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於誌寧、李道宗、侯君集、李勣、馬周、張行成、高季輔,每一次看到八臣來,李承乾都頭疼,倒不是八臣與他為難,而是他們來了,必然是大事。
林邑國王範頭利死了,太子-真龍繼立,權臣-伽獨將他殺死,並殺死範氏家人。伽獨自立為王,林邑百姓不服從紛紛出來,又迎立範頭利的女婿婆羅門為王。但這個新王實在不是那快了,當了兩個月就幹不下去了。國人想念範氏,又罷去婆羅門,立範頭利的女兒為國王。
其女跟婆羅門一樣,無治理國家之能,搞得國中百姓怨聲載道,沒得辦法,林邑重臣-可倫翁定,不得不從真臘迎回範頭地姑母之子-諸葛地為王。
林邑國本漢時象林縣,則馬援鑄柱之處也,其國延袤數千裏,北與皛州接。地氣冬溫,不識冰雪,常多霧雨。武德六年,其王範梵誌遣使來朝。八年,又遣使獻方物,從此成為大唐的附屬國,時常來朝獻供。如今林邑國在半年內,除了這樣頻繁的動亂,國家混亂不堪,新王諸葛地又急於得到大唐的冊封,故而遣使者入朝,恭賀陛下登基之喜。
雖然晚了一些,但人家畢竟內亂剛剛平息,而且林邑國每年都要為大唐提供大量的稻種,他們都認為陛下應該下旨認可諸葛地的地位,同時賜見諸葛地之弟-諸葛衝!
“諸葛?這個姓氏,挺有意思的!”
右仆射-於誌寧拱手言道:“陛下,林邑的諸葛家本是漢人,是諸葛武侯的後代,蜀國滅亡後,武侯的一支後人逃到那裏,落葉生根,成為了當地的大族。”
哦,諸葛亮的後人!李承乾打了個哈欠,這麽多年過去了,還能流傳下來,也真是挺不容易的。而且,江南的開發離不開林邑的稻種,見一見也是應該的。
但不能現在見,需要再拖一段時間,要讓諸葛衝急一急,要讓他們知道,這個王位,大唐可以給他們,也可以給其他人。諸臣聞言,也是點點頭,算是認可了陛下這種說法。
李承乾拿起禦案上的一遝本子:“這是朕審理的律令格式,國家律法幾十年沒有整理了,很多地方都不規範。”
“你拿下去議一議,重新梳理律法,朕要將武德、貞觀二律,綜合一下,編撰成新的《永禎律》。”
長孫無忌上前接過本章,見皇帝有些疲倦,也知道這是皇帝連夜趕出來的。作為陛下的元舅,國家宰相,他必需說點別人不敢說的,陛下還是要多多注意休息才是。
李承乾笑了笑:“舅舅說的是,朕會注意的。”
“可朕的脾氣,諸卿也是了解的,朕是個恨活兒的,不把手頭的事處理了,躺下也睡不著。當太子的時候,就落下這毛病了!”
議完了,李承乾還叮囑了長孫無忌,《永禎律》由他領銜來做,於誌寧、張行成、高季輔、柳奭、令狐德棻等人共同輔助,要用最快的時間做出來。
秋收將近,弘文殿也要行文下去,督促各州、縣,把控好秋收。大唐大多數的地方,一年就一茬莊稼,百姓的指望都在這呢,不可耽誤了。
還有,吳王啊,加封戶一千戶,四個兒子-李仁、李瑋、李琨、李璄全部加封為郡王。吳王佐他多年,總要讓他跟魏王的封戶一樣,才不算是辜負兄弟吧!諸臣都覺得,陛下說的很有道理,而且多年來,吳王一直跟著陛下,鞍前馬後,很有功勞。
.........
