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有時候妥協是一門藝術,為忠臣妥協,不丟人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邦華和倪元璐,雙雙離座,跪於禦前。
還是李邦華帶頭,隻見他一臉堅毅之色,拿出了當年當禦史的派頭。
禦前直言君王過失,要的是超於常人的勇氣,更要一種能抗衡君威的氣勢。
正直言官說出來的話,就是一個唾沫一個釘。
所以李邦華甩出來的第一句話,就硬邦邦的,差點沒把崇禎噎死。
“臣等請陛下慎言。”
李邦海看了一眼崇禎的反應,這才接著說道。
“臣等請陛下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帝王威儀要時刻保持,不能學那無端小子,說話隻顧自己痛快,不顧身後影響。
皇室秘辛,長輩過失。
已不能論對錯,窮追究,應該考慮外麵的影響,皇帝的聲望。
陛下今天豈能意氣用事,輕易把長輩的過錯宣揚出去。
何況這三大案,當年就已經有了定論。
兩位先皇都極力遮掩的事情。
陛下今日輕率出口,動輒無憑無據,僅憑個人喜惡就翻案。
怕是久而久之,陛下輕佻悖逆之名傳於四海,唯恐失了臣民之心。
倘若陛下真的逼死一位叔王,一位神宗時期的太妃。
則天下必然大嘩,人心惶惶。
大明必然失去了道統,失去了綱紀倫常。
陛下淪為桀紂之君,大明國勢危在旦夕,江山社稷危如累卵。
恐怕陛下,到時悔之晚矣。
臣等今日不惜己身,願以死諫之。
望陛下收回監督苛待福王的命令,以安天下藩王之心。
宗室勳戚需要改製變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宜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陛下往後也要修身養性,寬以待人。
效古之聖賢仁君,才是為君者的正道。”
李邦華慷慨激昂說完了話,他自忖,就算是千古聖君李世民聽了自己的話,估計也要拍桌而起,嚷著要讓自己碎屍萬段。
所以李邦華直接,就自己摘下了烏紗帽,撅著屁股跪在地上。
擺出了一副任打任殺的模樣,是廷杖還是打入詔獄,李邦華表示不在乎,隨便。
年輕一點的倪元璐,也是不甘落後。
“臣願與李大人一道,請陛下聽取這番逆耳忠言。”
倪元璐也摘下了烏紗帽,撅起了屁股,長跪不起。
崇禎聽後默然,他沒有生氣。
兩位軍機大臣拿出桀紂之君,來警醒自己,語氣不可謂不重。
忠言逆耳利於行。
受點臣子的氣,這點肚量,崇禎自問,本時空土著的皇帝可能沒有。
可他這個來自後世的崇禎,肯定是有的。
當然,唾麵自幹,任臣子從頭罵到腳不還嘴,他崇禎還是做不到。
誰要是像北宋文彥博、包拯說教宋仁宗一樣。
說話激烈到,把口水噴到自己臉上,崇禎說什麽也要,讓他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隻是現在知道李邦華、倪元璐為自己好,是一回事。
願不願意聽,是另一回事。
崇禎現在就是不願意聽,也不想和兩個忠臣鬧得生分。
崇禎有自己的辦法。
既然不願意聽,就把他們倆指使開,去幹別的事情就是了。
想到這裏,崇禎從炕上跳下。
疾步來到李邦華和倪元璐身邊,伸出雙手一個個親手扶起來。
李邦華還想使勁不起來,皇上還沒答應自己的請求呢。
可這位老大人不知道,崇禎的金手指是什麽。
李邦華上一秒還在使勁,趴在地上不願意起來。
下一秒李邦華就感覺騰雲駕霧,瞬間自己就從趴在地上變成了,穩穩當當站在地上。
旁邊趴著的倪元璐,崇禎也是如法炮製。
王承恩是個有眼色的,早就跟了上去,撿起了地上的兩頂烏紗帽,遞給了崇禎。
崇禎接過烏紗帽,一邊親自給李邦華和倪元璐戴上,戴的板板正正的。
一邊展顏笑道。
“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兩位愛卿。
