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破格授予碩士雙學位?
重生2004:我寫字能賺錢 作者:520農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王河便從帝都匆匆返回。
盡管董事長囑咐他多玩幾天,但公司事務繁多,他哪敢悠閑度假。
回來後,他還為如何公平分配獎金而煩惱。
董事長作為項目總負責人,解決了主要技術難題,即便拿走一半獎金也不為過,但他卻不拿。
王河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根據每位參與者的貢獻細致分配獎金。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這塊,分配額度從一萬到十萬元不等。
在宣布分配方案時,王河開會向所有參與者特別強調:“董事長慷慨大方,不僅自己沒有領取獎金,還讓公司額外補貼了160萬元獎金,我們應該感激董事長的慷慨。
我想說的是,大家原本無法獲得如此豐厚的獎勵。
分配過程中難免存在些許偏差,但如果誰覺得自己的獎金與貢獻嚴重不符,可在三天內向董事長申訴。
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三天後,無人提出申訴,王河如釋重負,分配獎金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弄不好,他這個總經理被董事長批評。
時間如沙,悄無聲息地從指間滑落,兩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512事情已過,郝強捐資建設的教室在這場事件中巋然不動,使上萬師生幸免於難。
未來科技集團向災區慷慨捐贈1.2億元,其中包括員工自發捐款逾千萬元。
這一義舉使郝強的聲望如日中天,被譽為當代“聖人”。
還有不少網友稱他能夠“預言”。
這件事情,使郝強在國民心中樹立了高尚的道德形象,也為未來科技集團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尊重。
事後的這段時間,許多媒體記者想采訪郝強。
郝強拒絕回答記者的問題,向這些媒體記者說道:“你們真這麽閑的話,還不如多報道現場,不必把精力放在我身上,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事。”
郝強的“冷漠”,媒體記者也無奈,但也很敬佩他,不敢寫郝強的負麵報道。
如今,國內外媒體都在讚美郝強,就連人人報道和y視多次讚揚郝強的義舉和預防措施。
(此事不宜多寫,至此為止)
時間也到了6月2日,周一。
上午十點,陽光明媚。
郝強在中大大型階梯教室裏現身,今天,他將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答辯。
早已得到消息的十幾家媒體記者蜂擁而至,看看這位傳奇人物將說什麽,也想趁機會采訪。
僅能容納三百多人的大型階梯教室裏已座無虛席,甚至教室內的走道上都擠滿了人,學校領導和院係領導也悉數到場。
本科畢業論文答辯通常由導師和兩位院係老師擔任評委並進行提問。
而郝強的論文是他自己命題,沒有導師指導,與其說是論文答辯,還不如說是學術報告。
郝強步上講台,拿起話筒,嚴肅地說道:“大家安靜一下,也請教室外的同學不要再擠進來了,注意安全。
要是出了事故,我可承擔不起。”
他的話音剛落,會場立即鴉雀無聲,門外的學生也停止了推搡。
“光陰似箭,四年轉瞬即逝。
今天是我的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感謝學校為我安排教室,特別感謝這四年來老師們的悉心指導和幫助。”郝強說完,向台下的老師微微鞠躬,台下隨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待掌聲漸息,郝強繼續道:“我的第一專業是電子科學與技術,第二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今天的論文匯報也將分為兩部分:
第一篇論文《三元鋰電池分布式能源與電網的交互和集成》,已發表在sci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上,1區top,影響因子10.27;
第二篇《三元鋰電池溫度感知係統》,也發表在sci期刊《isa transactions》上,2區top,影響因子7.3。
這兩篇論文的背景源自來源於剛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三元鋰電池項目。
這個項目涉及多個技術領域,恰好涵蓋了我所學的兩個專業知識,使我能夠充分運用所學,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郝強的話引起現場一片驚歎和議論:
“臥靠,本科生論文已經在sci期刊1區top上發表了,牛比啊,接下來我有可能聽不懂了。”
“就算是sci2區,if也有7.3,一般都在5以下,怪不得是top。”
“這兩篇論文,足夠博士畢業了,當本科生論文,大炮打蚊子啊。”
“強哥就是強,拿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項目來講,就問教授壓力大不大。”
“很多院士都沒拿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呢,別說一般教授了。”
“聽說郝強繼續讀研讀博,到時候畢業論文怎麽寫啊。”
……
郝強輕咳兩聲,現場立即安靜下來。
他打開講台上的筆記本電腦,點開準備好的第一個ppt,標題為《三元鋰電池分布式能源與電網的交互和集成》。
點開第二頁,就是目錄頁,一共七項,有論文背景、問題所在、問題分析等細項。
就算看不懂內容,看到目錄後,腦海裏也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ppt做得精致,屏幕上字數並不多,但圖文結合,外行人看上去也感覺思路清晰,比較容易聽明白。
剛開始,很多學生以為晦澀難懂呢。
郝強接著點開一個視頻圖標鏈接,插入一個幾分鍾的視頻,主要講述論文背景。
幾分鍾後,視頻結束,郝強開始講為什麽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有什麽意義,一步一步地分析,再談到解決方案,實際應用結果等等。
大概三十分鍾後,這個ppt終於講完,總共25頁。
一個ppt當然沒法把一篇論文所有細節都呈現完,郝強隻是精選了關鍵問題進行深入闡述。
那些大四學生,看完郝強的ppt後,讓他們大開眼界,想不到ppt還能這麽製作,大部分學生做ppt還不懂使用動畫“鏈接”這個功能。
接著,郝強講第二個ppt。
又半個小時後,郝強的ppt匯報結束。
在隨後的提問環節,幾位教授和院係領導向郝強提出了一係列深入的問題。
郝強對答如流,思路清晰,展現出深厚的學術功底。
這個環節逐漸演變成一場學術交流,與其說是提問,不如說是向郝強請教。
當一位媒體記者舉手提出與學術無關的問題時,郝強嚴肅地指出:“請媒體朋友們注意,這裏是高等學府!
