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母坐在慧心居的榻上,聽著趙瑾容和陶若筠來說起殷寄春的婚事,也是高興的很。
她自己是沒有女兒的,若是有女兒,隻怕也想著要嫁給徐同光。
人品正直,為官清廉,除了窮點,這人幾乎沒有缺點。
可她是商人家,現在不缺錢,就缺當官的做靠山,哪有不稀罕的。
因此在兩個媳婦提起此事,讓她說親時,她也是高興。
給知州當媒人,這可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的。
於是當下喚人寫了帖子送去殷家,好定個時辰過去拜訪。
殷家距離謝家不遠,那小廝捧著拜匣去了,沒多大會子就回來了,說是家中閑暇,靜候謝家大奶奶光臨。
謝母二話不說,更了衣,就帶著兩個媳婦兒上門說親去了。
殷母殷父恰好都在家中,此刻都在廳中見三位女客。
謝母說了一番客套話後進入正題。
“這段時日,我在山上常見殷姑娘。這小姑娘長得可愛,性子又好,不知道可曾許親?”
“可別提了,”殷母說起這個便想抱怨,“這小妮子別看人小,主意倒大,想給她說親的人不少,可是來一個她拒一個,來一個拒一個,硬是拖到了現在。”
“那倒巧了,”謝母道:“我今日來,就是想替殷姑娘說門親事。若是成了,也算我老太婆功德一件。”
殷母一聽這話,與殷父麵麵相覷,什麽親事要謝母親自來做媒?
“不知道說的是哪家的公子?”殷父問。
“此人乃是蘇州知州徐大人,不知道殷老爺可滿意啊?”
“哦,哈哈哈,”殷父聽了,大笑起來:“滿意滿意,這門婚事,一萬個滿意。能做知州大人的嶽丈,也算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了。”
殷父這邊高興的應著,可是殷母臉色卻不大好,問道:
“我聽說著徐大人年歲不小了,為何至今未曾成親呀?”
旁邊趙瑾容代為回答:“徐大人未得功名之時,曾訂過一門親事,可惜後來人家姑娘家嫌棄,退了婚約,這才孤身至今。”
“哦,這麽說來,這徐大人的性子,怕是執拗了些。”
“文人清高,這也是人家的品行,怎麽就成執拗了?”殷父反駁道。
女子到底是女子,最能明白婚姻一事對女子的深遠影響,因此即使徐同光是知州,也難免要多問幾句。
“不過真有一事想問,這徐大人多年不娶,怎麽今日忽然想娶了?是看上春兒了?”
殷母聽了,在一邊解釋道:“今年端午,我同春兒一同上山,席上見過徐大人一麵,想必是那時候見過了。”
“哦,”殷父這才放下心來,“隻要知州大人有心,我替小女應下了這門親事。”
殷母在一邊聽了,直想去拉殷父的袖子,奈何距離太遠,夠不著。
倒是陶若筠看的明白,插話道:“此事到底與妹妹切身相幹,是否先問過妹妹意見?況且今日都是女客,一同出來見了問過,大家都方便。”
殷母長舒一口氣,連聲說好,命丫鬟去後頭叫殷寄春出來見客。
等殷寄春來到廳上,一見是謝家三人,便知道是來做什麽。人還未說話,嘴角就已經咧到耳朵根去了。
“殷姑娘,我同你說門親事可好?”
謝母慈眉善目地問。
殷寄春都不問是誰,就連連點頭,這一幕落在殷母眼中,隻覺得有貓膩。
謝母哄小孩一般道:“我給說的蘇州知州徐大人,可好?”
“好好好,再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
此言一出,謝家父母都看向殷寄春。
這孩子今天轉了性子了,一定有問題。
殷寄春見狀,尷尬地笑笑道:“我見過徐大人幾回,很佩服他的......”
“什麽?”三個長輩都伸長脖子問她。
“就......佩服他有才華,詩書好,畫也畫得比我好.......”
