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洛陽福王的近況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主子,您就不能去旁邊的廂房裏等嗎?派個小黃門在這裏守著不就行了嘛。”
傳旨的小太監語氣有點嗔怪,他一邊說著,一邊搓著手,試圖抵禦寒冷。
他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的鄭成功,眼中流露出一絲關切之情。
鄭成功微微一笑,搖了搖頭,溫和地說道:“趙大伴,這點兒寒風算不了什麽。想當年我隨父親鄭總兵在海上的時候,那海風可比這兒大多了,我都能安然無恙。”
鄭成功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堅韌和自信,他並不諱言自己曾經是海盜兒子的事實。
那位小太監聽了鄭成功的話,不禁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欽佩。
然而,他還是忍不住勸道:“可是小主子,您現在身份不同了,不再是那個在海上漂泊的孩子了。
這裏是皇宮,皇爺又是如此疼愛您,您也不可太過苛待了自己。”
鄭成功微笑著回應道:“我知道,趙大伴。但是,規矩不能亂。
父皇雖然提倡宮中不必過分講究那些繁瑣的禮節,但也要保持一定的禮儀規範。君臣之間要有區別,不能過於隨意,否則臣子就會失去對君主的敬畏之心。
這一點我已向父皇進言,父皇也是讚同我的看法。”
那位姓趙的太監聽了鄭成功的話,連連點頭稱是。
“是是是,小主子說得都是,那咱們趕緊進去吧。”
說完,他便領著鄭成功和李定國等四人走進了軍機處。
此時此刻,在這帝國的最高決策者的軍機處內,僅有楊嗣昌這位軍機大臣端坐於此,今天是他當值,溫體仁由於還是禮部尚書,不得已還是要回部堂衙門處理一些公務。
在舊時空裏,楊嗣昌和崇禎帝可稱得上是一對難能可貴的有始有終的君臣。
而在這個時空,崇禎皇帝依舊把楊嗣昌當作自己的得力臣子,對其充滿信任。
在崇禎的眼中,楊嗣昌除了在導致盧象升戰死這件事上需要承擔一定責任之外,在其他方麵並無任何策略上的失誤。
楊嗣昌也是生不逢時,明朝的滅亡責任並不在他。
他一直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如果穿越到三百多年後的時空,也許會和常凱申產生共鳴。
除了楊嗣昌,還有數位司禮監的大太監也在現場,其中包括曹化淳、王承恩、方正化、劉若愚等。
但令人意外的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宇順居然也出現在這裏。要知道,一年前,他曾被派往洛陽擔任鎮守太監,此次是回京述職。
鄭成功等人進來的時候,暖閣裏的氣氛非常熱烈。崇禎和幾位大太監似乎在討論著一些重要的事務,而這些事務似乎已經快要結束了。
\"高宇順,做得好!比那時候的曹大伴強太多了,沒有被福王牽著鼻子走,而且態度也很端正。
那該屬於中書舍人張同敞張家的銀子、古玩、詩畫和店鋪等財產,就要在福王府門前正式簽字畫押並完成交接。
朕就是希望通過這件事,讓洛陽的官員和老百姓,乃至整個河南省的官民都能看清一個事實:朕不是那種偏袒藩王宗親的皇帝,藩王宗親要是為害地方過甚,一樣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從今往後,大明的宗親製度必須進行改革。
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從朕自己的親叔叔福王開始,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下一步你要厘清福王府那些省外的資產,比如四川的鹽井稅收歸屬,還有湖廣南陽等地被侵占的田土等等。\" 崇禎皇帝滿意地說道。
高宇順偷偷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有些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回應崇禎皇帝的話語。
\"你這個奴婢,出去外麵跑了一年,怎麽變得如此謹小慎微?不必看曹大伴的臉色,他奈何不了你。\" 崇禎皇帝笑著斥責高宇順。
高宇順連忙拱手回答道:“奴婢明白,奴婢不是這個意思。奴婢隻是覺得……”
崇禎皇帝打斷了他的話,說道:“好了,朕不要你覺得。你就按照朕覺得就行。”
說完,他看向鄭成功等人,微笑著卻是繼續問高宇順道:“朕那叔父福王,還有朕的長輩鄭太妃現在身體如何了?”
