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春雨堂裏隻有徐母在。
徐同光一早吊唁過,接著便出門尋找新的住處。
陶若筠心裏明白,一直住在謝家他肯定是不樂意的。
徐母和徐同光一同住在西側廂房裏,廂房兩側又有一間睡房,他們二人便住在此地。
她走進院子,首先看見了來這邊伺候的蔓青。
“少奶奶。”
“老夫人在裏頭麽?”
“在呢。”
蔓青回完話,便將陶若筠往廂房裏頭引,徐母正坐在廂房小廳蹙眉歎息中。
“老夫人。”
陶若筠進門行了禮,徐母見了連忙起身:“是筠娘吧?”
“正是呢,妾身過來瞧瞧老夫人住的可習慣。”
徐母道:“老身這些年跟著犬子,他到哪裏我到哪裏,常常沒有定所,住在哪裏都是習慣的。”
陶若筠坐下道:“聽說徐大人出門尋找住所去了?”
“是呀,總在府上打擾,總是不好的。”
陶若筠沒有說什麽,隻是坐下嘮了幾句家常,得知徐家在紹興是書香門第,徐同光也是進士出身。
陶若筠一時想起陳家兄妹,便好奇的多問了一句是否知道。
“陳家?”
“對,住在紹興城外永福寺附近的陳家。”
徐母思索了會兒道:“是有這麽一戶人家,隻是當年他們並不住在永福寺,而是住在城裏,永福寺算是別院了。我家老爺還在的時候,倒是有過往來,不過陳家沒落後,跟以往的親友都幾乎斷了關係,所以後來如何,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陶若筠聽了,也就沒再多說什麽,兩人嘮了會子才起身告辭。
從春雨堂出來,隔壁便是碧梧院,碧梧院門前一座廊橋直通春曉閣。
陶若筠從廊橋去了春曉閣,又叫丫頭去打聽謝鴻卓和趙瑾容他們可有吃飯,得知水米未進之後便著急了,扶著青荷就鑽進假山要往廳裏頭去。
今日前頭人多,有些賓客正廳站不下,便往天井裏去,天井裏站滿了後,一些男賓就去了後花園,而有些女賓則來了後院。
陶若筠扶著青荷剛紮進假山裏,便聽見前頭有人說話。
“哼,死的好,我看這謝家老大死了,剩下個毛都沒長齊的,還能撐幾天。”
“娘,人家不是京師還有個哥哥麽。”
“京師又怎樣?你相公不是也搭上了他幹爹了?我告訴你,你對女婿態度好點兒,別惹他。納妾又怎麽樣?你是正妻,將來女婿要是不在了,你見誰不高興了,直接發賣了就是,何苦現在斤斤計較的,叫人看了笑話。”
“可他現在都不進我屋。”
“不進又怎麽樣?又沒生出孩子來。你容著他,讓著他,到時候......”
陶若筠聽見前麵聲音小了些,不由自主的伸長脖子去聽,隻聽到:
“讓他幫著把這邊的產業吃了,讓你娘我狠狠的出一口氣。”
“能行麽?”
“怎麽不行?”
……
陶若筠不用去看,便已經知道是誰了。她沒有吱聲,招呼著青荷又回了春曉閣。
待回了春曉閣,陶若筠便吩咐,叫廚房燒幾碗餛飩來,然後把謝鴻卓叫到春曉閣裏,這頓飯他今天非吃不可。
不多時,雞湯餛燉和謝鴻卓都一起到了春曉閣裏,陶若筠叫謝鴻卓坐下吃餛燉。
謝鴻卓眼簾低垂,不吱聲,也不動彈,陶若筠端著餛飩去喂,謝鴻卓卻不張口。
“家裏辦喪,你要留著力氣,不吃飯,倒下去了怎麽辦?”
謝鴻卓沒有搭腔,眼淚汩汩的往外冒,陶若筠用勺子把餛飩喂到嘴邊,謝鴻卓也是輕輕撇開頭,不肯吃。
陶若筠見狀,索性丟下勺子,一巴掌打在了謝鴻卓的臉上。
這一巴掌打的不重,卻把謝鴻卓打懵了,連生氣也不會了,張嘴便是哭。
“大哥不在了,二哥在京師,家裏就你一個兒子了,你不撐著,難道要婆婆站出來?還是嫂嫂?還是你那兩個沒留頭的侄子?”
