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何為仁愛之心?
江山美男,朕手拿把掐 作者:一顆青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堯邁步踏上西城門的城樓,抬眸望著遠處的青山,隱隱瞧見人影走動。
她立在城樓良久,眼底閃過不解,疑惑莫名:“這元州城與孟國的邊境離的這般近嗎?”
按理來說兩國邊境離的如此近,一般不會在此建城,元州城卻建立在此處,實在是不太合理。
銀花順著她的目光望了一眼,解釋道:“陛下,這元州城乃是一座古城,多年前河流改道,當時的百姓不得不以河為居……奴婢問過當地的老人,此山的兩裏外便是孟國地界,兩國平日也有貿易往來……”
她頓了一下又道:“元州城是這周邊最大的城,那邊的人需要買東西都是來此補充,但此次孟國開戰,大晟與孟國百姓的貿易也被迫停止。”
周堯神色平淡,隻是靜靜地看著麵前的青山:“你如此說,朕倒是記起一樁舊事,據說皇爺爺在世之時,大晟與孟國曾經爭奪過此地……”
她垂眸回憶道:“當時似乎是派林世安,忠勇侯前來鎮守,此戰自然大晟勝了,但是兩國不打不相識,默認互通往來。”
遠處幾個人抱著一個孩子,正激動地企圖衝過防線,嘴裏嚷嚷著什麽。
山下鎮守的將士正用長槍阻攔著。
銀耳察覺到遠處的騷亂,抬手遮擋眼睛,奇怪問道:“陛下,那邊發生了什麽事?”
周堯眯了眯眼,眸色一暗:“去,讓他們將那幾個人帶過來。”
銀耳哦哦了兩聲:“奴婢這就去。”
幾個將士小跑著往遠處山腳去,低頭交涉了一番,領著那幾個人朝著城門而來。
周堯提著衣擺走下城樓,將士瞥見她身上的衣服,已經識趣地打開城門。
“陛下!”
周堯身姿未動,禁軍從身後走過去,將幾人搜了身。
為首的老者頭發斑白,骨瘦如柴,瞧見她的身影,著急忙慌地跪地磕頭:“您便是晟皇?”
“求您救一救,救一救我的孫子!”
周堯聽見實實在在的磕頭聲,不忍直視地別過頭,默了一瞬,淡淡開口:“孩子怎麽了?”
老人聽見她搭話,好似抓住救命稻草,猛然抬起頭來,額頭紅了一片,他慌亂地搖了搖頭:“不知道,就發著熱……我們根本沒地方請大夫!”
“原先有個病痛,都會進城來看一看……如今離我們最近的鎮子在三十裏外……”
周堯側頭對著銀耳遞了一個眼神,她點頭折返入了城。
老者依舊苦苦哀求:“求您救一救我的孫子……我們的房子也被占了,地也沒了……已經走投無路……”
周堯瞥見他奪眶而出的熱淚,心裏不是滋味,抬了抬手:“先起來說話。”
老人胡亂地擦去眼淚,卻未起身:“人人都道您愛民如子,當年,孟國遭了難,您將首飾當了捐錢……這份情,咱們都記在心裏的……”
“我們都是莊稼人,不懂那些大道理,但知道您是一位好皇帝,求您救一救我的孫兒……”
周堯悠悠地歎了口氣,百姓之苦,誰人能懂呢?
他們為了活著就已經拚盡全力。
常常有些世家小姐,說還不如去做百姓來的自在些。
然而立在高位俯瞰眾生,終究是假的。
隻有到芸芸眾生之中去,方才知道,糧食之中,不知道撒了多少百姓的熱汗。
她親自彎腰扶起老人:“先起來,把孩子抱過來瞧一瞧。”
銀花從一旁的婦人手裏接過孩子。
周堯抱起孩子,抬手摸了摸額頭,確實發著熱:“老人家,先莫急,已經有人去請大夫。”
她側頭在銀花耳邊低語幾句,沒一會提著一壺茶走出來。
幾人局促不安地立在一旁,端著碗,朝著她鞠了一躬。
沒多久,銀耳跑著出來,身後跟著一位郎中。
那郎中喘了口氣:“我說姑娘,有什麽要緊事……”
他看清楚麵前的人,神色一怔,反應過來,忙不迭地跪下:“草民參見陛下。”
周堯低頭看了一眼孩子,直接道:“起來,先看一看孩子。”
銀耳從她手裏接過孩子,抱給郎中查看。
郎中跪在地上,聞言快速起身,查看道:“陛下,這孩子發著熱,有些危險啊……”
周堯嗯了一聲:“去取酒給這孩子擦身,其餘的藥,你再斟酌斟酌。”
她轉身將幾人帶進城,讓人特意關注著。
晚風輕拂,暮色已沉。
周堯垂頭看著奏折,沈清安邁步走進來:“臣參見陛下!”