“人家可是進士出身,你跟人家比詩書,哈哈,難怪比不過。”
殷父在一邊笑著,隻有殷母擰眉。
這兩人什麽時候談起詩書畫作了?怎麽沒有跟她提起過?
殷寄春不知道母親的心思,滿腦都是有人來做媒了,殷父殷勤地叫人拿了大紅綢緞,親自寫了庚帖給謝母,好讓謝母回去交給徐家。
三人本想作別,哪知殷父高興,非要留著用飯,於是吃了午飯幾人才離開。
謝母這邊高高興興的,直接令轎夫去了翠屏巷徐家住處。
殷母這邊佯裝輕鬆裝了許久,見人走了,便拉著殷寄春回屋問話去了。
“你老實交代,幾時的事情?”
殷母坐在榻上,神色嚴厲,殷寄春不敢撒謊,道:“其實也沒有多久......”
“沒有多久是多久?”
“就是.....就是端午之後,我見他......見他......”
“見他什麽?”殷母快急死了。
那個徐同光當日見他,明明一副君子做派,怎麽幾個月過去了,就把自己的寶貝女兒悄無聲息的拐走了。
“我在山上作畫,偶爾......偶爾想請教,就請人送去給徐大人,請他指教一二,他熱心,信中指教過幾回。”
“信中?你們是書信往來的?”
“嗯。”殷寄春到底沒有把陶若筠給賣掉。
“可有見過麵?他可有對你做些什麽?”
“娘......”
“娘什麽?都這樣了還瞞著我,說,可有做些什麽?”
“沒有的娘,女兒清白著呢。”
殷母聽了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沒拐自己的女兒做什麽出格的事情。
“那這門親事,你是真心想嫁?”
殷寄春紅著臉點頭,殷母一看,這事攔不住了,也就沒再多問。
“這段時間你給我在家好好待著,別到處亂跑,乖乖等著正式提親吧。”
殷寄春高興的連連點頭,殷母又補充道:
“這段時間,書信拜帖一律不許往外送。”
殷寄春撇了撇嘴,不敢不答應。
她自己是沒有女兒的,若是有女兒,隻怕也想著要嫁給徐同光。
人品正直,為官清廉,除了窮點,這人幾乎沒有缺點。
可她是商人家,現在不缺錢,就缺當官的做靠山,哪有不稀罕的。
因此在兩個媳婦提起此事,讓她說親時,她也是高興。
給知州當媒人,這可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的。
於是當下喚人寫了帖子送去殷家,好定個時辰過去拜訪。
殷家距離謝家不遠,那小廝捧著拜匣去了,沒多大會子就回來了,說是家中閑暇,靜候謝家大奶奶光臨。
謝母二話不說,更了衣,就帶著兩個媳婦兒上門說親去了。
殷母殷父恰好都在家中,此刻都在廳中見三位女客。
謝母說了一番客套話後進入正題。
“這段時日,我在山上常見殷姑娘。這小姑娘長得可愛,性子又好,不知道可曾許親?”
“可別提了,”殷母說起這個便想抱怨,“這小妮子別看人小,主意倒大,想給她說親的人不少,可是來一個她拒一個,來一個拒一個,硬是拖到了現在。”
“那倒巧了,”謝母道:“我今日來,就是想替殷姑娘說門親事。若是成了,也算我老太婆功德一件。”
殷母一聽這話,與殷父麵麵相覷,什麽親事要謝母親自來做媒?
“不知道說的是哪家的公子?”殷父問。
“此人乃是蘇州知州徐大人,不知道殷老爺可滿意啊?”
“哦,哈哈哈,”殷父聽了,大笑起來:“滿意滿意,這門婚事,一萬個滿意。能做知州大人的嶽丈,也算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了。”
殷父這邊高興的應著,可是殷母臉色卻不大好,問道:
“我聽說著徐大人年歲不小了,為何至今未曾成親呀?”
