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話本演義從宋時就已經開始有了。
到了元朝,因為統治黑暗,百姓十分渴望像包拯一樣的清官。
故而在雜劇盛行的時期,很多關於包拯審案為人洗清冤屈的故事流傳了下來。
而明朝時期則是包拯形象神化的巔峰時期。
許多後世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明朝時編纂出來的。
諸如上達天庭、下至黃泉等神怪之事皆出自明朝。
雍正點點頭道:“原來是包希仁,那難怪了。
他以清廉之名聞名後世,一如海瑞一般。”
雍正作為清朝皇帝裏反腐手段最嚴厲的一位。
那自然對包拯這樣的清官十分的有好感。
這話倒是把朱元璋給說糊塗了:“海瑞是誰?”
雍正解釋道:“海瑞是你們明時嘉靖、萬曆年間的一位大清官。
其清名不在漢代汲黯以及北宋包拯之下。”
朱元璋回頭向朱厚熜問道:“朱厚熜,你朝有這麽一個人嗎?”
朱厚熜茫然的搖搖頭道:“回太祖,朕從未聽說過此人。”
任小天笑道:“嘉靖二十八年海瑞才剛剛鄉試中舉,你能認識他就怪了。”
朱厚熜恍然的點了點頭。
“既已知此人清名,那回去後便著手重用於他吧。”
朱元璋叮囑了朱厚熜一句。
任小天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最終還是沒說出口。
倒是乾隆撇了撇嘴說道:“朕勸你三思而行。
海瑞有清名不假,但是他那脾氣好生古怪。
朕怕朱厚熜無福消受啊。”
“隻要是清官,脾氣古怪些又有何妨?”
朱元璋洪武一朝最為講究清廉,故而朱元璋對這事毫不在意。
任小天猶豫再三還是開口說道:“叔啊,海瑞那不光是脾氣古怪。
誠然,他為官極度清廉不假。
但是他的事也確實很複雜,三言兩語的也說不清楚。
回頭有空了我再跟您細說。”
海瑞何止是脾氣古怪,簡直可以說是職場情商低到沒有下限。
這也是導致他在後世名聲兩極分化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點點頭道:“成,你小子別忘了就行。
你去跟他們說包拯的事情吧。
咱對包拯已經算是十分了解了。”
劉邦背著手道:“也不用給我說了。
包拯我不比你們知道的少。”
劉徹奇怪的問道:“高祖是如何得知包拯的事情的?”
連劉徹自己都是隻從史書中看過包拯寥寥數筆的記載。
自家的高祖從來沒看過史書,他怎麽會知道包拯的事情的?
任小天笑道:“你們有所不知。
現在老劉是除了我四哥之外最大的追劇達人。
他沒事了就往我那觀影室裏鑽,看的電視劇那可是真不少。”
其實任小天還有一句話沒說。
劉邦雖然是愛看電視劇不假,但那也都是閑暇之餘。
他在小院主要的時間還是和戚夫人兩個人在屋裏膩乎。
隨即任小天對劉邦說道:“老劉啊,電視劇當不得真你應該知道吧。”
劉邦聳聳肩:“我知道啊,但戲說不是胡說,總歸也有一些是真的吧?
就比如那包拯是黑臉清官。”
任小天笑道:“哎,你這話就隻說對了一半。
包拯的確是清官不假,但他真不是黑臉。
額頭上更是沒有月牙般的胎記。”
劉邦一愣:“不是吧?我看了好幾部包拯的電視劇。
裏麵他不都是以黑臉示人嗎?”
“那都是後世文學藝術方麵的加工罷了。
黑臉代表的是剛正忠直、大公無私。
正符合百姓對包拯清官的形象。
與此相似的還有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的白臉;
忠義勇猛、沉著果敢的紅臉。
白臉和紅臉的代表人物分別是曹操和關羽。”
曹操立馬舉手示意道:“若雲長所說的還有那麽些相似。
可吾怎麽就陰險狡詐了?
你們後世為何要編排於吾?”
任小天無語道:“都說了,那是文學藝術加工上的需要而已。
你要怪也得去怪《三國演義》裏把你形象刻畫的太成功。
再說陰險就陰險唄,那不也代表著足智多謀嘛。
你就當是誇你不就完了?”
曹操翻了個白眼道:“吾倒寧願你們後世記不得吾呢。
這哪裏像是在誇吾...”
劉邦見話題被岔開,連連催促道:“別說曹孟德了,還是接著說包拯的事情吧。”
任小天點點頭道:“老劉你是不是看的電視劇裏是否還有提到包拯的身世?”
