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府從來就不是個好鳥,為了獲取給兒子尋一門好親事,他把目光瞄向五姓七家,滎陽鄭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連續向三家求親,結果無一例外都被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李義府出身寒微,他的先祖都是微末小吏,李家也是一介寒門。如果不是李義府足夠幸運,碰到了陛下,得到了陛下的賞識,以他的出身,想做到五品官,都是一件很難的事。
門望不及也就算了,他還給不起“陪門財”(一方門望不及,令納財給對方,以賠償門望),即便他現在官至檢校中書令,同中書門下三品,爵國公,也是寒門之士,入不了世家門閥的眼。
於是,蒙受恥辱的李義府,決定打擊報複,一本就奏到禦前。
李義府在奏疏中提出四點:其一,加強對徭役、賦稅及其他財政上的限製。頒布-天下公賦法,規定世家大族必須向朝廷繳納稅款,以控製他們的財富。
其二,統一的官僚製度,還加強了對官員的考核和審查,以防止世家大族的子弟享有特權地位。
其三,加強對土地的控製,嚴格限製世家大族兼並土地,保障均田製的土地政策,使土地分配都更加公平。使世家大族失去了其通過土地占有控製農民和鄉紳的手段,從而削弱了他們的影響力。
其四,限製通婚,矯其流弊。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範陽盧子達、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七姓十族子弟禁止通婚,並廢止陪門財。使得世家大族不得以聯姻為紐帶,結成攻守同盟。
尤其是第四條,李義府特別長篇大論做解釋。世家是擁有世襲爵位、權力、地位和財富等特權的群體。他們通過婚姻、繼承、商業交往等手段,不斷擴大自己的權勢和財富。他們的話事人聚集在京城長安和洛陽等地,通過與朝廷高層官員的關係,以及自身擁有的財富和人力資源,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此外,世家大量占有土地和財富,導致土地流轉緩慢、耕作不利等問題,使得農業生產效率下降,經濟發展遭受阻礙。
而世家大族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常常采用了一些手段來達到目的。通過政治聯姻,與其他有實力的家族結盟,從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地位。政治聯姻的雙方可以互相支持和借助對方的力量,從而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
世家中的一些成員,利用自己的權力地位,強行獨攬某些職位和資源。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包括賄賂、威脅、收買等方式,來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利益。還有一些世家,利用自己手中的財富,包括賄賂、威脅、收買等方式,向官員和其他有能力的人行賄,來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利益。
出了明麵的諸般危害外,李義府還特別指出,重視名望的風氣,已經是蔚然成風,五姓七族的白身子弟甚至可以喝斥朝廷命官,而被認為理所應當。而且,世家中的一些人,寧願娶世家庶出女兒,也不願娶皇族的公主;一些世家的女兒,寧可嫁給寒門子弟,也不願意嫁給皇族子弟。
宣政殿內,李承乾合上本章,淡淡道:“義府,你是公報私仇啊!”
階下的李義府昂首答道:“是的,陛下,臣不掩飾,臣的確是在打擊報複!但臣不僅有私仇,還有公憤!”
武德年時,門閥的自尊與驕傲甚至要超過皇權。一些世家大族拒絕與皇族聯姻,實際上是在向皇權展示自己的獨立和不屈,這是什麽行徑,是在反抗朝廷。上皇年輕時,想與清河崔氏聯姻,還曾不止一次請重臣前往,但清河崔氏卻說,駝李僥幸奪了天下,胡兒不自足,還敢奢望娶五姓女,真是不知所謂。
上皇因此勃然大怒道:“山東士族世代衰微,全無冠蓋,而靠以婚姻得財,不解人間何為重之?”
但清河崔氏與其他世家是姻親,有他們支持,上皇也不能把他們怎麽樣。上皇也是不能容忍其淩駕於皇權之上,於是為了加強皇權、打擊士族,貞觀中,命高士廉等人重新修訂《氏族誌》,將皇室李姓列為第一,皇戚族長孫氏列第二,崔民幹及其他山東士族降為第三。
為人臣者,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上皇受到了這種侮辱,作為臣子,李義府自然是義憤填膺。而今,他又遭受了與上皇一樣的遭遇,更是感同身受,於是上本請求陛下限製世家。
看著李義府怒氣衝衝的樣子,李承乾淡淡一笑,這是寒門對世族的痛恨,是深入骨髓的痛恨。原本,他以為會是馬周站出來,引領寒門官僚,向世家宣戰的,卻沒有想到會是李義府。
“你對上皇,倒是比朕更有孝心啊!”
“臣是陛下的鷹犬,臣替陛下盡孝心,是應該的!”
李承乾看向李恪,明白皇帝心思的李恪則引用了一句《史記》的內容: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
反正對世家大族,早晚都是要動手,是馬周,還是李義府,其實無所謂,反正都是寒門官員。而且,這些世家,的確該收拾一下,大唐強盛到這個程度了,他們還這麽傲氣,實在是不應該。
李義府雖然不是什麽好鳥,但卻是陛下的鷹犬,打狗還得看主人呢!他們連陛下提攜的宰相都不放在眼中,那他們還會把陛下放在眼裏嗎?
李恪這頂大帽子口的不錯,而且還為李義府補足了理由,而顯得他並不完全是公報私仇!
李承乾笑了笑:“義府,下去草擬個詳細的章程吧,草擬過後呈上來,朕與太尉、吳王商量一下!”
