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大臣心中的李自成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堂之上,許多大臣茫然無知,甚至不知道李自成和張獻忠是誰,更別說了解他們的背景了。
而那些了解他們身份的大臣和親信們,也對這兩人並沒有太多特別的認識。
他們不知道的是,按照原先的曆史軌跡發展,未來的李張兩人會是許多官員全家九族的掘墓人。
溫體仁才不在乎這些呢,反正崇禎皇帝叫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就是崇禎皇帝讓他研究橘座大人一舉一動代表著什麽意義,他也能研究得明明白白的。
溫體仁停頓片刻,心中迅速組織好言辭後,便開口說道。
“陛下,那臣就先講講米脂縣的李自成吧。
李自成如今是大明皇家郵政公司米脂縣分公司的一名高級職員,屬於可攜帶腰刀與火銃的外勤人員。這次密折是根據郵政驛站係統、府縣衙門以及廠衛係統的綜合報告,再經過錦衣衛內勤人員劉德凱、郭凱鑫的整理,最終呈報於皇上……”
還沒等他說完,崇禎皇帝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打斷道:“溫愛卿,不必如此詳細,直接告訴朕重點即可。”
這次聽了崇禎皇帝話的溫體仁,卻沒有像往常一樣順從皇帝的意思。
他臉上露出堅定的神情,語氣嚴肅地說道:“陛下,這不符合程序規章製度。”崇禎皇帝一臉錯愕地看向溫體仁,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疑惑。
他不禁想道,這個平日裏對自己百依百順的臣子,怎麽會突然如此堅持原則?
崇禎皇帝皺起眉頭,表情顯得有些不悅。
然而,溫體仁並沒有退縮,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密報奏折必須要說明情報來源、收集者和整理者,這是陛下您親自製定的規矩啊!”他的聲音帶著幾分懇切,在提醒崇禎皇帝不要忘記自己定下的規則。
溫體仁說完這番話後,目光誠摯地望向崇禎皇帝。
他深知這位喜怒無常的帝王性格多變,但作為臣子,他們更希望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製度可以依賴。
即便這些規則製度是由帝王本人所定,也能給予他們臣子一定的安全感和確定性。畢竟,麵對一個難以捉摸的君主,明確的規則至少能讓他們有所依據。
如果一個帝王連自己製定的規矩都無法遵守,那麽對於臣子們來說,這樣的帝王絕對是最難以侍奉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臣子們根本無法保證自身的安全。
幸運的是,崇禎皇帝並非如此。
盡管他有時會出現記憶不佳或選擇性遺忘的情況,但總體而言,他還是比較靠譜的。
例如此時此刻,當崇禎皇帝聽到溫體仁的話語後,他的臉色從憤怒逐漸轉變為困惑。
然而,他並沒有向身旁的王承恩詢問,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坐在溫體仁旁邊的楊嗣昌。
如今,君臣之間的奏對大多是以坐而論道的方式進行,很少有人需要跪著,除非是在一些重要的典禮場合。
這也是崇禎皇帝所推行的一項新規定。
“對朕的忠誠要表現在心裏,而不是這些表麵文章上。”
這句話正是出自崇禎之口,並且被詳細地記錄在了《崇禎語錄》這本書的第二章第三小節裏。
正是因為崇禎皇帝有這樣的說法,所以君臣之間少了太多的繁文縟節和琢磨心思,提高了不少執政處理政事的效率。
接著,崇禎向文弱問道:“朕可曾說過關於密報奏折必須要說明情報來源、收集者和整理者這樣的話嗎?”
