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不要這麽理直氣壯嘛
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作者:滾動的苦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永樂十年,八月。
說幹就幹。
錫蘭國國王阿烈苦奈兒一家,雖然不缺胳膊不少腿的抵達了京城。
但在經過隆重的獻虜儀式後,被朱高熾上書以不妄動殺戮為由留在了京城。。
朱棣的頭號心腹丘福,帶著給事中郭驥,護送新鮮出爐的錫蘭王,也就是原來的遼王,前往接管錫蘭,並就地設置錫蘭都指揮使司,建布政司,衛所,市舶司。
這次遼王一行人的出發很是雷厲風行,朝廷的效率很高。
大半個月的時間就張羅好了。
朱高熾一直送到直沽,看著船隊走遠了,才回來跟朱棣複命。
“呐,現在十五叔去了錫蘭,十七叔去了交趾,十四叔去了琉球,十九叔去了日本。剩下的這些,爹有啥打算?”
“沒!”
朱棣正把玩著一把李景隆送他的日本刀。
“不要這麽理直氣壯嘛!”
朱高熾對他爹相當無語。
“我都被你架空了,我還得理不直氣不壯!?”
朱棣反問。
“架空。。。爹,你現在是什麽話都往外禿嚕啊!”
朱高熾這下子更是一整個無語住了。
“我不管,我要出門,我要帶你娘出去,你安排。”
朱棣耍無賴。
他現在是真的沒啥事。
一個性別男,愛好隻有打仗的人,無聊到隻能每天惹徐氏生氣來消磨時間了。
原本打完安南想著還可以打漠北,結果朱高熾直接找人當韃靼可汗去了。
這些年他也就小打小鬧出征了幾次。
朱高熾把當皇帝這事給他整得,了無生趣。
這次他本來還想著要不然趁機出個海,去錫蘭逛逛,再沿著鄭和走過的地方耀武揚威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麽不長眼的撞上來。
可這個想法被文武百官齊刷刷的反對了。
唯一一次啊。
百官異口同聲——皇上,萬萬不可啊~~~~
這啊字喊得,百轉千回,繞梁三日!
他原本也還是想好好打理一下朝政打發時間的,但之前隨便選了選,組成的內閣班子,挺出色。
解縉把《永樂大典》已經折騰出來了。
全書共兩萬兩千九百三十七卷,裝訂成了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堆書房裏,書房裏三麵牆的書架都不夠用。
胡廣、金幼孜、楊士奇、楊榮、胡儼、黃淮這幾個通曉治國體要,輔佐理政實在做得不錯。
夏元吉更是讓國庫充盈,連普通寶鈔這會的價格也抬到了鈔麵價。
上次那批交趾的小太監裏,最後選出來的幾個,在事實在多的情況下,能幫忙分類,匯總。
再說,他還有朱高熾這個大胖兒子。
懶政了就讓朱高熾上,勤快的時候就自己上。
這日子過得安逸得來,真的,無聊了。
十分想出去逛逛!
~~~~
被朱棣耍無賴雷到的朱高熾中午回到文華殿,就把這天大的難題交給了張欣。
他爹想出門,還要帶著他娘,那這事,就得徐氏出馬了。
他跟張欣沒辦法勸朱棣,隻有徐氏能行。
退一萬步說,徐氏要是也想出宮的話,那張欣白天去徐氏那邊也好討論去哪裏去多久。
張欣接受這事很快。
等朱高熾用過午飯又出去了以後,就去了書房開始琢磨。
上輩子公爹的幾次親征,說起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武將實在青黃不接。
先是交趾這邊此起彼伏的叛亂拖住了南邊的將領。
沐晟第一次帶著五萬人征剿交趾簡定居然失利。
這五萬人,是有火器,有大炮,有最先進的武器配置的大軍!居然輸了!?
逼得公爹把張輔也調了過去,加兵五萬人才拿下了簡定軍。
簡定軍過後,交趾還有兩次大型的起事,這中間大大小小的叛亂此起彼伏,駐守交趾的軍隊將領跟兵士死傷無數,中高級軍官,一個不小心就著在了交趾。
搞得張輔在跟著公爹打漠北的期間,還見縫插針的三征交趾,四征交趾。
整個永樂年間,張輔被公爹從南揮到北,又從北揮到南,打完北邊打南邊,打完北邊打南邊,一點沒閑著。
是不想閑著麽,不,是公爹沒人可用。
朝廷第一次十萬大軍北征,全軍覆沒。
公爹麾下的幹將丘福、給事中郭驥、甘肅總兵官何福、安平候李遠、武遠侯王聰、靖安候王忠通通在這第一次北征裏戰死。
撤藩以後,全國各地邊防都要有人駐守,既要有忠心,又要有能力,這就已經去了一大半的人,還不能輕易調兵遣將。
北征死的這些人,幾乎就是公爹手裏僅剩的幾個了。
公爹後期打仗,能使喚的人手,少得可憐。
說起來,交趾的叛軍,當初的張欣一直覺得是朝廷派過去的人不給力,安民撫民沒做好。
但她也不是沒有疑問的,交趾叛軍打仗的錢從哪裏來?