此時,鄭成功已經領著四位小將走了進來。崇禎皇帝揮揮手,示意他們先站到一旁聽著。
與此同時,崇禎皇帝也注意到了李定國的存在。這個人的名字在乾清宮禦書房和軍機處暖閣屏風後的人才榜上都被特別加粗標注過。
崇禎皇帝雖然以前沒有見過李定國,但早就看過他的畫像,所以立刻認出了他。
這是李定國到京的第一天,崇禎皇帝就讓西洋宮廷畫師給他畫了一幅油畫。
眼前的李定國果然是一表人才,雙目炯炯有神,氣質非凡。
崇禎皇帝對李定國是越看越喜歡,至於其餘三個舔頭,崇禎皇帝是一掃而過,中上之姿,朕夾袋中有的是,以後這三個添頭還要發愁如何分配才是。
李定國一直低著頭,卻是能夠感覺到有人在注視著他,隻是他不敢抬頭,老老實實低頭立正,貼著牆根站好。
他感覺那眼神實在是太過炙熱,讓他渾身不自在,就像是小時候下河捉魚,讓螞蟥吸血的感覺。
剩餘孫可望三人,也是一樣的反應。
這邊高宇順聽了崇禎皇帝的問話,自然是明白崇禎皇帝想要什麽樣的答案,趕緊回複道。
“回皇爺的話,福王殿下現在好多了。
自奴婢到任洛陽,三天兩頭去福王府上門請安問候,專門對福王殿下傳授皇爺教的畊宏減脂操和減脂餐後,一個月後,福王殿下他日漸消瘦,精神頭好多了。
至於鄭太妃她老人家,奴婢福薄,隻是到任的那一天,得見一麵慈顏。後來鄭太妃就在福王府後院設了一個齋庵,當上了信佛的居士,每日足不出戶,吃齋念佛,與青燈古佛為伴。”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對於這個結果還算滿意。
傳旨的小太監語氣有點嗔怪,他一邊說著,一邊搓著手,試圖抵禦寒冷。
他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的鄭成功,眼中流露出一絲關切之情。
鄭成功微微一笑,搖了搖頭,溫和地說道:“趙大伴,這點兒寒風算不了什麽。想當年我隨父親鄭總兵在海上的時候,那海風可比這兒大多了,我都能安然無恙。”
鄭成功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堅韌和自信,他並不諱言自己曾經是海盜兒子的事實。
那位小太監聽了鄭成功的話,不禁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欽佩。
然而,他還是忍不住勸道:“可是小主子,您現在身份不同了,不再是那個在海上漂泊的孩子了。
這裏是皇宮,皇爺又是如此疼愛您,您也不可太過苛待了自己。”
鄭成功微笑著回應道:“我知道,趙大伴。但是,規矩不能亂。
父皇雖然提倡宮中不必過分講究那些繁瑣的禮節,但也要保持一定的禮儀規範。君臣之間要有區別,不能過於隨意,否則臣子就會失去對君主的敬畏之心。
這一點我已向父皇進言,父皇也是讚同我的看法。”
那位姓趙的太監聽了鄭成功的話,連連點頭稱是。
“是是是,小主子說得都是,那咱們趕緊進去吧。”
說完,他便領著鄭成功和李定國等四人走進了軍機處。
此時此刻,在這帝國的最高決策者的軍機處內,僅有楊嗣昌這位軍機大臣端坐於此,今天是他當值,溫體仁由於還是禮部尚書,不得已還是要回部堂衙門處理一些公務。
在舊時空裏,楊嗣昌和崇禎帝可稱得上是一對難能可貴的有始有終的君臣。
而在這個時空,崇禎皇帝依舊把楊嗣昌當作自己的得力臣子,對其充滿信任。
在崇禎的眼中,楊嗣昌除了在導致盧象升戰死這件事上需要承擔一定責任之外,在其他方麵並無任何策略上的失誤。
楊嗣昌也是生不逢時,明朝的滅亡責任並不在他。
他一直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如果穿越到三百多年後的時空,也許會和常凱申產生共鳴。
除了楊嗣昌,還有數位司禮監的大太監也在現場,其中包括曹化淳、王承恩、方正化、劉若愚等。
