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肅政台大夫-銀青光祿大夫-高季輔,上了一份本章,送到了顯德殿,李承乾看完,則是搖頭苦笑。
高季輔的在奏疏中,主要提到了五條:其一,減少對百姓的徭役。其二,提拔、重用正直清廉的官員。其三,提高地方官員的薪俸。其四,抑製公侯勳戚的奢靡之風。其五,提高皇弟在皇子麵前的威嚴。
前四條,都沒什麽毛病,關鍵是第五條,提高皇弟在皇子麵前的威嚴。眾所周知,今上強勢,他後麵的皇弟,哪個不是畏君如虎戰戰兢兢的。
老子強勢,兒子也不能太差了!年長的幾位皇子,又因為年紀與諸皇叔相仿,也不太拿諸皇叔當回事。
魏王-李泰、吳王-李恪、蜀王-李愔,包括那個被圈在宗正寺的齊庶人-李佑,誰拿皇叔們當過事,動輒是呼來喝去的。
而諸皇子中,最過分的,當屬太子,太子年長,地位尊崇,有半君的身份,所以對諸皇叔更不當回事了,不僅直呼諸皇叔之名,有時候還會動手,視諸皇叔如稚子一般。
宗室也就是帝王的宗族。高祖建國以後,大封宗室。祖父、父及本人之子都被封王,讓他們成為皇室的分支,總有有二十房之多。宗室為國家屏障,諸皇子如此對待皇叔,是在形成對立,製造矛盾,而漢景帝七國之亂,晉室八王之亂,都是宗室與天子離心離德所致,此二者誠可謂戒也!
呼!李承乾長出一口氣,自從他北征薛延陀回來,好像沒什麽人敢這麽明著彈劾他了,這個高季輔膽子倒是大的狠啊!
“高卿,你的膽子很大嘛!”
“也是,你的資曆老,出身好,膽子自然就大!”
高季輔出身渤海高氏,與高士廉、高侃是同宗,所以與李承乾也算是沾親帶故。
別看他四十出頭,年紀不大,但年輕時候精通武藝的狠人,其兄高元道在汲縣擔任縣令,結果在叛亂中為亂匪所殺。高季輔親自率眾出城,手刃仇人,將其首級祭於兄長墓前。
隋末的時候,更是糾集數千人,參與農民起義。學問不錯,能說會道,幹的是風生水起,為李密看重招為帳下。武德元年,他與李育德、劉德威、賈閏甫等一同投效大唐,為陟州總管府戶曹參軍。
九年後,也就是貞觀元年,晉監察禦史,手裏握上了筆杆子,他可開始奮筆疾書,經常彈劾勳貴,甚至連尉遲恭、程知節、劉弘基、長孫順德這種從不講理的老流氓,他都不放過。也因為這個脾氣,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貞觀以來,高季輔多次上疏,陳述時政得失,有很多良言都被皇帝采納,因而還賜了一塊鍾乳石給他,說他進獻的良言,如同藥石一樣,能救治國家。便賜予藥石作為回報。所以高季輔也是當朝眾多的言官中,比較突出的存在。號稱,沒什麽人是他不敢參的,今天李承乾算是見識了,他連自己這個板上釘釘的未來天子都敢彈劾!
高季輔不卑不亢的回道:“魏文貞公生前,曾向陛下諫言,治吏之道知、用、任、信、不使小人參之。所以陛下說: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民,犯顏正諫,匡朕之違者,唯魏征而已。”
“臣的才能,不及魏文貞公三分,但臣的骨頭卻是硬的。”
李承乾笑了:“魏征有大誌,大恥小節,博通群書,頗明王霸之術,乃是本朝文臣的標榜。高卿追隨先賢之道,孤也沒法說你不對!”