一個二十年間一直在不停的對抗明朝朝廷大軍的小國,哪裏來的財力支持他們打了這麽久?竟然能逼得最後朱瞻基隻能撤軍。
可她那會也沒細想,深宮裏的她,隻會節流,不會開源。
現在的她,懂了。
支持交趾的人,就是江南那群在洪武朝就偷偷進行海貿富得流油的人。
這塊大餅,他們不能讓皇家或者朝廷占了去。
所以一定要支持交趾人,逼朝廷因為麻煩,因為軍費巨大放棄這塊飛地。
交趾這個非常重要的出海補給點,他們才能一直掌控。
現在,百官的俸祿經過朱高熾的一頓調整,提高了不少。
百官不依賴他們提供銀錢,自然也不受他們製約,在朝廷的政令上,大部分情況下,丁是丁,卯是卯,不會對江南士族有什麽傾斜。
特別這幾年通過科舉入仕的讀書人,相對於洪武朝遺留下來的官員,在背景方麵大多數都很幹淨。
朝廷把明朝的海貿全麵放開以後。
海貿這塊大餅,誰都能吃。
他們攔不住了。
這輩子的交趾,從公爹打下來以後,有零星叛亂,最大的依舊是簡定軍,公爹派出的也還是沐晟。
傷亡有,但不需要再加派人過去,沐晟直接平定了。
在那邊就藩的寧王寫信回來過。
簡定軍推舉的那所謂陳家後人,啥都不是,莫名其妙就拉起了一隊人馬。
朱高熾跟她說過,這屬於試探朝廷底線。
如果朝廷退了,他們就進。
朝廷不退,他們也就消停了。
這些彎彎繞繞,真的,不重活一輩子,她是一點都沒有意識到。
她隻看著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上遇到的事。
完全不知道公爹,夫君跟兒子在外麵麵對的是一個多麽難以掌控的局麵。
現在這輩子局勢大好,公爹想出去玩玩也沒啥。
公爹能耐著性子熬到這會沒怎麽出遠門,她就已經覺得很出奇了。
自古以來,國泰民安,皇帝就會出巡。
那就來一次大型出遊好了。
巡幸江南,再順便殺殺貪官,整頓吏治什麽的,正是時候。
說幹就幹。
錫蘭國國王阿烈苦奈兒一家,雖然不缺胳膊不少腿的抵達了京城。
但在經過隆重的獻虜儀式後,被朱高熾上書以不妄動殺戮為由留在了京城。。
朱棣的頭號心腹丘福,帶著給事中郭驥,護送新鮮出爐的錫蘭王,也就是原來的遼王,前往接管錫蘭,並就地設置錫蘭都指揮使司,建布政司,衛所,市舶司。
這次遼王一行人的出發很是雷厲風行,朝廷的效率很高。
大半個月的時間就張羅好了。
朱高熾一直送到直沽,看著船隊走遠了,才回來跟朱棣複命。
“呐,現在十五叔去了錫蘭,十七叔去了交趾,十四叔去了琉球,十九叔去了日本。剩下的這些,爹有啥打算?”
“沒!”
朱棣正把玩著一把李景隆送他的日本刀。
“不要這麽理直氣壯嘛!”
朱高熾對他爹相當無語。
“我都被你架空了,我還得理不直氣不壯!?”
朱棣反問。
“架空。。。爹,你現在是什麽話都往外禿嚕啊!”
朱高熾這下子更是一整個無語住了。
“我不管,我要出門,我要帶你娘出去,你安排。”
朱棣耍無賴。
他現在是真的沒啥事。
一個性別男,愛好隻有打仗的人,無聊到隻能每天惹徐氏生氣來消磨時間了。
原本打完安南想著還可以打漠北,結果朱高熾直接找人當韃靼可汗去了。
這些年他也就小打小鬧出征了幾次。
朱高熾把當皇帝這事給他整得,了無生趣。
這次他本來還想著要不然趁機出個海,去錫蘭逛逛,再沿著鄭和走過的地方耀武揚威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麽不長眼的撞上來。
可這個想法被文武百官齊刷刷的反對了。
唯一一次啊。
百官異口同聲——皇上,萬萬不可啊~~~~
這啊字喊得,百轉千回,繞梁三日!