聽到這個問題,溫體仁心裏不禁咯噔一下,雖然他對楊嗣昌有所信任,但麵對這種情況,心中難免會產生一些擔憂。
不過,幸運的是,楊嗣昌並沒有將心思放在陷害同僚或爭奪聖上寵愛上,或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年輕且資曆尚淺,還未到能夠扳倒老練的同僚並取而代之的時機。
楊嗣昌恭敬地拱手回答道。
“陛下,溫大人所言屬實。
陛下的確在軍機處情報科上明確規定了這方麵的製度,而且您的話語也被記載於《崇禎語錄》的內部發行版本中,具體位於第五章第六小節的內容。”
楊嗣昌博聞強記,諸子百家還有崇禎新學無所不讀,無所不精。
他就像一個移動的圖書館,對各種知識都有著深入的了解。
崇禎皇帝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事有不諧問文弱的好習慣。
這種習慣使得楊嗣昌成為了皇帝身邊不可或缺的人物。
他不僅能夠提供準確的信息和建議,還能幫助皇帝更好地理解問題,並做出明智的決策。
這樣專精特新的高級秘書,高級助理,在舊時空的曆史裏也是很難找得到的。
他們往往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而楊嗣昌正是這樣一個人才,他的存在對於崇禎能夠把控朝政,繼而對明朝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崇禎皇帝點頭表示認可楊嗣昌的回答後,轉頭對著溫體仁說道。
“溫愛卿,那是朕錯了,竟是記不住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好了,溫愛卿,你繼續吧。”
這句話體現了崇禎皇帝的坦誠和自我批評精神。
作為一國之君,他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承擔責任,這顯示出他的開明和大度。
在上位者與臣子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信任的關係,有助於提高軍機處的效率和穩定性。
然而,上位者沒有錯誤,錯誤的都是手下人,這種觀念在中原王朝中較為常見,但在崇禎皇帝這裏卻行不通。
他認為,作為統治者應該勇於麵對自己的失誤,並及時糾正錯誤。
隻有這樣,才能贏得臣民的尊重和信任,樹立良好的形象。
相反,如果一味地端著架子,就算是犯了很低級的錯誤,也不願承認擔責,而是隨便找個臣子背鍋。
時間長了,也會讓臣子們看清了上位者虛弱的本質和內核。
到那時,上位者將失去權威,所言所行在臣子麵前都會顯得無能和可笑。
而那些了解他們身份的大臣和親信們,也對這兩人並沒有太多特別的認識。
他們不知道的是,按照原先的曆史軌跡發展,未來的李張兩人會是許多官員全家九族的掘墓人。
溫體仁才不在乎這些呢,反正崇禎皇帝叫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就是崇禎皇帝讓他研究橘座大人一舉一動代表著什麽意義,他也能研究得明明白白的。
溫體仁停頓片刻,心中迅速組織好言辭後,便開口說道。
“陛下,那臣就先講講米脂縣的李自成吧。
李自成如今是大明皇家郵政公司米脂縣分公司的一名高級職員,屬於可攜帶腰刀與火銃的外勤人員。這次密折是根據郵政驛站係統、府縣衙門以及廠衛係統的綜合報告,再經過錦衣衛內勤人員劉德凱、郭凱鑫的整理,最終呈報於皇上……”
還沒等他說完,崇禎皇帝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打斷道:“溫愛卿,不必如此詳細,直接告訴朕重點即可。”
這次聽了崇禎皇帝話的溫體仁,卻沒有像往常一樣順從皇帝的意思。
他臉上露出堅定的神情,語氣嚴肅地說道:“陛下,這不符合程序規章製度。”崇禎皇帝一臉錯愕地看向溫體仁,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疑惑。
他不禁想道,這個平日裏對自己百依百順的臣子,怎麽會突然如此堅持原則?