如果提問學術上的問題,我樂於解答。
但如果是學術外的問題,不好意思,我拒絕回答!
要不然,也耽誤了現場幾百位師生的寶貴時間。”
話畢,學生們送上熱烈的鼓掌。
媒體記者隻好閉嘴,他們哪裏懂學術。
盡管不能完全理解郝強的學術報告,但通過這兩篇超高水平論文,他們也能推測出郝強在三元鋰電池項目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遠不止於董事長的身份。
答辯結束後,校長黃海洋走向講台,鄭重宣布:“非常感謝郝強同學的精彩論文匯報,我本人也從中獲益良多。
這不僅是我個人的看法,也代表了在座眾多教授和徐戰院士的一致評價。
鑒於郝強在學術上的卓越表現,經學校深入討論後一致認為,郝強所掌握的知識深度和廣度已經遠超優秀碩士水平,不僅具備碩士畢業資格,甚至達到了博士畢業的標準。
因此,除了授予學士雙學位之外,學校決定破格授予……”
“哇!”
黃校長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台下的學生驚呼打斷了。
盡管董事長囑咐他多玩幾天,但公司事務繁多,他哪敢悠閑度假。
回來後,他還為如何公平分配獎金而煩惱。
董事長作為項目總負責人,解決了主要技術難題,即便拿走一半獎金也不為過,但他卻不拿。
王河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根據每位參與者的貢獻細致分配獎金。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這塊,分配額度從一萬到十萬元不等。
在宣布分配方案時,王河開會向所有參與者特別強調:“董事長慷慨大方,不僅自己沒有領取獎金,還讓公司額外補貼了160萬元獎金,我們應該感激董事長的慷慨。
我想說的是,大家原本無法獲得如此豐厚的獎勵。
分配過程中難免存在些許偏差,但如果誰覺得自己的獎金與貢獻嚴重不符,可在三天內向董事長申訴。
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三天後,無人提出申訴,王河如釋重負,分配獎金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弄不好,他這個總經理被董事長批評。
時間如沙,悄無聲息地從指間滑落,兩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512事情已過,郝強捐資建設的教室在這場事件中巋然不動,使上萬師生幸免於難。
未來科技集團向災區慷慨捐贈1.2億元,其中包括員工自發捐款逾千萬元。
這一義舉使郝強的聲望如日中天,被譽為當代“聖人”。
還有不少網友稱他能夠“預言”。
這件事情,使郝強在國民心中樹立了高尚的道德形象,也為未來科技集團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尊重。
事後的這段時間,許多媒體記者想采訪郝強。
郝強拒絕回答記者的問題,向這些媒體記者說道:“你們真這麽閑的話,還不如多報道現場,不必把精力放在我身上,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事。”
郝強的“冷漠”,媒體記者也無奈,但也很敬佩他,不敢寫郝強的負麵報道。
如今,國內外媒體都在讚美郝強,就連人人報道和y視多次讚揚郝強的義舉和預防措施。
(此事不宜多寫,至此為止)
時間也到了6月2日,周一。
上午十點,陽光明媚。
郝強在中大大型階梯教室裏現身,今天,他將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答辯。
早已得到消息的十幾家媒體記者蜂擁而至,看看這位傳奇人物將說什麽,也想趁機會采訪。
僅能容納三百多人的大型階梯教室裏已座無虛席,甚至教室內的走道上都擠滿了人,學校領導和院係領導也悉數到場。
本科畢業論文答辯通常由導師和兩位院係老師擔任評委並進行提問。
而郝強的論文是他自己命題,沒有導師指導,與其說是論文答辯,還不如說是學術報告。
郝強步上講台,拿起話筒,嚴肅地說道:“大家安靜一下,也請教室外的同學不要再擠進來了,注意安全。
要是出了事故,我可承擔不起。”
他的話音剛落,會場立即鴉雀無聲,門外的學生也停止了推搡。
“光陰似箭,四年轉瞬即逝。
