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鴻卓搖搖頭,道:“不是他,是通判大人。也幸虧不是他,若是他,我都不知道該怎麽拒絕了。”
謝鴻卓犯了難,想借又不好借。想拒絕,又怕得罪了人。
知州三年一任,上一任大家便都做了好人,可是臨升遷,大家借出去的糧食都沒有還完。
現如今大家都不肯再借,要是謝家給徐同光做了好人,就算他肯護著,那能還上糧麽?三年後調離了,他們又該怎麽辦呢?
下一任要是還來借,借是不借?這個口子一旦撕開,便再也縫合不上了。
謝鴻卓一想起這些事情,便覺得無比頭疼。
陶若筠跟著一起皺眉,坐在一邊獨自想了半晌,忽生一計,便問謝鴻卓:
“你同我說心裏話,這糧你是願意借,還是不願意借?”
謝鴻卓道:“這不是願不願意借糧的問題,而是要選擇得罪誰的問題。”
陶若筠道:“若是借出去糧食,但不會得罪其他商人呢?”
謝鴻卓聽罷忙問:“你有法子?”
陶若筠笑嘻嘻道:“山人自有妙計。”
接著,陶若筠便將自己的法子給謝鴻卓一說,謝鴻卓聽罷,點頭道:
“法子是好,隻是......”
“我在家裏,又不出門,就算大家說我什麽,我也是聽不見的。重要的是家裏,大家別對我有意見才好。”
謝鴻卓笑笑道:“這個你放心,母親不至於會不高興。至於借出去的糧食,叔叔那邊我們就先不動了,隻借出我們的和二哥的部分,一半的收成吧。”
“這樣一來,暫時不會對家裏造成影響,也能堵住衙門的口,後期別再找我們就好了。”
“那這事就由我去辦了。”
“好。接下來就全看我娘子的了。”
陶若筠笑著應下了這件差事,隨後便叫青荷幫自己收拾收拾,準備出門去找人辦事。
*
臨近傍晚時分,陶若筠的轎子在翠屏巷的一方院子門口停下,此處正是徐同光的住處。
她要做的事情在衙門不便,還是在家裏比較好。
門照舊是徐母親自來開,陶若筠對這裏已經非常熟悉了,因此二人並沒有多少寒喧就走進廳裏坐下聊著。
眼下已經入冬,可是徐母身上還是穿的一件舊棉衣。
“老夫人,眼下都入冬了,我瞧您這身冬衣已經不暖了,怎麽還穿著呢?”
徐母道:“這件衣服雖然有些年頭了,但是也還是夠暖的,湊合湊合,也能過冬。”
陶若筠道:“嫂嫂家裏有料子,也有棉花,我讓嫂嫂幫您做一件吧,不費什麽事。”
“那可不好,我那個兒子又要說話了。”
陶若筠笑笑:“老夫人,您放心,就送一件普通的棉衣,貂皮襖子我也不敢送的,不然徐大人還要親自登門退給我。讓嫂嫂送這衣服,也是提醒徐大人,平時要多關心關心老夫人,不然啊,自然有人要替他孝順的。”
陶若筠嘴甜,說的徐母高興,要留著陶若筠吃頓便飯,陶若筠自然就留下了,因她本來就是要等徐同光的。
這一晚,徐同光回來的晚,一進門陶若筠便瞧見那皺起的眉頭。
徐同光也瞧見陶若筠了,有些驚訝的問:
“筠娘怎麽也在此地?”
陶若筠道:“我專門等大人來的。”
徐同光道:“往後若有急事,其實可以直接到衙門裏找我的。”
陶若筠耍了個巧兒道:“可我這是私事啊。”
徐同光聽了一愣,呆了一會兒道:“要是急,也是可以的。”
陶若筠忍不住笑了起來:“那我這可是經大人允許了,往後家中有急事需要大人,我可就直接往衙門裏頭去了。”
徐同光聽罷,先是有些尷尬,後又有些放鬆下來,論嘴皮子功夫,他在陶若筠這裏也不是第一次吃虧了。
陶若筠見他放鬆了,便道:“徐大人,我今日來找你,既為私事,也為公事,要是您用過飯了,我們談談吧?”