順天門前
吳王-李恪,魏王-李泰,蜀王-李愔,晉王-李治,四王的車架同時抵達。
下場之後,兄弟之間自然要互相見禮,他們今天都是奉旨入宮,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陛下想他們,想跟他們一起吃頓飯。
蜀王-李愔,晉王-李治包袱最小,他們都是陛下提攜才有今天的,與李承乾的關係密切,吃飯也是常事,所以並不害怕。
李恪呢,更是如此了,即便李承乾做了皇帝,他們私下也是兄弟相稱,而且李承乾登基後,還把他送到北衙大都督的位置,讓他通管北軍,吳王的風光一時。
而相比於李恪的得意,李泰就慘多了,李承乾登基前,上皇就削除了他雍州牧-左武候大將軍,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督常、海、潤、楚、舒、廬、濠、壽、歙、蘇、杭、宣、東睦、南和等十六州軍事,夏、勝、北撫、北寧、北開五都督等官職。現在,他的手裏,除了一個文學館,那真是屁都沒有。
貞觀一朝,最受寵的皇子,到了永禎朝,那真是什麽都沒有,掉了毛的鳳凰不如雞啊!
“三哥,春風得意,滿麵紅光啊!”
“青雀,你說笑了,愚兄也不過給陛下跑跑腿!”
李恪當然知道,老四的心裏不服。從前呢,他不服,自己生的晚,讓陛下占了長子的名頭;現在,他不服,是因為上皇太偏心,因為上皇竟然在活著的時候,就把皇位傳給陛下,生生恰斷了他的路。
可這事啊,李恪覺得,他還真怨不著上皇,誰讓李泰自己嘴賤,把上皇嚇著了!
他為了爭皇位,竟然在上皇試探他時說,如果上皇立他做太子,他一定做個文治的帝王,好好做事,絕不像陛下那樣隨意揮霍國力。等他老了,不能動了,便把皇位傳給太孫。
至於他自己的兒子,為了防止他們挨了太孫的事,他會殺掉他們。上皇真是嚇壞了,一個人可以狠毒到殺掉自己的兒子,又怎麽會善待太孫呢!上皇認為李泰的野心太大了,擔心自己駕崩後,李泰會趁機作亂,所以他才在活著時,便將大位傳給了陛下。
李泰啊,其實一直就沒想明白,他和李恪一樣,都是上皇給陛下的磨刀石,上皇從來都沒想過把皇位傳給他們。李恪也正因為是看穿了這一點,才一早就轉投了東宮。否則的話,他的今天不會這麽風光,處境甚至可能李泰現在還糟糕。..........
林邑國王範頭利死了,太子-真龍繼立,權臣-伽獨將他殺死,並殺死範氏家人。伽獨自立為王,林邑百姓不服從紛紛出來,又迎立範頭利的女婿婆羅門為王。但這個新王實在不是那快了,當了兩個月就幹不下去了。國人想念範氏,又罷去婆羅門,立範頭利的女兒為國王。
其女跟婆羅門一樣,無治理國家之能,搞得國中百姓怨聲載道,沒得辦法,林邑重臣-可倫翁定,不得不從真臘迎回範頭地姑母之子-諸葛地為王。
林邑國本漢時象林縣,則馬援鑄柱之處也,其國延袤數千裏,北與皛州接。地氣冬溫,不識冰雪,常多霧雨。武德六年,其王範梵誌遣使來朝。八年,又遣使獻方物,從此成為大唐的附屬國,時常來朝獻供。如今林邑國在半年內,除了這樣頻繁的動亂,國家混亂不堪,新王諸葛地又急於得到大唐的冊封,故而遣使者入朝,恭賀陛下登基之喜。
雖然晚了一些,但人家畢竟內亂剛剛平息,而且林邑國每年都要為大唐提供大量的稻種,他們都認為陛下應該下旨認可諸葛地的地位,同時賜見諸葛地之弟-諸葛衝!
“諸葛?這個姓氏,挺有意思的!”
