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心理醫生不以為然,揭開傷疤也是一種治療過程,改變一些說法,或者由他們來提問。
跟拍生活方麵,有些人出現了頭暈、嘔吐、失眠、記憶衰退等副作用。
家長也反映,他們的孩子在接受了治療後,並沒有真正戒除網癮,反而變得更加孤僻、自卑和抵觸,他們無比後悔。
因為在此之前,他們的話是:
【多謝楊醫生,要是沒有你的幫助,我女兒不可能那麽快戒掉網癮】
【如今她從你的訓練營裏邊出來之後,人也變得聽話多了,讓我們家長真的太過欣慰了。】
【楊醫生,你真是一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
心理醫生評估,有些人得了精神疾病,抑鬱、焦慮、躁鬱,或輕微,或重度。
他們一致認為電擊療法對人的腦神經認知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在臨床,對於老人兒童、以及心肺、肝腎功能較差的患者慎用,實施時還需要全麻和吸氧。
除此之外,對於得病的“網癮少年”,擬定治療方案。
哦,紀錄片最後的結尾,介紹了一下“網癮少年”口中的楊叔,家長口中的“楊醫生”,除了生平簡介,還有獲得了“感動山東健康衛士”、“未成年人保護十大傑出公民”等等榮譽稱號。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網《17年後,那個電擊7000多網癮少年的惡魔楊永信,終於遭報應了》)
到11月30日,紀錄片剪輯完成,一共七集,每集50分鍾。
當天下午2點,楊靈越拿著帶子,親自跑了一趟央視。
在一間會議室裏,楊靈越見到了紀錄片頻道的主任,曾亮,一位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看著很精明。
是之前就聯係好的,通過央視電視劇製作中心的關係,畢竟剛剛達成了雙方都很滿意的合作,並沒有通過廣電。
“曾主任您好,片子我帶來了。”
“楊導您好,久仰了。”曾亮很是熱情,顯然知道楊靈越並不隻是一個導演的緣故。
“咱們先看片子如何?”楊靈越直接說道。
“呃,好,稍等,我叫幾位同事一起過來看。”
對於楊靈越的直接,曾亮還有些不習慣,不過隨即還是掏出手機打了個電話。
隨後陸陸續續進來4個人,聽介紹,都是欄目編導。
會議室就有投影儀,在一名叫小周的操作下,紀錄片開始播放。
剛放了十分鍾,就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婦女說:“別放了,這是在用極個別的案例,否認兩位教授對未成年人保護有傑出貢獻的詆毀。”
片子暫停,其他人則是詫異地看向這位同事。
楊靈越扯了扯嘴角,自顧自的說著教材上對於紀錄片的定義: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
接著看向該婦女問道:“劉明英和你什麽關係?”
前文書提到過,劉明英是央視資深記者,節目編導,《戰網魔》這一報告文學就是此人所寫。
該書中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對此包庇、窩藏刑事犯罪人員的行為以及其他非法拘禁、違規使用電擊治療等虐待行為大加讚揚,並且造假。
後來19年的時候以教授的身份回到他的母校臨沂大學做專題演講,迄今照片還掛在傑出校友一欄上。
“我們優秀的同事。”該婦女一拍桌子。
“小汪,你先出去,你們也出去吧。”曾亮皺眉沉聲說了一句後,又揮揮手。
隨後會議室剩下兩人後,曾亮苦笑一聲說:“楊導直來直去,我也就直說了,我現在無法給你答複,楊導為什麽不直接找其他電視台呢?如果我們拒絕了,其他電視台再播放阻力會很大的。”
楊靈越平靜地說:
“曾主任能說這話,就是我來找央視的原因。我相信央視不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我也相信央視的前輩們是有一個傳媒人基本地良心的。現在我們說話的時候,就有孩子在那間暗無天日的13號房承受著電擊”
還不待曾亮說什麽,楊靈越接著說道:
“無論央視或者其他電視台是否播出,明天我都會拿著整理之後的資料,向公安部、作協實名舉報楊、劉二人的犯罪和學術造假行為。”
曾亮啞然,知道楊靈越這是今天就要一個答複。
正如楊靈越所說,他是有一顆傳媒人基本的良心的,隻不過他得衡量,也必須衡量。
他知道楊靈越與一些部門的關係匪淺,隻是你怎麽不直接以勢壓人呢?那樣我遵照上級領導的決定,多好。
不過話到了這種層度,曾亮也顧不得什麽麵子了,直接說:“楊導先回去,我現在去找領導匯報。”
“謝謝曾主任,我在這兒等著您,我今天和我們學校的老師們請假了,不用回去上課。而且他們也等著我的信兒呢,畢竟本片的主創團隊可都是各係各班老師們的心尖尖啊。”楊靈越一本正經地解釋道。
曾亮這次沒有聽出威脅的意思,而是很滿意楊靈越給的台階,這就很好。
一個半小時後,楊靈越出現在曾亮的辦公室,簽署了央視出具的紀錄片購銷協議,作價1元錢。
“12月3號,第一線欄目會播出這部紀錄片,謝謝你,謝謝你們。”
曾亮與楊靈越握了握手。
意料之中,隻要不是傻子,就知道這片子遲早都得流出去,哪怕其他電視台迫於壓力不接,網絡呢,外網呢?
到時候再爆出央視拒絕播放這樣的話,更被動。
而這些具體做事情的人,隻不過是怕擔責罷了。
否則,誰又願意當個熱血青年眼中的反派呢?
