到了尚書省:太子所奏,一子不改,按此辦理,不得有誤。
有了皇帝的禦批,那自然不是問題了,在房玄齡、岑文本的主持下,監察事宜迅速展開。而受益於左右肅政台的政策,褚遂良得以與蕭瑀平起平坐,晉為右肅政台大夫,平分禦史大夫之權。這自然也引起了蕭瑀的不滿,但他清楚,這個事埋怨太子是沒用的,皇帝不點頭,還能有這個事嗎?
所以,這次,蕭瑀把目標對準了左仆射-房玄齡,當年他和李靖把自己從仆射的位置拉下來,蕭瑀也要把他拉下來一次。
蕭瑀彈劾房玄齡拉幫結派,謀權篡位。
李世民聞言勃然大怒,當麵斥責蕭瑀道:"房玄齡忠心為國,豈會做出謀逆之事?你這樣誣陷忠良,是要挑撥離間,動搖朝廷嗎?"
可蕭瑀並不退縮,據理力爭道:"房玄齡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早晚會釀成大禍。陛下若不及早防範,恐怕會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啊!"
李世民最是聽不得,別人拿他跟楊廣比了,於是拍案而起:“蕭時文,你簡直是胡言亂語,荒唐至極!房玄齡從朕數十年忠心耿耿,朕豈會看不清?你若再敢口出狂言,休怪朕對你不客氣!"
蕭瑀見皇帝盛怒不止,竟然冷冷哼了一聲,拱了拱手,徑直轉身告退,直接把皇帝晾在那裏了!
別說李世民沒想到,李承乾、李恪都驚呆了,這老東西真是不知道啥叫天可汗啊,跟著皇帝玩這一手,你這不是找死嗎?居功自傲,也沒有這樣的吧!
果不其然,怒不可遏的李世民,拍著禦案對兄弟倆吼道:“蕭瑀反了,反了啊他!傳旨,傳旨,把這個老東西,關到大牢去!”
李承乾和李恪雖然討厭蕭瑀,但這家夥畢竟是開國功臣,輔佐陛下近二十年,也曾隨陛下上陣,這功勞還是苦勞都是有的。光因為他諫言彈劾,便將其下獄,實在是有些過了。
雖然兄弟倆不想承認,但人家蕭瑀雖然功高權重,卻從常常身著布衣,蹬著草鞋,深入民間,體察民瘼。他體恤百姓疾苦,為政清廉,在民間的聲望那是相當的好。每當他被貶謫,百姓們都會自發來為他送行,甚至跪在馬前,苦苦哀求他留下。
蕭瑀總是含淚與百姓告別,安慰他們好生過活,他還會回來的,為大家多做好事的。百姓們聽了,無不感動得痛哭流涕。他們紛紛跪拜在地,連連祝福蕭瑀早日歸來,再造福一方百姓。所以這麽多年了,李承乾一直沒把怎麽樣,就是怕百姓罵啊!
而且,兄弟倆也知道,蕭瑀這輩子在父皇手裏起起落落的,那次陛下都因為念舊放過他,又何必這麽做的。
本來,他倆以為,給了個台階,讓父皇下了就得了,可沒成想父皇這次來真的,直接把禦案掀了,還怒吼著把翟長孫、馬宣良叫了進來!
“去,你們兩個去!帶著百騎去,把蕭瑀給朕抓起來,好好的審,嚴格的審,看看是誰,給了他這麽的膽子,忤逆於朕的!”
二將見陛下的臉都紅了,也知道陛下動了真火,所以當即拱手應諾。
而李承乾兄弟倆,正要進言勸說,卻被李世民一個凶狠的眼神定在原地,嘴邊的話也是生生的咽了下去。
是啊,蕭瑀說到底也是老四的人,跟他倆有什麽關係,哥倆用得著為了他,跟父皇擰著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