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火耗歸公,驚天小冊子的內容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讓百姓們用同等重量的白銀去兌換如今這些嶄新的銀幣,想必他們應該不會產生太大的抵觸情緒才對。
侯恂不再有疑問後,戶部尚書畢自嚴站起身來向皇帝發問:“敢問陛下,這些銀幣是否意味著我大明日後將廢棄銀兩、改用銀元呢?”
他並未選擇向那位過於年輕,且態度不知為何感到莫名其妙傲慢的大明皇家銀行行長請教,畢竟作為堂堂大明朝的財政部長,對於這種小人物自然有些瞧不上眼。
畢自嚴所提出的這個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震撼至極,直接戳穿了那一層薄薄的窗紙。
在場眾多對經濟事務並不精通的大臣們也紛紛恍然大悟,明白了這句話背後的深意——所謂“廢兩改元”,即從今往後朝廷僅準許使用銀幣作為貨幣流通。
如此一來,許多人家中藏匿多年的銀錠和巨大的銀冬瓜便不得不重現於世,否則真的成了鎮宅石,放在家裏不中用了。
當然這是朝廷政令能理想貫徹下去的情況下。
在場的官員不會懷疑銀幣會被大明的老百姓排斥使用。
的確,相比起那些形狀各異、成色參差不齊的碎銀來說,這些銀光閃爍、相互撞擊時發出清脆悅耳聲響的銀元無疑更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
以崔呈秀為首的帝黨們,腦海裏瞬間浮現出那個冬日暖陽下的情景:崇禎皇帝麵帶微笑,將一本小冊子遞到他們手中。
他們苦苦思索著如何將“火耗”、“漂沒”等專用於銀兩運輸途中的詞匯,應用於眼前這些整齊劃一、重量相等的銀幣之上,為廣大官員繼續謀福祉。
想了一會,崔呈秀他們也想不出合適的方法。
答案是不可能的,那小冊子上的火耗歸公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嗎?
畢竟,如果要說這些規格統一且分量一致的銀幣也會有損耗,實在難以令人信服——例如運送一萬枚銀幣至目的地後,卻聲稱途中損失了一千枚,這樣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這些銀幣從縣裏收到府衙,再由府衙到京城,根本不需要重鑄便於計算儲存,火耗一詞就不複存在了。
於是正當其他大臣仍在權衡今後銀兩與銀元各自的利弊時,崔呈秀和李夔龍早已在心中盤算著如何為即將推行的“火耗歸公”這項國策推波助瀾、搖旗呐喊了。
因為這正是他們當初向崇禎皇帝求饒保命所付出的代價,如今也是時候該償還這份恩情債了。
“對,畢愛卿說得對。
朕要的就是廢兩改元。
銀兩從鑄造到使用、流通、存儲等各個環節,不僅操作不便,需要借助戥子來稱重,而且還得依賴人的眼力去估量其成色,扯皮搗鬼的環節實在是太多了。
在此過程中的損耗無疑是國家國庫的重大損失,也損害了民力。
朕決心在全國範圍內全麵推廣使用銀元。
而這種銀元的優越性,想必諸位也能深切體會到。”
崇禎的這番話語,使得眾多臣子頓時明白了這位聖上的意圖,這位聖上不僅會經商,還是張江陵的崇拜者啊。
顯然,他欲將張居正所倡導的以銀兩納稅之“一條鞭法”,再向前推進一步實施變革。
以往采用銀子征稅時,往往伴隨著火耗與漂沒、折色等問題;
然而如今改用銀幣後,無需贅言,那些原本因各地上繳的零碎雜銀需重新熔鑄為官銀而產生的損耗便蕩然無存了。
也就是火耗就不存在了。
這些火耗實際上一直被視為官員代征稅款的一種隱性福利。
當一些官員想通此關節後,便開始按捺不住了。
此時,內閣之中那位正值風華絕代之年、堪稱閣臣中最為年輕有為的少壯派——劉鴻訓,毅然挺身而出。
他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正是當下備受矚目的焦點人物,將來必定能夠登上首輔之位。
於是乎,這位自信滿滿的“當紅炸子雞”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陛下,微臣認為此舉斷斷不可啊!