今天是我的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感謝學校為我安排教室,特別感謝這四年來老師們的悉心指導和幫助。”郝強說完,向台下的老師微微鞠躬,台下隨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待掌聲漸息,郝強繼續道:“我的第一專業是電子科學與技術,第二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今天的論文匯報也將分為兩部分:
第一篇論文《三元鋰電池分布式能源與電網的交互和集成》,已發表在sci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上,1區top,影響因子10.27;
第二篇《三元鋰電池溫度感知係統》,也發表在sci期刊《isa transactions》上,2區top,影響因子7.3。
這兩篇論文的背景源自來源於剛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三元鋰電池項目。
這個項目涉及多個技術領域,恰好涵蓋了我所學的兩個專業知識,使我能夠充分運用所學,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郝強的話引起現場一片驚歎和議論:
“臥靠,本科生論文已經在sci期刊1區top上發表了,牛比啊,接下來我有可能聽不懂了。”
“就算是sci2區,if也有7.3,一般都在5以下,怪不得是top。”
“這兩篇論文,足夠博士畢業了,當本科生論文,大炮打蚊子啊。”
“強哥就是強,拿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項目來講,就問教授壓力大不大。”
“很多院士都沒拿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呢,別說一般教授了。”
“聽說郝強繼續讀研讀博,到時候畢業論文怎麽寫啊。”
……
郝強輕咳兩聲,現場立即安靜下來。
他打開講台上的筆記本電腦,點開準備好的第一個ppt,標題為《三元鋰電池分布式能源與電網的交互和集成》。
點開第二頁,就是目錄頁,一共七項,有論文背景、問題所在、問題分析等細項。
就算看不懂內容,看到目錄後,腦海裏也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ppt做得精致,屏幕上字數並不多,但圖文結合,外行人看上去也感覺思路清晰,比較容易聽明白。
剛開始,很多學生以為晦澀難懂呢。
郝強接著點開一個視頻圖標鏈接,插入一個幾分鍾的視頻,主要講述論文背景。
幾分鍾後,視頻結束,郝強開始講為什麽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有什麽意義,一步一步地分析,再談到解決方案,實際應用結果等等。
大概三十分鍾後,這個ppt終於講完,總共25頁。
一個ppt當然沒法把一篇論文所有細節都呈現完,郝強隻是精選了關鍵問題進行深入闡述。
那些大四學生,看完郝強的ppt後,讓他們大開眼界,想不到ppt還能這麽製作,大部分學生做ppt還不懂使用動畫“鏈接”這個功能。
接著,郝強講第二個ppt。
又半個小時後,郝強的ppt匯報結束。
在隨後的提問環節,幾位教授和院係領導向郝強提出了一係列深入的問題。
郝強對答如流,思路清晰,展現出深厚的學術功底。
這個環節逐漸演變成一場學術交流,與其說是提問,不如說是向郝強請教。
當一位媒體記者舉手提出與學術無關的問題時,郝強嚴肅地指出:“請媒體朋友們注意,這裏是高等學府!
如果提問學術上的問題,我樂於解答。
但如果是學術外的問題,不好意思,我拒絕回答!
要不然,也耽誤了現場幾百位師生的寶貴時間。”
話畢,學生們送上熱烈的鼓掌。
媒體記者隻好閉嘴,他們哪裏懂學術。
盡管不能完全理解郝強的學術報告,但通過這兩篇超高水平論文,他們也能推測出郝強在三元鋰電池項目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遠不止於董事長的身份。
答辯結束後,校長黃海洋走向講台,鄭重宣布:“非常感謝郝強同學的精彩論文匯報,我本人也從中獲益良多。
這不僅是我個人的看法,也代表了在座眾多教授和徐戰院士的一致評價。
鑒於郝強在學術上的卓越表現,經學校深入討論後一致認為,郝強所掌握的知識深度和廣度已經遠超優秀碩士水平,不僅具備碩士畢業資格,甚至達到了博士畢業的標準。
因此,除了授予學士雙學位之外,學校決定破格授予……”
“哇!”
黃校長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台下的學生驚呼打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