朕一向倡導的是,和諧溫和的君臣關係。
對於真心為朕好,為大明好的官員,朕是不會做出傷害他們的行為。
朕還要多謝兩位愛卿提醒。
朕年輕,考慮事情不夠周全,沒有顧慮到外麵臣民們,對於朕苛責宗室的反應。
朕剛才險些墮入魔障。
若是讓全天下人知道。
朕是不仁不孝、冷麵無情的君王,那朕豈不是自絕於天下,自絕於臣民。
幸虧兩位愛卿提醒的及時,提醒的沉重。
看看兩位身上,官服都起褶子了。
來,朕給你們捋捋。”
說著說著,崇禎就開始彎腰給李邦華,整理官服的下擺。
崇禎的這一招,唬得老成持重的李邦華,徹底變了臉色。
先是連連擺手,接著就是要撩起袍袖接著跪。
做臣子的不知道怎麽應付,這行事驚世駭俗的皇帝,隻能一跪了之。
倪元璐在旁邊,也是看得眼皮直跳。
做臣子的,哪裏當得起君王這樣的大禮,他倪元璐也先跟著跪就是。
可惜李邦華和倪元璐,今天是別想跪了。
因為兩人的手臂,被崇禎一手托了一個,生生就是跪不下去。
這時候,李邦華和倪元璐才發覺有點不對,這皇帝陛下的力氣也忒大了些。
李邦華看著在自己麵前,彎腰低頭的崇禎,再也忍不住內心情緒的爆發。
突然長歎大哭出聲。
“臣逢聖上這樣的明君,就算今天死了,也是甘願啊。
陛下,您可是害苦了微臣。
今後,讓微臣如何自處,如何麵對這比天還高的聖恩······”
說到這裏,李邦華已經涕淚交下,泣不成聲。
崇禎哪管這些,三下五除二給兩位大臣,捋平了官服的下擺。
站起身來,用自己明黃色的手帕,遞給李邦華擦拭臉上。
崇禎接著微笑說道。
“李愛卿,過了,過了啊。
朕隻是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哪來的那麽多感動。
差點讓朕都受不了。
倪愛卿,你可別學李愛卿的樣子。
有道是有明鏡,方可正衣冠。
兩位愛卿,就是朕的明鏡,為朕正了心中的衣冠。
那朕為兩位愛卿,正正身上的衣冠,又有何不可?
關於福王的事情,朕就聽兩位愛卿的。
以後朕說話行事,也會更加注意。
隻要福王他不惹事,朕也不會專門派人找他的事。”
還是李邦華帶頭,隻見他一臉堅毅之色,拿出了當年當禦史的派頭。
禦前直言君王過失,要的是超於常人的勇氣,更要一種能抗衡君威的氣勢。
正直言官說出來的話,就是一個唾沫一個釘。
所以李邦華甩出來的第一句話,就硬邦邦的,差點沒把崇禎噎死。
“臣等請陛下慎言。”
李邦海看了一眼崇禎的反應,這才接著說道。
“臣等請陛下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帝王威儀要時刻保持,不能學那無端小子,說話隻顧自己痛快,不顧身後影響。
皇室秘辛,長輩過失。
已不能論對錯,窮追究,應該考慮外麵的影響,皇帝的聲望。
陛下今天豈能意氣用事,輕易把長輩的過錯宣揚出去。
何況這三大案,當年就已經有了定論。
兩位先皇都極力遮掩的事情。
陛下今日輕率出口,動輒無憑無據,僅憑個人喜惡就翻案。
怕是久而久之,陛下輕佻悖逆之名傳於四海,唯恐失了臣民之心。
倘若陛下真的逼死一位叔王,一位神宗時期的太妃。
則天下必然大嘩,人心惶惶。
大明必然失去了道統,失去了綱紀倫常。
陛下淪為桀紂之君,大明國勢危在旦夕,江山社稷危如累卵。
恐怕陛下,到時悔之晚矣。
臣等今日不惜己身,願以死諫之。
望陛下收回監督苛待福王的命令,以安天下藩王之心。
宗室勳戚需要改製變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宜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陛下往後也要修身養性,寬以待人。
效古之聖賢仁君,才是為君者的正道。”
李邦華慷慨激昂說完了話,他自忖,就算是千古聖君李世民聽了自己的話,估計也要拍桌而起,嚷著要讓自己碎屍萬段。
所以李邦華直接,就自己摘下了烏紗帽,撅著屁股跪在地上。
