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與李恪兄弟倆進大理寺正堂,便見一個鶴發老者,拿著拐棍在瞧孫伏伽,堂堂的大理寺卿,金紫光祿大夫,愣是陪著笑臉,連個屁都不敢放!
而老頭呢,看到李承乾來了,也是拄棍過來,往地上一座,當即哭天抹淚起來。
見這老頭如此,李承乾和李恪也是相覷無奈,原因很簡單,這個老東西,他倆都認識。
老頭叫王長諧,出身京兆王氏,是晉陽起兵的六統軍之一,也是唐軍的創始元老,跟劉弘基、長孫順德兩個老流氓是一批的!
大唐建國後,出任左武衛大將軍,爵平原郡公,貞觀後出外任,先後擔任秦州都督、會州都督。
王長諧履曆有點負責,他很早就追隨李淵了,後來又先後跟著李建成和皇帝,功勞、苦勞都是有的,可以說是李氏的家臣。年紀大,資格老,誰見了得讓幾分!
“我說平原郡公,你是受了多大的委屈,跑到大理寺來了,有事,你到東宮與孤說嘛!”
王長諧甩了下袖子:“老臣要告房玄齡,那個兔崽子憑什麽壓著我孫子,不讓他升官,一定是受了別人的賄賂!”
李承乾和李恪算是知道孫伏伽為什麽無奈了,就他告的這個人,別說大理寺了,就算是告到禦前也告不倒啊!
不過,說到賄賂,房玄齡是否受賄,暫且不說,他王長諧在做會州都督的時候,就是因為受賄被禦史台彈劾,才丟了官職的吧!要不是陛下念舊,赦免了他,老頭子造就被充軍發配了吧!
是,老頭子有背景,王氏定著三房:一曰琅邪王氏,二曰太原王氏,三曰京兆王氏。作為京兆王氏的領頭羊,他有資格稱呼秦王府的小謀士-房玄齡為小子。
但現在,世道畢竟變了,人家房玄齡可是二十年的太平宰相,李承乾這個太子也是要以師禮待之的。所以,彈劾他也好,告他也罷,都要三思而行。
王長諧不樂意了,在李恪的攙扶站了起來,重重的拄著拐棍:“屁宰相!老臣做統軍的時候,他還是個吃白飯的落魄書生呢!”
“殿下,你可不能偏向那兔崽子,得為老臣做主啊,咱們才是一家人啊!”
李承乾能說什麽隻是讓崔鈺搬了把椅子過來,請王長諧坐下,喝口茶,慢慢說!
王長諧隻有一個兒子,叫王德元在唐州做刺史,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還有三個孫子,次孫王九言在並州做司馬,三孫王士會在陸渾做縣令。
而王長諧做重視的,則是長孫-王九言,老頭子認為這個長孫最像年輕時的他,所在他身上花費的心血最多,還特意去求了陛下,把在留在長安做官,現任雍州司馬!
去歲北征後,侯君集轉兵部尚書,與崔敦禮共掌兵事,皇帝便讓馬周以中書令的身份,署理吏部尚書之事。而馬周呢,認為四時都在選官,實在麻煩了,所以早年初時奏請恢複原有選官周期,於每年十一月開始甄選,第二年三月完畢,陛下也覺得很有道理,便允準了!
也就是說,如果在三月份,沒有接到升遷的命令,那這一年就可白搭了!官場上的事,從來都是錯一步,步步錯,老王雖然年紀大了,但這個道理,他還是明白的。他特地找人打聽了,吏部今年本來是把王九言放在升遷名單中的,結果到了房玄齡手裏,他剔除了一些,其中就包括他的孫子。
房玄齡是重臣不假,更是人人都惹不起的存在,但這些人中,絕對不包括他王長諧,在老頭子看來,房玄齡就是在跟他叫板,是在跟他過不去,所以他找上門去了!結果呢,房玄齡跟他雲山霧罩的說了一堆,愣是把老王繞蒙了。回家想想不對,所以他便來大理寺狀告房玄齡了!
