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宮禁衛-長史-徐士會,出身東海徐氏,他的父親-徐文遠是梁元帝蕭繹的外孫。開皇年間,遷太學博士,教導漢王楊諒,後坐罪除名。
大業初年,楊廣欣賞他的才華,又拜國子博士。等王世充等扶楊侗即位後,擔任國子祭酒。鄭國滅亡後,徐文遠被授國子博士,徐士會則在洛陽宮做校尉。從武德四年到如今,三十多年了,才熬到了從四品的品秩,很是不容易了。
不過,這家夥在洛陽宮駐防半輩子,對這裏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的熟悉,所以用他來帶路,再合適不過了!
三十年春秋,轉瞬即逝!徐士會回憶起起來,武德四年五月,上皇攻滅王世充,就在宮內的小洲上,將鄭國大臣-段達、楊汪、單雄信、陽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朱粲等十餘人全部處斬。
那時候,徐士會年不及二十,還是個少年,他是記得很清楚。
幾個月,王世充被押解到了長安,高祖因上皇有諾在先,並沒有殺王世充,隻是把他與其兄-王絏,家眷等一起流放在蜀地。
可還沒有成行,便見幾位官員來假傳聖旨,王世充急忙出應,便被亂刀砍殺。而帶頭的人便是時為定州刺史的獨孤修德。其父原為王世充的部下,武德二年欲引兵降唐,卻不想事情暴露,為王世充所殺,他這麽做也是為了提付報酬!
說來也驚奇,假傳聖旨的獨孤修德,在貞觀朝官至同州刺史,封滕國公,永禎元年致仕回到洛陽,被加封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讓他榮耀滿身。
獨孤修德,是獨孤謀的叔父,高祖皇帝為什麽沒追究他假傳聖旨,李承乾不知道,但在貞觀一朝,就因為他幹過這種事,二十多年裏,他換了幾個地方做刺史,也都做的不錯,但始終都沒有升遷。李承乾賞他特進,金紫光祿大夫,不是看他勤勤懇懇的做事,也不是他年高德劭,而是因為他獨孤家僅存的長者之一。
“哦,對了!獨孤修德還好嗎?朕今天怎麽沒看到他!”
徐士會淡淡一笑:“陛下,滕國公病了,一直在府中養病。”
.........
夜裏,李承乾和李恪在泡腳,哥倆的小腳趾都有兩瓣甲,這也是隋唐兩朝的皇室共有的特點。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兩朝後族一係,都來自以獨孤家族。
獨孤家族,最遠可以追溯到匈奴右賢王的休屠部,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攻打位於西部的右匈奴,右匈奴因此受到重創。三國時期,中原再次分裂,已由遼西遷的匈奴化為鮮卑拓跋部開始崛起,後各部主動歸附於北魏-道武帝拓拔珪,並演變為成為鮮卑-獨孤部,並與拓拔部貴族世代聯姻,為北魏政權最初的八部之一,也是北魏王朝建立後的三十六部貴族之一。
獨孤家有一副很出名的話:奇謀大略,女兒迭為貴人。這個人,說的就是獨孤信。大女兒為北周明帝的皇後,四女兒是高祖的母親元貞太後,七女兒為隋文帝的皇後。帝後之族,因此而來。
李家的內譜史中,記載了一段記錄。說是元貞皇後有一雙細嫩小巧的蓮足,十個圓潤可愛的腳趾。但讓她頗感羞赧的是,與其他人不同,她的小拇趾上明顯分成兩瓣,一大一小兩個甲蓋並列。元貞皇後認為會這很怪異,因此頗為機會此事。而高祖皇帝、同安大長公主,都遺傳了母親這一獨特的特征。
高祖登基後,為查明兩瓣甲的由來,下詔天下赦免此特征者上報京城。查清後才知道,兩瓣甲的確是鮮卑人中才有的特征。鮮卑族是遊牧民族,世代遊牧使他們的小腳趾,需經受馬靴的擠壓,導致甲片逐漸分裂為兩瓣。最後成為了一種血統標誌,是與生俱來的種族特征,代代遺傳至今。
鮮卑人南遷中原後,其言語服飾逐漸漢化,但種族特征依舊。兩瓣甲作為標誌,代代傳承,獨孤家作為鮮卑後的一支,有此特征也並不為奇。
“老三,你知道,為什麽有人詬病我們李家嗎?”
