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姑娘錢都算清楚了。”郭群客套開場。
“倒是麻煩郭管事了,讓你們薑氏書鋪為我行特例,收了錢馬上將錢算清送到我這兒。”薑楠回答。
“應該的。”
“對了,薑氏可有抽成?”
郭群一愣,隨之回答:“按照慣例,薑氏抽了兩成。”
薑楠點了點頭,二八分賬,還算是公允。
郭群微微頷首,十二日的時候他有些小瞧這位姑娘,如今倒是不敢了。
因為這位姑娘這幾日做的安排委實讓他大開眼界,尤其是今日讓他們馬上算清,分賬清楚。
魏國長安城內的書籍流通,得要在廷尉府入案,通過廷尉專人閱讀,發現沒什麽不好或者敏感的內容,才能在長安城內各家書鋪售賣。當然那種一天一個點的流通商販另說,畢竟他們太過靈活,廷尉府不好管理。
但他們這種有店鋪的可不好說了,廷尉府一查一個準,一封一個準。
因此,今日的畫本是聽這位姑娘安排,擺在薑氏的門口,好讓廷尉無法借此對薑氏發難。
薑氏今日入賬也是入,店鋪門口日租薪酬。
而收到錢了,上頭也不好管,畢竟沒人會和錢財過不去。
所以,原本要在月末算的賬,今日提前將這些畫本的錢算個清楚,再送到這兒。
而他郭群也是在薑氏忙好後,在錢銀早早送來的一個時辰後,才來登門。
他想問問這位姑娘還做不做這個生意。
畢竟各家書鋪管事,誰沒點私下的產業,要不然長安城裏諸多的在私底下流通的書籍又是從何而來呢。
薑楠看出這人的想法,她直接說道:“郭管事,這件事我應該不會繼續做了。”
“為何?”
“畢竟犯法呀。”薑楠起身,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灰塵,拿起一旁的茶水潤喉,隨後她將茶盞一放,繼續:
“你看啊,這次的書籍發行,我是私印。”
“可姑娘私印的又不是書籍,而是畫本且隻有十頁還隻有九百九十八本,未滿刑責。”
“是啊,我是鑽了魏國的法律空子。但是你想啊,這件事影響深遠,一整個長安城都被牽動了,你說廷尉會不會過來抓我呢?”
郭群想了想,“所以姑娘今日將銀子散了出去?你是怕被查封?”
薑楠點頭,“現在這些錢給了近百餘人,你說廷尉府還能追得回來麽?”
“那名冊?”郭群急了,剛想回去將名冊上自己的名字劃去時。
薑楠忙說:“郭管事莫要擔心,留下名冊不過是想著未來若還有什麽事要辦的,就直接找名冊上的人幫個忙,而不是以此要挾你們,與你們同歸於盡。”
“可是……”
“放心吧,名冊我會藏得極好,不會讓人找到。”
郭群聽罷,他微微頷首。半晌,他客套了幾句,便急匆匆作揖離開了這座小院。
羽善抱著貓,看向薑楠,她有些不解地問起:“姑娘明知道自己或許會被廷尉抓,為何還要這麽做呢?”
“其一,總要有人走出這一步;其二,我想測試一下廷尉究竟能不能抓到人。”
“測試?”羽善不解地反問。
“羽善可知那些沒有在書鋪販賣而是在長安城大街小巷裏流通的書籍麽?”
羽善點了點頭,“知道,那些書籍價格比書鋪賣的便宜許多且還有不少是禁書呢!”
“你說怎麽樣的一個模式,才能拓印出這麽多私下流通的書籍呢?”
羽善想了想,露出不解的神色,“姑娘,你這句話的意思,我有些聽不太懂。”
“那我換一種方式來說。”
薑楠把指尖探到案桌上的杯盞,沿著杯沿緩緩地滑動,“這些天,我通過與城北難民和薑氏書鋪合作,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魏國的書鋪稅,是根據書鋪一年收入而抽成的。”
“這有什麽問題?”