他原本也還是想好好打理一下朝政打發時間的,但之前隨便選了選,組成的內閣班子,挺出色。
解縉把《永樂大典》已經折騰出來了。
全書共兩萬兩千九百三十七卷,裝訂成了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堆書房裏,書房裏三麵牆的書架都不夠用。
胡廣、金幼孜、楊士奇、楊榮、胡儼、黃淮這幾個通曉治國體要,輔佐理政實在做得不錯。
夏元吉更是讓國庫充盈,連普通寶鈔這會的價格也抬到了鈔麵價。
上次那批交趾的小太監裏,最後選出來的幾個,在事實在多的情況下,能幫忙分類,匯總。
再說,他還有朱高熾這個大胖兒子。
懶政了就讓朱高熾上,勤快的時候就自己上。
這日子過得安逸得來,真的,無聊了。
十分想出去逛逛!
~~~~
被朱棣耍無賴雷到的朱高熾中午回到文華殿,就把這天大的難題交給了張欣。
他爹想出門,還要帶著他娘,那這事,就得徐氏出馬了。
他跟張欣沒辦法勸朱棣,隻有徐氏能行。
退一萬步說,徐氏要是也想出宮的話,那張欣白天去徐氏那邊也好討論去哪裏去多久。
張欣接受這事很快。
等朱高熾用過午飯又出去了以後,就去了書房開始琢磨。
上輩子公爹的幾次親征,說起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武將實在青黃不接。
先是交趾這邊此起彼伏的叛亂拖住了南邊的將領。
沐晟第一次帶著五萬人征剿交趾簡定居然失利。
這五萬人,是有火器,有大炮,有最先進的武器配置的大軍!居然輸了!?
逼得公爹把張輔也調了過去,加兵五萬人才拿下了簡定軍。
簡定軍過後,交趾還有兩次大型的起事,這中間大大小小的叛亂此起彼伏,駐守交趾的軍隊將領跟兵士死傷無數,中高級軍官,一個不小心就著在了交趾。
搞得張輔在跟著公爹打漠北的期間,還見縫插針的三征交趾,四征交趾。
整個永樂年間,張輔被公爹從南揮到北,又從北揮到南,打完北邊打南邊,打完北邊打南邊,一點沒閑著。
是不想閑著麽,不,是公爹沒人可用。
朝廷第一次十萬大軍北征,全軍覆沒。
公爹麾下的幹將丘福、給事中郭驥、甘肅總兵官何福、安平候李遠、武遠侯王聰、靖安候王忠通通在這第一次北征裏戰死。
撤藩以後,全國各地邊防都要有人駐守,既要有忠心,又要有能力,這就已經去了一大半的人,還不能輕易調兵遣將。
北征死的這些人,幾乎就是公爹手裏僅剩的幾個了。
公爹後期打仗,能使喚的人手,少得可憐。
說起來,交趾的叛軍,當初的張欣一直覺得是朝廷派過去的人不給力,安民撫民沒做好。
但她也不是沒有疑問的,交趾叛軍打仗的錢從哪裏來?
一個二十年間一直在不停的對抗明朝朝廷大軍的小國,哪裏來的財力支持他們打了這麽久?竟然能逼得最後朱瞻基隻能撤軍。
可她那會也沒細想,深宮裏的她,隻會節流,不會開源。
現在的她,懂了。
支持交趾的人,就是江南那群在洪武朝就偷偷進行海貿富得流油的人。
這塊大餅,他們不能讓皇家或者朝廷占了去。
所以一定要支持交趾人,逼朝廷因為麻煩,因為軍費巨大放棄這塊飛地。
交趾這個非常重要的出海補給點,他們才能一直掌控。
現在,百官的俸祿經過朱高熾的一頓調整,提高了不少。
百官不依賴他們提供銀錢,自然也不受他們製約,在朝廷的政令上,大部分情況下,丁是丁,卯是卯,不會對江南士族有什麽傾斜。
特別這幾年通過科舉入仕的讀書人,相對於洪武朝遺留下來的官員,在背景方麵大多數都很幹淨。
朝廷把明朝的海貿全麵放開以後。
海貿這塊大餅,誰都能吃。
他們攔不住了。
這輩子的交趾,從公爹打下來以後,有零星叛亂,最大的依舊是簡定軍,公爹派出的也還是沐晟。
傷亡有,但不需要再加派人過去,沐晟直接平定了。
在那邊就藩的寧王寫信回來過。
簡定軍推舉的那所謂陳家後人,啥都不是,莫名其妙就拉起了一隊人馬。
朱高熾跟她說過,這屬於試探朝廷底線。
如果朝廷退了,他們就進。
朝廷不退,他們也就消停了。
這些彎彎繞繞,真的,不重活一輩子,她是一點都沒有意識到。
她隻看著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上遇到的事。
完全不知道公爹,夫君跟兒子在外麵麵對的是一個多麽難以掌控的局麵。
現在這輩子局勢大好,公爹想出去玩玩也沒啥。
公爹能耐著性子熬到這會沒怎麽出遠門,她就已經覺得很出奇了。
自古以來,國泰民安,皇帝就會出巡。
那就來一次大型出遊好了。
巡幸江南,再順便殺殺貪官,整頓吏治什麽的,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