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地處長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濱,南接長安城北郭,西接宮城的東北隅的龍首原上,這裏原本為隋大興城北的三九臨射之地,內有觀德殿,是舉行射禮的地方,大唐建國後,也沿襲了這一禮節。
貞觀八年,太上皇李淵年世已高,時為監察禦史馬周上奏,請為太上皇新建一座以備清暑的新宮,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李世民欣然允命,令有司勘尋宮址,最後選擇了龍首原。
由閻立德、閻立本、薑行本、梁孝仁四官督造,曆十餘年而成,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
大明宮的正門是丹鳳門,南北相遝,丹鳳門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的其他建築,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宮三大殿。上個月,李承乾剛剛下旨遷宮於此。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大朝正殿,是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之所,居高臨下,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可在此俯瞰整座長安城。
宣政殿,為皇帝臨朝聽政之所,也稱中朝,平時的常朝聽政之用。左右分別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禦史台館等官署。
紫宸殿是內朝正殿,是皇帝的私人殿宇,這算是為李承乾量身訂做的殿宇,如果不願去前麵,則在紫宸殿聽政,而百官在宣政殿外侯旨,聽候傳喚。
.........
宣政殿內,看著手中丁憂的奏疏,李承乾想起了幾年前,長孫無忌上奏的《賀河清表》:..........,謹按《易乾鑿度》曰:“聖人受命河水清。”京房飛候曰:“河水清,天下太平。”繇是納渭含涇,混流同潔,淩門泑澤,別派俱清。馬頰馳波,詳觀若鏡,龍門激箭,迥眺飛空。滔天之曲煥然,冰夷之都可見。千尋朗澈,俯映元珠,一曲澄鮮,遙觀紫貝。盡河宗之奧秘,沿水府之仙靈。
那份《賀河清表》就是表奏,時為陝州刺史的-房仁裕治理黃河堤壩之功。這個房仁裕,是房玄齡的族叔,早年喪父,大業年在王世充帳下聽令,後隨裴仁基投降大唐,進入秦王府序列,潾州刺史、陝州刺史等職。他的母親,清河太夫人李氏,還出自隴西李氏,按照輩分算,還與高祖同輩呢!
這次房仁裕上本,就是因為太夫人-李氏過世了,所以他想扶其母靈柩回鄉,丁憂守孝。
這家夥常年在外任,李承乾還沒見過,於是也是下旨召見。
別看這房仁裕輩分很高,年紀卻不是很大,大唐建國三十五年,他不過五十餘歲。李承乾原來還納悶呢,這樣的資曆,怎麽還是個小小的刺史,敢情這家夥在秦王府聽命時,還是個少年將軍。
不過,對於現在的李承乾來說,什麽出身,什麽履曆已經不重要,隻要他看上的官員,怎麽都能提拔起來。
而房仁裕真不愧的房玄齡的族叔,他們之間竟然有幾分相似之處。他這個年紀,倒是讓李承乾想起了貞觀初年的房玄齡。
李承乾長歎一聲:“貞觀初年,朕還是個總角之童。文昭公擔心朕不熟悉典章製度,在臣工們被人笑話,不管怎麽忙,每天都抽時間教朕。”
“雖然文昭公不是朕的老師,但他卻足足教了朕二十二年。朕有今日,師者中以趙公、文昭公為先。”
房仁裕也是清河房氏的重要成員,他自然是知道皇帝與房玄齡之間的關係有近。如果,不是房玄齡的緣故,李承乾也不會以其長子-房遺直為禮部尚書,要知道比房遺直資更深的大有人才。
“是啊,臣雖然輩分比文昭公大,但少年時在秦王府,也時常受到文昭公的點撥,可謂是受益終生。”
李承乾聞言一樂:“按卿所言,我們還是同窗了!”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關係瞬間近了不少。李承乾也是直言,他聽長孫無忌說過房仁裕幾次。要知道趙國公,作為淩煙閣第一功臣,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入他的眼的,更不要說接連幾次在禦前誇獎了。由此可見房仁裕,在治理河務上,真是有所建樹。而且,聽說他還有六個兒子,房先禮,房先質,房先孝,房先忠,房先恭,房先慎,多年來一直跟著在他陝州任上,處理政務,修繕河道,也都是年輕的幹吏。
忠孝固然是重要,但也要分情況而定,就說房仁裕吧,他要是去丁憂三年,那李承乾手中就短了一個治河的大才,這三年讓他去哪兒尋如此踏實的治河之吏!
清河太夫人呢,不僅是他的母親,也是隴西李氏的女子,是他這個皇帝的親族。要他來說,這個後事,要辦,而且要大辦,就讓宗正寺來辦。而房仁裕與他六個兒子,在安葬完太夫人後,則回京述職,李承乾要在黃河開大工,要好好用用他們父子。
聽到皇帝如此恩典,房仁裕也是淚流滿麵,一邊磕頭,一邊說道:“陛下的恩情,臣就是粉身碎骨,也是報答不了啊!”
李承乾讓他起來,沉聲道:“朕不要你粉身碎骨,你隻要你替擒住黃龍,讓兩岸百姓不再受黃禍之苦,便是朕的大功臣。”
眾所周知,李承乾對待功臣,那是從來都不吝嗇的,禮遇之重,恩賞之厚,絕對是曆朝所沒有的。就說契苾何力吧,累年從爭,是立了不少戰功,但就因為他指到哪兒,打到哪兒,合皇帝心思,他也是來降的胡將中,封戶、產業最多的一個人。有很多人,都在暗地裏罵他走了狗屎運。
李承乾起身降階,走了下來,拍了拍房仁裕的肩膀:“家國天下,沒有家,哪有國。把家裏的事處理好了,再回來,朕等著你!”
