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吳三桂和曹變蛟,帝國雙子星去割麥子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孫朝輝同樣也換上了一身粗布麻衣的農夫裝扮。
他看著崇禎皇帝若無其事的樣子,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惑。
然而,他深知眼前這位皇帝性格獨特,行事往往出人意料,因此也不敢多言,隻是默默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
其實,孫朝輝並不想穿成這樣,他覺得自己一個商人,穿成這樣是幹什麽,難道真的要下地割麥子。但這並不是他自願的,而是被幾個錦衣衛給拉下去強行換了一身粗布麻衣,還真往他手裏塞了一把鐮刀。
看樣子是割麥子了。
這時,崇禎皇帝突然開口說道:\"人不張狂枉少年。咱大明的好兒郎就應該銳氣血性張狂一點。這時候不張狂難道等到了七老八十再張狂不成?\"
這話還是對著徐光啟說的。
崇禎從王承恩的手中接過一把鐮刀,仔細端詳起來。
這把鐮刀看上去頗為鋒利,但崇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問題所在。
鋒利與否暫且不論,這鑲金戴玉的裝飾實在是太過浮誇了。
這是鐮刀嗎?誰家的農民用這樣的鐮刀割麥子?
崇禎心中不禁暗自嘀咕:到底是哪個家夥想出來的餿主意?這樣華而不實的東西怎麽能用呢?
“給朕換一把來,就要最近皇家鋼鐵廠造的新式鐮刀,刀刃上參碳的。
不要再搞這些花裏胡哨的玩意兒!”
崇禎笑罵道。他的目光掃過那幾個自以為聰明、實則馬屁拍在馬腿上的太監們,心中不禁感歎,這些人真是不知所謂。
封建主義的君權至上主義真是害死人啊。
隨後,崇禎感慨又對徐光啟說道。
“朕今年也不過十七歲而已,也是一個少年人。
如果不是身為皇帝,朕恐怕會比那方以智還要張狂。
一個國家需要的是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他們應該有張狂的資本和勇氣。
隻有這樣,國家才會有未來,才會有希望。
如果每個人都死氣沉沉、循規蹈矩,那麽這個國家真的是沒救了。”
徐光啟微微頷首,緩緩說道。
“陛下的言辭,每每都獨具匠心,令人不禁感到精神振奮、神清氣爽。
正如古人所言‘朝聞道夕死可矣’,陛下實乃擁有大智慧之人啊!
國家的確急需少年人的銳氣,現今朝堂之上,暮氣沉沉,各方勢力相互牽製,真正想要踏實行事之人,卻往往如同陷入泥沼一般,難以自拔。
長此以往,他們也隻能隨波逐流,逐漸變得渾渾噩噩。
這方以智雖說有些狂妄,但他確實有足夠的資本如此張狂。
陛下所寵溺的那些從各地選拔而來的年輕武將,如今擔任大內侍衛的諸如曹變蛟、吳三桂、孔有德等人,甚至連一門課業的中等成績都無法取得。
然而,這個方以智卻是數學、物理、化學、軍事學、經濟學、天文學以及農學等諸多學科樣樣精通,每一門都是優等生,可謂是內書堂科學院中的頂尖人才啊!
方以智比之臣的關門大弟子孫元化,更有天分也更全麵。”
崇禎聽得雙眼發亮,心中暗喜不已。
一直以來,他最為擔憂的便是徐光啟年事漸高,後繼無人。
而宋應星、王徵、李之藻等人,要麽與徐光啟年齡相仿,要麽另有重任在身。
至於那位最為出色的大弟子孫元化,則明顯存在偏科問題,雖然對火器頗有研究,但其過於熱衷官場,性格亦有瑕疵。
因此,要想完全繼承徐光啟的學術精髓,孫元化並非最佳人選。
如今,終於出現了一個理想的人選——方以智!