周堯沉默不語,眉宇間似在凝思,半晌道:“清安,你過來瞧一瞧這幾本奏折。”
沈清安拿過桌子上的奏折,展開看了看,思忖道:“孟國不少百姓流離失所……”
周堯端起茶呷了一口:“朕倒是覺得此番是個一個好契機……”
她緩緩擱下茶盞,意味深長道:“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此刻流民大多都藏在群山之中……大晟近些年糧倉豐盈,朕想賑濟孟國百姓……”
沈清安思索片刻,憂慮道:“臣也多少知道流民一事,隻是流民複雜……”
其中保不齊有什麽刺客。
周堯對這件事,自然有深思遠慮。
她從一旁拿出地圖展開:“你且看,此地乃是大晟與孟國糾紛之地,地勢平坦,又有河流經過,距離元州城僅五裏地,乃是上好的修建房屋之地。”
指尖點了點道:“朕自然不是隨便救濟,而是讓這些人在此地修建房屋,一則以工代賑,二則以此地為圈,任他其中有什麽刺客?”
周堯指尖一動,又道:“此地可用於開墾農田,種些蔬菜,也能給軍中補給。”
沈清安聽聞,略微沉吟,明白她話中的意思,遂開口道:“陛下此舉倒是一舉多得,一則得民心,二則,防止流民暴動,三則還能有補給。”
周堯見他明白,神色凝重,輕輕喟歎:“其實朕今日看見孟國百姓跪在朕麵前,他苦苦哀求朕救他的孫子……”
她輕輕噓了一口氣,眉頭微擰:“朕在想,何為仁愛之心?”
“朕作為大晟的帝王,僅僅隻愛大晟百姓嗎?看見需要拯救的應當袖手旁觀?”
“朕似乎做不到……那位老者已經耄耋之年,他就那樣跪在朕麵前……”
“難道朕就因為他是他國之人,不救嗎?”
沈清安怔怔地聽著,半晌才道:“臣已經聽說此事,那老人確實可憐,家裏田地被占,兒子也被強行征去入伍。”
周堯斂了神色,拿過一旁的奏折,微微歎:“此事你讓駱沐雲去辦,她明白的。”
“是。”
周堯對著他擺了擺手:“退下吧。”
麵前的奏折一本一本的被處理……終於她擱下筆。
銀耳將桌麵收拾了一番,給她按揉著肩膀:“陛下,方才傳來消息,那孩子已經退熱。”
周堯閉目養神道:“那便好,待孩子恢複,便給他們送回去。”
“奴婢明白的,陛下,此刻已是子時。”
周堯緩緩睜開眼,掩袖打了一個哈欠。
一處理政務時間就過的快。
她起身走至床前,張開手問道:“明日崔氏的人便到了?”
銀耳低著頭給她寬衣,緩緩回道:“按照行程來說,確實就是明日到。”
周堯眸中滑過隱晦的殺意,冷哼一聲:“確實該會一會了。”
她立在城樓良久,眼底閃過不解,疑惑莫名:“這元州城與孟國的邊境離的這般近嗎?”
按理來說兩國邊境離的如此近,一般不會在此建城,元州城卻建立在此處,實在是不太合理。
銀花順著她的目光望了一眼,解釋道:“陛下,這元州城乃是一座古城,多年前河流改道,當時的百姓不得不以河為居……奴婢問過當地的老人,此山的兩裏外便是孟國地界,兩國平日也有貿易往來……”
她頓了一下又道:“元州城是這周邊最大的城,那邊的人需要買東西都是來此補充,但此次孟國開戰,大晟與孟國百姓的貿易也被迫停止。”
周堯神色平淡,隻是靜靜地看著麵前的青山:“你如此說,朕倒是記起一樁舊事,據說皇爺爺在世之時,大晟與孟國曾經爭奪過此地……”
她垂眸回憶道:“當時似乎是派林世安,忠勇侯前來鎮守,此戰自然大晟勝了,但是兩國不打不相識,默認互通往來。”
遠處幾個人抱著一個孩子,正激動地企圖衝過防線,嘴裏嚷嚷著什麽。
山下鎮守的將士正用長槍阻攔著。
銀耳察覺到遠處的騷亂,抬手遮擋眼睛,奇怪問道:“陛下,那邊發生了什麽事?”
周堯眯了眯眼,眸色一暗:“去,讓他們將那幾個人帶過來。”
銀耳哦哦了兩聲:“奴婢這就去。”
幾個將士小跑著往遠處山腳去,低頭交涉了一番,領著那幾個人朝著城門而來。
周堯提著衣擺走下城樓,將士瞥見她身上的衣服,已經識趣地打開城門。
“陛下!”
周堯身姿未動,禁軍從身後走過去,將幾人搜了身。
為首的老者頭發斑白,骨瘦如柴,瞧見她的身影,著急忙慌地跪地磕頭:“您便是晟皇?”
“求您救一救,救一救我的孫子!”
周堯聽見實實在在的磕頭聲,不忍直視地別過頭,默了一瞬,淡淡開口:“孩子怎麽了?”
老人聽見她搭話,好似抓住救命稻草,猛然抬起頭來,額頭紅了一片,他慌亂地搖了搖頭:“不知道,就發著熱……我們根本沒地方請大夫!”