“知道,高祖是隴西李氏、獨孤家族的血脈,可以說是大半個鮮卑人,所以一些自持漢室血統的人,覺得我們是異族!”
高祖生性聰慧,自幼受母親熏陶,深具王者風範。登基之初,李家子弟的兩瓣甲特征,讓他頗感煩擾。他擔心自己的血統會受到質疑,乃至影響到江山社稷的穩固。
拓跋煕遷都中原,鮮卑族開始和漢人打交道,逐漸產生融合。漢人以農耕為生,世代生活在廣闊平原。他們善於耕種稻麥,生活安定繁榮。與遊牧民族不同,漢人崇尚音樂、詩詞、書畫等文人雅事。
兩種迥異的民族在中原大地碰撞,產生了複雜的融合。許多鮮卑人開始學習漢語,閱讀漢族的典籍,接受傳統漢文化熏陶。不少鮮卑女子嫁給漢族男子為妻。漢人也開始接納鮮卑人的語言文字、舞蹈藝術等,兩族通婚產生了大量混血後代。隴西李氏也好,獨孤家族也罷,甚至長孫家族,都是在這個過程中被漢化的。後來,高祖想通了,看淡了血統,因為他明白了,隻有博大的胸懷,才能安坐天下。
“大哥,你是想說獨孤修德吧!”
獨孤修德的祖父,是獨孤藏,乃是獨孤信的第四子,與元貞皇後也算是嫡係血親。賜他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讓他致仕的時候,皇兄還特地設宴,讓他和刑部尚書-獨孤謀作陪。要說,獨孤修德年輕時,的確是個猛將,三蕩三決,沙場猛虎。可三十年過去了,猛虎也成了沒牙的老虎。
“獨孤修德年輕時,是很受隋煬帝看重的,與其父獨孤機一起在禁軍中當差。朕相信,他不會什麽都不知道。”
“所以,這次勘察洛陽宮,是一定不能少了他。為德,你明天去一趟滕國公府,看看他是真病還是假病。”
大業初年,楊廣欣賞他的才華,又拜國子博士。等王世充等扶楊侗即位後,擔任國子祭酒。鄭國滅亡後,徐文遠被授國子博士,徐士會則在洛陽宮做校尉。從武德四年到如今,三十多年了,才熬到了從四品的品秩,很是不容易了。
不過,這家夥在洛陽宮駐防半輩子,對這裏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的熟悉,所以用他來帶路,再合適不過了!
三十年春秋,轉瞬即逝!徐士會回憶起起來,武德四年五月,上皇攻滅王世充,就在宮內的小洲上,將鄭國大臣-段達、楊汪、單雄信、陽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朱粲等十餘人全部處斬。
那時候,徐士會年不及二十,還是個少年,他是記得很清楚。
幾個月,王世充被押解到了長安,高祖因上皇有諾在先,並沒有殺王世充,隻是把他與其兄-王絏,家眷等一起流放在蜀地。
可還沒有成行,便見幾位官員來假傳聖旨,王世充急忙出應,便被亂刀砍殺。而帶頭的人便是時為定州刺史的獨孤修德。其父原為王世充的部下,武德二年欲引兵降唐,卻不想事情暴露,為王世充所殺,他這麽做也是為了提付報酬!
說來也驚奇,假傳聖旨的獨孤修德,在貞觀朝官至同州刺史,封滕國公,永禎元年致仕回到洛陽,被加封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讓他榮耀滿身。
獨孤修德,是獨孤謀的叔父,高祖皇帝為什麽沒追究他假傳聖旨,李承乾不知道,但在貞觀一朝,就因為他幹過這種事,二十多年裏,他換了幾個地方做刺史,也都做的不錯,但始終都沒有升遷。李承乾賞他特進,金紫光祿大夫,不是看他勤勤懇懇的做事,也不是他年高德劭,而是因為他獨孤家僅存的長者之一。
“哦,對了!獨孤修德還好嗎?朕今天怎麽沒看到他!”
