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無明》的點映票房是35萬,實打實的,贈票沒有算進去。


    對此楊靈越毫無波瀾,正式公映後排片,參考電影票房的意義不大。主要還是看上座率,看評價。


    不過楊靈越試行了電影工業其中的一個環節,也是抄並完善好萊塢影片放映後的一個流程。


    那就是增加了固定的調查員,這個調查員是未來購票軟件的一個職能部門。


    具體的工作就是在一部影片結束後,隨機采訪觀眾,問一些問題,填寫問卷調查,包括不限於:


    1.電影中的哪位演員給您留下的印象最深?


    2.電影中的哪個橋段給您留下的印象最深?


    3.對於電影的配樂、攝影、畫麵各打幾分?


    4.會不會推薦朋友來看這部電影?


    5.您認為目前市場缺少哪一類電影?


    ......


    包括觀眾的年齡區間、性別、職業等等,很細致。


    什麽,你說沒人願意回答?


    有獎品的,獎品一般是影院另一部電影的代金券或者電影周邊的文創周邊。


    隻要認真填寫就有,你會不會參加呢?


    事實是搶著參加。


    楊靈越此舉是讓普羅大眾發聲,而且收集到的數據的真實性是完全可以保證的,而這個數據通過錄入係統,就能進行大數據分析。


    這樣,在觀眾心目中,哪位演員真正的受歡迎,哪些劇情設置更能吸引觀眾,觀眾到底喜歡哪一類電影,是不是就有了參考?


    那麽,一些出品方在製作電影前會不會購買這樣的數據?


    電影上映後需要調整宣傳策略時,會不會購買這樣的數據?


    這特麽便是電影工業流水線的一環。


    這樣的數據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文藝片無所謂,但是商業片,閉著眼都知道怎麽拍在一定程度上會受觀眾喜歡,隻要觀眾喜歡,那麽票房的預期也就向好了。


    對於觀眾來說,你拍的東西是我喜歡的,那就行了。


    而這樣的數據完全與互聯網的大數據不同,不是飯圈,而是線下真實調研。


    這樣的工作,就從《一念無明》開始,之後但凡有些熱度的影片都會進行,到年底購票軟件上線後,就有極大用處了。


    至於投入,楊靈越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便利店20個億都到賬了,東來投資了包子視頻10個億,其餘還了3個億的貸款,剩下的還在賬上趴著等有夢想的人。


    因為是第一次施行這樣的流程工作,楊靈越格外重視,糾偏、討論、調整問卷,最後在相應的流程中不斷調整。


    點映的觀眾除了贈票的影評人及up主外,更多的是楊靈越的“粉絲”,所以這兩天得出的數據資料不會錄入係統,而是會交給韓毅去運作。


    不過對於演員及鏡頭的印象這一點可以參考。


    對於《一念無明》來說,給真實觀眾留下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艾麗婭,第二是張譯,第三是三爺,這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母親”這一角色的戲劇衝突太強烈了,而且最後門縫流血死亡的鏡頭太讓人印象深刻了。


    不過印象最深的鏡頭卻是張譯在超市無聲哭著大口吞咽巧克力那一場,因為這個鏡頭是在拷問圍觀群眾,也是在拷問屏幕外的觀眾,有沒有在不經意的時候傷害到了別人。


    人最關心與己有關的事務,這個打破次元的鏡頭讓觀眾感覺到了冒犯和不適,自然印象深刻。


    由於一直忙活問卷調查的事情,影評人及影視區up主的評價,楊靈越直到正式公映三天後,也就是9月12日才看總結報告。


    影評網站點映時期開分8.2,到現在降到了8分。


    熱度第一的影評是: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麵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隻覺得他們吵鬧。——魯迅


    魯迅先生已經在幾十年前說過這部電影了,我就不贅述了。”


    魯迅的威力讓楊靈越很悵然,作為擁躉,沒法兒噴,完全沒法兒噴,這帽子扣的。


    要知道,很多人其實沒有自己的判斷力的,極其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引導,這也是為什麽媒體被稱之為無冕之王的原因,這也是輿論戰的可怕之處。


    不過第二熱評讓楊靈越倍覺欣慰。


    “我們這個社會對於躁鬱症了解的太少了,我也是看了《一念無明》之後才去了解了一下這個病症,如同男主的父親一樣。


    從之前的害怕不信任,變成痛心和同情。


    當今社會,有多少家長和老師都在教導孩子們:那人是個精神病,離他遠一些。


    我想幾乎所有人都有聽過或者說過這樣類似的話。


    楊靈越導演讓我很感動,他拍了這樣的一部影片,演員們也讓我很感動,能看出來他們都是很用心的在詮釋這部電影。


    之所以這樣說,正是因為片中所描述的一樣,人們是有愛的,隻是由於無知,這份愛變質了,希望更多的人去看這部影片。


    哪怕不去看,去了解一下躁鬱症這個疾病,以後真遇到這樣的病患,多點耐心,多點同理心。


    我想這就是楊靈越導演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了吧。”


    第三條評價類似:


    “我算是個半職業的影評人,但我不想討論這部影片的製作水準和演員演技了,這個‘洽洽人人’網友評價的很到位。


    我想說的是,不僅是我們中國,現在的亞洲社會都極度缺乏對於心理疾病的關注、關心及常識了。


    這深深地傷害到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心,就像張譯身邊的人無論善意、惡意,都在無情的傷害著他。


    哪怕是和隔壁領居家的孩子玩耍,都要被家長列為危險行為。


    這又如何叫人不心寒?我們也是受害者,我們也不是想生病,我們也不是殺人犯。


    看看之前關於精神病人的影片,大多都是抱著嘲諷,玩弄的心態,因為這些導演是為了迎合大眾心理。


    很佩服楊靈越,這位看著玩世不恭的大富豪能俯下身子去關注到這一群體,是多麽難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俗人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饅頭不想斷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饅頭不想斷更並收藏華娛俗人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