“原先有個病痛,都會進城來看一看……如今離我們最近的鎮子在三十裏外……”
周堯側頭對著銀耳遞了一個眼神,她點頭折返入了城。
老者依舊苦苦哀求:“求您救一救我的孫子……我們的房子也被占了,地也沒了……已經走投無路……”
周堯瞥見他奪眶而出的熱淚,心裏不是滋味,抬了抬手:“先起來說話。”
老人胡亂地擦去眼淚,卻未起身:“人人都道您愛民如子,當年,孟國遭了難,您將首飾當了捐錢……這份情,咱們都記在心裏的……”
“我們都是莊稼人,不懂那些大道理,但知道您是一位好皇帝,求您救一救我的孫兒……”
周堯悠悠地歎了口氣,百姓之苦,誰人能懂呢?
他們為了活著就已經拚盡全力。
常常有些世家小姐,說還不如去做百姓來的自在些。
然而立在高位俯瞰眾生,終究是假的。
隻有到芸芸眾生之中去,方才知道,糧食之中,不知道撒了多少百姓的熱汗。
她親自彎腰扶起老人:“先起來,把孩子抱過來瞧一瞧。”
銀花從一旁的婦人手裏接過孩子。
周堯抱起孩子,抬手摸了摸額頭,確實發著熱:“老人家,先莫急,已經有人去請大夫。”
她側頭在銀花耳邊低語幾句,沒一會提著一壺茶走出來。
幾人局促不安地立在一旁,端著碗,朝著她鞠了一躬。
沒多久,銀耳跑著出來,身後跟著一位郎中。
那郎中喘了口氣:“我說姑娘,有什麽要緊事……”
他看清楚麵前的人,神色一怔,反應過來,忙不迭地跪下:“草民參見陛下。”
周堯低頭看了一眼孩子,直接道:“起來,先看一看孩子。”
銀耳從她手裏接過孩子,抱給郎中查看。
郎中跪在地上,聞言快速起身,查看道:“陛下,這孩子發著熱,有些危險啊……”
周堯嗯了一聲:“去取酒給這孩子擦身,其餘的藥,你再斟酌斟酌。”
她轉身將幾人帶進城,讓人特意關注著。
晚風輕拂,暮色已沉。
周堯垂頭看著奏折,沈清安邁步走進來:“臣參見陛下!”
周堯沉默不語,眉宇間似在凝思,半晌道:“清安,你過來瞧一瞧這幾本奏折。”
沈清安拿過桌子上的奏折,展開看了看,思忖道:“孟國不少百姓流離失所……”
周堯端起茶呷了一口:“朕倒是覺得此番是個一個好契機……”
她緩緩擱下茶盞,意味深長道:“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此刻流民大多都藏在群山之中……大晟近些年糧倉豐盈,朕想賑濟孟國百姓……”
沈清安思索片刻,憂慮道:“臣也多少知道流民一事,隻是流民複雜……”
其中保不齊有什麽刺客。
周堯對這件事,自然有深思遠慮。
她從一旁拿出地圖展開:“你且看,此地乃是大晟與孟國糾紛之地,地勢平坦,又有河流經過,距離元州城僅五裏地,乃是上好的修建房屋之地。”
指尖點了點道:“朕自然不是隨便救濟,而是讓這些人在此地修建房屋,一則以工代賑,二則以此地為圈,任他其中有什麽刺客?”
周堯指尖一動,又道:“此地可用於開墾農田,種些蔬菜,也能給軍中補給。”
沈清安聽聞,略微沉吟,明白她話中的意思,遂開口道:“陛下此舉倒是一舉多得,一則得民心,二則,防止流民暴動,三則還能有補給。”
周堯見他明白,神色凝重,輕輕喟歎:“其實朕今日看見孟國百姓跪在朕麵前,他苦苦哀求朕救他的孫子……”
她輕輕噓了一口氣,眉頭微擰:“朕在想,何為仁愛之心?”
“朕作為大晟的帝王,僅僅隻愛大晟百姓嗎?看見需要拯救的應當袖手旁觀?”
“朕似乎做不到……那位老者已經耄耋之年,他就那樣跪在朕麵前……”
“難道朕就因為他是他國之人,不救嗎?”
沈清安怔怔地聽著,半晌才道:“臣已經聽說此事,那老人確實可憐,家裏田地被占,兒子也被強行征去入伍。”
周堯斂了神色,拿過一旁的奏折,微微歎:“此事你讓駱沐雲去辦,她明白的。”
“是。”
周堯對著他擺了擺手:“退下吧。”
麵前的奏折一本一本的被處理……終於她擱下筆。
銀耳將桌麵收拾了一番,給她按揉著肩膀:“陛下,方才傳來消息,那孩子已經退熱。”
周堯閉目養神道:“那便好,待孩子恢複,便給他們送回去。”
“奴婢明白的,陛下,此刻已是子時。”
周堯緩緩睜開眼,掩袖打了一個哈欠。
一處理政務時間就過的快。
她起身走至床前,張開手問道:“明日崔氏的人便到了?”
銀耳低著頭給她寬衣,緩緩回道:“按照行程來說,確實就是明日到。”
周堯眸中滑過隱晦的殺意,冷哼一聲:“確實該會一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