麵對陶若筠的突然嚴肅,徐母站起身來道:“你們在廳中聊,我先回屋了。”
陶若筠拜別了老夫人,徐同光往桌邊坐下,細細聽陶若筠要跟他講什麽。
陶若筠將今天下午自己給謝鴻卓出的主意,細細的說給徐同光聽。
“什麽?你要借糧給我母親?”
陶若筠道:“是。我借糧給老夫人,那麽這糧就是老夫人的了,老夫人愛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
“這是為何?”
陶若筠解釋道:“大人來蘇州上任已有大半年,對這裏的情形應當知曉的。國庫虧空不是一日兩日了,蘇州的商人借糧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可是又還了多少,大人心裏沒數麽?”
徐同光聽了,暗自垂下頭去。確實沒有還,眼下逼人借糧,其實就是逼人獻糧,他何嚐開得了這個口呢?
“大人那日將蘇州的富商請至衙門議事,他們的態度,想必大人也已經明白了。沒有人願意借這個糧食。大人與我家親近,我們也念著大人的情誼,可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家獨自借糧,讓同行怎麽看我們?一家借了,別家不借,大人又怎麽看待他們?這不是讓鴻卓為難麽?就算我們有心幫助大人把事辦成,也不敢輕舉妄動呀。”
“今日我家願意借糧,但無論如何不能直接借給衙門。要借,就借給老夫人,算是我們私下裏的交情。老夫人開的口跟我們謝家借糧,老夫人用個人的名義寫下借契。反正這個糧借給朝廷也回不來,我也並不指望大人能還,隻希望大人在人前不要提我家借出過糧食一事。”
徐同光低著個頭,這未嚐不是個主意。
“當然,我家今日借糧也不完全是因為和大人的情誼。”
謝鴻卓犯了難,想借又不好借。想拒絕,又怕得罪了人。
知州三年一任,上一任大家便都做了好人,可是臨升遷,大家借出去的糧食都沒有還完。
現如今大家都不肯再借,要是謝家給徐同光做了好人,就算他肯護著,那能還上糧麽?三年後調離了,他們又該怎麽辦呢?
下一任要是還來借,借是不借?這個口子一旦撕開,便再也縫合不上了。
謝鴻卓一想起這些事情,便覺得無比頭疼。
陶若筠跟著一起皺眉,坐在一邊獨自想了半晌,忽生一計,便問謝鴻卓:
“你同我說心裏話,這糧你是願意借,還是不願意借?”
謝鴻卓道:“這不是願不願意借糧的問題,而是要選擇得罪誰的問題。”
陶若筠道:“若是借出去糧食,但不會得罪其他商人呢?”
謝鴻卓聽罷忙問:“你有法子?”
陶若筠笑嘻嘻道:“山人自有妙計。”
接著,陶若筠便將自己的法子給謝鴻卓一說,謝鴻卓聽罷,點頭道:
“法子是好,隻是......”
“我在家裏,又不出門,就算大家說我什麽,我也是聽不見的。重要的是家裏,大家別對我有意見才好。”
謝鴻卓笑笑道:“這個你放心,母親不至於會不高興。至於借出去的糧食,叔叔那邊我們就先不動了,隻借出我們的和二哥的部分,一半的收成吧。”
“這樣一來,暫時不會對家裏造成影響,也能堵住衙門的口,後期別再找我們就好了。”
“那這事就由我去辦了。”
“好。接下來就全看我娘子的了。”
陶若筠笑著應下了這件差事,隨後便叫青荷幫自己收拾收拾,準備出門去找人辦事。
*
臨近傍晚時分,陶若筠的轎子在翠屏巷的一方院子門口停下,此處正是徐同光的住處。
她要做的事情在衙門不便,還是在家裏比較好。
門照舊是徐母親自來開,陶若筠對這裏已經非常熟悉了,因此二人並沒有多少寒喧就走進廳裏坐下聊著。
眼下已經入冬,可是徐母身上還是穿的一件舊棉衣。
“老夫人,眼下都入冬了,我瞧您這身冬衣已經不暖了,怎麽還穿著呢?”