等到楊靈越回到學校,告知夥伴們播出的頻道和時間後,眾人齊聲歡呼。
紀錄片的主創們,男默女淚,就連杜爺都潸然淚下。
他們最大的擔憂就是電視台不肯接,不肯放。
跟拍生活方麵,有些人出現了頭暈、嘔吐、失眠、記憶衰退等副作用。
家長也反映,他們的孩子在接受了治療後,並沒有真正戒除網癮,反而變得更加孤僻、自卑和抵觸,他們無比後悔。
因為在此之前,他們的話是:
【多謝楊醫生,要是沒有你的幫助,我女兒不可能那麽快戒掉網癮】
【如今她從你的訓練營裏邊出來之後,人也變得聽話多了,讓我們家長真的太過欣慰了。】
【楊醫生,你真是一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
心理醫生評估,有些人得了精神疾病,抑鬱、焦慮、躁鬱,或輕微,或重度。
他們一致認為電擊療法對人的腦神經認知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在臨床,對於老人兒童、以及心肺、肝腎功能較差的患者慎用,實施時還需要全麻和吸氧。
除此之外,對於得病的“網癮少年”,擬定治療方案。
哦,紀錄片最後的結尾,介紹了一下“網癮少年”口中的楊叔,家長口中的“楊醫生”,除了生平簡介,還有獲得了“感動山東健康衛士”、“未成年人保護十大傑出公民”等等榮譽稱號。
(資料來源:新浪財經網《17年後,那個電擊7000多網癮少年的惡魔楊永信,終於遭報應了》)
到11月30日,紀錄片剪輯完成,一共七集,每集50分鍾。
當天下午2點,楊靈越拿著帶子,親自跑了一趟央視。
在一間會議室裏,楊靈越見到了紀錄片頻道的主任,曾亮,一位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看著很精明。
是之前就聯係好的,通過央視電視劇製作中心的關係,畢竟剛剛達成了雙方都很滿意的合作,並沒有通過廣電。
“曾主任您好,片子我帶來了。”
“楊導您好,久仰了。”曾亮很是熱情,顯然知道楊靈越並不隻是一個導演的緣故。
“咱們先看片子如何?”楊靈越直接說道。
“呃,好,稍等,我叫幾位同事一起過來看。”
對於楊靈越的直接,曾亮還有些不習慣,不過隨即還是掏出手機打了個電話。
隨後陸陸續續進來4個人,聽介紹,都是欄目編導。
會議室就有投影儀,在一名叫小周的操作下,紀錄片開始播放。
剛放了十分鍾,就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婦女說:“別放了,這是在用極個別的案例,否認兩位教授對未成年人保護有傑出貢獻的詆毀。”
片子暫停,其他人則是詫異地看向這位同事。
楊靈越扯了扯嘴角,自顧自的說著教材上對於紀錄片的定義: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
接著看向該婦女問道:“劉明英和你什麽關係?”
前文書提到過,劉明英是央視資深記者,節目編導,《戰網魔》這一報告文學就是此人所寫。
該書中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對此包庇、窩藏刑事犯罪人員的行為以及其他非法拘禁、違規使用電擊治療等虐待行為大加讚揚,並且造假。
後來19年的時候以教授的身份回到他的母校臨沂大學做專題演講,迄今照片還掛在傑出校友一欄上。
“我們優秀的同事。”該婦女一拍桌子。
“小汪,你先出去,你們也出去吧。”曾亮皺眉沉聲說了一句後,又揮揮手。
隨後會議室剩下兩人後,曾亮苦笑一聲說:“楊導直來直去,我也就直說了,我現在無法給你答複,楊導為什麽不直接找其他電視台呢?如果我們拒絕了,其他電視台再播放阻力會很大的。”
楊靈越平靜地說:
“曾主任能說這話,就是我來找央視的原因。我相信央視不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我也相信央視的前輩們是有一個傳媒人基本地良心的。現在我們說話的時候,就有孩子在那間暗無天日的13號房承受著電擊”
還不待曾亮說什麽,楊靈越接著說道:
“無論央視或者其他電視台是否播出,明天我都會拿著整理之後的資料,向公安部、作協實名舉報楊、劉二人的犯罪和學術造假行為。”
曾亮啞然,知道楊靈越這是今天就要一個答複。
正如楊靈越所說,他是有一顆傳媒人基本的良心的,隻不過他得衡量,也必須衡量。
他知道楊靈越與一些部門的關係匪淺,隻是你怎麽不直接以勢壓人呢?那樣我遵照上級領導的決定,多好。
不過話到了這種層度,曾亮也顧不得什麽麵子了,直接說:“楊導先回去,我現在去找領導匯報。”
“謝謝曾主任,我在這兒等著您,我今天和我們學校的老師們請假了,不用回去上課。而且他們也等著我的信兒呢,畢竟本片的主創團隊可都是各係各班老師們的心尖尖啊。”楊靈越一本正經地解釋道。
曾亮這次沒有聽出威脅的意思,而是很滿意楊靈越給的台階,這就很好。
一個半小時後,楊靈越出現在曾亮的辦公室,簽署了央視出具的紀錄片購銷協議,作價1元錢。
“12月3號,第一線欄目會播出這部紀錄片,謝謝你,謝謝你們。”
曾亮與楊靈越握了握手。
意料之中,隻要不是傻子,就知道這片子遲早都得流出去,哪怕其他電視台迫於壓力不接,網絡呢,外網呢?
到時候再爆出央視拒絕播放這樣的話,更被動。
而這些具體做事情的人,隻不過是怕擔責罷了。
否則,誰又願意當個熱血青年眼中的反派呢?
等到楊靈越回到學校,告知夥伴們播出的頻道和時間後,眾人齊聲歡呼。
紀錄片的主創們,男默女淚,就連杜爺都潸然淚下。
他們最大的擔憂就是電視台不肯接,不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