擺出了一副任打任殺的模樣,是廷杖還是打入詔獄,李邦華表示不在乎,隨便。
年輕一點的倪元璐,也是不甘落後。
“臣願與李大人一道,請陛下聽取這番逆耳忠言。”
倪元璐也摘下了烏紗帽,撅起了屁股,長跪不起。
崇禎聽後默然,他沒有生氣。
兩位軍機大臣拿出桀紂之君,來警醒自己,語氣不可謂不重。
忠言逆耳利於行。
受點臣子的氣,這點肚量,崇禎自問,本時空土著的皇帝可能沒有。
可他這個來自後世的崇禎,肯定是有的。
當然,唾麵自幹,任臣子從頭罵到腳不還嘴,他崇禎還是做不到。
誰要是像北宋文彥博、包拯說教宋仁宗一樣。
說話激烈到,把口水噴到自己臉上,崇禎說什麽也要,讓他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隻是現在知道李邦華、倪元璐為自己好,是一回事。
願不願意聽,是另一回事。
崇禎現在就是不願意聽,也不想和兩個忠臣鬧得生分。
崇禎有自己的辦法。
既然不願意聽,就把他們倆指使開,去幹別的事情就是了。
想到這裏,崇禎從炕上跳下。
疾步來到李邦華和倪元璐身邊,伸出雙手一個個親手扶起來。
李邦華還想使勁不起來,皇上還沒答應自己的請求呢。
可這位老大人不知道,崇禎的金手指是什麽。
李邦華上一秒還在使勁,趴在地上不願意起來。
下一秒李邦華就感覺騰雲駕霧,瞬間自己就從趴在地上變成了,穩穩當當站在地上。
旁邊趴著的倪元璐,崇禎也是如法炮製。
王承恩是個有眼色的,早就跟了上去,撿起了地上的兩頂烏紗帽,遞給了崇禎。
崇禎接過烏紗帽,一邊親自給李邦華和倪元璐戴上,戴的板板正正的。
一邊展顏笑道。
“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兩位愛卿。
朕一向倡導的是,和諧溫和的君臣關係。
對於真心為朕好,為大明好的官員,朕是不會做出傷害他們的行為。
朕還要多謝兩位愛卿提醒。
朕年輕,考慮事情不夠周全,沒有顧慮到外麵臣民們,對於朕苛責宗室的反應。
朕剛才險些墮入魔障。
若是讓全天下人知道。
朕是不仁不孝、冷麵無情的君王,那朕豈不是自絕於天下,自絕於臣民。
幸虧兩位愛卿提醒的及時,提醒的沉重。
看看兩位身上,官服都起褶子了。
來,朕給你們捋捋。”
說著說著,崇禎就開始彎腰給李邦華,整理官服的下擺。
崇禎的這一招,唬得老成持重的李邦華,徹底變了臉色。
先是連連擺手,接著就是要撩起袍袖接著跪。
做臣子的不知道怎麽應付,這行事驚世駭俗的皇帝,隻能一跪了之。
倪元璐在旁邊,也是看得眼皮直跳。
做臣子的,哪裏當得起君王這樣的大禮,他倪元璐也先跟著跪就是。
可惜李邦華和倪元璐,今天是別想跪了。
因為兩人的手臂,被崇禎一手托了一個,生生就是跪不下去。
這時候,李邦華和倪元璐才發覺有點不對,這皇帝陛下的力氣也忒大了些。
李邦華看著在自己麵前,彎腰低頭的崇禎,再也忍不住內心情緒的爆發。
突然長歎大哭出聲。
“臣逢聖上這樣的明君,就算今天死了,也是甘願啊。
陛下,您可是害苦了微臣。
今後,讓微臣如何自處,如何麵對這比天還高的聖恩······”
說到這裏,李邦華已經涕淚交下,泣不成聲。
崇禎哪管這些,三下五除二給兩位大臣,捋平了官服的下擺。
站起身來,用自己明黃色的手帕,遞給李邦華擦拭臉上。
崇禎接著微笑說道。
“李愛卿,過了,過了啊。
朕隻是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哪來的那麽多感動。
差點讓朕都受不了。
倪愛卿,你可別學李愛卿的樣子。
有道是有明鏡,方可正衣冠。
兩位愛卿,就是朕的明鏡,為朕正了心中的衣冠。
那朕為兩位愛卿,正正身上的衣冠,又有何不可?
關於福王的事情,朕就聽兩位愛卿的。
以後朕說話行事,也會更加注意。
隻要福王他不惹事,朕也不會專門派人找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