右仆射-於誌寧拱手言道:“陛下,林邑的諸葛家本是漢人,是諸葛武侯的後代,蜀國滅亡後,武侯的一支後人逃到那裏,落葉生根,成為了當地的大族。”
哦,諸葛亮的後人!李承乾打了個哈欠,這麽多年過去了,還能流傳下來,也真是挺不容易的。而且,江南的開發離不開林邑的稻種,見一見也是應該的。
但不能現在見,需要再拖一段時間,要讓諸葛衝急一急,要讓他們知道,這個王位,大唐可以給他們,也可以給其他人。諸臣聞言,也是點點頭,算是認可了陛下這種說法。
李承乾拿起禦案上的一遝本子:“這是朕審理的律令格式,國家律法幾十年沒有整理了,很多地方都不規範。”
“你拿下去議一議,重新梳理律法,朕要將武德、貞觀二律,綜合一下,編撰成新的《永禎律》。”
長孫無忌上前接過本章,見皇帝有些疲倦,也知道這是皇帝連夜趕出來的。作為陛下的元舅,國家宰相,他必需說點別人不敢說的,陛下還是要多多注意休息才是。
李承乾笑了笑:“舅舅說的是,朕會注意的。”
“可朕的脾氣,諸卿也是了解的,朕是個恨活兒的,不把手頭的事處理了,躺下也睡不著。當太子的時候,就落下這毛病了!”
議完了,李承乾還叮囑了長孫無忌,《永禎律》由他領銜來做,於誌寧、張行成、高季輔、柳奭、令狐德棻等人共同輔助,要用最快的時間做出來。
秋收將近,弘文殿也要行文下去,督促各州、縣,把控好秋收。大唐大多數的地方,一年就一茬莊稼,百姓的指望都在這呢,不可耽誤了。
還有,吳王啊,加封戶一千戶,四個兒子-李仁、李瑋、李琨、李璄全部加封為郡王。吳王佐他多年,總要讓他跟魏王的封戶一樣,才不算是辜負兄弟吧!諸臣都覺得,陛下說的很有道理,而且多年來,吳王一直跟著陛下,鞍前馬後,很有功勞。
.........
順天門前
吳王-李恪,魏王-李泰,蜀王-李愔,晉王-李治,四王的車架同時抵達。
下場之後,兄弟之間自然要互相見禮,他們今天都是奉旨入宮,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陛下想他們,想跟他們一起吃頓飯。
蜀王-李愔,晉王-李治包袱最小,他們都是陛下提攜才有今天的,與李承乾的關係密切,吃飯也是常事,所以並不害怕。
李恪呢,更是如此了,即便李承乾做了皇帝,他們私下也是兄弟相稱,而且李承乾登基後,還把他送到北衙大都督的位置,讓他通管北軍,吳王的風光一時。
而相比於李恪的得意,李泰就慘多了,李承乾登基前,上皇就削除了他雍州牧-左武候大將軍,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督常、海、潤、楚、舒、廬、濠、壽、歙、蘇、杭、宣、東睦、南和等十六州軍事,夏、勝、北撫、北寧、北開五都督等官職。現在,他的手裏,除了一個文學館,那真是屁都沒有。
貞觀一朝,最受寵的皇子,到了永禎朝,那真是什麽都沒有,掉了毛的鳳凰不如雞啊!
“三哥,春風得意,滿麵紅光啊!”
“青雀,你說笑了,愚兄也不過給陛下跑跑腿!”
李恪當然知道,老四的心裏不服。從前呢,他不服,自己生的晚,讓陛下占了長子的名頭;現在,他不服,是因為上皇太偏心,因為上皇竟然在活著的時候,就把皇位傳給陛下,生生恰斷了他的路。
可這事啊,李恪覺得,他還真怨不著上皇,誰讓李泰自己嘴賤,把上皇嚇著了!
他為了爭皇位,竟然在上皇試探他時說,如果上皇立他做太子,他一定做個文治的帝王,好好做事,絕不像陛下那樣隨意揮霍國力。等他老了,不能動了,便把皇位傳給太孫。
至於他自己的兒子,為了防止他們挨了太孫的事,他會殺掉他們。上皇真是嚇壞了,一個人可以狠毒到殺掉自己的兒子,又怎麽會善待太孫呢!上皇認為李泰的野心太大了,擔心自己駕崩後,李泰會趁機作亂,所以他才在活著時,便將大位傳給了陛下。
李泰啊,其實一直就沒想明白,他和李恪一樣,都是上皇給陛下的磨刀石,上皇從來都沒想過把皇位傳給他們。李恪也正因為是看穿了這一點,才一早就轉投了東宮。否則的話,他的今天不會這麽風光,處境甚至可能李泰現在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