房仁裕擦了一把眼淚,悶著嗯了一聲,拱手行了一禮,慢慢的退下了。
貞觀八年,太上皇李淵年世已高,時為監察禦史馬周上奏,請為太上皇新建一座以備清暑的新宮,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李世民欣然允命,令有司勘尋宮址,最後選擇了龍首原。
由閻立德、閻立本、薑行本、梁孝仁四官督造,曆十餘年而成,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
大明宮的正門是丹鳳門,南北相遝,丹鳳門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的其他建築,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宮三大殿。上個月,李承乾剛剛下旨遷宮於此。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大朝正殿,是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之所,居高臨下,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可在此俯瞰整座長安城。
宣政殿,為皇帝臨朝聽政之所,也稱中朝,平時的常朝聽政之用。左右分別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禦史台館等官署。
紫宸殿是內朝正殿,是皇帝的私人殿宇,這算是為李承乾量身訂做的殿宇,如果不願去前麵,則在紫宸殿聽政,而百官在宣政殿外侯旨,聽候傳喚。
.........
宣政殿內,看著手中丁憂的奏疏,李承乾想起了幾年前,長孫無忌上奏的《賀河清表》:..........,謹按《易乾鑿度》曰:“聖人受命河水清。”京房飛候曰:“河水清,天下太平。”繇是納渭含涇,混流同潔,淩門泑澤,別派俱清。馬頰馳波,詳觀若鏡,龍門激箭,迥眺飛空。滔天之曲煥然,冰夷之都可見。千尋朗澈,俯映元珠,一曲澄鮮,遙觀紫貝。盡河宗之奧秘,沿水府之仙靈。
那份《賀河清表》就是表奏,時為陝州刺史的-房仁裕治理黃河堤壩之功。這個房仁裕,是房玄齡的族叔,早年喪父,大業年在王世充帳下聽令,後隨裴仁基投降大唐,進入秦王府序列,潾州刺史、陝州刺史等職。他的母親,清河太夫人李氏,還出自隴西李氏,按照輩分算,還與高祖同輩呢!
這次房仁裕上本,就是因為太夫人-李氏過世了,所以他想扶其母靈柩回鄉,丁憂守孝。
這家夥常年在外任,李承乾還沒見過,於是也是下旨召見。
別看這房仁裕輩分很高,年紀卻不是很大,大唐建國三十五年,他不過五十餘歲。李承乾原來還納悶呢,這樣的資曆,怎麽還是個小小的刺史,敢情這家夥在秦王府聽命時,還是個少年將軍。
不過,對於現在的李承乾來說,什麽出身,什麽履曆已經不重要,隻要他看上的官員,怎麽都能提拔起來。
而房仁裕真不愧的房玄齡的族叔,他們之間竟然有幾分相似之處。他這個年紀,倒是讓李承乾想起了貞觀初年的房玄齡。
李承乾長歎一聲:“貞觀初年,朕還是個總角之童。文昭公擔心朕不熟悉典章製度,在臣工們被人笑話,不管怎麽忙,每天都抽時間教朕。”
“雖然文昭公不是朕的老師,但他卻足足教了朕二十二年。朕有今日,師者中以趙公、文昭公為先。”
房仁裕也是清河房氏的重要成員,他自然是知道皇帝與房玄齡之間的關係有近。如果,不是房玄齡的緣故,李承乾也不會以其長子-房遺直為禮部尚書,要知道比房遺直資更深的大有人才。
“是啊,臣雖然輩分比文昭公大,但少年時在秦王府,也時常受到文昭公的點撥,可謂是受益終生。”
李承乾聞言一樂:“按卿所言,我們還是同窗了!”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關係瞬間近了不少。李承乾也是直言,他聽長孫無忌說過房仁裕幾次。要知道趙國公,作為淩煙閣第一功臣,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入他的眼的,更不要說接連幾次在禦前誇獎了。由此可見房仁裕,在治理河務上,真是有所建樹。而且,聽說他還有六個兒子,房先禮,房先質,房先孝,房先忠,房先恭,房先慎,多年來一直跟著在他陝州任上,處理政務,修繕河道,也都是年輕的幹吏。
忠孝固然是重要,但也要分情況而定,就說房仁裕吧,他要是去丁憂三年,那李承乾手中就短了一個治河的大才,這三年讓他去哪兒尋如此踏實的治河之吏!
清河太夫人呢,不僅是他的母親,也是隴西李氏的女子,是他這個皇帝的親族。要他來說,這個後事,要辦,而且要大辦,就讓宗正寺來辦。而房仁裕與他六個兒子,在安葬完太夫人後,則回京述職,李承乾要在黃河開大工,要好好用用他們父子。
聽到皇帝如此恩典,房仁裕也是淚流滿麵,一邊磕頭,一邊說道:“陛下的恩情,臣就是粉身碎骨,也是報答不了啊!”
李承乾讓他起來,沉聲道:“朕不要你粉身碎骨,你隻要你替擒住黃龍,讓兩岸百姓不再受黃禍之苦,便是朕的大功臣。”
眾所周知,李承乾對待功臣,那是從來都不吝嗇的,禮遇之重,恩賞之厚,絕對是曆朝所沒有的。就說契苾何力吧,累年從爭,是立了不少戰功,但就因為他指到哪兒,打到哪兒,合皇帝心思,他也是來降的胡將中,封戶、產業最多的一個人。有很多人,都在暗地裏罵他走了狗屎運。
李承乾起身降階,走了下來,拍了拍房仁裕的肩膀:“家國天下,沒有家,哪有國。把家裏的事處理好了,再回來,朕等著你!”
房仁裕擦了一把眼淚,悶著嗯了一聲,拱手行了一禮,慢慢的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