但令人意外的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宇順居然也出現在這裏。要知道,一年前,他曾被派往洛陽擔任鎮守太監,此次是回京述職。
鄭成功等人進來的時候,暖閣裏的氣氛非常熱烈。崇禎和幾位大太監似乎在討論著一些重要的事務,而這些事務似乎已經快要結束了。
\"高宇順,做得好!比那時候的曹大伴強太多了,沒有被福王牽著鼻子走,而且態度也很端正。
那該屬於中書舍人張同敞張家的銀子、古玩、詩畫和店鋪等財產,就要在福王府門前正式簽字畫押並完成交接。
朕就是希望通過這件事,讓洛陽的官員和老百姓,乃至整個河南省的官民都能看清一個事實:朕不是那種偏袒藩王宗親的皇帝,藩王宗親要是為害地方過甚,一樣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從今往後,大明的宗親製度必須進行改革。
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從朕自己的親叔叔福王開始,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下一步你要厘清福王府那些省外的資產,比如四川的鹽井稅收歸屬,還有湖廣南陽等地被侵占的田土等等。\" 崇禎皇帝滿意地說道。
高宇順偷偷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有些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回應崇禎皇帝的話語。
\"你這個奴婢,出去外麵跑了一年,怎麽變得如此謹小慎微?不必看曹大伴的臉色,他奈何不了你。\" 崇禎皇帝笑著斥責高宇順。
高宇順連忙拱手回答道:“奴婢明白,奴婢不是這個意思。奴婢隻是覺得……”
崇禎皇帝打斷了他的話,說道:“好了,朕不要你覺得。你就按照朕覺得就行。”
說完,他看向鄭成功等人,微笑著卻是繼續問高宇順道:“朕那叔父福王,還有朕的長輩鄭太妃現在身體如何了?”
此時,鄭成功已經領著四位小將走了進來。崇禎皇帝揮揮手,示意他們先站到一旁聽著。
與此同時,崇禎皇帝也注意到了李定國的存在。這個人的名字在乾清宮禦書房和軍機處暖閣屏風後的人才榜上都被特別加粗標注過。
崇禎皇帝雖然以前沒有見過李定國,但早就看過他的畫像,所以立刻認出了他。
這是李定國到京的第一天,崇禎皇帝就讓西洋宮廷畫師給他畫了一幅油畫。
眼前的李定國果然是一表人才,雙目炯炯有神,氣質非凡。
崇禎皇帝對李定國是越看越喜歡,至於其餘三個舔頭,崇禎皇帝是一掃而過,中上之姿,朕夾袋中有的是,以後這三個添頭還要發愁如何分配才是。
李定國一直低著頭,卻是能夠感覺到有人在注視著他,隻是他不敢抬頭,老老實實低頭立正,貼著牆根站好。
他感覺那眼神實在是太過炙熱,讓他渾身不自在,就像是小時候下河捉魚,讓螞蟥吸血的感覺。
剩餘孫可望三人,也是一樣的反應。
這邊高宇順聽了崇禎皇帝的問話,自然是明白崇禎皇帝想要什麽樣的答案,趕緊回複道。
“回皇爺的話,福王殿下現在好多了。
自奴婢到任洛陽,三天兩頭去福王府上門請安問候,專門對福王殿下傳授皇爺教的畊宏減脂操和減脂餐後,一個月後,福王殿下他日漸消瘦,精神頭好多了。
至於鄭太妃她老人家,奴婢福薄,隻是到任的那一天,得見一麵慈顏。後來鄭太妃就在福王府後院設了一個齋庵,當上了信佛的居士,每日足不出戶,吃齋念佛,與青燈古佛為伴。”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對於這個結果還算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