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狗尾續貂的京商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切的緣由其實並不複雜,僅僅隻是因為他們這群曾被大明主流社會所厭棄和排斥的人們,終於等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當今聖上決定要重用他們!
此時此刻,原本喧鬧嘈雜的茶樓早已座無虛席、人聲鼎沸。在這片混亂喧囂之中,可以看到身著綾羅綢緞的富商巨賈們正悠然自得地品嚐著香茗。
穿著直綴長衫的讀書人們則圍坐在一起,高談闊論著各種話題。
還有那些身著奇裝異服、五彩斑斕的“服妖”們,以及那些肆無忌憚、喜歡湊熱鬧的紈絝子弟們也紛紛湧入其中。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繁榮,大明王朝催生出了新興的市民階級,同時也造就了一大批不再依賴土地為生的人們。
而在這些人中,最為活躍且最具創造力的當屬那些四處奔波的行商們。
他們走遍大江南北,在此相聚一堂,相互交流著各地的奇聞軼事,暢談著天下大勢。
那些慷慨激昂的言辭、歡聲笑語的打鬧聲,再配上茶碗與茶碟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響,以及忙碌不停的茶房們此起彼伏的呼喊聲,偶爾還會夾雜進一些濃妝豔抹的風塵女子懷抱琵琶,輕吟淺唱的悅耳之音。
在這個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大明都市裏,各種各樣的人物穿梭其中,伴隨著五花八門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絢麗多彩的城市畫卷。
昔日,東林黨巨頭顧憲成曾有過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這句話在此刻更是得到了完美的呈現。
在茶館的一角,坐著幾位遠道而來的行商。
他們一邊悠閑地品嚐著茶水,一邊聆聽著京城人的喧囂和交談。
這些看似不經意間說出的話語,對行商們而言卻蘊含著無限商機。
每一次的交流都可能成為他們獲取財富的關鍵線索,讓他們從中嗅到賺錢的契機。
而坐在一旁的京商蔡德旺,則成為了這些行商眼中的焦點。
對於蔡德旺來說,過去的那些日子可謂是波瀾壯闊,既有令人驚喜的刺激時刻,也有最終悵然若失、一切成空的感慨。
他短短的時間經曆了風風雨雨,見證了晉商的起起落落又起起,但始終自己隻是一個旁觀者,是自身的能力有限 ,還是他們京商的體量不夠格,根本入不了當今聖上的法眼。
蔡德旺在京城之中經營著數家雜貨鋪,雖說背後有著官老爺們撐腰,要分一份幹股紅利給官老爺們,但歸根結底這生意還是自家打拚出來的心血。
他蔡德旺也自認為是京城商圈裏數得著的有本事的人物。
去年之際,東廠的魏廠公作為大明皇家公司的代表人物,在京城接連舉辦了兩場盛大的招商大會。
其中一場針對晉商,而另一場則是專為京商與魯商準備的盛宴。
眼看著旅蒙晉商們遭殃受苦,以範永鬥為首的張家口眾商人皆已命喪黃泉。
當魏忠賢邀請他們入股大明皇家公司,一同涉足蒙古人的生意之時,蔡德旺等一眾京商、魯商卻是不禁猶豫起來。
究其原因,無非是他們對於朝廷與官府抱有一種天生的不信任感。
於是乎,他們並未追隨魏廠公前往張家口,反而冷眼旁觀 ,選擇了別樣的道路。
幸運的是,魏忠賢對此並未過多計較。
然而,這並非因為他心地善良,而是他謹記著崇禎皇帝曾經說過的一番話語。
“魏大伴,你要記住,市場經濟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我們這些人起到的隻是細微調整和宏觀調控,嗯,這並不矛盾。
對於我們要親自下場從事商業活動的人來說,必須嚴格遵守商界的規則和道德準則,切不可事事依賴強製性手段或暴力行為來獲取利益,否則終將難以盈利致富。
我們可以強取豪奪,但必須用商業的手段強取豪奪。”
當魏忠賢將此言論傳達給蔡德旺等京城商家與山東商家時,他們起初感到困惑不解,但事後卻懊悔不已。
“唉!曾經有一條通天的道路擺在我眼前,可我卻未能珍惜,直至失去後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麽愚笨。”
蔡德旺麵對桌上的其他京城商家,不禁哀歎連連。
“蔡兄,我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唉,想想那些晉商,他們當初也並非心甘情願,同樣受到魏廠公的逼迫威脅。
然而,如今人家已成為皇家商人,地位尊崇無比。
回想當初,他們晉商也是被迫無奈啊。
那些廠衛人員,尤其是那位魏廠公,當年可是權傾朝野、呼風喚雨的九千歲啊!