崇禎皇帝皺起眉頭,表情顯得有些不悅。
然而,溫體仁並沒有退縮,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密報奏折必須要說明情報來源、收集者和整理者,這是陛下您親自製定的規矩啊!”他的聲音帶著幾分懇切,在提醒崇禎皇帝不要忘記自己定下的規則。
溫體仁說完這番話後,目光誠摯地望向崇禎皇帝。
他深知這位喜怒無常的帝王性格多變,但作為臣子,他們更希望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製度可以依賴。
即便這些規則製度是由帝王本人所定,也能給予他們臣子一定的安全感和確定性。畢竟,麵對一個難以捉摸的君主,明確的規則至少能讓他們有所依據。
如果一個帝王連自己製定的規矩都無法遵守,那麽對於臣子們來說,這樣的帝王絕對是最難以侍奉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臣子們根本無法保證自身的安全。
幸運的是,崇禎皇帝並非如此。
盡管他有時會出現記憶不佳或選擇性遺忘的情況,但總體而言,他還是比較靠譜的。
例如此時此刻,當崇禎皇帝聽到溫體仁的話語後,他的臉色從憤怒逐漸轉變為困惑。
然而,他並沒有向身旁的王承恩詢問,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坐在溫體仁旁邊的楊嗣昌。
如今,君臣之間的奏對大多是以坐而論道的方式進行,很少有人需要跪著,除非是在一些重要的典禮場合。
這也是崇禎皇帝所推行的一項新規定。
“對朕的忠誠要表現在心裏,而不是這些表麵文章上。”
這句話正是出自崇禎之口,並且被詳細地記錄在了《崇禎語錄》這本書的第二章第三小節裏。
正是因為崇禎皇帝有這樣的說法,所以君臣之間少了太多的繁文縟節和琢磨心思,提高了不少執政處理政事的效率。
接著,崇禎向文弱問道:“朕可曾說過關於密報奏折必須要說明情報來源、收集者和整理者這樣的話嗎?”
聽到這個問題,溫體仁心裏不禁咯噔一下,雖然他對楊嗣昌有所信任,但麵對這種情況,心中難免會產生一些擔憂。
不過,幸運的是,楊嗣昌並沒有將心思放在陷害同僚或爭奪聖上寵愛上,或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年輕且資曆尚淺,還未到能夠扳倒老練的同僚並取而代之的時機。
楊嗣昌恭敬地拱手回答道。
“陛下,溫大人所言屬實。
陛下的確在軍機處情報科上明確規定了這方麵的製度,而且您的話語也被記載於《崇禎語錄》的內部發行版本中,具體位於第五章第六小節的內容。”
楊嗣昌博聞強記,諸子百家還有崇禎新學無所不讀,無所不精。
他就像一個移動的圖書館,對各種知識都有著深入的了解。
崇禎皇帝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事有不諧問文弱的好習慣。
這種習慣使得楊嗣昌成為了皇帝身邊不可或缺的人物。
他不僅能夠提供準確的信息和建議,還能幫助皇帝更好地理解問題,並做出明智的決策。
這樣專精特新的高級秘書,高級助理,在舊時空的曆史裏也是很難找得到的。
他們往往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而楊嗣昌正是這樣一個人才,他的存在對於崇禎能夠把控朝政,繼而對明朝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崇禎皇帝點頭表示認可楊嗣昌的回答後,轉頭對著溫體仁說道。
“溫愛卿,那是朕錯了,竟是記不住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好了,溫愛卿,你繼續吧。”
這句話體現了崇禎皇帝的坦誠和自我批評精神。
作為一國之君,他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承擔責任,這顯示出他的開明和大度。
在上位者與臣子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信任的關係,有助於提高軍機處的效率和穩定性。
然而,上位者沒有錯誤,錯誤的都是手下人,這種觀念在中原王朝中較為常見,但在崇禎皇帝這裏卻行不通。
他認為,作為統治者應該勇於麵對自己的失誤,並及時糾正錯誤。
隻有這樣,才能贏得臣民的尊重和信任,樹立良好的形象。
相反,如果一味地端著架子,就算是犯了很低級的錯誤,也不願承認擔責,而是隨便找個臣子背鍋。
時間長了,也會讓臣子們看清了上位者虛弱的本質和內核。
到那時,上位者將失去權威,所言所行在臣子麵前都會顯得無能和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