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帝勤民聽政,旰衣宵食,也是南朝曆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平定湘州王琳、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東陽留異等等,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進一步在從戰亂中漸漸恢複元氣,那時候,陳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較為強盛,因此也有天嘉之治。
房玄齡捋了捋胡子:“那殿下知道,陳文帝最大的錯誤是什麽?”
李承乾挑了一下眉頭:“斷袖之癖?”
陳蒨在還是臨川王時,身邊便有一個貌美如婦的寵臣-韓子高,常讓他隨侍左右,因而也有很多話本子,就是些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的!
房玄齡無奈的笑了笑:“當然不是!”
陳文帝病逝前,留下遺詔書讓皇太子陳伯宗,在柩前繼承帝位。但陳文帝生前授予其弟陳頊以重權,導致他死後嗣帝權力弱小,很快就被陳頊廢了。
李延壽修的南史中說:陳文帝起自布衣,知百姓疾苦,國家資用,務從儉約。妙識真偽,下不容奸。可陳文帝若真是那麽英明,怎麽會給陳頊留下這麽大的口子!
房玄齡的意思很簡單,太子這麽用兄弟,房玄齡不反對,但一定要有度,要想的周全,要杜絕一切隱患!這也是陛下,隻用堂兄的,而將親兄弟們遠放的原因。
“房相老成謀國,你的話,孤聽進去了!”
“人老話多,殿下可不要嫌棄老臣嘮叨啊!”
“哎,房相說那裏的話,孤知道你的話,都是為了孤,為了大唐好!再說,你再嘮叨,也比於相好一些吧!”
“哈哈.......,老臣是能說,但比起於鐵嘴來,還是要遜色三分的!”
送走了房玄齡,長孫衝也坐到了他的位置上:“殿下,這房相的意思,是在說吳王?”
李承乾搖了搖頭:“房玄齡是什麽人,他再沒有城府,也不會這麽明著說吳王!”
房玄齡的意思,李承乾明白,他說的是魏王!李泰啊,他共天共地的親兄弟,就是尿不到一個壺裏去,那有什麽辦法呢!
哎,李承乾也是放下自己茶盞,看著階上的寶座,他知道,一切都因為這把椅子,如果隻是一個秦王之位,或許就不會這樣了吧!
嗬嗬,或許,當年高祖在大安宮,也是這麽想的吧!
李承乾這口氣剛歎玩,張思政便拿著一份奏疏疾步進來,恭聲言道:“殿下,寧州都督,病逝了!”
什麽?
李承乾一把搶過奏疏,翻開一看,果然上麵寫著,七日之前,華陽縣公-李孝斌病逝在了寧州公廨,享受三十八歲!
“華陽縣公是長平王之子,貞觀四年參加定襄會戰,此後一直在北境帶兵,也多次率軍抵禦突厥。”
“北征薛延陀的時候,他給薛萬徹當副將,三進三出,殺出了我李家兒郎的威風。想不到,就這麽,這麽!”
分別的時候,李孝斌還壯的能打死一隻老虎,這才區區一年時間,他怎麽就能病的這麽重呢!孝斌死了,宗室亡一大將啊!
“他的兄長-範陽郡王-李孝協,在幽州做刺史,接應大軍的糧秣轉運,出了這個事,是不是把他換下來!”
李承乾搖了搖頭,不行!幽州是北邊重鎮,也是糧秣、軍資轉運的重要補給點,是全軍的最後一點保證,非李孝協這樣的宗室重臣不可鎮守。
“讓宗正寺派人去,去辦李孝斌的後事,把他的兒子帶回長安。至於,幽州那邊,孤親自給他寫信。”
怎麽辦,隻能奪情了!李孝協是老行伍了,這個道理,不用李承乾跟他說太多,他也知道的。
寫完了信,李承乾長歎口氣,武德四年,突厥入寇,李叔良奉命率領五軍擊之,中矢而薨。貞觀十一年,他的弟弟-新興郡王-李德良也病逝在任上。
現在,又是他次子,他們家這一脈,就隻剩下李孝協、李仁裕兩個了!