劉邦肯定道:“的確是提到了,但是每一個說法都不一樣。
有說包拯是被父母遺棄被嫂娘養大的。
還有說是他父早喪,他被母親一手帶大的。
總之是眾說紛紜,我也不知道該信哪個才好。”
任小天搖搖頭說道:“哪個都不能信。
你剛說的這些在包拯身上都沒發生過。
實際上包拯的父親包令儀不光也是做官的。
而且曾做到過正三品的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
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了。
所以包拯雖不是世家出身,但也當得起官宦子弟的稱呼。”
“原來也是個蒙父蔭入仕之人,朕還以為是什麽大才呢。”
劉宏一向對世家極為忌憚。
如今聽到包拯的家世,當即有些嗤之以鼻。
“這你還真說錯了。
人家包拯是正兒八經自己考中的進士,和他父親沒什麽關係。
事實上他父親當時早已致仕(退休)。
包拯為了贍養父母,還曾多次婉拒官位。
直到為父母守孝期滿,他都不肯離家鄉而去。”
劉啟微微頷首道:“如此說來,這包拯倒是個孝順之人。”
漢代以孝治天下。
漢文帝劉恒能以皇帝的身份入二十四孝就可見一斑。
漢武帝時更是開創了舉孝廉為官的先河。
故而劉啟才會由此感慨。
任小天搓了搓鼻子繼續說道:“從中進士到守孝期滿的十年時間包拯都沒有離開家鄉。
直到在被朝廷屢次征辟後,包拯才入京聽宣。
他從縣令做起,後曆任端州知府、殿中丞、監察禦史。
他為宋仁宗上過很多次奏折。
奏折中針砭時弊,十分有見地且尖銳。
趙禎深以為然,也有意重用包拯。”
劉邦撓撓頭道:“不是,你說的這些和我看的包拯好像沒什麽關係啊?
電視劇裏不都說他是斷案入神的嗎?
尤其是他坐鎮開封府衙,三口大鍘端的是威風凜凜。
上到皇親國戚,下到販夫走卒。
但凡敢於觸犯刑律之人都難逃包拯的法眼。
怎麽到你這兒他就成了朝堂的言官了?”
到了元朝,因為統治黑暗,百姓十分渴望像包拯一樣的清官。
故而在雜劇盛行的時期,很多關於包拯審案為人洗清冤屈的故事流傳了下來。
而明朝時期則是包拯形象神化的巔峰時期。
許多後世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明朝時編纂出來的。
諸如上達天庭、下至黃泉等神怪之事皆出自明朝。
雍正點點頭道:“原來是包希仁,那難怪了。
他以清廉之名聞名後世,一如海瑞一般。”
雍正作為清朝皇帝裏反腐手段最嚴厲的一位。
那自然對包拯這樣的清官十分的有好感。
這話倒是把朱元璋給說糊塗了:“海瑞是誰?”
雍正解釋道:“海瑞是你們明時嘉靖、萬曆年間的一位大清官。
其清名不在漢代汲黯以及北宋包拯之下。”
朱元璋回頭向朱厚熜問道:“朱厚熜,你朝有這麽一個人嗎?”
朱厚熜茫然的搖搖頭道:“回太祖,朕從未聽說過此人。”
任小天笑道:“嘉靖二十八年海瑞才剛剛鄉試中舉,你能認識他就怪了。”
朱厚熜恍然的點了點頭。
“既已知此人清名,那回去後便著手重用於他吧。”
朱元璋叮囑了朱厚熜一句。
任小天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最終還是沒說出口。
倒是乾隆撇了撇嘴說道:“朕勸你三思而行。
海瑞有清名不假,但是他那脾氣好生古怪。
朕怕朱厚熜無福消受啊。”
“隻要是清官,脾氣古怪些又有何妨?”
朱元璋洪武一朝最為講究清廉,故而朱元璋對這事毫不在意。
任小天猶豫再三還是開口說道:“叔啊,海瑞那不光是脾氣古怪。
誠然,他為官極度清廉不假。
但是他的事也確實很複雜,三言兩語的也說不清楚。
回頭有空了我再跟您細說。”
海瑞何止是脾氣古怪,簡直可以說是職場情商低到沒有下限。
這也是導致他在後世名聲兩極分化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點點頭道:“成,你小子別忘了就行。
你去跟他們說包拯的事情吧。
咱對包拯已經算是十分了解了。”
劉邦背著手道:“也不用給我說了。
包拯我不比你們知道的少。”
劉徹奇怪的問道:“高祖是如何得知包拯的事情的?”
