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媳,你別擔心,三弟和娘說得對,而且就是為難咱們了也不怕,還有我們呢!”大嫂勸慰道。
“對啊,二嫂也是和大嫂一個意思,咱們不怕啊,咱家硬氣著哩!”二嫂也附和著。
還有趙老頭、趙大、趙二也紛紛安慰趙三一家。
雖然看起來過了很久,但其實就是不到半盞茶的時間。(按一盞茶約等於冬天的10分鍾算,半盞茶為5分鍾)
無婆婆蹣跚不便的腳步也在這時走進了院子裏。
“該記戶口啦,你們趙家一共是幾口人參加本次的山神賜福?作為山神大人最為虔誠的信徒和使者,我來給你們登記一下。雖說山神大人的賜福是隻要在山神大人的庇護地裏的居民都可以參加報名,然後由聖水來進行遴選親神力最強的村民來當本年度的賜福聖女或聖子。但是咱們可是正經儀式,不會強製,總要問問意見,看看大家是否有參加的意願才是啊。”無婆婆用她那嘶啞的聲音慢吞吞的說著,聲音刻意壓的很低,讓人有些不寒而栗。
這話乍一聽倒是沒什麽,可是,要知道,賜福是全小河村人最期盼的事。而且,山神大人曾降下神諭,所有期盼賜福的人來者不拒,所有不想被賜福的人,可以悄悄的向許願池裏投寫有自己名字的石子一顆,未來仍會有一次幸運降臨。
不過這幸運可大可小,全憑運氣。
這是山神大人站在神的角度上對所有人最平等的祝福。
每年村長都會統計許願池裏的石子,統計名單,自發的組織村裏其他參與賜福的人家來給未賜福的人家幫幫忙。
放棄的一般都是老年人,他們大家都明白,老人們是想要把賜福的機會都留給年輕人,讓他們得到更多的賜福。
雖然大家和賜福的人家是競爭的關係,大家來往的都不深,甚至是互相提防,但並沒有針對到老人的意思。
大家都深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話,他們反而都希望老人們通過賜福,活的長久,去成為讓村裏人都羨慕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甚至好幾世同堂的盛況,讓其他看不慣自己的競爭對手都不得不向自己家來取經,想想就幸福又有麵兒。
對於各家的老人們放棄賜福的決定,大家第一次是不解和難過的,但是可能老人家都是有點“倔脾氣”的吧,兒女們勸也勸過,鬧也鬧過,甚至賜福的時候也把老人們拉過去過,可老人們就是不進去,還不斷的默默流淚,更加覺得自己拖累了兒女。
兒女們看到自家爹娘,爺奶還有其他人家那些默默流淚的老人們,自己心裏也是酸澀的難過,心裏好像被一隻大手緊緊的攥著,眼裏也是流不盡的淚水。
後來,大家都形成了一個共識,尊重老人們的選擇,除了山神大人賜予的一次幸運外大家也都會幫自家老人們都多幹一些活。
可是因為農忙,搶收,播種什麽的,自家人白日裏都在土地裏忙活著,家裏隻留一個婦人和孩子們,總是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如果鄰裏幫襯的話,就會好很多了。
很多人家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自發的組織人手去幫忙,可是因為紀律性不強,而且大家的活都在同一段時間裏忙不開。
這一天,兩天的還好,時間久了,就完全行不通了,亂糟糟的,這家的老人都幫了散會了,那家的老人還連幫忙的人的人影都沒見過呢。
更糟糕的是,有一家老人有失憶症,想到自己要起身去接小孫孫。可是身體情況不允許他強撐著起來,小孫孫也早已長大成人了,家裏的兒媳婦因為去了個廁所,回來就發現自己的公公摔倒在地。