“以田稅來說,是按照畝來計征。數字穩定,有參照,難以作假。但是書鋪或者商戶的稅收,是根據一年盈利來征收,那很有可能會出現賬目弄虛作假,偷稅漏稅的情況。”
當然,這種模式更有前瞻性。畢竟,現代社會的征稅便是以這種模式。
羽善一知半解。
薑楠則是繼續說道:“來一個大膽的猜測,假設書局每年拓印一千本書,其中八百本登記在冊,收入書鋪販賣。另兩百本流通至長安城各地的商販手裏。羽善,你說如何?”
羽善一下子聽懂了,“那年底書鋪納稅的時候,隻用繳納賣出的八百本盈利額就行!”
“是!”薑楠唇畔一勾,“我現在做的這個測試,是我也入了長安城私下販書的營生裏。我沒有和那些人說過,拜過碼頭,便在裏頭分了一杯羹。羽善你說,接下去當會如何?”
“有人在暗處舉報姑娘,然後給姑娘一個下馬威。”
薑楠露出欣慰的表情,看著眼前十六歲的姑娘,見她抱著黑貓的眼神亮了又亮。
“羽善再說說,為何方才薑氏的郭管事來找我?”
羽善思索了一番,當即回答:“他想讓姑娘繼續賣書。”
“可他又沒拿到錢,拿到錢的是薑氏書局分到的兩成,且還是店麵門口的日租,與他薑氏管事郭群無關,他為何這般上心特地來找我呢?”
羽善想了想,她很聰明,一點就通。
片刻後,聲音不由自主地低了許多,“難不成,郭群也有在做這些私印的買賣?他是想拉姑娘入夥的?”
“是。所以我告訴他,我不會再做了,因為這是犯法的。”
薑楠將茶盞的蓋子輕輕地叩上,繼續說道:
“我查過魏國律法,私印一千冊最多是被關押七天到一個月不等,且還能用銀錢來贖。即使我鑽了魏國律法的漏洞,印的是畫本,而我也隻印了九百九十八本。但他們多半為了自己的麵子或者給對我使絆子的人麵子,還是會對我小懲大誡。”
“我明白了,怪不得姑娘拿到錢了二話不說馬上把錢散去。”
薑楠頷首回答:“畢竟算是不義之財,既然取之於民,便散之於民。就不便宜聽人令的廷尉府了。”
……
(番茄)
“倒是麻煩郭管事了,讓你們薑氏書鋪為我行特例,收了錢馬上將錢算清送到我這兒。”薑楠回答。
“應該的。”
“對了,薑氏可有抽成?”
郭群一愣,隨之回答:“按照慣例,薑氏抽了兩成。”
薑楠點了點頭,二八分賬,還算是公允。
郭群微微頷首,十二日的時候他有些小瞧這位姑娘,如今倒是不敢了。
因為這位姑娘這幾日做的安排委實讓他大開眼界,尤其是今日讓他們馬上算清,分賬清楚。
魏國長安城內的書籍流通,得要在廷尉府入案,通過廷尉專人閱讀,發現沒什麽不好或者敏感的內容,才能在長安城內各家書鋪售賣。當然那種一天一個點的流通商販另說,畢竟他們太過靈活,廷尉府不好管理。
但他們這種有店鋪的可不好說了,廷尉府一查一個準,一封一個準。
因此,今日的畫本是聽這位姑娘安排,擺在薑氏的門口,好讓廷尉無法借此對薑氏發難。
薑氏今日入賬也是入,店鋪門口日租薪酬。
而收到錢了,上頭也不好管,畢竟沒人會和錢財過不去。
所以,原本要在月末算的賬,今日提前將這些畫本的錢算個清楚,再送到這兒。
而他郭群也是在薑氏忙好後,在錢銀早早送來的一個時辰後,才來登門。
他想問問這位姑娘還做不做這個生意。
畢竟各家書鋪管事,誰沒點私下的產業,要不然長安城裏諸多的在私底下流通的書籍又是從何而來呢。
薑楠看出這人的想法,她直接說道:“郭管事,這件事我應該不會繼續做了。”
“為何?”
“畢竟犯法呀。”薑楠起身,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灰塵,拿起一旁的茶水潤喉,隨後她將茶盞一放,繼續:
“你看啊,這次的書籍發行,我是私印。”
“可姑娘私印的又不是書籍,而是畫本且隻有十頁還隻有九百九十八本,未滿刑責。”
“是啊,我是鑽了魏國的法律空子。但是你想啊,這件事影響深遠,一整個長安城都被牽動了,你說廷尉會不會過來抓我呢?”