聽了皇帝這話,李義府慧心一笑,他知道陛下這就是給口了。興衝衝的拱手應道:“臣領旨,臣告退!”
原因很簡單,李義府出身寒微,他的先祖都是微末小吏,李家也是一介寒門。如果不是李義府足夠幸運,碰到了陛下,得到了陛下的賞識,以他的出身,想做到五品官,都是一件很難的事。
門望不及也就算了,他還給不起“陪門財”(一方門望不及,令納財給對方,以賠償門望),即便他現在官至檢校中書令,同中書門下三品,爵國公,也是寒門之士,入不了世家門閥的眼。
於是,蒙受恥辱的李義府,決定打擊報複,一本就奏到禦前。
李義府在奏疏中提出四點:其一,加強對徭役、賦稅及其他財政上的限製。頒布-天下公賦法,規定世家大族必須向朝廷繳納稅款,以控製他們的財富。
其二,統一的官僚製度,還加強了對官員的考核和審查,以防止世家大族的子弟享有特權地位。
其三,加強對土地的控製,嚴格限製世家大族兼並土地,保障均田製的土地政策,使土地分配都更加公平。使世家大族失去了其通過土地占有控製農民和鄉紳的手段,從而削弱了他們的影響力。
其四,限製通婚,矯其流弊。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範陽盧子達、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七姓十族子弟禁止通婚,並廢止陪門財。使得世家大族不得以聯姻為紐帶,結成攻守同盟。
尤其是第四條,李義府特別長篇大論做解釋。世家是擁有世襲爵位、權力、地位和財富等特權的群體。他們通過婚姻、繼承、商業交往等手段,不斷擴大自己的權勢和財富。他們的話事人聚集在京城長安和洛陽等地,通過與朝廷高層官員的關係,以及自身擁有的財富和人力資源,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此外,世家大量占有土地和財富,導致土地流轉緩慢、耕作不利等問題,使得農業生產效率下降,經濟發展遭受阻礙。
而世家大族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常常采用了一些手段來達到目的。通過政治聯姻,與其他有實力的家族結盟,從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地位。政治聯姻的雙方可以互相支持和借助對方的力量,從而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
世家中的一些成員,利用自己的權力地位,強行獨攬某些職位和資源。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包括賄賂、威脅、收買等方式,來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利益。還有一些世家,利用自己手中的財富,包括賄賂、威脅、收買等方式,向官員和其他有能力的人行賄,來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利益。
出了明麵的諸般危害外,李義府還特別指出,重視名望的風氣,已經是蔚然成風,五姓七族的白身子弟甚至可以喝斥朝廷命官,而被認為理所應當。而且,世家中的一些人,寧願娶世家庶出女兒,也不願娶皇族的公主;一些世家的女兒,寧可嫁給寒門子弟,也不願意嫁給皇族子弟。
宣政殿內,李承乾合上本章,淡淡道:“義府,你是公報私仇啊!”
階下的李義府昂首答道:“是的,陛下,臣不掩飾,臣的確是在打擊報複!但臣不僅有私仇,還有公憤!”
武德年時,門閥的自尊與驕傲甚至要超過皇權。一些世家大族拒絕與皇族聯姻,實際上是在向皇權展示自己的獨立和不屈,這是什麽行徑,是在反抗朝廷。上皇年輕時,想與清河崔氏聯姻,還曾不止一次請重臣前往,但清河崔氏卻說,駝李僥幸奪了天下,胡兒不自足,還敢奢望娶五姓女,真是不知所謂。
上皇因此勃然大怒道:“山東士族世代衰微,全無冠蓋,而靠以婚姻得財,不解人間何為重之?”
但清河崔氏與其他世家是姻親,有他們支持,上皇也不能把他們怎麽樣。上皇也是不能容忍其淩駕於皇權之上,於是為了加強皇權、打擊士族,貞觀中,命高士廉等人重新修訂《氏族誌》,將皇室李姓列為第一,皇戚族長孫氏列第二,崔民幹及其他山東士族降為第三。
為人臣者,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上皇受到了這種侮辱,作為臣子,李義府自然是義憤填膺。而今,他又遭受了與上皇一樣的遭遇,更是感同身受,於是上本請求陛下限製世家。
看著李義府怒氣衝衝的樣子,李承乾淡淡一笑,這是寒門對世族的痛恨,是深入骨髓的痛恨。原本,他以為會是馬周站出來,引領寒門官僚,向世家宣戰的,卻沒有想到會是李義府。
“你對上皇,倒是比朕更有孝心啊!”
“臣是陛下的鷹犬,臣替陛下盡孝心,是應該的!”
李承乾看向李恪,明白皇帝心思的李恪則引用了一句《史記》的內容: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
反正對世家大族,早晚都是要動手,是馬周,還是李義府,其實無所謂,反正都是寒門官員。而且,這些世家,的確該收拾一下,大唐強盛到這個程度了,他們還這麽傲氣,實在是不應該。
李義府雖然不是什麽好鳥,但卻是陛下的鷹犬,打狗還得看主人呢!他們連陛下提攜的宰相都不放在眼中,那他們還會把陛下放在眼裏嗎?
李恪這頂大帽子口的不錯,而且還為李義府補足了理由,而顯得他並不完全是公報私仇!
李承乾笑了笑:“義府,下去草擬個詳細的章程吧,草擬過後呈上來,朕與太尉、吳王商量一下!”
聽了皇帝這話,李義府慧心一笑,他知道陛下這就是給口了。興衝衝的拱手應道:“臣領旨,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