可他沒想到,現在的官,跟前隋那些狗東西一樣,都是媚上的東西,根本不敢為民做主!這怎麽行呢!老子們跟著先帝、陛下打小這天下,怎麽能讓這些壞東西當國呢,所以他打算先教育孫伏伽,然後再殺到梁國公府上去,教訓房玄齡!
聽到老頭子這話,李承乾也很是無奈,選官嘛,自然有上有下,並不是說上了名單,就一定能選上。把不太適合人剔除,是宰相的職權,李承乾也不能說人家不對!
當然,老臣的顏麵是要顧忌的,否則傳出去了,還以為他這個太子,在監國期間虐待老臣呢!
“王公,把九言調到詹事府去,你看可好?孤給他升一級,讓他跟著上官儀當差,你可滿意!”
老頭子是老了,但還沒傻,如果能調到東宮去,就是不升也是自家孫子賺了,誰不知道太子儲位穩固,一定是明天的皇上!成了潛邸之臣,有好出身,比什麽都重要!
“那給殿下麵子?”
“對嘛,看在孤的麵上,這事就算了!”
“好吧!老臣聽殿下的!”
望著老頭子離去的背影,孫伏伽搖頭苦笑:“臣當了這麽多年的官,第一見這麽要官的!”
李承乾笑了笑:“王公還是不一樣的!他在戰場上救過先帝的命,這樣資曆的元老不多了,照顧一二也是應該的!”
他要是真去找房玄齡鬧了,房玄齡年紀也大了,他倆要是誰有個好歹,那丟臉的也是朝廷。
陛下引兵在外征戰,很是不容易,長安萬世都要以穩為準,隻要不過分的事,該過的就要過,不能太較真。
而且,王九言的官箴不錯,精明能幹,屢有政績,提一級使用也是應有之意。
“行了,說正事,孤和三弟來,是因為你倆上那個本章。說說,到底怎麽情況!”
說到這個,孫伏伽指了指了案上,崔鈺立刻跑了過去,把卷宗拿了過來,呈給了太子。
“殿下,臣以為這個事很不尋常,與殿下說的天宗派搞事情,很有可能有關!”
哦,李承乾掃了一眼,眉頭漸漸皺起來,然後把卷宗交給李恪,隨即對二臣言道:“人呢,提出來,孤要親自審問!”
而老頭呢,看到李承乾來了,也是拄棍過來,往地上一座,當即哭天抹淚起來。
見這老頭如此,李承乾和李恪也是相覷無奈,原因很簡單,這個老東西,他倆都認識。
老頭叫王長諧,出身京兆王氏,是晉陽起兵的六統軍之一,也是唐軍的創始元老,跟劉弘基、長孫順德兩個老流氓是一批的!
大唐建國後,出任左武衛大將軍,爵平原郡公,貞觀後出外任,先後擔任秦州都督、會州都督。
王長諧履曆有點負責,他很早就追隨李淵了,後來又先後跟著李建成和皇帝,功勞、苦勞都是有的,可以說是李氏的家臣。年紀大,資格老,誰見了得讓幾分!
“我說平原郡公,你是受了多大的委屈,跑到大理寺來了,有事,你到東宮與孤說嘛!”
王長諧甩了下袖子:“老臣要告房玄齡,那個兔崽子憑什麽壓著我孫子,不讓他升官,一定是受了別人的賄賂!”
李承乾和李恪算是知道孫伏伽為什麽無奈了,就他告的這個人,別說大理寺了,就算是告到禦前也告不倒啊!
不過,說到賄賂,房玄齡是否受賄,暫且不說,他王長諧在做會州都督的時候,就是因為受賄被禦史台彈劾,才丟了官職的吧!要不是陛下念舊,赦免了他,老頭子造就被充軍發配了吧!
是,老頭子有背景,王氏定著三房:一曰琅邪王氏,二曰太原王氏,三曰京兆王氏。作為京兆王氏的領頭羊,他有資格稱呼秦王府的小謀士-房玄齡為小子。
但現在,世道畢竟變了,人家房玄齡可是二十年的太平宰相,李承乾這個太子也是要以師禮待之的。所以,彈劾他也好,告他也罷,都要三思而行。
王長諧不樂意了,在李恪的攙扶站了起來,重重的拄著拐棍:“屁宰相!老臣做統軍的時候,他還是個吃白飯的落魄書生呢!”