若使用了銀元,那恐怕咱大明朝堂之上便再無可用之官了。
屆時,滿朝文武皆會因生活困窘而閉門不出,無人能夠前來當值理政……”劉鴻訓言辭懇切地說道。
“哦?不必如此誇大其詞,有話不妨直說便是。”
崇禎皇帝倒也並未動怒,但還是出聲打斷了劉鴻訓的話語,顯然並不想聽到如先前趙紱那般的言論。
“遵命,陛下。
其實火耗一事,我朝由來已久。
尤其是在萬曆年間,張居正當首輔之時更是達到了巔峰。
他曾有意將一部分火耗納入正稅之中,隻可惜收效甚微。
追根究底,無非是因為官員們的俸祿過低,而這火耗就成了填補地方財政空缺、補貼地方官吏福利的重要來源……”
劉鴻訓繼續侃侃而談道。
“嗯,確實如此,這火耗也不失為一種中飽私囊的手段,畢竟其數額並無定數,全憑地方官府自行裁量。
即便這火耗真像你所言那般有利,但並非惠及所有官員。
像翰林院和詹事府這類清湯寡水的部門,根本無從下手。
而百姓們則更是苦不堪言,除了正稅之外,還要承受火耗這額外的負擔。”崇禎順著劉鴻訓的話語,繼續說道。
劉鴻訓萬萬沒料到,這位年輕的帝王竟對地方官府之事如此清楚明了,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回應。
原本他還指望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向皇帝進諫,贏得滿朝文武的讚賞,怎料話才說了一半,卻發現皇上遠比自己了解得更為深入。
“陛下聖明。”劉鴻訓無奈之下隻得附和道。
“好了,你也算是一顆公心。
你所說的這種情況的確存在。
朕不久前推行了低級年輕官員申請養廉銀製度,正好借此機會將收回的火耗收益分發下去。
從今往後,火耗將由朝廷統一收繳。實際上,自從使用銀幣後,下層官員已無法再收取火耗。
而所謂的火耗實則包含在發行銀幣產生的紅利之中。”
侯恂不再有疑問後,戶部尚書畢自嚴站起身來向皇帝發問:“敢問陛下,這些銀幣是否意味著我大明日後將廢棄銀兩、改用銀元呢?”
他並未選擇向那位過於年輕,且態度不知為何感到莫名其妙傲慢的大明皇家銀行行長請教,畢竟作為堂堂大明朝的財政部長,對於這種小人物自然有些瞧不上眼。
畢自嚴所提出的這個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震撼至極,直接戳穿了那一層薄薄的窗紙。
在場眾多對經濟事務並不精通的大臣們也紛紛恍然大悟,明白了這句話背後的深意——所謂“廢兩改元”,即從今往後朝廷僅準許使用銀幣作為貨幣流通。
如此一來,許多人家中藏匿多年的銀錠和巨大的銀冬瓜便不得不重現於世,否則真的成了鎮宅石,放在家裏不中用了。
當然這是朝廷政令能理想貫徹下去的情況下。
在場的官員不會懷疑銀幣會被大明的老百姓排斥使用。
的確,相比起那些形狀各異、成色參差不齊的碎銀來說,這些銀光閃爍、相互撞擊時發出清脆悅耳聲響的銀元無疑更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
以崔呈秀為首的帝黨們,腦海裏瞬間浮現出那個冬日暖陽下的情景:崇禎皇帝麵帶微笑,將一本小冊子遞到他們手中。
他們苦苦思索著如何將“火耗”、“漂沒”等專用於銀兩運輸途中的詞匯,應用於眼前這些整齊劃一、重量相等的銀幣之上,為廣大官員繼續謀福祉。
想了一會,崔呈秀他們也想不出合適的方法。
答案是不可能的,那小冊子上的火耗歸公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嗎?