郭群想了想,“所以姑娘今日將銀子散了出去?你是怕被查封?”
薑楠點頭,“現在這些錢給了近百餘人,你說廷尉府還能追得回來麽?”
“那名冊?”郭群急了,剛想回去將名冊上自己的名字劃去時。
薑楠忙說:“郭管事莫要擔心,留下名冊不過是想著未來若還有什麽事要辦的,就直接找名冊上的人幫個忙,而不是以此要挾你們,與你們同歸於盡。”
“可是……”
“放心吧,名冊我會藏得極好,不會讓人找到。”
郭群聽罷,他微微頷首。半晌,他客套了幾句,便急匆匆作揖離開了這座小院。
羽善抱著貓,看向薑楠,她有些不解地問起:“姑娘明知道自己或許會被廷尉抓,為何還要這麽做呢?”
“其一,總要有人走出這一步;其二,我想測試一下廷尉究竟能不能抓到人。”
“測試?”羽善不解地反問。
“羽善可知那些沒有在書鋪販賣而是在長安城大街小巷裏流通的書籍麽?”
羽善點了點頭,“知道,那些書籍價格比書鋪賣的便宜許多且還有不少是禁書呢!”
“你說怎麽樣的一個模式,才能拓印出這麽多私下流通的書籍呢?”
羽善想了想,露出不解的神色,“姑娘,你這句話的意思,我有些聽不太懂。”
“那我換一種方式來說。”
薑楠把指尖探到案桌上的杯盞,沿著杯沿緩緩地滑動,“這些天,我通過與城北難民和薑氏書鋪合作,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魏國的書鋪稅,是根據書鋪一年收入而抽成的。”
“這有什麽問題?”
“以田稅來說,是按照畝來計征。數字穩定,有參照,難以作假。但是書鋪或者商戶的稅收,是根據一年盈利來征收,那很有可能會出現賬目弄虛作假,偷稅漏稅的情況。”
當然,這種模式更有前瞻性。畢竟,現代社會的征稅便是以這種模式。
羽善一知半解。
薑楠則是繼續說道:“來一個大膽的猜測,假設書局每年拓印一千本書,其中八百本登記在冊,收入書鋪販賣。另兩百本流通至長安城各地的商販手裏。羽善,你說如何?”
羽善一下子聽懂了,“那年底書鋪納稅的時候,隻用繳納賣出的八百本盈利額就行!”
“是!”薑楠唇畔一勾,“我現在做的這個測試,是我也入了長安城私下販書的營生裏。我沒有和那些人說過,拜過碼頭,便在裏頭分了一杯羹。羽善你說,接下去當會如何?”
“有人在暗處舉報姑娘,然後給姑娘一個下馬威。”
薑楠露出欣慰的表情,看著眼前十六歲的姑娘,見她抱著黑貓的眼神亮了又亮。
“羽善再說說,為何方才薑氏的郭管事來找我?”
羽善思索了一番,當即回答:“他想讓姑娘繼續賣書。”
“可他又沒拿到錢,拿到錢的是薑氏書局分到的兩成,且還是店麵門口的日租,與他薑氏管事郭群無關,他為何這般上心特地來找我呢?”
羽善想了想,她很聰明,一點就通。
片刻後,聲音不由自主地低了許多,“難不成,郭群也有在做這些私印的買賣?他是想拉姑娘入夥的?”
“是。所以我告訴他,我不會再做了,因為這是犯法的。”
薑楠將茶盞的蓋子輕輕地叩上,繼續說道:
“我查過魏國律法,私印一千冊最多是被關押七天到一個月不等,且還能用銀錢來贖。即使我鑽了魏國律法的漏洞,印的是畫本,而我也隻印了九百九十八本。但他們多半為了自己的麵子或者給對我使絆子的人麵子,還是會對我小懲大誡。”
“我明白了,怪不得姑娘拿到錢了二話不說馬上把錢散去。”
薑楠頷首回答:“畢竟算是不義之財,既然取之於民,便散之於民。就不便宜聽人令的廷尉府了。”
……
(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