“殿下,你可不能偏向那兔崽子,得為老臣做主啊,咱們才是一家人啊!”
李承乾能說什麽隻是讓崔鈺搬了把椅子過來,請王長諧坐下,喝口茶,慢慢說!
王長諧隻有一個兒子,叫王德元在唐州做刺史,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還有三個孫子,次孫王九言在並州做司馬,三孫王士會在陸渾做縣令。
而王長諧做重視的,則是長孫-王九言,老頭子認為這個長孫最像年輕時的他,所在他身上花費的心血最多,還特意去求了陛下,把在留在長安做官,現任雍州司馬!
去歲北征後,侯君集轉兵部尚書,與崔敦禮共掌兵事,皇帝便讓馬周以中書令的身份,署理吏部尚書之事。而馬周呢,認為四時都在選官,實在麻煩了,所以早年初時奏請恢複原有選官周期,於每年十一月開始甄選,第二年三月完畢,陛下也覺得很有道理,便允準了!
也就是說,如果在三月份,沒有接到升遷的命令,那這一年就可白搭了!官場上的事,從來都是錯一步,步步錯,老王雖然年紀大了,但這個道理,他還是明白的。他特地找人打聽了,吏部今年本來是把王九言放在升遷名單中的,結果到了房玄齡手裏,他剔除了一些,其中就包括他的孫子。
房玄齡是重臣不假,更是人人都惹不起的存在,但這些人中,絕對不包括他王長諧,在老頭子看來,房玄齡就是在跟他叫板,是在跟他過不去,所以他找上門去了!結果呢,房玄齡跟他雲山霧罩的說了一堆,愣是把老王繞蒙了。回家想想不對,所以他便來大理寺狀告房玄齡了!
可他沒想到,現在的官,跟前隋那些狗東西一樣,都是媚上的東西,根本不敢為民做主!這怎麽行呢!老子們跟著先帝、陛下打小這天下,怎麽能讓這些壞東西當國呢,所以他打算先教育孫伏伽,然後再殺到梁國公府上去,教訓房玄齡!
聽到老頭子這話,李承乾也很是無奈,選官嘛,自然有上有下,並不是說上了名單,就一定能選上。把不太適合人剔除,是宰相的職權,李承乾也不能說人家不對!
當然,老臣的顏麵是要顧忌的,否則傳出去了,還以為他這個太子,在監國期間虐待老臣呢!
“王公,把九言調到詹事府去,你看可好?孤給他升一級,讓他跟著上官儀當差,你可滿意!”
老頭子是老了,但還沒傻,如果能調到東宮去,就是不升也是自家孫子賺了,誰不知道太子儲位穩固,一定是明天的皇上!成了潛邸之臣,有好出身,比什麽都重要!
“那給殿下麵子?”
“對嘛,看在孤的麵上,這事就算了!”
“好吧!老臣聽殿下的!”
望著老頭子離去的背影,孫伏伽搖頭苦笑:“臣當了這麽多年的官,第一見這麽要官的!”
李承乾笑了笑:“王公還是不一樣的!他在戰場上救過先帝的命,這樣資曆的元老不多了,照顧一二也是應該的!”
他要是真去找房玄齡鬧了,房玄齡年紀也大了,他倆要是誰有個好歹,那丟臉的也是朝廷。
陛下引兵在外征戰,很是不容易,長安萬世都要以穩為準,隻要不過分的事,該過的就要過,不能太較真。
而且,王九言的官箴不錯,精明能幹,屢有政績,提一級使用也是應有之意。
“行了,說正事,孤和三弟來,是因為你倆上那個本章。說說,到底怎麽情況!”
說到這個,孫伏伽指了指了案上,崔鈺立刻跑了過去,把卷宗拿了過來,呈給了太子。
“殿下,臣以為這個事很不尋常,與殿下說的天宗派搞事情,很有可能有關!”
哦,李承乾掃了一眼,眉頭漸漸皺起來,然後把卷宗交給李恪,隨即對二臣言道:“人呢,提出來,孤要親自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