謝鴻卓聽了哭的更厲害了。
“你把自己照顧好了,才能照顧家人。大哥要是地下有知,瞧見你這副樣子,走的也不安心啊。”
陶若筠放下碗,去揉謝鴻卓剛剛被打過的臉,“乖,把飯吃了,吃過了再去前頭,後麵還有好些天,你不能倒下去了,知道麽?”
謝鴻卓點點頭,人伏在陶若筠肚子上哭個不停。陶若筠重新端起碗,舀了勺餛飩,吹涼了才遞到謝鴻卓嘴邊,連哄帶逼的讓他吃了一碗。
等謝鴻卓吃完了,她才問道:“婆婆也在前邊麽?”
謝鴻卓搖頭:“母親身子虛,站不住了,叫人送進慧心居躺下了。”
陶若筠又問:“嫂嫂和孩子們呢?是不是也沒有吃?你去把他們叫來這裏,我讓他們吃了飯再回去。”
謝鴻卓依言去了前廳,把趙瑾容和兩個孩子都叫到春曉閣裏,又是好一番勸慰讓吃了飯,才又回到廳裏去跪著了。
陶若筠逼著幾人吃完了飯,就帶著青荷去了慧心居看望婆婆。
等到了慧心居,發現人已喝了藥睡下了,陳媽媽陪在身邊,一步不敢離開。
陶若筠看著前幾天還容光煥發,跟自己說笑的婆婆,眼下變得憔悴不堪,心中難受不已。
她沒有打擾,隻是給陳媽媽使了個眼色,叫到院子裏頭說話。
兩人站在院中,陶若筠才問:
“陳媽媽,我想跟您打聽個事兒。我曾聽說,公公去世的時候,曾經和叔叔一家有過家產之爭,您知道當年的情況麽?”
陶若筠更想知道的是,這家人是不是會在不遠的將來卷土重來。
“少奶奶何故問這些?”
陶若筠沒有打算隱瞞,將今天在假山中偶然聽到的對話一一告知,陳媽媽聽了,臉色一沉:
“這種事情,哪裏有什麽得罪不得罪的,不過就是發達了就有人眼紅,隻要你有錢,就有人惦記著你。”
陶若筠聽了,無限感慨,她何嚐不知道這些呢。
她曾經以為嫁進謝家,雇了幾十個家丁便是銅牆鐵壁,如今看來,也並非如此。
“那他們如果現在要爭,您知道會從哪裏爭麽?”
徐同光一早吊唁過,接著便出門尋找新的住處。
陶若筠心裏明白,一直住在謝家他肯定是不樂意的。
徐母和徐同光一同住在西側廂房裏,廂房兩側又有一間睡房,他們二人便住在此地。
她走進院子,首先看見了來這邊伺候的蔓青。
“少奶奶。”
“老夫人在裏頭麽?”
“在呢。”
蔓青回完話,便將陶若筠往廂房裏頭引,徐母正坐在廂房小廳蹙眉歎息中。
“老夫人。”
陶若筠進門行了禮,徐母見了連忙起身:“是筠娘吧?”
“正是呢,妾身過來瞧瞧老夫人住的可習慣。”
徐母道:“老身這些年跟著犬子,他到哪裏我到哪裏,常常沒有定所,住在哪裏都是習慣的。”
陶若筠坐下道:“聽說徐大人出門尋找住所去了?”
“是呀,總在府上打擾,總是不好的。”
陶若筠沒有說什麽,隻是坐下嘮了幾句家常,得知徐家在紹興是書香門第,徐同光也是進士出身。
陶若筠一時想起陳家兄妹,便好奇的多問了一句是否知道。
“陳家?”
“對,住在紹興城外永福寺附近的陳家。”
徐母思索了會兒道:“是有這麽一戶人家,隻是當年他們並不住在永福寺,而是住在城裏,永福寺算是別院了。我家老爺還在的時候,倒是有過往來,不過陳家沒落後,跟以往的親友都幾乎斷了關係,所以後來如何,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陶若筠聽了,也就沒再多說什麽,兩人嘮了會子才起身告辭。
從春雨堂出來,隔壁便是碧梧院,碧梧院門前一座廊橋直通春曉閣。
陶若筠從廊橋去了春曉閣,又叫丫頭去打聽謝鴻卓和趙瑾容他們可有吃飯,得知水米未進之後便著急了,扶著青荷就鑽進假山要往廳裏頭去。
今日前頭人多,有些賓客正廳站不下,便往天井裏去,天井裏站滿了後,一些男賓就去了後花園,而有些女賓則來了後院。
陶若筠扶著青荷剛紮進假山裏,便聽見前頭有人說話。
“哼,死的好,我看這謝家老大死了,剩下個毛都沒長齊的,還能撐幾天。”
“娘,人家不是京師還有個哥哥麽。”
“京師又怎樣?你相公不是也搭上了他幹爹了?我告訴你,你對女婿態度好點兒,別惹他。納妾又怎麽樣?你是正妻,將來女婿要是不在了,你見誰不高興了,直接發賣了就是,何苦現在斤斤計較的,叫人看了笑話。”
“可他現在都不進我屋。”
“不進又怎麽樣?又沒生出孩子來。你容著他,讓著他,到時候......”