高祖的兒子,都能像李元景、李元軌一樣,倒是還能湊合。但大多數都跟李元嬰、李元祥一樣,都是些奇葩的敗類,身上的毛病太多了,所以馬周等臣工都不止一次向陛下諫言,不要授予他們都督、刺史的官職,讓他們參與地方政務,因為這麽做對大唐的百姓不好!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齊家為什麽在治國之前,因為隻有先把家管好了,才能更好的治理天下。高季輔打過仗,應該清楚,人員上百星星形形色色,李氏皇族的近遠宗親何止幾百上千。隴西李氏,家大業大,人員難免良莠不齊,所以尊重隻能是相對,都給他們供起來,他們敢在宗廟外吹喇叭,信不信!
要問李承乾什麽態度,就是什麽人,什麽對待!再說了,李承乾就算管他們叫叔叔,以禮相待,也得看他們能不能接得住!
不信的話,李承乾可以跟他打個賭,過年了,諸王都要回京,在宮宴上,李承乾挨個給他們敬酒,高季輔可以看看,他們敢不敢喝!
李承乾保證,他們保證都跟磕頭蟲一樣,不扶都不敢起來。
聽了太子這話,高季輔也是有些愕然,他忘了,李承乾是做了十九年的太子的,整整壓了他們十九年,現在在他們的心裏,李承乾才是真正的皇叔,他們是小的。
但李承乾是君父,他這樣沒什麽問題,但其他的皇子呢?是不是該管一管?
“哎,這個你別跟孤說,孤隻是一個太子,管不了那麽多!”
要說管,李泰搞那麽多事,李承乾要是有這個權力,早就收拾他了吧!貞觀七年,李泰惹禍,李承乾是想收拾來著,可是陛下怎麽說的,等他死了,李泰等皇子才歸他管!
看,皇權至上,君父至上!在大唐,隻有陛下能管一切,高季輔這本上錯了,他應該把奏疏送到遼東前線去!不過,李承乾可以告訴他,陛下隻會給他回一句話,多此一舉!
高季輔從武德元年開始在朝為官,他應該清楚,先帝那些子嗣,每一個都等著看陛下掉鞋底子呢!這一點,他們這些皇子,每一個人都清楚,所以自然與他們不那麽友好!
“高卿,你的五條諫言,前四條孤都準了,這第五條,你我君臣二一添作五,就這麽算了,如何?”
高季輔的在奏疏中,主要提到了五條:其一,減少對百姓的徭役。其二,提拔、重用正直清廉的官員。其三,提高地方官員的薪俸。其四,抑製公侯勳戚的奢靡之風。其五,提高皇弟在皇子麵前的威嚴。
前四條,都沒什麽毛病,關鍵是第五條,提高皇弟在皇子麵前的威嚴。眾所周知,今上強勢,他後麵的皇弟,哪個不是畏君如虎戰戰兢兢的。
老子強勢,兒子也不能太差了!年長的幾位皇子,又因為年紀與諸皇叔相仿,也不太拿諸皇叔當回事。
魏王-李泰、吳王-李恪、蜀王-李愔,包括那個被圈在宗正寺的齊庶人-李佑,誰拿皇叔們當過事,動輒是呼來喝去的。
而諸皇子中,最過分的,當屬太子,太子年長,地位尊崇,有半君的身份,所以對諸皇叔更不當回事了,不僅直呼諸皇叔之名,有時候還會動手,視諸皇叔如稚子一般。
宗室也就是帝王的宗族。高祖建國以後,大封宗室。祖父、父及本人之子都被封王,讓他們成為皇室的分支,總有有二十房之多。宗室為國家屏障,諸皇子如此對待皇叔,是在形成對立,製造矛盾,而漢景帝七國之亂,晉室八王之亂,都是宗室與天子離心離德所致,此二者誠可謂戒也!
呼!李承乾長出一口氣,自從他北征薛延陀回來,好像沒什麽人敢這麽明著彈劾他了,這個高季輔膽子倒是大的狠啊!
“高卿,你的膽子很大嘛!”
“也是,你的資曆老,出身好,膽子自然就大!”