若能好生栽培,假以時日,方以智必將成為新一代科學院院長,繼續推動科學事業的發展。
崇禎越想越興奮,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大明科學界的繁榮景象,世界文明的燈塔必須矗立在東方。
他決定親自關注方以智的成長,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幫助。
想到這裏,崇禎卻是想起來徐光啟剛才的話裏,提到的自己寵溺的年輕武將,似乎對崇禎皇帝過分偏袒維護武將並不是很感冒。
文臣就是文臣,即使徐光啟是西學東漸的代表人物,也落不了隨時隨地給武將們上眼藥的習慣。
崇禎好笑,不過還是要給徐光啟一點麵子的。
他老人家已經指出自己寵溺武將了,自己不表示一下說不過去的。
於是崇禎輕咳一聲,朗聲道:“曹變蛟、吳三桂,你倆給朕出來。”
隨著崇禎皇帝的話音落下,隻見兩名身量頗高的青年武將應聲而出。他們猶如鶴立雞群一般,在眾多文臣隨從之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兩人快步走到崇禎皇帝麵前,單膝跪地,齊聲說道:“末將在!”
這兩名青年武將正是曹變蛟和吳三桂,他們都是崇禎皇帝十分器重的將領。
之前的武舉考試兩人並列武狀元,已經被崇禎皇帝授予副總兵之銜,統領著有三百六十名的教導團,未來近衛第一軍的骨幹軍官隊伍,東江鎮三寶名列乙榜前三名,這還是崇禎殿試的時候,特別簡拔出來的,要是按照軍機處的考官們意見,這三個活寶是要罷黜的 。
此時,曹變蛟和吳三桂他們倆一臉肅穆地跪在地上,等待著崇禎皇帝的指示。
“朕真是不想再說什麽了!
看看你們兩個這文化課的成績,朕說得嘴皮子都要磨破了,你們卻依然毫無進步。
這次徐愛卿又在朕的麵前提及此事,朕的臉麵都被你們丟盡了。
徐愛卿說得對,朕對你們是寵溺了,不是君王對待將領的樣子。
若不稍加懲處,實在難以服眾,又會有禦史借機上本參奏你們恃寵生嬌、以武犯禁。
這次孔有德等東江鎮三寶此次雖不在,但朕已將他們的過錯一一記下,他們仨是別想跑的。
你們二人各自拿一把鐮刀,立刻下地收割麥子去吧。
權當是朕對你倆的懲罰。
尋常百姓一天也就收割兩三畝地而已,朕也不難為你們,每人八畝即可。
愁眉苦臉成什麽樣子?
一個個別不知足。
這難道比上陣殺敵還痛苦?”
他看著崇禎皇帝若無其事的樣子,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惑。
然而,他深知眼前這位皇帝性格獨特,行事往往出人意料,因此也不敢多言,隻是默默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
其實,孫朝輝並不想穿成這樣,他覺得自己一個商人,穿成這樣是幹什麽,難道真的要下地割麥子。但這並不是他自願的,而是被幾個錦衣衛給拉下去強行換了一身粗布麻衣,還真往他手裏塞了一把鐮刀。
看樣子是割麥子了。
這時,崇禎皇帝突然開口說道:\"人不張狂枉少年。咱大明的好兒郎就應該銳氣血性張狂一點。這時候不張狂難道等到了七老八十再張狂不成?\"
這話還是對著徐光啟說的。
崇禎從王承恩的手中接過一把鐮刀,仔細端詳起來。
這把鐮刀看上去頗為鋒利,但崇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問題所在。
鋒利與否暫且不論,這鑲金戴玉的裝飾實在是太過浮誇了。
這是鐮刀嗎?誰家的農民用這樣的鐮刀割麥子?
崇禎心中不禁暗自嘀咕:到底是哪個家夥想出來的餿主意?這樣華而不實的東西怎麽能用呢?
“給朕換一把來,就要最近皇家鋼鐵廠造的新式鐮刀,刀刃上參碳的。
不要再搞這些花裏胡哨的玩意兒!”
崇禎笑罵道。他的目光掃過那幾個自以為聰明、實則馬屁拍在馬腿上的太監們,心中不禁感歎,這些人真是不知所謂。
封建主義的君權至上主義真是害死人啊。
隨後,崇禎感慨又對徐光啟說道。
“朕今年也不過十七歲而已,也是一個少年人。
如果不是身為皇帝,朕恐怕會比那方以智還要張狂。
一個國家需要的是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他們應該有張狂的資本和勇氣。
隻有這樣,國家才會有未來,才會有希望。
如果每個人都死氣沉沉、循規蹈矩,那麽這個國家真的是沒救了。”
徐光啟微微頷首,緩緩說道。
“陛下的言辭,每每都獨具匠心,令人不禁感到精神振奮、神清氣爽。
正如古人所言‘朝聞道夕死可矣’,陛下實乃擁有大智慧之人啊!