他的一句話,簡直比皇帝的聖旨還要管用!
要是他稍微逼迫我們一下,或許我們如今也能成為大明皇家公司的理事呢!
你看看人家亢同德,都已經升任六品戶部主事,還能入閣參與商務決策,這才是真正的厲害啊!\"
\"得了吧你,崔老六!就憑你那點家底兒,魏廠公會看得上?
人家亢同德可是晉商臨汾亢家的家主,那可是出了名的亢百萬啊!
俗話說得好:''上有老蒼天,下有亢百萬,三年不下雨,陳糧有萬石。'' 跟人家亢家比起來,你算個啥呀!
不對,咱都不算啥。現在想想,魏公公那是摟草打兔子,想順手提攜我們一下。
唉,現在都是正眼也瞧不上了。\"
“景仁兄所言極是,昔日之範家何足掛齒,而今之亢家方才堪稱晉商之首富啊!
且不說其他,單論亢同德此人,其魄力之大實非常人所能及。
他竟敢將全副身家投入大明皇家公司之中,此等壯舉,試問吾等誰敢為之?
即便有人有如此膽量,恐怕所投之資亦不過寥寥無幾,難入魏廠公法眼。
有亢同德此等千金馬骨在前,吾等眾人便如同狗尾續貂,黯然失色矣。”
“誠然誠然,眼看著這大明北方已然成為晉商之天下。”
此時此刻,原本喧鬧嘈雜的茶樓早已座無虛席、人聲鼎沸。在這片混亂喧囂之中,可以看到身著綾羅綢緞的富商巨賈們正悠然自得地品嚐著香茗。
穿著直綴長衫的讀書人們則圍坐在一起,高談闊論著各種話題。
還有那些身著奇裝異服、五彩斑斕的“服妖”們,以及那些肆無忌憚、喜歡湊熱鬧的紈絝子弟們也紛紛湧入其中。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繁榮,大明王朝催生出了新興的市民階級,同時也造就了一大批不再依賴土地為生的人們。
而在這些人中,最為活躍且最具創造力的當屬那些四處奔波的行商們。
他們走遍大江南北,在此相聚一堂,相互交流著各地的奇聞軼事,暢談著天下大勢。
那些慷慨激昂的言辭、歡聲笑語的打鬧聲,再配上茶碗與茶碟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響,以及忙碌不停的茶房們此起彼伏的呼喊聲,偶爾還會夾雜進一些濃妝豔抹的風塵女子懷抱琵琶,輕吟淺唱的悅耳之音。
在這個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大明都市裏,各種各樣的人物穿梭其中,伴隨著五花八門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絢麗多彩的城市畫卷。
昔日,東林黨巨頭顧憲成曾有過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這句話在此刻更是得到了完美的呈現。
在茶館的一角,坐著幾位遠道而來的行商。
他們一邊悠閑地品嚐著茶水,一邊聆聽著京城人的喧囂和交談。
這些看似不經意間說出的話語,對行商們而言卻蘊含著無限商機。
每一次的交流都可能成為他們獲取財富的關鍵線索,讓他們從中嗅到賺錢的契機。
而坐在一旁的京商蔡德旺,則成為了這些行商眼中的焦點。
對於蔡德旺來說,過去的那些日子可謂是波瀾壯闊,既有令人驚喜的刺激時刻,也有最終悵然若失、一切成空的感慨。
他短短的時間經曆了風風雨雨,見證了晉商的起起落落又起起,但始終自己隻是一個旁觀者,是自身的能力有限 ,還是他們京商的體量不夠格,根本入不了當今聖上的法眼。