徐母道:“這件衣服雖然有些年頭了,但是也還是夠暖的,湊合湊合,也能過冬。”
陶若筠道:“嫂嫂家裏有料子,也有棉花,我讓嫂嫂幫您做一件吧,不費什麽事。”
“那可不好,我那個兒子又要說話了。”
陶若筠笑笑:“老夫人,您放心,就送一件普通的棉衣,貂皮襖子我也不敢送的,不然徐大人還要親自登門退給我。讓嫂嫂送這衣服,也是提醒徐大人,平時要多關心關心老夫人,不然啊,自然有人要替他孝順的。”
陶若筠嘴甜,說的徐母高興,要留著陶若筠吃頓便飯,陶若筠自然就留下了,因她本來就是要等徐同光的。
這一晚,徐同光回來的晚,一進門陶若筠便瞧見那皺起的眉頭。
徐同光也瞧見陶若筠了,有些驚訝的問:
“筠娘怎麽也在此地?”
陶若筠道:“我專門等大人來的。”
徐同光道:“往後若有急事,其實可以直接到衙門裏找我的。”
陶若筠耍了個巧兒道:“可我這是私事啊。”
徐同光聽了一愣,呆了一會兒道:“要是急,也是可以的。”
陶若筠忍不住笑了起來:“那我這可是經大人允許了,往後家中有急事需要大人,我可就直接往衙門裏頭去了。”
徐同光聽罷,先是有些尷尬,後又有些放鬆下來,論嘴皮子功夫,他在陶若筠這裏也不是第一次吃虧了。
陶若筠見他放鬆了,便道:“徐大人,我今日來找你,既為私事,也為公事,要是您用過飯了,我們談談吧?”
麵對陶若筠的突然嚴肅,徐母站起身來道:“你們在廳中聊,我先回屋了。”
陶若筠拜別了老夫人,徐同光往桌邊坐下,細細聽陶若筠要跟他講什麽。
陶若筠將今天下午自己給謝鴻卓出的主意,細細的說給徐同光聽。
“什麽?你要借糧給我母親?”
陶若筠道:“是。我借糧給老夫人,那麽這糧就是老夫人的了,老夫人愛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
“這是為何?”
陶若筠解釋道:“大人來蘇州上任已有大半年,對這裏的情形應當知曉的。國庫虧空不是一日兩日了,蘇州的商人借糧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可是又還了多少,大人心裏沒數麽?”
徐同光聽了,暗自垂下頭去。確實沒有還,眼下逼人借糧,其實就是逼人獻糧,他何嚐開得了這個口呢?
“大人那日將蘇州的富商請至衙門議事,他們的態度,想必大人也已經明白了。沒有人願意借這個糧食。大人與我家親近,我們也念著大人的情誼,可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家獨自借糧,讓同行怎麽看我們?一家借了,別家不借,大人又怎麽看待他們?這不是讓鴻卓為難麽?就算我們有心幫助大人把事辦成,也不敢輕舉妄動呀。”
“今日我家願意借糧,但無論如何不能直接借給衙門。要借,就借給老夫人,算是我們私下裏的交情。老夫人開的口跟我們謝家借糧,老夫人用個人的名義寫下借契。反正這個糧借給朝廷也回不來,我也並不指望大人能還,隻希望大人在人前不要提我家借出過糧食一事。”
徐同光低著個頭,這未嚐不是個主意。
“當然,我家今日借糧也不完全是因為和大人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