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嘉靖時期的遺憾五峰船主,由朕來彌補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無辜的人們時常遭受來自海上倭寇與海盜們的肆意掠奪,苦不堪言。
而從字裏行間可以清晰地看出,熊文燦此刻迫切希望能夠招安鄭芝龍,並借助他的力量來抵禦那些窮凶極惡的倭寇。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如今東南沿海地區的局勢錯綜複雜,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麽簡單明了。
盡管鄭芝龍擁有強大的實力,但他並不是唯一的強者。
早些時候,當李旦還在世之時,“十八芝”這個組織內部就已經出現了裂痕。其中,李魁奇、劉香以及鍾斌等成員都與鄭芝龍之間有著不小的矛盾。
這些人都是擁有著不小的實力,隻是這些人不太喜歡和官府打交道,有那極端的人還處處燒殺劫掠,和官府作對,給官府難堪。
在此種情形之下,鄭芝龍無疑成為了眾多勢力之中最有可能被招安的一方。
而對福建官府來說,他們真正能夠做出選擇的空間其實相當有限。
曾經,許心素有過拉攏十八芝中的楊六和楊七這兩位海盜的舉動,並借助俞谘皋提供的保護,一度在月港一帶猖經營得風生水起,但始終未能形成大氣候。
到了現在,他們甚至連守護自家地盤這種基本任務都無法完成,可以說是徹底喪失了利用價值。正因如此,福建官方早就產生了拋棄許心素的想法。
看到眼前這一切,崇禎皇帝心中著實有些不舍。畢竟,許心素可是一個能在與荷蘭人的商業往來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大海商啊!
這樣的商人,特別是有開拓精神的海商,崇禎是一個也不想殺,也就是說,喜歡出海討生活的福建人,崇禎都是很珍惜的,輕易不會讓他們上了廣東老饕的餐桌。
“楊愛卿啊!既然如此,那就由你來草擬一道聖旨吧。
切記要將朕的旨意清晰明了地傳達給熊文燦。
朕對他處理福建海盜一事所提出的計策大體上還是比較認同的,但有一點需要特別留意——他必須深刻領悟勢力平衡的精妙所在,要知曉給自己留下轉圜的空間。
這本該是他所擅長的領域,朕原本無需提點。
至於那些個海盜們,朕所言並非僅限於鄭芝龍一人而已。
在那所謂的十八芝當中,隻要其人並非罪大惡極、窮凶極惡之輩,統統都在朝廷招安的範疇以內。
但凡能夠招安的,務必盡力招安,切不可任由其中任何一方借助吞並弱小來不斷壯大自身實力、妄圖壟斷所有資源,無論是官府明麵上亦或暗地裏給予的支持皆在此列。
除此之外,原福建總兵俞谘皋的心腹把總許心素務必要保證其安然無恙;與此同時,李國助也絕對不允許出現任何閃失。
就這麽多要求了,至於其他方麵,則完全交由福建當地官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裁量決斷即可。
關於招安並整合海盜一事,必須以雷厲風行、果敢決斷以及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要講究效率,不要說那些官場上虛的冒煙的東西,對待海盜,就要拿出實在的利益。
切不可吝嗇於官爵俸祿,如果海盜之中確實有人才、有能力,即便是總兵之職,甚或稍低一階如把總這般的職位,皆可安心封賞予他們!
切莫到頭來僅賜予人家一個微不足道的遊擊將軍之位,如此行事未免過於狹隘小氣!
既然招安了,就要拿出十足十的誠意,告訴那些海外的壯士們,朕不是宋徽宗,他們也不會是梁山好漢。
務必要向這些來自大明帝國、曾一度迷失方向的遊子們表明清楚。
朕現今所展現出的親和姿態以及朝廷招安的誠意滿滿之舉。
朕和朕的朝廷絕對不會重演嘉靖年間五峰船主汪直那般的慘劇。
為了再次表明朕的誠意。
文弱啊,那就勞煩你一番辛勞,為五峰船主汪直撰寫一篇碑文吧,朕會親自蓋上印章,替汪直洗清這不白之冤。當年胡宗憲辦砸的事情,朕今天給辦妥了。
同時派遣錦衣衛尋覓汪直的後代,由朝廷冊封其為世襲錦衣衛僉事。
待到招安這些海盜之事妥善處理完畢之後,接踵而來的便是當地官府需要迅速投入到大規模的海洋貿易活動籌備之中!