蔡德旺在京城之中經營著數家雜貨鋪,雖說背後有著官老爺們撐腰,要分一份幹股紅利給官老爺們,但歸根結底這生意還是自家打拚出來的心血。
他蔡德旺也自認為是京城商圈裏數得著的有本事的人物。
去年之際,東廠的魏廠公作為大明皇家公司的代表人物,在京城接連舉辦了兩場盛大的招商大會。
其中一場針對晉商,而另一場則是專為京商與魯商準備的盛宴。
眼看著旅蒙晉商們遭殃受苦,以範永鬥為首的張家口眾商人皆已命喪黃泉。
當魏忠賢邀請他們入股大明皇家公司,一同涉足蒙古人的生意之時,蔡德旺等一眾京商、魯商卻是不禁猶豫起來。
究其原因,無非是他們對於朝廷與官府抱有一種天生的不信任感。
於是乎,他們並未追隨魏廠公前往張家口,反而冷眼旁觀 ,選擇了別樣的道路。
幸運的是,魏忠賢對此並未過多計較。
然而,這並非因為他心地善良,而是他謹記著崇禎皇帝曾經說過的一番話語。
“魏大伴,你要記住,市場經濟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我們這些人起到的隻是細微調整和宏觀調控,嗯,這並不矛盾。
對於我們要親自下場從事商業活動的人來說,必須嚴格遵守商界的規則和道德準則,切不可事事依賴強製性手段或暴力行為來獲取利益,否則終將難以盈利致富。
我們可以強取豪奪,但必須用商業的手段強取豪奪。”
當魏忠賢將此言論傳達給蔡德旺等京城商家與山東商家時,他們起初感到困惑不解,但事後卻懊悔不已。
“唉!曾經有一條通天的道路擺在我眼前,可我卻未能珍惜,直至失去後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麽愚笨。”
蔡德旺麵對桌上的其他京城商家,不禁哀歎連連。
“蔡兄,我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唉,想想那些晉商,他們當初也並非心甘情願,同樣受到魏廠公的逼迫威脅。
然而,如今人家已成為皇家商人,地位尊崇無比。
回想當初,他們晉商也是被迫無奈啊。
那些廠衛人員,尤其是那位魏廠公,當年可是權傾朝野、呼風喚雨的九千歲啊!
他的一句話,簡直比皇帝的聖旨還要管用!
要是他稍微逼迫我們一下,或許我們如今也能成為大明皇家公司的理事呢!
你看看人家亢同德,都已經升任六品戶部主事,還能入閣參與商務決策,這才是真正的厲害啊!\"
\"得了吧你,崔老六!就憑你那點家底兒,魏廠公會看得上?
人家亢同德可是晉商臨汾亢家的家主,那可是出了名的亢百萬啊!
俗話說得好:''上有老蒼天,下有亢百萬,三年不下雨,陳糧有萬石。'' 跟人家亢家比起來,你算個啥呀!
不對,咱都不算啥。現在想想,魏公公那是摟草打兔子,想順手提攜我們一下。
唉,現在都是正眼也瞧不上了。\"
“景仁兄所言極是,昔日之範家何足掛齒,而今之亢家方才堪稱晉商之首富啊!
且不說其他,單論亢同德此人,其魄力之大實非常人所能及。
他竟敢將全副身家投入大明皇家公司之中,此等壯舉,試問吾等誰敢為之?
即便有人有如此膽量,恐怕所投之資亦不過寥寥無幾,難入魏廠公法眼。
有亢同德此等千金馬骨在前,吾等眾人便如同狗尾續貂,黯然失色矣。”
“誠然誠然,眼看著這大明北方已然成為晉商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