兒媳婦急壞了,她匆忙走過去就想攙扶公公起來,可是公公體格大,怎麽也扶不起來,總是剛離地就又跌倒了回去。
就連本來說要來自己家幫忙的人也沒有見到,把兒媳婦急得滿頭大汗,正巧出門碰上村長媳婦兒,村長媳婦娘家是屠夫,村長媳婦自小就幫家裏運東西,有一大把子力氣。
村長媳婦看她著急,連忙詢問情況,問完之後,村長媳婦趕緊拉著她進屋,和她合力把老爺子抬上床安置好。
然後,沒等兒媳婦感激的留她吃飯,就匆匆忙忙離開了。
村長媳婦兒回來的路上,正好碰到要來幫忙的人,小夥子跑的滿頭大汗,臉蛋兒都曬得通紅,嘴裏也“呼哧呼哧”的大喘氣。
一看就是剛幫完一家,就急急忙忙趕過來的。
村長媳婦覺得這樣不行,回去就和村長說了這事。
村長聽了,也覺得不行,就組織村民大會,由村長統一管理,統一分配。
問題得到了很大的解決,自那之後,每次的賜福前的統一統計,幫忙都由各任村長組織,然後交到巫祝手裏一份名單,巫祝為了老人們敏感的心裏不再難過,是不會再詢問是否要參加的。
大家給老人們幫忙的時候也總是格外盡心,總是能幫一點就是一點。能多幫點兒就盡量多幫點兒。
而且一般統計戶口都是走個形式,對下名字就算完事,就算是臨時有問題,參加不了,大家也不會在統計戶口時說出來,而是會私下裏悄悄和巫祝談。
巫祝也心知肚明,不會在統計戶口時明確問及意願,也不會用山神大人來做解釋從而給人一種壓迫感。
都是巫祝去各家念一下參與者的名字,然後簽個字就可以了。
今年的幫忙也同往年一樣早早的就結束了,名單也早就由村長交給無婆婆了。
這還是趙老爹之前有一次去田裏抽旱煙袋的時候從自家田間地頭看對麵時看見的,所以趙老爹印象深刻。
趙老爹當時回來還在飯桌上提過一嘴,因為時間間隔不久,所以大家都有點印象。
無婆婆不可能不知道名單。
趙家人聽完無婆婆的話,都對視了一眼“看來,三弟妹的擔憂不無道理,無婆婆她是來者不善啊。”
“對啊,二嫂也是和大嫂一個意思,咱們不怕啊,咱家硬氣著哩!”二嫂也附和著。
還有趙老頭、趙大、趙二也紛紛安慰趙三一家。
雖然看起來過了很久,但其實就是不到半盞茶的時間。(按一盞茶約等於冬天的10分鍾算,半盞茶為5分鍾)
無婆婆蹣跚不便的腳步也在這時走進了院子裏。
“該記戶口啦,你們趙家一共是幾口人參加本次的山神賜福?作為山神大人最為虔誠的信徒和使者,我來給你們登記一下。雖說山神大人的賜福是隻要在山神大人的庇護地裏的居民都可以參加報名,然後由聖水來進行遴選親神力最強的村民來當本年度的賜福聖女或聖子。但是咱們可是正經儀式,不會強製,總要問問意見,看看大家是否有參加的意願才是啊。”無婆婆用她那嘶啞的聲音慢吞吞的說著,聲音刻意壓的很低,讓人有些不寒而栗。
這話乍一聽倒是沒什麽,可是,要知道,賜福是全小河村人最期盼的事。而且,山神大人曾降下神諭,所有期盼賜福的人來者不拒,所有不想被賜福的人,可以悄悄的向許願池裏投寫有自己名字的石子一顆,未來仍會有一次幸運降臨。
不過這幸運可大可小,全憑運氣。
這是山神大人站在神的角度上對所有人最平等的祝福。
每年村長都會統計許願池裏的石子,統計名單,自發的組織村裏其他參與賜福的人家來給未賜福的人家幫幫忙。
放棄的一般都是老年人,他們大家都明白,老人們是想要把賜福的機會都留給年輕人,讓他們得到更多的賜福。
雖然大家和賜福的人家是競爭的關係,大家來往的都不深,甚至是互相提防,但並沒有針對到老人的意思。