陶若筠聽見前麵聲音小了些,不由自主的伸長脖子去聽,隻聽到:
“讓他幫著把這邊的產業吃了,讓你娘我狠狠的出一口氣。”
“能行麽?”
“怎麽不行?”
……
陶若筠不用去看,便已經知道是誰了。她沒有吱聲,招呼著青荷又回了春曉閣。
待回了春曉閣,陶若筠便吩咐,叫廚房燒幾碗餛飩來,然後把謝鴻卓叫到春曉閣裏,這頓飯他今天非吃不可。
不多時,雞湯餛燉和謝鴻卓都一起到了春曉閣裏,陶若筠叫謝鴻卓坐下吃餛燉。
謝鴻卓眼簾低垂,不吱聲,也不動彈,陶若筠端著餛飩去喂,謝鴻卓卻不張口。
“家裏辦喪,你要留著力氣,不吃飯,倒下去了怎麽辦?”
謝鴻卓沒有搭腔,眼淚汩汩的往外冒,陶若筠用勺子把餛飩喂到嘴邊,謝鴻卓也是輕輕撇開頭,不肯吃。
陶若筠見狀,索性丟下勺子,一巴掌打在了謝鴻卓的臉上。
這一巴掌打的不重,卻把謝鴻卓打懵了,連生氣也不會了,張嘴便是哭。
“大哥不在了,二哥在京師,家裏就你一個兒子了,你不撐著,難道要婆婆站出來?還是嫂嫂?還是你那兩個沒留頭的侄子?”
謝鴻卓聽了哭的更厲害了。
“你把自己照顧好了,才能照顧家人。大哥要是地下有知,瞧見你這副樣子,走的也不安心啊。”
陶若筠放下碗,去揉謝鴻卓剛剛被打過的臉,“乖,把飯吃了,吃過了再去前頭,後麵還有好些天,你不能倒下去了,知道麽?”
謝鴻卓點點頭,人伏在陶若筠肚子上哭個不停。陶若筠重新端起碗,舀了勺餛飩,吹涼了才遞到謝鴻卓嘴邊,連哄帶逼的讓他吃了一碗。
等謝鴻卓吃完了,她才問道:“婆婆也在前邊麽?”
謝鴻卓搖頭:“母親身子虛,站不住了,叫人送進慧心居躺下了。”
陶若筠又問:“嫂嫂和孩子們呢?是不是也沒有吃?你去把他們叫來這裏,我讓他們吃了飯再回去。”
謝鴻卓依言去了前廳,把趙瑾容和兩個孩子都叫到春曉閣裏,又是好一番勸慰讓吃了飯,才又回到廳裏去跪著了。
陶若筠逼著幾人吃完了飯,就帶著青荷去了慧心居看望婆婆。
等到了慧心居,發現人已喝了藥睡下了,陳媽媽陪在身邊,一步不敢離開。
陶若筠看著前幾天還容光煥發,跟自己說笑的婆婆,眼下變得憔悴不堪,心中難受不已。
她沒有打擾,隻是給陳媽媽使了個眼色,叫到院子裏頭說話。
兩人站在院中,陶若筠才問:
“陳媽媽,我想跟您打聽個事兒。我曾聽說,公公去世的時候,曾經和叔叔一家有過家產之爭,您知道當年的情況麽?”
陶若筠更想知道的是,這家人是不是會在不遠的將來卷土重來。
“少奶奶何故問這些?”
陶若筠沒有打算隱瞞,將今天在假山中偶然聽到的對話一一告知,陳媽媽聽了,臉色一沉:
“這種事情,哪裏有什麽得罪不得罪的,不過就是發達了就有人眼紅,隻要你有錢,就有人惦記著你。”
陶若筠聽了,無限感慨,她何嚐不知道這些呢。
她曾經以為嫁進謝家,雇了幾十個家丁便是銅牆鐵壁,如今看來,也並非如此。
“那他們如果現在要爭,您知道會從哪裏爭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