國家的確急需少年人的銳氣,現今朝堂之上,暮氣沉沉,各方勢力相互牽製,真正想要踏實行事之人,卻往往如同陷入泥沼一般,難以自拔。
長此以往,他們也隻能隨波逐流,逐漸變得渾渾噩噩。
這方以智雖說有些狂妄,但他確實有足夠的資本如此張狂。
陛下所寵溺的那些從各地選拔而來的年輕武將,如今擔任大內侍衛的諸如曹變蛟、吳三桂、孔有德等人,甚至連一門課業的中等成績都無法取得。
然而,這個方以智卻是數學、物理、化學、軍事學、經濟學、天文學以及農學等諸多學科樣樣精通,每一門都是優等生,可謂是內書堂科學院中的頂尖人才啊!
方以智比之臣的關門大弟子孫元化,更有天分也更全麵。”
崇禎聽得雙眼發亮,心中暗喜不已。
一直以來,他最為擔憂的便是徐光啟年事漸高,後繼無人。
而宋應星、王徵、李之藻等人,要麽與徐光啟年齡相仿,要麽另有重任在身。
至於那位最為出色的大弟子孫元化,則明顯存在偏科問題,雖然對火器頗有研究,但其過於熱衷官場,性格亦有瑕疵。
因此,要想完全繼承徐光啟的學術精髓,孫元化並非最佳人選。
如今,終於出現了一個理想的人選——方以智!
若能好生栽培,假以時日,方以智必將成為新一代科學院院長,繼續推動科學事業的發展。
崇禎越想越興奮,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大明科學界的繁榮景象,世界文明的燈塔必須矗立在東方。
他決定親自關注方以智的成長,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幫助。
想到這裏,崇禎卻是想起來徐光啟剛才的話裏,提到的自己寵溺的年輕武將,似乎對崇禎皇帝過分偏袒維護武將並不是很感冒。
文臣就是文臣,即使徐光啟是西學東漸的代表人物,也落不了隨時隨地給武將們上眼藥的習慣。
崇禎好笑,不過還是要給徐光啟一點麵子的。
他老人家已經指出自己寵溺武將了,自己不表示一下說不過去的。
於是崇禎輕咳一聲,朗聲道:“曹變蛟、吳三桂,你倆給朕出來。”
隨著崇禎皇帝的話音落下,隻見兩名身量頗高的青年武將應聲而出。他們猶如鶴立雞群一般,在眾多文臣隨從之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兩人快步走到崇禎皇帝麵前,單膝跪地,齊聲說道:“末將在!”
這兩名青年武將正是曹變蛟和吳三桂,他們都是崇禎皇帝十分器重的將領。
之前的武舉考試兩人並列武狀元,已經被崇禎皇帝授予副總兵之銜,統領著有三百六十名的教導團,未來近衛第一軍的骨幹軍官隊伍,東江鎮三寶名列乙榜前三名,這還是崇禎殿試的時候,特別簡拔出來的,要是按照軍機處的考官們意見,這三個活寶是要罷黜的 。
此時,曹變蛟和吳三桂他們倆一臉肅穆地跪在地上,等待著崇禎皇帝的指示。
“朕真是不想再說什麽了!
看看你們兩個這文化課的成績,朕說得嘴皮子都要磨破了,你們卻依然毫無進步。
這次徐愛卿又在朕的麵前提及此事,朕的臉麵都被你們丟盡了。
徐愛卿說得對,朕對你們是寵溺了,不是君王對待將領的樣子。
若不稍加懲處,實在難以服眾,又會有禦史借機上本參奏你們恃寵生嬌、以武犯禁。
這次孔有德等東江鎮三寶此次雖不在,但朕已將他們的過錯一一記下,他們仨是別想跑的。
你們二人各自拿一把鐮刀,立刻下地收割麥子去吧。
權當是朕對你倆的懲罰。
尋常百姓一天也就收割兩三畝地而已,朕也不難為你們,每人八畝即可。
愁眉苦臉成什麽樣子?
一個個別不知足。
這難道比上陣殺敵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