大家都深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話,他們反而都希望老人們通過賜福,活的長久,去成為讓村裏人都羨慕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甚至好幾世同堂的盛況,讓其他看不慣自己的競爭對手都不得不向自己家來取經,想想就幸福又有麵兒。
對於各家的老人們放棄賜福的決定,大家第一次是不解和難過的,但是可能老人家都是有點“倔脾氣”的吧,兒女們勸也勸過,鬧也鬧過,甚至賜福的時候也把老人們拉過去過,可老人們就是不進去,還不斷的默默流淚,更加覺得自己拖累了兒女。
兒女們看到自家爹娘,爺奶還有其他人家那些默默流淚的老人們,自己心裏也是酸澀的難過,心裏好像被一隻大手緊緊的攥著,眼裏也是流不盡的淚水。
後來,大家都形成了一個共識,尊重老人們的選擇,除了山神大人賜予的一次幸運外大家也都會幫自家老人們都多幹一些活。
可是因為農忙,搶收,播種什麽的,自家人白日裏都在土地裏忙活著,家裏隻留一個婦人和孩子們,總是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如果鄰裏幫襯的話,就會好很多了。
很多人家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自發的組織人手去幫忙,可是因為紀律性不強,而且大家的活都在同一段時間裏忙不開。
這一天,兩天的還好,時間久了,就完全行不通了,亂糟糟的,這家的老人都幫了散會了,那家的老人還連幫忙的人的人影都沒見過呢。
更糟糕的是,有一家老人有失憶症,想到自己要起身去接小孫孫。可是身體情況不允許他強撐著起來,小孫孫也早已長大成人了,家裏的兒媳婦因為去了個廁所,回來就發現自己的公公摔倒在地。
兒媳婦急壞了,她匆忙走過去就想攙扶公公起來,可是公公體格大,怎麽也扶不起來,總是剛離地就又跌倒了回去。
就連本來說要來自己家幫忙的人也沒有見到,把兒媳婦急得滿頭大汗,正巧出門碰上村長媳婦兒,村長媳婦娘家是屠夫,村長媳婦自小就幫家裏運東西,有一大把子力氣。
村長媳婦看她著急,連忙詢問情況,問完之後,村長媳婦趕緊拉著她進屋,和她合力把老爺子抬上床安置好。
然後,沒等兒媳婦感激的留她吃飯,就匆匆忙忙離開了。
村長媳婦兒回來的路上,正好碰到要來幫忙的人,小夥子跑的滿頭大汗,臉蛋兒都曬得通紅,嘴裏也“呼哧呼哧”的大喘氣。
一看就是剛幫完一家,就急急忙忙趕過來的。
村長媳婦覺得這樣不行,回去就和村長說了這事。
村長聽了,也覺得不行,就組織村民大會,由村長統一管理,統一分配。
問題得到了很大的解決,自那之後,每次的賜福前的統一統計,幫忙都由各任村長組織,然後交到巫祝手裏一份名單,巫祝為了老人們敏感的心裏不再難過,是不會再詢問是否要參加的。
大家給老人們幫忙的時候也總是格外盡心,總是能幫一點就是一點。能多幫點兒就盡量多幫點兒。
而且一般統計戶口都是走個形式,對下名字就算完事,就算是臨時有問題,參加不了,大家也不會在統計戶口時說出來,而是會私下裏悄悄和巫祝談。
巫祝也心知肚明,不會在統計戶口時明確問及意願,也不會用山神大人來做解釋從而給人一種壓迫感。
都是巫祝去各家念一下參與者的名字,然後簽個字就可以了。
今年的幫忙也同往年一樣早早的就結束了,名單也早就由村長交給無婆婆了。
這還是趙老爹之前有一次去田裏抽旱煙袋的時候從自家田間地頭看對麵時看見的,所以趙老爹印象深刻。
趙老爹當時回來還在飯桌上提過一嘴,因為時間間隔不久,所以大家都有點印象。
無婆婆不可能不知道名單。
趙家人聽完無婆婆的話,都對視了一眼“看來,三弟妹的擔憂不無道理,無婆婆她是來者不善啊。”