所有福建子民皆應鼓足勇氣,毅然決然地投身於廣闊無垠的大海,遠涉重洋,去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啊!
整日裏隻是拘泥於自家那區區一畝三分地上受苦受累,又能有何出息可言呢?
莫非眾人就不曾渴望走出去開開眼界,掙得盆滿缽滿嗎?
朕和朝廷會組織大規模的海上移民,第一個目標就是前麵的夷州寶島。
所謂大明海盜,不應將矛頭指向自己人,而理應一致對外。
不妨告知熊文燦,讓其轉達給那些個海盜十八芝之流,朕會給他們發邀請函。
不要擔心是引君入甕,他們還沒有那個資格。
朕是誠心實意想見識一下,他們這些在大海中搏殺,揚名立萬的漢子。
倘若真有人有膽子入京麵聖,那麽朕定當賜予他一份前所未有的厚禮——一個名正言順成為海盜的良機。”
說到這裏的崇禎,咧開的嘴角笑出了一個誇張的弧度,在某個角度看過去就是一隻狡猾的狐狸。
楊嗣昌聽到這裏,速記的鵝毛筆停頓了一下,隨即又接著記下去。這時候不太適合他給皇帝提出意見。
“南居益南愛卿如此經驗豐富、深諳海戰之道的大能之士,朕豈能讓其困於戶部而無所作為呢!
楊愛卿啊,你且先行記下此事。待到福建招安海盜一事圓滿完成之後,朕欲重新設立閩浙總督這一職位,並將總督衙門定址於福州城。
首任閩浙總督之位嘛,朕心目中的最佳人選便是南居益大人啦!
此後便交由南居益來統攬閩浙兩地大局,全力推動開海事宜。不知愛卿對此有何看法呀?”
楊嗣昌聞聽此言,趕忙抬起頭來,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能得見聖上肯接納自己所提之建議,他心中著實倍感寬慰。
而從字裏行間可以清晰地看出,熊文燦此刻迫切希望能夠招安鄭芝龍,並借助他的力量來抵禦那些窮凶極惡的倭寇。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如今東南沿海地區的局勢錯綜複雜,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麽簡單明了。
盡管鄭芝龍擁有強大的實力,但他並不是唯一的強者。
早些時候,當李旦還在世之時,“十八芝”這個組織內部就已經出現了裂痕。其中,李魁奇、劉香以及鍾斌等成員都與鄭芝龍之間有著不小的矛盾。
這些人都是擁有著不小的實力,隻是這些人不太喜歡和官府打交道,有那極端的人還處處燒殺劫掠,和官府作對,給官府難堪。
在此種情形之下,鄭芝龍無疑成為了眾多勢力之中最有可能被招安的一方。
而對福建官府來說,他們真正能夠做出選擇的空間其實相當有限。
曾經,許心素有過拉攏十八芝中的楊六和楊七這兩位海盜的舉動,並借助俞谘皋提供的保護,一度在月港一帶猖經營得風生水起,但始終未能形成大氣候。
到了現在,他們甚至連守護自家地盤這種基本任務都無法完成,可以說是徹底喪失了利用價值。正因如此,福建官方早就產生了拋棄許心素的想法。
看到眼前這一切,崇禎皇帝心中著實有些不舍。畢竟,許心素可是一個能在與荷蘭人的商業往來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大海商啊!