旁邊趙瑾容代為回答:“徐大人未得功名之時,曾訂過一門親事,可惜後來人家姑娘家嫌棄,退了婚約,這才孤身至今。”
“哦,這麽說來,這徐大人的性子,怕是執拗了些。”
“文人清高,這也是人家的品行,怎麽就成執拗了?”殷父反駁道。
女子到底是女子,最能明白婚姻一事對女子的深遠影響,因此即使徐同光是知州,也難免要多問幾句。
“不過真有一事想問,這徐大人多年不娶,怎麽今日忽然想娶了?是看上春兒了?”
殷母聽了,在一邊解釋道:“今年端午,我同春兒一同上山,席上見過徐大人一麵,想必是那時候見過了。”
“哦,”殷父這才放下心來,“隻要知州大人有心,我替小女應下了這門親事。”
殷母在一邊聽了,直想去拉殷父的袖子,奈何距離太遠,夠不著。
倒是陶若筠看的明白,插話道:“此事到底與妹妹切身相幹,是否先問過妹妹意見?況且今日都是女客,一同出來見了問過,大家都方便。”
殷母長舒一口氣,連聲說好,命丫鬟去後頭叫殷寄春出來見客。
等殷寄春來到廳上,一見是謝家三人,便知道是來做什麽。人還未說話,嘴角就已經咧到耳朵根去了。
“殷姑娘,我同你說門親事可好?”
謝母慈眉善目地問。
殷寄春都不問是誰,就連連點頭,這一幕落在殷母眼中,隻覺得有貓膩。
謝母哄小孩一般道:“我給說的蘇州知州徐大人,可好?”
“好好好,再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
此言一出,謝家父母都看向殷寄春。
這孩子今天轉了性子了,一定有問題。
殷寄春見狀,尷尬地笑笑道:“我見過徐大人幾回,很佩服他的......”
“什麽?”三個長輩都伸長脖子問她。
“就......佩服他有才華,詩書好,畫也畫得比我好.......”
“人家可是進士出身,你跟人家比詩書,哈哈,難怪比不過。”
殷父在一邊笑著,隻有殷母擰眉。
這兩人什麽時候談起詩書畫作了?怎麽沒有跟她提起過?
殷寄春不知道母親的心思,滿腦都是有人來做媒了,殷父殷勤地叫人拿了大紅綢緞,親自寫了庚帖給謝母,好讓謝母回去交給徐家。
三人本想作別,哪知殷父高興,非要留著用飯,於是吃了午飯幾人才離開。
謝母這邊高高興興的,直接令轎夫去了翠屏巷徐家住處。
殷母這邊佯裝輕鬆裝了許久,見人走了,便拉著殷寄春回屋問話去了。
“你老實交代,幾時的事情?”
殷母坐在榻上,神色嚴厲,殷寄春不敢撒謊,道:“其實也沒有多久......”
“沒有多久是多久?”
“就是.....就是端午之後,我見他......見他......”
“見他什麽?”殷母快急死了。
那個徐同光當日見他,明明一副君子做派,怎麽幾個月過去了,就把自己的寶貝女兒悄無聲息的拐走了。
“我在山上作畫,偶爾......偶爾想請教,就請人送去給徐大人,請他指教一二,他熱心,信中指教過幾回。”
“信中?你們是書信往來的?”
“嗯。”殷寄春到底沒有把陶若筠給賣掉。
“可有見過麵?他可有對你做些什麽?”
“娘......”
“娘什麽?都這樣了還瞞著我,說,可有做些什麽?”
“沒有的娘,女兒清白著呢。”
殷母聽了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沒拐自己的女兒做什麽出格的事情。
“那這門親事,你是真心想嫁?”
殷寄春紅著臉點頭,殷母一看,這事攔不住了,也就沒再多問。
“這段時間你給我在家好好待著,別到處亂跑,乖乖等著正式提親吧。”
殷寄春高興的連連點頭,殷母又補充道:
“這段時間,書信拜帖一律不許往外送。”
殷寄春撇了撇嘴,不敢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