自高祖晉陽起兵到現在,李氏子弟前仆後繼,上馬血戰,下馬治民,有數百位子弟為國捐軀。隴西李氏,這個武勳門閥,即便是成了皇族,子弟也是以子弟凋零為代價的。比起先帝那些不肖子,他們才是李家真正的鐵骨頭,硬漢子!
長孫衝點點頭:“是啊,李氏為了天下,犧牲的太多了!”
提到這個犧牲,李承乾又撲開詔書,親自草擬命令,寫了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中心意思很簡單,冊封李孝斌之子-李思訓為長平郡王。
從宗法角度來說,李孝斌是次子,他這個縣公死後,兒子隻能繼承侯爵,封王輪不到他,除非李孝協一脈無後。
但考慮到,李孝斌十五年如何一日,戍守邊防,戰功、辛勞頗多,所以特此破例,讓李思訓襲長平王爵,繼承李幼良的爵位。這也是李承乾監國多次以來,第一次封宗室子弟為王。
“李思訓回來後,讓禮部、宗正寺著重辦理他的封王大典,不要怕花錢,辦的風光一些。”
“李思訓得到的這些,都是他祖父、父親,用自己的忠勇換來的。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得讓死了的,心裏踏實。”
長孫衝也知道太子心情不好,帶著書信和詔書離開了,出門的時候,還讓張思政派人去叫太子妃,這時候也就隻有太子妃能寬慰殿下了。
蘇蓉進來時,李承乾坐在棋盤眉頭緊縮,表情也是那麽不自然,可以看的出來太子非常痛苦。
蘇蓉走到他身後,一邊幫著李承乾疏鬆肩膀上的肌肉,一邊說道:“人啊,都有自己的命數,我們比別人多活,所以更該比別人懂的多!”
這個道理,李承乾何嚐不知道,可是那麽多人,死的永遠都是好人,像李元祥他們那樣的廢物,倒是活的好好的,這公平嗎?
“你都是太子了,明日的天可汗,大唐帝國的君主,你要說都覺得不公平,那叫別人還怎麽活啊!”
“把不公平,變得公平,才是你應該做的事,對吧!”
房玄齡捋了捋胡子:“那殿下知道,陳文帝最大的錯誤是什麽?”
李承乾挑了一下眉頭:“斷袖之癖?”
陳蒨在還是臨川王時,身邊便有一個貌美如婦的寵臣-韓子高,常讓他隨侍左右,因而也有很多話本子,就是些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的!
房玄齡無奈的笑了笑:“當然不是!”
陳文帝病逝前,留下遺詔書讓皇太子陳伯宗,在柩前繼承帝位。但陳文帝生前授予其弟陳頊以重權,導致他死後嗣帝權力弱小,很快就被陳頊廢了。
李延壽修的南史中說:陳文帝起自布衣,知百姓疾苦,國家資用,務從儉約。妙識真偽,下不容奸。可陳文帝若真是那麽英明,怎麽會給陳頊留下這麽大的口子!
房玄齡的意思很簡單,太子這麽用兄弟,房玄齡不反對,但一定要有度,要想的周全,要杜絕一切隱患!這也是陛下,隻用堂兄的,而將親兄弟們遠放的原因。
“房相老成謀國,你的話,孤聽進去了!”
“人老話多,殿下可不要嫌棄老臣嘮叨啊!”
“哎,房相說那裏的話,孤知道你的話,都是為了孤,為了大唐好!再說,你再嘮叨,也比於相好一些吧!”
“哈哈.......,老臣是能說,但比起於鐵嘴來,還是要遜色三分的!”
送走了房玄齡,長孫衝也坐到了他的位置上:“殿下,這房相的意思,是在說吳王?”
李承乾搖了搖頭:“房玄齡是什麽人,他再沒有城府,也不會這麽明著說吳王!”
房玄齡的意思,李承乾明白,他說的是魏王!李泰啊,他共天共地的親兄弟,就是尿不到一個壺裏去,那有什麽辦法呢!