這樣的商人,特別是有開拓精神的海商,崇禎是一個也不想殺,也就是說,喜歡出海討生活的福建人,崇禎都是很珍惜的,輕易不會讓他們上了廣東老饕的餐桌。
“楊愛卿啊!既然如此,那就由你來草擬一道聖旨吧。
切記要將朕的旨意清晰明了地傳達給熊文燦。
朕對他處理福建海盜一事所提出的計策大體上還是比較認同的,但有一點需要特別留意——他必須深刻領悟勢力平衡的精妙所在,要知曉給自己留下轉圜的空間。
這本該是他所擅長的領域,朕原本無需提點。
至於那些個海盜們,朕所言並非僅限於鄭芝龍一人而已。
在那所謂的十八芝當中,隻要其人並非罪大惡極、窮凶極惡之輩,統統都在朝廷招安的範疇以內。
但凡能夠招安的,務必盡力招安,切不可任由其中任何一方借助吞並弱小來不斷壯大自身實力、妄圖壟斷所有資源,無論是官府明麵上亦或暗地裏給予的支持皆在此列。
除此之外,原福建總兵俞谘皋的心腹把總許心素務必要保證其安然無恙;與此同時,李國助也絕對不允許出現任何閃失。
就這麽多要求了,至於其他方麵,則完全交由福建當地官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裁量決斷即可。
關於招安並整合海盜一事,必須以雷厲風行、果敢決斷以及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要講究效率,不要說那些官場上虛的冒煙的東西,對待海盜,就要拿出實在的利益。
切不可吝嗇於官爵俸祿,如果海盜之中確實有人才、有能力,即便是總兵之職,甚或稍低一階如把總這般的職位,皆可安心封賞予他們!
切莫到頭來僅賜予人家一個微不足道的遊擊將軍之位,如此行事未免過於狹隘小氣!
既然招安了,就要拿出十足十的誠意,告訴那些海外的壯士們,朕不是宋徽宗,他們也不會是梁山好漢。
務必要向這些來自大明帝國、曾一度迷失方向的遊子們表明清楚。
朕現今所展現出的親和姿態以及朝廷招安的誠意滿滿之舉。
朕和朕的朝廷絕對不會重演嘉靖年間五峰船主汪直那般的慘劇。
為了再次表明朕的誠意。
文弱啊,那就勞煩你一番辛勞,為五峰船主汪直撰寫一篇碑文吧,朕會親自蓋上印章,替汪直洗清這不白之冤。當年胡宗憲辦砸的事情,朕今天給辦妥了。
同時派遣錦衣衛尋覓汪直的後代,由朝廷冊封其為世襲錦衣衛僉事。
待到招安這些海盜之事妥善處理完畢之後,接踵而來的便是當地官府需要迅速投入到大規模的海洋貿易活動籌備之中!
所有福建子民皆應鼓足勇氣,毅然決然地投身於廣闊無垠的大海,遠涉重洋,去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啊!
整日裏隻是拘泥於自家那區區一畝三分地上受苦受累,又能有何出息可言呢?
莫非眾人就不曾渴望走出去開開眼界,掙得盆滿缽滿嗎?
朕和朝廷會組織大規模的海上移民,第一個目標就是前麵的夷州寶島。
所謂大明海盜,不應將矛頭指向自己人,而理應一致對外。
不妨告知熊文燦,讓其轉達給那些個海盜十八芝之流,朕會給他們發邀請函。
不要擔心是引君入甕,他們還沒有那個資格。
朕是誠心實意想見識一下,他們這些在大海中搏殺,揚名立萬的漢子。
倘若真有人有膽子入京麵聖,那麽朕定當賜予他一份前所未有的厚禮——一個名正言順成為海盜的良機。”
說到這裏的崇禎,咧開的嘴角笑出了一個誇張的弧度,在某個角度看過去就是一隻狡猾的狐狸。
楊嗣昌聽到這裏,速記的鵝毛筆停頓了一下,隨即又接著記下去。這時候不太適合他給皇帝提出意見。
“南居益南愛卿如此經驗豐富、深諳海戰之道的大能之士,朕豈能讓其困於戶部而無所作為呢!
楊愛卿啊,你且先行記下此事。待到福建招安海盜一事圓滿完成之後,朕欲重新設立閩浙總督這一職位,並將總督衙門定址於福州城。
首任閩浙總督之位嘛,朕心目中的最佳人選便是南居益大人啦!
此後便交由南居益來統攬閩浙兩地大局,全力推動開海事宜。不知愛卿對此有何看法呀?”
楊嗣昌聞聽此言,趕忙抬起頭來,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能得見聖上肯接納自己所提之建議,他心中著實倍感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