連劉徹自己都是隻從史書中看過包拯寥寥數筆的記載。
自家的高祖從來沒看過史書,他怎麽會知道包拯的事情的?
任小天笑道:“你們有所不知。
現在老劉是除了我四哥之外最大的追劇達人。
他沒事了就往我那觀影室裏鑽,看的電視劇那可是真不少。”
其實任小天還有一句話沒說。
劉邦雖然是愛看電視劇不假,但那也都是閑暇之餘。
他在小院主要的時間還是和戚夫人兩個人在屋裏膩乎。
隨即任小天對劉邦說道:“老劉啊,電視劇當不得真你應該知道吧。”
劉邦聳聳肩:“我知道啊,但戲說不是胡說,總歸也有一些是真的吧?
就比如那包拯是黑臉清官。”
任小天笑道:“哎,你這話就隻說對了一半。
包拯的確是清官不假,但他真不是黑臉。
額頭上更是沒有月牙般的胎記。”
劉邦一愣:“不是吧?我看了好幾部包拯的電視劇。
裏麵他不都是以黑臉示人嗎?”
“那都是後世文學藝術方麵的加工罷了。
黑臉代表的是剛正忠直、大公無私。
正符合百姓對包拯清官的形象。
與此相似的還有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的白臉;
忠義勇猛、沉著果敢的紅臉。
白臉和紅臉的代表人物分別是曹操和關羽。”
曹操立馬舉手示意道:“若雲長所說的還有那麽些相似。
可吾怎麽就陰險狡詐了?
你們後世為何要編排於吾?”
任小天無語道:“都說了,那是文學藝術加工上的需要而已。
你要怪也得去怪《三國演義》裏把你形象刻畫的太成功。
再說陰險就陰險唄,那不也代表著足智多謀嘛。
你就當是誇你不就完了?”
曹操翻了個白眼道:“吾倒寧願你們後世記不得吾呢。
這哪裏像是在誇吾...”
劉邦見話題被岔開,連連催促道:“別說曹孟德了,還是接著說包拯的事情吧。”
任小天點點頭道:“老劉你是不是看的電視劇裏是否還有提到包拯的身世?”
劉邦肯定道:“的確是提到了,但是每一個說法都不一樣。
有說包拯是被父母遺棄被嫂娘養大的。
還有說是他父早喪,他被母親一手帶大的。
總之是眾說紛紜,我也不知道該信哪個才好。”
任小天搖搖頭說道:“哪個都不能信。
你剛說的這些在包拯身上都沒發生過。
實際上包拯的父親包令儀不光也是做官的。
而且曾做到過正三品的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
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了。
所以包拯雖不是世家出身,但也當得起官宦子弟的稱呼。”
“原來也是個蒙父蔭入仕之人,朕還以為是什麽大才呢。”
劉宏一向對世家極為忌憚。
如今聽到包拯的家世,當即有些嗤之以鼻。
“這你還真說錯了。
人家包拯是正兒八經自己考中的進士,和他父親沒什麽關係。
事實上他父親當時早已致仕(退休)。
包拯為了贍養父母,還曾多次婉拒官位。
直到為父母守孝期滿,他都不肯離家鄉而去。”
劉啟微微頷首道:“如此說來,這包拯倒是個孝順之人。”
漢代以孝治天下。
漢文帝劉恒能以皇帝的身份入二十四孝就可見一斑。
漢武帝時更是開創了舉孝廉為官的先河。
故而劉啟才會由此感慨。
任小天搓了搓鼻子繼續說道:“從中進士到守孝期滿的十年時間包拯都沒有離開家鄉。
直到在被朝廷屢次征辟後,包拯才入京聽宣。
他從縣令做起,後曆任端州知府、殿中丞、監察禦史。
他為宋仁宗上過很多次奏折。
奏折中針砭時弊,十分有見地且尖銳。
趙禎深以為然,也有意重用包拯。”
劉邦撓撓頭道:“不是,你說的這些和我看的包拯好像沒什麽關係啊?
電視劇裏不都說他是斷案入神的嗎?
尤其是他坐鎮開封府衙,三口大鍘端的是威風凜凜。
上到皇親國戚,下到販夫走卒。
但凡敢於觸犯刑律之人都難逃包拯的法眼。
怎麽到你這兒他就成了朝堂的言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