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舍人-李敬玄,出身趙郡李氏南祖房,博文約禮,門第清華,冠於卿族。其父是穀州長史李孝卿,其人生性冷峻、非常勤勉,因此得到中書令-馬周的舉薦。見他上書彈劾幽州都督-魏國公-李文暕(襄邑恭王李神符之子),李承乾也是微微一笑,並不已為然。因為他知道,這是李義府的動靜搞大了,趙郡李氏想在他麵前刷刷存在感。


    而見皇帝把奏疏留中了,李敬玄又上了一本,東魏時,有個酷吏-盧斐,專司刑獄,他辦案冷酷無情,簡直毫無人性。不論案件大小,均嚴刑拷打人犯。打一次不招,就接著打第二次,循環往複,一直打到認罪為止。


    有人勸他,腦子靈光是好事,為官太嚴苛,刑罰太重,得罪人太多,是不能長久的,想要平安無數,最好收斂一些,省的被人報複。


    盧斐表麵接納了勸說,但卻絲毫沒有往心裏去,而且比從前更加變本加厲。他升任尚書左丞後,他會在嚴寒的冬天把囚犯扒個精光,讓他們在冰雪中受凍;也會在盛夏酷暑把囚犯曝曬於烈日之下,讓他們忍受酷暑的煎熬。在他手上的枉死之鬼,多達數百。


    當然,盧斐另一個讓人忌憚的地方,便是負責監察百官,一旦發現哪個官員行為異常,立馬奏報嚇得官吏們見了他都腳步匆匆,大氣都不敢出,暗地裏則稱他為“盧閻王”。


    木將壞,蟲實生之;國將亡,妖實產之。李義府進身以筆,得位由奸。為虎傅翼,即又胡顏,微忤意者,輒加傾陷。北齊任楊遵彥則理,用高阿那肱則亂;隋代任高熲則理,用楊素則亂;先帝任房玄齡、杜如晦、魏徵而大治天下,陛下今用李義府欲使國亂乎?


    古來奸邪之臣者,從榮夷公開始,經費無極、太宰嚭、王子蘭、王鳳、張禹、許敬宗,再至李義府,奸佞傳又要多一名傳了。


    臣工上了這樣的奏疏,李承乾作為帝王,總是要給說法的,遂傳召了李敬玄,跟他聊聊。


    “你彈劾李義府,其中有一條,是說他利用手中的權力,肆意斂財,是吧!”


    李承乾拿起案上的奏本,扔給李敬玄,這本奏疏是李義府的副手-薛景宣上的。這裏麵記載了李義府收的每一筆錢,何年何月何日,什麽人送的,想幹什麽都一清二楚。


    有一點,李敬玄說的沒錯,他是個愛財的家夥,但他清楚什麽錢該拿,什麽錢不該拿!他需要錢,可以跟朕借,但絕不敢貪瀆,因為他清楚朕對貪官汙吏是什麽態度。


    “清官多酷吏,這話一點都不假!不是所有人都像魏征一樣,清心寡欲,所以這兩成是朕主動賞他的。”


    “朕也知道,你們趙郡李氏沒給他送過禮,隻不過看到他借機斂財,所以想反戈一擊。”


    東漢桓、靈二帝之前,宦官、外戚雖然專權,但有名臣陳蕃等人主持朝政大局,士大夫、豪強等心向朝廷,局勢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所以國家雖亂,卻百年不亡。但兩次黨錮之禍後,清正的官員死傷殆盡,宦官、豪強更加為所欲為,殘害百姓,因而激起民變,釀成黃巾之亂,使得東漢走向滅亡。


    魏晉以來,國家動蕩不安,朝無寧日,你方唱罷我登場,皇權更迭的異常頻繁,所以皇權的威視逐漸下降,世家大族借機漁利,趁勢做大。


    “朋黨”這種東西,說不清道不明,標準很模糊,但卻是自古以來朝爭的利器。沒有一個皇帝喜歡“朋黨”的存在,更喜歡官僚們一個蘿卜一個坑,安穩的做事,而不是形成一個同氣連枝的利益集團,過多地幹涉朝政。


    漢靈帝的失敗之處,便是過度地打擊士大夫,相應的宦官勢力會爬升上來,使國家政局失去了平衡。透支東漢的國力,加劇矛盾,促成了後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


    李承乾與他們不同,他隻是想遏製世家大族的發展,修理那些枝枝蔓蔓,讓他們按照朝廷的方式發展。而不是肆意的擴張,或者過多的幹涉朝政、國務,肆無忌憚的享受特權,在地方上與民爭利。


    趙郡李氏,是趙將武安君李牧、廣武君李左車之後。後分為東祖、西祖、南祖三大支係,南北朝時講究士族門第,趙郡李氏英才輩出,名盛家風,世言高華,為北朝官宦最顯赫的士族。


    從北魏的李先、李順、李孝伯、李安世、李士謙、李靈、李謐、李令儀、李鬱等名臣...........,到李孝貞、李子雄,家中的名臣大將,祠堂裏都擺不下了吧!


    而這麽多大員的趙郡李氏,在平棘、高邑、柏人、元氏、讚皇、欒城、臨城、江夏、遼東、漢中等地,占了多少畝地呢?


    李承乾這裏有一本賬,大唐總共有十四億四千萬畝地,而趙郡李氏名下,總共有七百八十六萬畝。一個縣耕地麵積因地區而異,在幾萬到幾十萬畝不等。


    “就算是按照大縣來說,你們趙郡李氏一個家族就總攬了近百個縣。你們李氏的族人家仆算在一起,不過區區萬人,卻要一百個縣的土地來養活!”


    “你叫不公平,你回去問問你的族人,他們並吞百姓土地的時候,他們服不服了麽!”


    五姓七望及其他的山東世家,在河北、河南、江南、淮南、劍南五地,占據了全部土地的五成!五成啊,多麽觸目驚心的數字,每次想到這個,李承乾的脊梁骨就發凉!


    武德、貞觀時,剛剛從戰亂走過來,人口凋敝,土地的問題還不夠尖銳。但大唐立國四十三年,業已三代,一直實行撫民以靜的方針,以至於人口快速增長。所以,朝廷想出錢,從世家們手裏買點田,分給無田的人口。


    可山東世家,是怎麽回答他的!說什麽君子生於小國,非君子之國;祖宗的土地,一絲不可予人!


    “夾槍帶棒的懟戶部也就算了,他們這難道不是給朕上眼藥嗎?所以,朕為什麽還要講人情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最強太子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叔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叔逸並收藏大唐之最強太子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