徐士會淡淡一笑:“陛下,滕國公病了,一直在府中養病。”
.........
夜裏,李承乾和李恪在泡腳,哥倆的小腳趾都有兩瓣甲,這也是隋唐兩朝的皇室共有的特點。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兩朝後族一係,都來自以獨孤家族。
獨孤家族,最遠可以追溯到匈奴右賢王的休屠部,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攻打位於西部的右匈奴,右匈奴因此受到重創。三國時期,中原再次分裂,已由遼西遷的匈奴化為鮮卑拓跋部開始崛起,後各部主動歸附於北魏-道武帝拓拔珪,並演變為成為鮮卑-獨孤部,並與拓拔部貴族世代聯姻,為北魏政權最初的八部之一,也是北魏王朝建立後的三十六部貴族之一。
獨孤家有一副很出名的話:奇謀大略,女兒迭為貴人。這個人,說的就是獨孤信。大女兒為北周明帝的皇後,四女兒是高祖的母親元貞太後,七女兒為隋文帝的皇後。帝後之族,因此而來。
李家的內譜史中,記載了一段記錄。說是元貞皇後有一雙細嫩小巧的蓮足,十個圓潤可愛的腳趾。但讓她頗感羞赧的是,與其他人不同,她的小拇趾上明顯分成兩瓣,一大一小兩個甲蓋並列。元貞皇後認為會這很怪異,因此頗為機會此事。而高祖皇帝、同安大長公主,都遺傳了母親這一獨特的特征。
高祖登基後,為查明兩瓣甲的由來,下詔天下赦免此特征者上報京城。查清後才知道,兩瓣甲的確是鮮卑人中才有的特征。鮮卑族是遊牧民族,世代遊牧使他們的小腳趾,需經受馬靴的擠壓,導致甲片逐漸分裂為兩瓣。最後成為了一種血統標誌,是與生俱來的種族特征,代代遺傳至今。
鮮卑人南遷中原後,其言語服飾逐漸漢化,但種族特征依舊。兩瓣甲作為標誌,代代傳承,獨孤家作為鮮卑後的一支,有此特征也並不為奇。
“老三,你知道,為什麽有人詬病我們李家嗎?”
“知道,高祖是隴西李氏、獨孤家族的血脈,可以說是大半個鮮卑人,所以一些自持漢室血統的人,覺得我們是異族!”
高祖生性聰慧,自幼受母親熏陶,深具王者風範。登基之初,李家子弟的兩瓣甲特征,讓他頗感煩擾。他擔心自己的血統會受到質疑,乃至影響到江山社稷的穩固。
拓跋煕遷都中原,鮮卑族開始和漢人打交道,逐漸產生融合。漢人以農耕為生,世代生活在廣闊平原。他們善於耕種稻麥,生活安定繁榮。與遊牧民族不同,漢人崇尚音樂、詩詞、書畫等文人雅事。
兩種迥異的民族在中原大地碰撞,產生了複雜的融合。許多鮮卑人開始學習漢語,閱讀漢族的典籍,接受傳統漢文化熏陶。不少鮮卑女子嫁給漢族男子為妻。漢人也開始接納鮮卑人的語言文字、舞蹈藝術等,兩族通婚產生了大量混血後代。隴西李氏也好,獨孤家族也罷,甚至長孫家族,都是在這個過程中被漢化的。後來,高祖想通了,看淡了血統,因為他明白了,隻有博大的胸懷,才能安坐天下。
“大哥,你是想說獨孤修德吧!”
獨孤修德的祖父,是獨孤藏,乃是獨孤信的第四子,與元貞皇後也算是嫡係血親。賜他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讓他致仕的時候,皇兄還特地設宴,讓他和刑部尚書-獨孤謀作陪。要說,獨孤修德年輕時,的確是個猛將,三蕩三決,沙場猛虎。可三十年過去了,猛虎也成了沒牙的老虎。
“獨孤修德年輕時,是很受隋煬帝看重的,與其父獨孤機一起在禁軍中當差。朕相信,他不會什麽都不知道。”
“所以,這次勘察洛陽宮,是一定不能少了他。為德,你明天去一趟滕國公府,看看他是真病還是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