哎,李承乾也是放下自己茶盞,看著階上的寶座,他知道,一切都因為這把椅子,如果隻是一個秦王之位,或許就不會這樣了吧!
嗬嗬,或許,當年高祖在大安宮,也是這麽想的吧!
李承乾這口氣剛歎玩,張思政便拿著一份奏疏疾步進來,恭聲言道:“殿下,寧州都督,病逝了!”
什麽?
李承乾一把搶過奏疏,翻開一看,果然上麵寫著,七日之前,華陽縣公-李孝斌病逝在了寧州公廨,享受三十八歲!
“華陽縣公是長平王之子,貞觀四年參加定襄會戰,此後一直在北境帶兵,也多次率軍抵禦突厥。”
“北征薛延陀的時候,他給薛萬徹當副將,三進三出,殺出了我李家兒郎的威風。想不到,就這麽,這麽!”
分別的時候,李孝斌還壯的能打死一隻老虎,這才區區一年時間,他怎麽就能病的這麽重呢!孝斌死了,宗室亡一大將啊!
“他的兄長-範陽郡王-李孝協,在幽州做刺史,接應大軍的糧秣轉運,出了這個事,是不是把他換下來!”
李承乾搖了搖頭,不行!幽州是北邊重鎮,也是糧秣、軍資轉運的重要補給點,是全軍的最後一點保證,非李孝協這樣的宗室重臣不可鎮守。
“讓宗正寺派人去,去辦李孝斌的後事,把他的兒子帶回長安。至於,幽州那邊,孤親自給他寫信。”
怎麽辦,隻能奪情了!李孝協是老行伍了,這個道理,不用李承乾跟他說太多,他也知道的。
寫完了信,李承乾長歎口氣,武德四年,突厥入寇,李叔良奉命率領五軍擊之,中矢而薨。貞觀十一年,他的弟弟-新興郡王-李德良也病逝在任上。
現在,又是他次子,他們家這一脈,就隻剩下李孝協、李仁裕兩個了!
自高祖晉陽起兵到現在,李氏子弟前仆後繼,上馬血戰,下馬治民,有數百位子弟為國捐軀。隴西李氏,這個武勳門閥,即便是成了皇族,子弟也是以子弟凋零為代價的。比起先帝那些不肖子,他們才是李家真正的鐵骨頭,硬漢子!
長孫衝點點頭:“是啊,李氏為了天下,犧牲的太多了!”
提到這個犧牲,李承乾又撲開詔書,親自草擬命令,寫了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中心意思很簡單,冊封李孝斌之子-李思訓為長平郡王。
從宗法角度來說,李孝斌是次子,他這個縣公死後,兒子隻能繼承侯爵,封王輪不到他,除非李孝協一脈無後。
但考慮到,李孝斌十五年如何一日,戍守邊防,戰功、辛勞頗多,所以特此破例,讓李思訓襲長平王爵,繼承李幼良的爵位。這也是李承乾監國多次以來,第一次封宗室子弟為王。
“李思訓回來後,讓禮部、宗正寺著重辦理他的封王大典,不要怕花錢,辦的風光一些。”
“李思訓得到的這些,都是他祖父、父親,用自己的忠勇換來的。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得讓死了的,心裏踏實。”
長孫衝也知道太子心情不好,帶著書信和詔書離開了,出門的時候,還讓張思政派人去叫太子妃,這時候也就隻有太子妃能寬慰殿下了。
蘇蓉進來時,李承乾坐在棋盤眉頭緊縮,表情也是那麽不自然,可以看的出來太子非常痛苦。
蘇蓉走到他身後,一邊幫著李承乾疏鬆肩膀上的肌肉,一邊說道:“人啊,都有自己的命數,我們比別人多活,所以更該比別人懂的多!”
這個道理,李承乾何嚐不知道,可是那麽多人,死的永遠都是好人,像李元祥他們那樣的廢物,倒是活的好好的,這公平嗎?
“你都是太子了,明日的天可汗,大唐帝國的君主,你要說都覺得不公平,那叫別人還怎麽活啊!”
“把不公平,變得公平,才是你應該做的事,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