畢竟,如果要說這些規格統一且分量一致的銀幣也會有損耗,實在難以令人信服——例如運送一萬枚銀幣至目的地後,卻聲稱途中損失了一千枚,這樣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這些銀幣從縣裏收到府衙,再由府衙到京城,根本不需要重鑄便於計算儲存,火耗一詞就不複存在了。
於是正當其他大臣仍在權衡今後銀兩與銀元各自的利弊時,崔呈秀和李夔龍早已在心中盤算著如何為即將推行的“火耗歸公”這項國策推波助瀾、搖旗呐喊了。
因為這正是他們當初向崇禎皇帝求饒保命所付出的代價,如今也是時候該償還這份恩情債了。
“對,畢愛卿說得對。
朕要的就是廢兩改元。
銀兩從鑄造到使用、流通、存儲等各個環節,不僅操作不便,需要借助戥子來稱重,而且還得依賴人的眼力去估量其成色,扯皮搗鬼的環節實在是太多了。
在此過程中的損耗無疑是國家國庫的重大損失,也損害了民力。
朕決心在全國範圍內全麵推廣使用銀元。
而這種銀元的優越性,想必諸位也能深切體會到。”
崇禎的這番話語,使得眾多臣子頓時明白了這位聖上的意圖,這位聖上不僅會經商,還是張江陵的崇拜者啊。
顯然,他欲將張居正所倡導的以銀兩納稅之“一條鞭法”,再向前推進一步實施變革。
以往采用銀子征稅時,往往伴隨著火耗與漂沒、折色等問題;
然而如今改用銀幣後,無需贅言,那些原本因各地上繳的零碎雜銀需重新熔鑄為官銀而產生的損耗便蕩然無存了。
也就是火耗就不存在了。
這些火耗實際上一直被視為官員代征稅款的一種隱性福利。
當一些官員想通此關節後,便開始按捺不住了。
此時,內閣之中那位正值風華絕代之年、堪稱閣臣中最為年輕有為的少壯派——劉鴻訓,毅然挺身而出。
他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正是當下備受矚目的焦點人物,將來必定能夠登上首輔之位。
於是乎,這位自信滿滿的“當紅炸子雞”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陛下,微臣認為此舉斷斷不可啊!
若使用了銀元,那恐怕咱大明朝堂之上便再無可用之官了。
屆時,滿朝文武皆會因生活困窘而閉門不出,無人能夠前來當值理政……”劉鴻訓言辭懇切地說道。
“哦?不必如此誇大其詞,有話不妨直說便是。”
崇禎皇帝倒也並未動怒,但還是出聲打斷了劉鴻訓的話語,顯然並不想聽到如先前趙紱那般的言論。
“遵命,陛下。
其實火耗一事,我朝由來已久。
尤其是在萬曆年間,張居正當首輔之時更是達到了巔峰。
他曾有意將一部分火耗納入正稅之中,隻可惜收效甚微。
追根究底,無非是因為官員們的俸祿過低,而這火耗就成了填補地方財政空缺、補貼地方官吏福利的重要來源……”
劉鴻訓繼續侃侃而談道。
“嗯,確實如此,這火耗也不失為一種中飽私囊的手段,畢竟其數額並無定數,全憑地方官府自行裁量。
即便這火耗真像你所言那般有利,但並非惠及所有官員。
像翰林院和詹事府這類清湯寡水的部門,根本無從下手。
而百姓們則更是苦不堪言,除了正稅之外,還要承受火耗這額外的負擔。”崇禎順著劉鴻訓的話語,繼續說道。
劉鴻訓萬萬沒料到,這位年輕的帝王竟對地方官府之事如此清楚明了,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回應。
原本他還指望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向皇帝進諫,贏得滿朝文武的讚賞,怎料話才說了一半,卻發現皇上遠比自己了解得更為深入。
“陛下聖明。”劉鴻訓無奈之下隻得附和道。
“好了,你也算是一顆公心。
你所說的這種情況的確存在。
朕不久前推行了低級年輕官員申請養廉銀製度,正好借此機會將收回的火耗收益分發下去。
從今往後,火耗將由朝廷統一收繳。實際上,自從使用銀幣後,下層官員已無法再收取火耗。
而所謂的火耗實則包含在發行銀幣產生的紅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