高季輔出身渤海高氏,與高士廉、高侃是同宗,所以與李承乾也算是沾親帶故。
別看他四十出頭,年紀不大,但年輕時候精通武藝的狠人,其兄高元道在汲縣擔任縣令,結果在叛亂中為亂匪所殺。高季輔親自率眾出城,手刃仇人,將其首級祭於兄長墓前。
隋末的時候,更是糾集數千人,參與農民起義。學問不錯,能說會道,幹的是風生水起,為李密看重招為帳下。武德元年,他與李育德、劉德威、賈閏甫等一同投效大唐,為陟州總管府戶曹參軍。
九年後,也就是貞觀元年,晉監察禦史,手裏握上了筆杆子,他可開始奮筆疾書,經常彈劾勳貴,甚至連尉遲恭、程知節、劉弘基、長孫順德這種從不講理的老流氓,他都不放過。也因為這個脾氣,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貞觀以來,高季輔多次上疏,陳述時政得失,有很多良言都被皇帝采納,因而還賜了一塊鍾乳石給他,說他進獻的良言,如同藥石一樣,能救治國家。便賜予藥石作為回報。所以高季輔也是當朝眾多的言官中,比較突出的存在。號稱,沒什麽人是他不敢參的,今天李承乾算是見識了,他連自己這個板上釘釘的未來天子都敢彈劾!
高季輔不卑不亢的回道:“魏文貞公生前,曾向陛下諫言,治吏之道知、用、任、信、不使小人參之。所以陛下說: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民,犯顏正諫,匡朕之違者,唯魏征而已。”
“臣的才能,不及魏文貞公三分,但臣的骨頭卻是硬的。”
李承乾笑了:“魏征有大誌,大恥小節,博通群書,頗明王霸之術,乃是本朝文臣的標榜。高卿追隨先賢之道,孤也沒法說你不對!”
高祖的兒子,都能像李元景、李元軌一樣,倒是還能湊合。但大多數都跟李元嬰、李元祥一樣,都是些奇葩的敗類,身上的毛病太多了,所以馬周等臣工都不止一次向陛下諫言,不要授予他們都督、刺史的官職,讓他們參與地方政務,因為這麽做對大唐的百姓不好!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齊家為什麽在治國之前,因為隻有先把家管好了,才能更好的治理天下。高季輔打過仗,應該清楚,人員上百星星形形色色,李氏皇族的近遠宗親何止幾百上千。隴西李氏,家大業大,人員難免良莠不齊,所以尊重隻能是相對,都給他們供起來,他們敢在宗廟外吹喇叭,信不信!
要問李承乾什麽態度,就是什麽人,什麽對待!再說了,李承乾就算管他們叫叔叔,以禮相待,也得看他們能不能接得住!
不信的話,李承乾可以跟他打個賭,過年了,諸王都要回京,在宮宴上,李承乾挨個給他們敬酒,高季輔可以看看,他們敢不敢喝!
李承乾保證,他們保證都跟磕頭蟲一樣,不扶都不敢起來。
聽了太子這話,高季輔也是有些愕然,他忘了,李承乾是做了十九年的太子的,整整壓了他們十九年,現在在他們的心裏,李承乾才是真正的皇叔,他們是小的。
但李承乾是君父,他這樣沒什麽問題,但其他的皇子呢?是不是該管一管?
“哎,這個你別跟孤說,孤隻是一個太子,管不了那麽多!”
要說管,李泰搞那麽多事,李承乾要是有這個權力,早就收拾他了吧!貞觀七年,李泰惹禍,李承乾是想收拾來著,可是陛下怎麽說的,等他死了,李泰等皇子才歸他管!
看,皇權至上,君父至上!在大唐,隻有陛下能管一切,高季輔這本上錯了,他應該把奏疏送到遼東前線去!不過,李承乾可以告訴他,陛下隻會給他回一句話,多此一舉!
高季輔從武德元年開始在朝為官,他應該清楚,先帝那些子嗣,每一個都等著看陛下掉鞋底子呢!這一點,他們這些皇子,每一個人都清楚,所以自然與他們不那麽友好!
“高卿,你的五條諫言,前四條孤都準了,這第五條,你我君臣二一添作五,就這麽算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